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明建设

2022-07-14

第一篇:高校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文明校园标准

附件1 高校文明校园标准

1、领导班子建设好。学校领导班子注重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高。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有实效,学习制度、学习时间有保障,学校领导班子理论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强。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

2、思想政治教育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丰富完善师生主题教育活动。普遍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完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礼仪规程,使礼节礼仪成为强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法治宣传教育。

3、活动阵地好。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切实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日常管理,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建设、管理。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意识和习惯。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发挥宣传阵地育人功能。

4、教师队伍好。加强师德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及聘期考核、职务评聘晋升、晋级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学风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严格杜绝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以自身诚信形象示范带动学生。

5、校园文化好。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充分展示学校独特、鲜明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宣传引导,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结合重要节庆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学生文明素养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文化活动品牌。组织体育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6、校园环境好。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激发师生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操。注重校园公共场所人文景观建设,运用雕塑、书画、建筑小品等形式,提升校园文化形象。组织师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和公共区域的规划、建设、命名和管理,增强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

第二篇: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略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整体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也更加迅速。我国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传统的思想文化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对以前比较封闭的大学校园冲击尤为明显,为了进一步引导高校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高校教育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学习。这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功不可没的,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国家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全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觉悟。因此,高校必须适时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不断加强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集合,反映了师生们的信念和奋斗目标、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奋斗的目标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学府,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沿,是培养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为核心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根本任务决定的,是时代发展的大方向。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性质,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时间活动,体现自身的办学方向。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建设高雅、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所指导的政治方向,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把握社会发展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要以人为本,符合青年特点,维护青年利益,服务和团结青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子。高校的最基本任务就是为党的事业育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有生力量。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新时期要加强文化建设,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适应新要求、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推进新举措、探索新机制、实现新突破。高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魄力、发展的办法、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实际,深化校园内部的比如教学、科研、管理、制度等改革,营造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通过改革,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吸收和辐射的功能,教育和导向功能,还有激励和凝聚作用,创新和愉悦身心的作用。这样,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又具有自己个性、掌握现代化技术的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用创新的精神开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要积极的推动文化创新,才能体现文化的先进性,使先进文化不断扩大思想文化阵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造就创新人才的育人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所产生出的任务,要以党的先进性为指导,不断的变换思路,创新改革,实事求是;以改革、发展、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文化的新局面。

第三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作为高校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启蒙和引导的主要形式,具有提高人文素质的天然教育功能。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如同无形的力量,对广大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价值导向。建设好校园文化是高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根本,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物质文化是浅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各种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它体现于学风、教风和校风,表现为师生的价值观念、课外文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和根本,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和追求的最高目标;制度文化是中层次的校园文化,完整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校园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上,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部门的工作而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无关或相关性不大。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将思想局限在校园文化仅仅是搞搞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等功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太重实用,强调做一些能拿出来作为资历和政绩的工作。这导致许多学校只重视物质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塑造,大学校园内忽视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有些高校虽然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但却产生认识偏差,将校园文化活动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上,从而使高层次的精神建设陷入困境。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管理和导向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大部分高校重视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却显得无力。表现在校园文化的研究不够,文化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不足以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不新,学校特色不突出

我国许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高校文化建设中从众、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统一”路线,缺乏学校特色。不同的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不同,校园文化应保持学校的个性特色而不是趋同。学校个性特色的塑造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给学校的形象准确定位,借助于各种物质和精神载体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特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关注。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1.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学生的成才需求为内在动力,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为祖国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而发奋学习,努力成才;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引、熏陶、凝聚广大师生员工,激发他们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热情。

2.坚持三种文化形态协调发展,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

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对校园人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并且有持久的继承性。

3.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不同时代每个高校都会留下许多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它是长期形成的精神底蕴和办学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但要总结挖掘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且要发扬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这样既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能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如果说研究和继承文化是高校的基础性活动,而创新文化则是高校的历史使命。根据时代要求,坚持正确的方向进行校园文化的创新,是繁荣校园文化,永葆校园文化先进与活力的基础。

4.积极探索高校定位,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

探索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科研定位、培养人才定位等,从高校的具体校情出发,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新目标,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特色既可以从高校历史轨迹中归纳,又可以从未来的发展方面中能动地营造。既可以从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得到启发,又可以以高校已经成功塑造出的社会形象作为蓝本。营造不同风格和特色的校园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还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使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

四、结论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高校应把其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每一位高校管理者都应该提高文化意识,树立起强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科学化管理,创建高雅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真正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浅析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论文导读: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由高校师生员工创造、并存在和发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大学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人的素质和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由高校师生员工创造、并存在和发

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它具有引领文化、凝聚向心、陶冶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大学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人的素质和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个由现实状态向相对理想状态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和为实现现代高校功能而导致的高校人自觉的行为过程。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我国社会的发展,客观上对高校提出了建设校园文化的要求。这种客观要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我国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高校提供与之相适应甚至适当超前的科学技术支持、先进的思想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这些都有赖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二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无论从我国高校目前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现状看,还是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现状看都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因而,如果不大力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完成好我国高校对社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第三,从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上看。近现代社会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的办学水平。哪个国家有高水平的高校,那个国家的经济就迅速腾飞,那个国家的社会就快速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对高校办学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世界一流大学,无论是以传统文理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综合性大学,还是以单科性技术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偏理工大学等都需要拥有能与时俱进的一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因此,要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四有”功能的需要

功能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对高校的任务、宗旨、目标、作用的集中概括。发表论文。正确认识高校具有怎么样的功能,对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现代高校的功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实现现代高校这四个方面的功能,都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人才培养所需的是育人文化。高校通过自己特有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育和塑造“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个过程形成的文化就是育人文化。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是创新文化。树立创新的理念,构建创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创新的学术氛围,开展创新活动,这个过程所形成的文化就是创新文化。发表论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创建一流高水平大学的今天,建设创新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研究、创新、传播、吸收高深领域的知识,归根究底是为了服务社会。在进行以上诸方面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就是服务文化。发表论文。建设育人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就是为了实现高校引领文化的功能。高校的一切工作其实质是为了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世界一流高校引领的是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国一流高校引领的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引领的是地方文化的发展。高校要担负引领文化的社会责任,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具体到每一所高校,就是要建设好具有个性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人的素质提升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之本。而文化是人创造和拥有的。高校要实现应有的功能,承担起引领先进文化的重任,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能够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高校人。而

要培养出能够引领先进文化的高校人,丝毫也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只有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校园文化,才能不断提升高校人的素质,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提升高校人的素质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需要

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高校校园具有一致性。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要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根本问题是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在和谐高校校园的建设中,主要是建设教学系统内部的和谐,科研系统的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谐等。而这诸内容的和谐建设,都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都离不开健康而又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引领。换言之,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和谐高校校园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因此,要建设好和谐高校校园,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四篇: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作为单个高校个体的个性特征,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大学精神是一所高校多年文化建设的积淀和凝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要通过校训、校歌、校徽的征集、研究和确立,通过校史馆展示,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学生身体力学,充分挖掘一所大学历届师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和积年累积形成的独特风格,促进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宣传弘扬大学精神,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精神;个性特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校园这个范围内,由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产品、精神文化产品及其产生、创造的过程。校园文化是一个社会亚文化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校园文化结构是指校园文化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方式。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校园文化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外层的物质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是指学校的校舍建筑、文化设施、教学科研设施、校园环境等。它是校园内具体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第二,中介层校园文化。中介层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知识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组织形态文化和行为形态文化。知识形态文化主要指广大师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制度形态文化指各种用于规范和约束主体行为的规章制度;行为形态文化是指校园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风、学风等;组织形态文化是指学校为维持正常运转所设置的管理机构,和学校在法律与校规允许的范围内所出现的政治的、学术的、文化的、艺术的群众组织及相互间形成的文化氛围。第三,核心层的精神形态文化。它是以世界观、价值观为核心,以校园精神为灵魂,还包括校园人的思维方式、心态和情感。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精神、校园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等。校园精神形态文化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也对校园物质形态文化及知识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行为形态文化和组织形态文化具有支配和导向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任务的需要。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优秀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它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最微妙、最深刻地植入大学生的大脑深处,对学生的潜能释放提供一种导向力,对校园内各类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一种凝聚力,对学生的精神素质的提升提供一种推动力,在不知不觉中教育学生、陶冶学生、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成材。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的凸现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程度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多元化的思想对大学生正在成长中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具有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消极因素容易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科学、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渗透,把理性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散播在感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使学生在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下接受无形的理性教育,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融会贯通,使理性教育化为自觉的潜意识,从而提升人生理想和高尚人格,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重点

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汇中紧密联系现代化

建设的现实成就和大学生们的切身感受,进行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总之,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成果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巩固大学生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突出作为单个高校个体的个性特征。作为从属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高校个体,自然遵循着高等教育共同的办学规律,有着相近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手段,运用相似的制度,使用着相似的教材,开设着相似的课程。但是,作为独立的高校个体,由于各自的办学背景、历史传统不同,领导思路、地理位置、师资队伍、学生来源不同,其具体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发展定位也不同,进而其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也不同,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基本信念、基本能力、行为规范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实际上,正是这些不同的个性早就了不同的高校个体,也形成了各个高校不同的校园文化。可以说,校园文化的个性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失去了个性的校园文化,也就失去了对本校师生员工的吸引力、凝聚力、辐射力,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将个性文化建设凸现出来,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三、着力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对广大师生富有很强的感召力,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基础的物质保障作用。要以校园基础建设为物质载体,构筑富有活力和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好生态文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校园的山、水、园、林,亭、台、楼、榭,楼宇、道路,精心设计,增强其文化符号意义,每一栋建筑、每一片绿地、每一尊雕塑,甚至每一个警句标牌、每一颗花草树木、每一块青砖石瓦,都能闪烁着文化的光芒和气韵,做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互为一体,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自然景观打造好师生学习、生活的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师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学校,使教育目标的外化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师生内心的自觉境界。

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发挥网络、校园广播、校报等媒体的作用,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在宣传中,注意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如在教学楼、图书馆里张挂名人画像、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等,渲染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利用这些媒体作为载体,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信息化时代,尤其要抢占网络平台。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可见,网络对于人类的生存方式及思想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更是如此。因此,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设好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引导师生确立正确的网络观,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校报也是很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分发范围广,覆盖面大,阅览方便,在师生中有较大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校报的优势,创新思路,加强策划,多刊载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多报道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作和互动,增强校报对师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五篇:高校校园电视台建设方案

本设计方案拟将校园网、内部有线电视网联通,实现在各办公室或教室内的终端计算机上可以直接收看校园电视台的现场直播和排表播出,各教育频道的实时节目,内部视频服务器上已录制保存的节目,和校园电视台播放设备播放的音像资料,亦可在各教室的电视上收看相关节目,必要时还可实现对互联网上直播相关节目。以期达到视频教学资源高效传输,为教师学习提供较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

一套完整的模拟信号解决方案,适合初高中、职业培训学校及企业单位使用。投入在10万左右接近县级电视台的效果。对于校园电视台的建设来讲,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考虑校园电视台实施。硬件方面包括场地和设备,软件方面包括人员、运作和培训。

硬件—场地: 场地就是制作节目时的拍摄环境,一般分为演播室和外景。对于学校来讲,演播室的作用比较小,主要因为面积不够大,只能适合播新闻一类的小型节目。现在的节目互动性强,比如采访节目,有嘉宾还要有观众。主持人、嘉宾、观众直接交流,人员比较多,气氛热烈。演播室的大小与投资是一对矛盾,我们建议学校不要在演播室上大力的投资。不如直接到现场拍摄为好。

外景可以是校园范围内的教室、礼堂、体育馆、操场等任何地方。是校园电视台主要的活动区域。

硬件—设备: 电视的传播途径目前有向网络方向发展的趋势,学校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这一点。尽可能让校园内的电视机、计算机都能看到电视节目。

对于设备的选择,要求简单实用、易学易维护、性能价格比高、综合功能要强、室内室外可移动使用等等。其他一些周边及后期设备,应达到专业级指标。

软件—人员: 按照电视台节目制作的流程和原则,需要电视台的总负责人,内勤人员、外联人员、导播、摄像、录音、技术顾问、电教人员、主持人、剪辑及后期人员、灯光人员等等。对于学校来说可一人多能,减少人员配备。

软件—运作: 所谓运作,就是实现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全过程。运作方式,是以栏目为板块,以策划人(导演、主持)为主导的小团队运作方式。

1,专题片制作;应该属于电视台制作的一部分。企划诸多的栏目和专题,按一定时间的制作模式进行制作,然后再整合成一期节目播出。这样可以在播出前先制作出一部分节目,这样既可以保证以后播出节目,也可以锻炼和考察队伍,以保证以后按时播出。

2,教学片的制作;电视台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协助教学部门制作教学节目。制作程序与专题片制作相同,主要配合课件教师来完成节目的制作。

3,播出长度;以一节课40分钟长度为宜。

4,播出时间;首次播出,可以考虑一个月播出一次,等到节目足够,而且全校都可以行动起来的时候,再考虑每两周,每一周播出,每天播出。开始阶段,应以每月至半月播出一次为宜。 电视台节目制作简单流程: 1,立项;确定节目的内容。

2,分工;根据确立的内容,明确各部门人员的分工。立项人即为该节目导演,负责督促该节目制作工作。确定相关的文字写作,节目主持,拍摄以及联系的人员。

3,实施;联系相关人员拍摄,准备音乐,文字稿件,主持人上镜录音录像。 4,后期制作;把诸多按计划完成的素材编辑成节目 。

5,刻录输出;完成的节目刻录成光盘,或存储到硬盘播出系统保存待播。 6,审查,播出;审查通过后,既由播出部门按计划播出。(每期节目刻盘两张,一张交电教部门播出和学校存档,一张由电视台保存,以方便今后的节目制作)

全过程应在该节目导演(负责人)的控制下进行。

校园电视台的管理:

管理部门:

1,校园电视台的主管, 各院校有所不同,由党委宣传部所管,也有共青团学生会的主管。

2,因为电视台的宣传性质,所以要和各部门发生关系,由学生会管理教师与各部门管理者之间进行联系。

3,建立台长信箱,方便同学投稿,点歌,与电视台联系。 播出内容: 栏目运作方式使得电视节目按栏目分工,以小组为单位来分别摄制完成。以下栏目为举例,更多的栏目可以由院校自己的情况产生。

1,校园新闻;把一段时间内学校发生的事情,以录像和图片配解说的方式播出。

2,个人秀时间;由中小学班级推荐特长生,在电视上展示自己的特长: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等等。

3,点播时间;播放一些健康的同学们喜欢的流行歌曲、相声、小品等,当然节目源要由学生提供。

4,学科时间;播放一些学科的课外影视资料。 5,专题报道;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的专题报道。

6,访谈节目;访问各部门负责人,介绍学校相关情况。访问学科老师,谈学习的情况等等。

7,主题讲座、会议 实况;

8,校园活动;大会、比赛、晚会、节目表演等等实况直播。 软件—培训: 电视节目制作不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这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同时也是一个艺术的综合。这里有语言文字的文学艺术,有摄影摄像的声光艺术。

电视节目是通过采、摄、录、编等工序制作完成的,其质量的好坏体现在艺术和技术两方面。在艺术上,创意和策划 很重要,前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写出比较详细的剧本,这样在拍摄中就会很顺利。在技术上,设备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好的设备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拍出好的画面。人的业务水平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有了好的设备又能熟练的使用,就一定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不管是艺术还是技术,都不是天生的。选择人才要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喜爱电视这个行业的人,通过培训是可以胜任电视台的工作的。比如做导播工作, 现场切换时,刚接触一定会手忙脚乱,不过一回生二回熟,经过练习很快就能适应。实际上做好导播工作,首先要做好案头工作,熟悉脚本,到现场才能应付自如。

人员培训是电视台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培训工作分集体和个别辅导两方面,集体主要集中一定的时间,聘请相关技术上的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些基础知识。个别辅导则请专业人员 针对各专业的人员,辅导更专业的一些技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效煤磨袋收尘器下一篇:关于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