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2023-04-11

第一篇: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

作为当代学生的我,在入学前对于“生态文明”没有具体的概念。入学后,在授课老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专题后,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后,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结合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有些许浅见。

一、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定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想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文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的进步的状态和成果。生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等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构成的系统。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从纵向的维度,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后在工业等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之上促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超越其上的文明;是全方位的,其包含生态化了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种多元的、互动的、系统的、整体的、和谐的、稳定的、循环的和可持续的。因此我认为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生态文明其应当包括:富足、循环的物质文明,多元、宽容的精神文明,民主、有序的政治文明,公平、公正的社会文明,以及良好、持续的生态文明。而从横向的维度,是把整个社会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也是十七大报告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 1

几个方面;这时生态文明概念主要是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它与其他文明互为前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这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没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也是不行的,没有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不能持久的。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建设如果最后造成人类自身家园的破坏和丧失,是谈不上文明的。因此,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它构成了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

其次,我们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在党的十八大专题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我们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建设生态文明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当代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有哪些?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比如:1.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为2。8万亿吨,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数量多,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2.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20世纪70年代,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千米,到2003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达174万平方千米;3.森林资源贫乏和草地退化: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但天然林和成熟林的比例却不断下降,人工林面积虽然有所扩大,但林相单一,保护生态的功能要逊色许多;4.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目前有3000种处于濒危灭绝状态,据联合国《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名单中,我国就占156个,约占其总数的1/4;还有气和固体废物的污染、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及海洋生态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

三、如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

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首次明确下来。党的十八大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中均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比如: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2.全民动员,共同行动: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让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3.大力开展媒体宣传: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尤其面对处于领导位置的人,更要大力宣传及贯彻生态文明观;4.政府体制改革:在过去建设的不足方面做出反思,尽快地弥补体制的缺陷,不能单纯地以GDP作为政绩考核的唯一依据;5.健全法律法规:惟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机制才能真正的在社会中全面建立起来;6.加强大众的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切实防止破坏生态的悲剧重演。

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其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只有实现了生态良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生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需要明白,地球环境是所有人和所有生物共有的财富,任何人都不能为了局部和小团体的利益而置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于不顾。 搞建设求发展要保护环境,顺乎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改变违背自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 生产生活方式。要转变自然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传统观念,代之以“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新观念,要用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生态自然观,代替人是自然主宰的强权自然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坚信,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建立

起了环保公民意识,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特权成为众矢之的,我们山青水秀的大好河山一定会重现。

我相信中国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我愿意为建设美丽的中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倡步行、骑单车,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拒绝过分包装等。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新闻网,2012-11-08.

〔2〕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10-28.

〔3〕薛晓源.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4〕范俊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苏大课堂讲座.2012-10-7.

〔5〕陈慧.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应对措施.中文期刊网.2012-09-17.

第二篇:浅谈商品包装与环境保护

摘 要: 包装设计是现代商品营销的重要环节,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化重大课题。随着商品包装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包装工业也日益壮大,在大力发展包装工业的同时,要增强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

关键词:商品包装 环境保护 环保意识 包装改革 一·商品包装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花色品种日益增多,商品包装也显得日益重要。包装已经成为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装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商品在市场流通中的价值。最初的商品包装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携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商开始认识到,商品包装是时尚的象征,是品牌的象征,更是身份的象征。于是他们赋予包装商品独特的个性,而且也为商品建立了完美的形象。当前,包装已经成为商品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一种最直接的竞销手段。包装是商品向顾客的自我展现,包装的好坏已成为消费者判断商品质量优劣的先决条件。

二·包装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包装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大,包装工业规模也日益扩大.尤其近些年来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包装和轻型塑料包装材料,消费者用过之后随手扔掉,形成了大量难于处理的垃圾,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成了21世纪的一项世界性话题,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德。由于环保意识的高涨,世界范围正兴起一项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包装工业也面临着一种新形势,即发展包装工业要同时考虑环境问题,使包装与环境两者协调起来。

由于环境问题的突出,包装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做好包装,赢得更多利润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是包装与环境更好的协调。

三·包装改革的措施 1 包装材质方面

在材质的选取上,尽量选用易于处理的包装材料并积极开发新的包装材料。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绿色包装”的潮流,不少企业已开发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包装材料,并已取得一定成效。纸浆成型包装正在逐步代替难于降解的塑料材料。另外也开发新型符合环保要求的新材料。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使用的玻璃瓶,它代替了部分不易降解的塑料瓶,在小吃店,旅馆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 食品包装方面

开发可食性包装是一个新途径。众所周知食品包装是包装工业产品大户,占包装业的70%左右。食品包装废物对环境污染也最大。因此解决食品包装废弃物问题也是包装业的一大问题。当前食品包装工业正必起可食性包装,这是解决食品包装废弃物与环保之间矛盾的好办法。它追求的目标是制成一种不影响被装食品风味的包装膜。现在已经开发出多种。例如,我国有些冰淇淋商品采用的玉米烘烤包装杯,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深受消费者欢迎;美国的许多食品开始使用大豆蛋白质包装膜,该包装材料能与食品一起烹食。

3 在包装设计上考虑环保要求

(一)设计包装物时尽量使用同一材料。

由于可分离可共存的材料单一材料制成包装物易于再循环,在设计包装物时尽量使用同一材料可以不用将材料分离、纯化,简化了循环过程。

(二)设计生产可周转复用的包装

使用多用包装既省资源又减少污染,应大力提倡。最好的例子就是公认纸、纸板及纸制品,他们对环境的污染较低且可以回收,得到众多国际公司的青睐。

(三)简化包装做到适度包装

过度的包装形成了一种浪费也造成不必要的污染。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倡导适度包装并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应法规,对商品包装复杂豪华程度按照一定的比例予以限制,超出要求则重罚。如此迫使商家简化包装,减少了环境污染。

四·作好包装物回收利用

由于部分商品包装自身具有辐射性、有毒性、有害性、污染性,对环境具有严重的影响,当今各国都想方设法进行分类回收,进行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并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

五·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人是商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可以说人是环境最大的污染者、破坏者。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人如能先环保再生产,作为商品使用者的人如能消费不忘环保,那么人类将在其生存的环境中颐养天年。因此,只要人人都树立环保意识,心系环境,那么地球处处都会是绿色。

当今,商品包装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包装工业也日益壮大,在大力发展包装工业的同时,要增强环保意识,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限制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鉴于国情,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我们应当学习欧美大国的经验,取之精华,弃其糟粕,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搞好包装的分类,把更多的资源利用起来,同时也减轻环境污染,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第三篇:浅谈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水土流失急剧、濒危物种增加、天然湿地大量消失、人工林树种单一等等,都是我国环境的忧患。因此,对于环境的保护措施就显得分外的重要,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巨资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生态环境总体上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本篇论文就浅谈我国一些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措施

一、我国环境现状

近20多年来,由于我国企业大多采取了传统的粗犷性生产方式,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很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致使环境不断恶化,形势空峻。

(一)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

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在急剧恶化。其中草原沙化很突出,一些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绵羊的体重与上个世纪

五、六十年代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二)我国水环境在不断恶化

如今,我国的江河湖海污染已经不堪重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北方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现象。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多有不同程度超标。

(三)我国大气环境的污染此起彼伏

在我国的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a ,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的城市超过60%。

(四)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隐患重重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近郊土壤环境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污染的土地面积早已超过1.5亿亩,污水灌溉引起的污染耕地约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且每年还在以大约15%的速度递增着。

二、我国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一)三大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二)八项制度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明确了一个区域、一个部门及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和责任荡围,理顺了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从而使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能够得到层层落实。这是我国环境环保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是我国在总结近年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通过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3、污染集中控制

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所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污染集中控制,应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依据污染防治规划,打基础安照污染物的性质、种类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以集中治理为主,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效果。

4、限期治理制度

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区域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性行政措施。

5、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按照国家的规定和标准,缴纳一定费用的制度。我国从1982年开始全面推行排污收费制度到现在,全国(除台湾省外)各地普遍开展了征收排污费工作。目前,我国征收排污的项目有污水、废气、固废、噪声、放射性废物等五大类113项。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止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是指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其他开发建设活动,事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为防止和养活环境损害而制定的最佳方案。

7、"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8、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凡是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规定程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所拥有的排污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及正常作业情况下排污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的一项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方式等的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制度。我国目前推行的是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

三、关于环境保护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避免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

(二)增加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加强科研、设计力量,尽快形成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骨干企业队伍。

(三)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机制和手段。

(四)加大监管、处理、打击、宣传、教育力度。使群众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一起来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京平.环境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马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魏振枢.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四篇:浅谈环境保护的宏观控制与微观调节

主题摘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更关系到所有地球生命体的繁衍生息,面对日益复杂的气候变化,以及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的影响,我们的环境正面临巨大的考验,我们人类应该达成共识,采取统一的行动,从全球统一行动的大局出发,将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与环境保护的微观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宏观控制的一些大动作,如建构统一的“环境保护共同体”; 建立“涵盖范围广、技术种类全”的专家团队;形成清晰明确、行之有效的国际环保法律法规以及条例,让环保能够在法律层面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并从微观调节的角度,形成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环境保护人人有责”长远观念和终身行动意识;树立“环境保护从小做起”包括“环境保护从小时做起”以及“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两个范畴,抓“小时”,让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就知道珍惜自己生存的环境,抓“小事”,让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环保意识。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的质量,环境保护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然而,由于各国的国情、国民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现在的环境保护工作缺乏一个统一的整体部署,不仅很多国家自行其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方法和举措都各不相同,由于这个原因,影响全球的共同环境问题,始终无法得到统一的治理。为了全人类的未来,为了同一个地球,全球的环境保护组织以及专家学者们,必须从大局出发,从宏观控制的角度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同样,在搞好全球化的宏观控制的同时,每一个涉及环境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单位或者个人,要从自身的位置和角度,做好环境保护的分支性工作,这样,让全球化的环境宏观控制与个体化的环境微观调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意义非凡。

事实上,环境保护工作应该采取“由大到小”再“由小及大”,即采取“全球统一的宏观控制”之“大”,到“环保单位个体的微观调节”之“小”,再由“环保个体的微观调节”之“小”,延伸为“全球统一的宏观控制”之“大”。

那么,如何做好环境保护的宏观控制呢?我们先来分享一下各国的环境保护的宝贵经验:瑞典的住宅既要保暖又要节能;法国人的“垃圾分类”举措;德国人的时时处处环境保护行动;英国人将日常生活习惯与环保融为一体。如此等等,通过上述资料,我们不难看出,世界各国都能够从自己的国情实际出发,针对本国的不同情况,开展环保工作。所以出现了:最节能的国家,最环保的国家,最干净的国家等等全球性的美誉。可以说,就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来说,小范围的环境保护工作,确实取得了最好的成效,可是,如何将这些优秀的理论与实践转化为全球共享的资源,却始终没有人或者国际性的组织做出积极的实践,当然,由于经济以及各个方面因素的局限,这个宏观目标实现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是,正是因为环境保护已经开始影响甚至危及全人类的健康,所以,我们不得不在这一方面开展有意义的探索。

近些年来,国际环境保护大会不断召开,而且每一次大会的主题

也不断的改进,但是,很多措施或者建议总是停留在表面,不能进一步开展,虽然很多国家关注到了“环境”“经济”“民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在更多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弱化了环境保护这一主题。那么,如何让这“大局”逐渐由“共识”变为“共事”,我认为可以有以下促进的途径:

一、构建统一的“环境保护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应该涵盖所有的国家,必须抛开一切政治经济因素,单纯从人类自身发展出发,这样能够消除分歧,实现全球的同步。由于环境保护的范畴涉及到世界各个国家,涉及到每一个在地球上生存的生命的利益,因此,必须要将环境保护范围尽可能扩展到有生命体存在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环境保护范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人类活动的范围之内,只有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近邻以及远亲都考虑其中,这样让存在与生活之中的动物、植物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生命体都享受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分享一片绿荫”,让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更是环境保护工作未来的长久之计。所以,我们倡议构建“环境保护共同体”,让我们的工作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二、建立“涵盖范围广、技术种类全”的专家团队。从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选择这一方面的精英组建专家团队,发挥集体资源优势,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才的共享。事实证明,只有专业性知识极强,社会实践能力超强,技术能力精湛的专家团体,才能让某一项工作成为“领航项目”,因为这些精英的团队,他们的经验、技术、思维方式能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他们的合作意识更强,

集体效力更高,更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行动,并确保行动效果的最优化。

三、形成清晰明确、行之有效的国际环保法律法规以及条例,让环保能够在法律层面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从环保的长久发展出发,制定出最切合当前社会形势的环保公约,确保人人遵守,制定相关的法律,确保环保工作顺利开展。任何一项工程,如果没有规范化的约束,这样的工作可能就缺乏保障,没缺乏约束力的行动,可能会走很多的弯路,并可能倾向于不良的成果。因此,法律法规成为最好的约束工具。同时,法律法规更有利于指导专家团队如何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同样,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围观调整,必须发挥每一个环保个体的作用,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小做起”两大观念,冰付诸于实际行动,才可以实现“大局”和“小微”的有机协调,最终逐步实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控制和围观调整实现双赢。

首先,树立落实“环境保护人人有责”长远观念和终身行动意识。要想让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首先要改变环境的缔造者以及破坏者——人,这一主体在环境保护中具有的双重作用,人们一边在建设环境,一边又从环境中获取优质的资源,最终导致环境的改变。所以,要改变环境必须先改变人,让人们亲身感受、经历环境变化对自己的生活、生命、生存的影响,这样,他们所受到的“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教育才能正真到位,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正是由于每一个个体的人以及个体的其他生物,构成了我们现在的生存

环境,同样,如果能让每一个个体都从环境中得到熏陶、感染,将自己的生活和环境紧紧融为一体,与环境共呼吸、同命运,这样,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就有了最广泛的基础。

其次,树立“环境保护从小做起”包括“环境保护从小时做起”以及“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两个范畴,抓“小时”,让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就知道珍惜自己生存的环境,抓“小事”,让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环保意识。抓“小时”,让小小的生命体明确自己从环境中来,要到环境中去生活,去适应环境并和环境融为一体,作为环境诞生的一个个体,如果能够在与环境的密切接触中学会如何珍惜环境,并进一步保护环境,这样的长久之计对任何人都极有好处。抓“小事”,很多环境保护工作,往往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往往环境保护失败就是在“小小的一件事或者几件事”上面,这样,环保工作就收到了影响。所以,必须一边抓“小事”一边住“小时”。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延续性和长效性,最终让我们的环境与我们的人生和谐共生。

以上是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点认识,相信,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的今天,很多有识之士都会全力以赴,为创造我们人类乃至人类的友好邻居共同享有的美好的环境,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浅谈环境保护与镇域经济协调发展

云集镇飞龙村书记助理刘亚

云集镇位于长寿区东北部,与涪陵、垫江、丰都三区县接壤,管

辖着长寿湖东岸绝大部分区域,肩负着保护长寿人民大水缸的良好水质以及沿岸优美环境的重任,环境保护压力非常巨大。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庆市建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寿区实施“五型长寿建设”、长寿湖东岸开发等历史性机遇,进入“十二五”规划期的云集镇经济必将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说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环境保护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忽略环境保护,必将遭受环境的惩罚。我国在这方面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训,很多地方经济刚刚发展起来,地区环境就遭受到严重破坏,逐渐成为制约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那么云集镇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地区经济与环境破坏双重“增长”现象,才能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呢?笔者认为,云集镇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托“一湖一山”造就的独特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摒弃落后的经济发展思想,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不断促进环境保护与镇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认清环境保护同镇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

策,是云集镇实现“十二五”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集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当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环境保护的不断提高和加强,为云集镇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云集镇经济发展的未来。

其次,坚持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

路子。不注重环境保护,一味地只顾发展经济,可能会带来短时间的

繁荣,但这只能是“饮鸩止渴”。如淮河与太湖的治理就是很惨痛的例子,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淮河已不可能恢复昔日的容颜,太湖也不再拥有原来的美丽。因此,云集镇的经济发展绝对不能以牺牲“一湖一山”优美的环

境作为代价,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

再次,环境问题究其产生的根源,是发展不足或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才能解决。云集镇是长寿区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一个镇,经济发展的压力非常大,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必须依赖于经济的发展。

因此,保持环境保护和镇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能积极面对,无法回避。

二、云集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云集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传统意义上最为严峻的环境威胁——工业污染,在云集镇表现并不突出,现阶段环境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活垃圾处理三个方面。

1、水资源保护方面

云集镇紧临长寿湖,常年雨量充沛,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传统种植业中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高密度养殖产生的集中污染以及临近区县榨菜加工过程中废盐水的直接排放,都严重威胁着长寿湖作为长寿区最重要饮水源的水质安全,也给云集镇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其中,辖区内的两个主要供水源——飞水洞水库和黑沟水库表现最为突出。以黑沟水库为例,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为华中场镇提供饮用水。但出于经济发展方面的考虑,2004年以政府的名义发包给了福胜村十组两村民,用于旅游开发和适当的清水养鱼。但事实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旅游开发成为一句空话,清水养鱼也没有得到兑现。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承包方在黑沟水库进行着高密度的肥水养鱼,向库中投入了大量动物粪便和化学肥料,再加上水库周边区县榨菜腌制池直接排放的废盐水“推波助澜”,直接造成了黑沟水库水质的变差变坏,严重威胁着场镇及周边近2000户居民的饮水安全。

2、森林资源保护方面

云集镇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辖区内共有森林61059.39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37991.5亩(占全区面积的34.55%),2002年至2005年度又实现退耕还林13888亩。但是,受短期的经济利益驱使,有的地方时常存在乱砍滥伐现象。同时,退耕还林政策也未能得到完全的贯彻落实,这么多年过去了,多数地方只见“树”不见“林”。更有甚者,个别农户已经开始在“退耕还林”的土地上复耕间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云集镇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3、生活垃圾处理方面

关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一直是困扰云集镇政府多年的难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场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由于缺乏必要的处理设备和手段,云集场镇的生活垃圾一直是采用集中填埋的方式处理。然而,生活垃圾在填埋前集中堆放产生的刺鼻臭味、滋生的蚊蝇臭虫,让过往行人难已忍受,也让临近的居民怨声载道、胸埋苦水;填埋后又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直接威胁着当地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积怨日增,很容易导致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对立。虽然现在矛盾还没有升级,但却是影响安定团结不可小视的诱因和潜在的维稳隐患。同时,农村一家一户零散的垃圾堆放,也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环境卫生,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要求。

三、实现环境保护与镇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是着力解放思想,加快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云集镇北连长寿湖、南依东山,这“一湖一山”造就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小的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优美自然环境带来的好处,从而自觉参与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

二是提高公众意识,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这一有利条件,广泛普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施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注重垃圾的回收、分类和处理,实现循环再利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是做好环评工作,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认真执行《环境保

护法》,遵守“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积极推动 “低碳经济” 发展 ,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合理引导资金投向,增强科学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摒弃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四是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环保违法成本。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标准,健全执法程序,严格执法,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让守法者得利益,违反者受处罚。

五是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落实“十二五”规划内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创造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工作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提高云集人民的幸福指数。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够认真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确保落实到位,加强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能够解决好云集镇域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问题,就能在经济发展、镇强民富的同时,让“一湖一山”永远保持“碧水青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特岗教师远程培训总结下一篇: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