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械制图》专业特色教学的探讨

2022-09-12

现代职业教育为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沿袭传统模式进行专业教学越来越显得耗时低效。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现就《机械制图》的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加强专业思维培养

(一)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初中毕业生来说, 领会制图知识的起点, 就在于观察。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直观性原则。如对投影方法、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以及三视图形成的观察等等, 让学生通过对三维空间体系向二维平面图形的发展、运行以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观察才能掌握投影规律, 认识它们的特征, 而且教会学生记图, 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 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除讲清重要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外, 还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路, 讲课要留有“缺口”, 为学生自学和进一步探索留有余地。如制图习题的“一题多解”, 就是培养抽象思维的有效手段。针对一个主视图, 用组合体的组合方法, 从多方位, 多角度补出不同俯视视图。同时也要培养集中思维, 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概念, 并引导学生分析情况。如圆锥体表面上点的投影, 其方法有辅助线和辅助平面法, 但这两种方法的起点应是从投影的积聚性出发, 渐渐提高集中能力。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应统一安排, 并在抽象的基础上多中选优, 使之得到升华, 产生创造性成果。

(三) 培养求异思维

“疑”是创新思维的关键, “问”是追求的动力, 是创新的前提。因此教学时, 老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的问题应针对学生的疑难和所教重点, 富有启发性、开放性, 有探索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生疑, 勇于解疑, 敢于发问, 引异学生有目的地设疑生问, 引异学生主动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地释疑。如零件的表达方法千变万化, 教师可以将学生各种表达方案张榜公布, 比较, 评判, 选出最优方案。讲零件图和装配图时, 对工艺结构做出不同的假设, 与原来的设计方案比较是否最佳?能否进行改进?都能让求异思维得到锻炼。

二、探索专业教法, “导——学”相互作用

(一) 教学手段现代化

职业教育以岗位能力为本位。《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 大多学生能意识到制图的重要性, 也花了很多的时间, 但效果并不理想, 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计算机, 通过观察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 画出视图 (即由空间到平面) , 再根据视图想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即由平面到空间) , 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 (采用CAXA和Master CAM中的三维实体造型) , 这些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 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 作出视图, 学生便能理解和掌握,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自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体验享受《机械制图》学习的快乐。还应带领学生到车间现场参观, 增加对机器零件的感性认识, 也利于空间思维的培养。在制图的教学中, 应尽量采用生产中的实际图样让学生进行读图的练习, 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绘图实践课堂化

画图是《机械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它不仅能检查学生理论知识, 更是学生形成技能、掌握技巧的过程, 画图应贯穿教学始终。只有不断地画图, 才能发现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还可促进知识产生质飞跃, 培养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

(三) 教学语言专业化、生动化

教师语言质量如何, 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教师除了做到吐字清楚, 表达简明、通俗易懂、准确生动外, 还要把概念本质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才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形成知识结构。同时, 要寓教于乐, 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 并富有节奏感, 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感染力。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 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情绪。如《机械制图》中讲线面的投影时, 铅重线可比作电线杆, 水平面可比作桌面, 其投影特征可概括为一点二线必为垂直线, 一斜二平必为平行线, 一线二面必为垂直面, 二线一面必为平行面, 简洁明了, 易于掌握。

(四) 课堂气氛活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树立威信, 又要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学习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如在制图室中实践画图, 让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 互相学习, 互相启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也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带领学生到校办工厂参观, 组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学生板演与提问等, 以此调节学习气氛, 不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索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电路》课程教学下一篇:计算机联锁仿真实训室建设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