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2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为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对于培养出的学生,其在岗位上必须具备该岗位的技术要求,这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因此在教学之中无论是哪一个专业都需要重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1:

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学生技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实践活动是学生深入幼儿园的真实情境中,熟悉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游戏以及幼儿特点的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取直接经验,从而为学生教育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发展以及专业思想的巩固奠定基础。

一 “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有研究者认为,实践教学应包括课程实践(主要指平时作业、大作业、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等)、集中实践教学(主要指社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和毕业作业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及与上述各实践环节相关的管理、检查、考核及评价等。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对于学生促进最大的是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即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因此,构建以基地实践为主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谓“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基地实践设计的实践模式,“全过程”是指在基地实践活动应该贯穿于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螺旋式”是指在基地实践的内容和难度不应该是简单重复,而应该呈螺旋式上升的。其主要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教学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专业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种“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反思。从实践形式角度出发,传统的专业实践模式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是第一学期的见习活动,另一种就是最后一学期的实习活动。从时间上来说,传统的实践模式是“首尾”实践模式。其实践活动对于三年的学习过程不存在连续性。这种实践模式,学生实践时间少,实践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影响了理论课程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相类似的观点。他提出“全实践”的学前教育实践模式,所谓“全实践”就是实践要素诸方面在时间上要全程延通,在空间上要全方位拓展,在内容上要全面整合,在理念上要全息浸透,在课程体系上要全面统整。这一模式在时间上提出了实践时间的全程延通。因此,“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不间断参与到幼儿园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

2 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呈螺旋式上升

“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不是简单重复过去所实践的内容,在实践内容方面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内容有重复,但不是简单重复。例如,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都有保育内容,而实践要求,是从“观摩—辅助教师—独立保育一反思”的过程。从保育实践的要求看,虽然保育贯穿于整个实践的始终,但是其实践要求是不同的;第二,实践内容难度逐步提高。整个实践内容分为“保育—课程实践一活动设计一独立带班一问题研究”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这些内容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的。从以上两个特点可以看出来,不管是相同内容的实践,还是不同项目的实践,其要求都是呈现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趋势,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3 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主要有保育能力、课程实践能力、活动设计和指导能力、研究能力。“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力与工作岗位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即毕业之后学生能够独立带班,独立完成在职教师所能完成的工作。在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以上各种能力必然融入到实践的内容中,以实践内容促进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当然,要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需要对实践活动的质量提供保障措施。

二 “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实践的层次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践的内容,在每个层次的实践的内容;二是实践时间的安排;三是实践地点的安排。其中以实践内容最为重要。我们把实践教学安排为四个层次(如图1)。

第一层次,以保育为主要目的的见习活动。这个层次的实践主要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完成,每个学期各安排两周时间。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幼儿园的环境、保育、教学以及幼儿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建立起相应感性经验。当然,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参与到幼儿园的保育活动中,从最基础的观摩活动开始,然后参与到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中,掌握保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层次,以教学活动观摩和实践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实践。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第三和第四个学期完成,每周一天(固定时间,如每周的星期四),两个学期总共32天。其主要配合学校课程开展的实践教学。从第三个学期开始学校陆续开设了一些专业课程,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游戏等。学生主要的任务是观摩教师教学活动、游戏组织活动,并且尝试自己组织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第三层次,以综合能力锻炼为主要目的的集中实训。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完成,集中实习6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前面四个学期的实践之后学生需要一个集中实习,以提升其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保育能力、教学能力、游戏组织能力等。通过学生全面介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使其能力得到提升。

第四层次,以毕业设计和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综合实践实习活动。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第六个学期。实践的时间为12周。其主要是完成学校的毕业设计,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日常的保育、游戏组织等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毕业设计。

从四个层次看,“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而且其学习内容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总体来说其内容呈现了螺旋上升的趋势。

三 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1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统筹性是“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教学进行的保障。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实践标准和教材。根据岗位能力的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实践标准,构建实践教材。实践标准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掌握的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实践标准的指导下构建实践教材,教材主要是应该建立相应的实践项目,实践项目就是具体的实践的内容,规定了实践教学的主题和每个主题的具体的要求。第二,统筹具体的实践项目。按照“全过程、螺旋式”的实践课程要求,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践项目。尤其是课程实践,各科课程之间需要统筹安排实践的内容和实践的项目,使学生每次实践活动有实践项目,又不会有多项实践内容,造成时间上的冲突。

2 建设多类型的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需要实践基地的支撑,离开了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就无从谈起。一般来说我们将实践基地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看,校内基地可以建立仿真

的教室、琴房等,校内基地的硬件需要跟上课程实践的需要。而“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基地建设主要是指校外基地的建设。

建设多类型的校外基地是教学实践的保证。我们把校外实践基地分为紧密型基地和松散型基地。紧密型基地的建设主要是考虑到实践教学的方便性和质量的保证。因此,在建设紧密型基地时候尽量选择离学校近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和质量高的幼儿园。这类幼儿园主要是学生一年级见习和二年级每周一天实践教学的场地。而松散型的校外基地的建设要保证学生毕业设计和综合实习的质量。

3 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指导队伍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实践指导队伍是教学实践得以保证的重要措施。第一,建立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主要有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构成。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与基地是提高专业教师队伍实践指导的重要活动,教师要通过不断下基地来增加自身的感性知识。另外,反思活动是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指导能力的必要条件。一个理论学习者要不断地对实践进行反思,用已有的知识建构实践,并且认识实践,进而指导实践。第二,建立一支幼儿园教师队伍,在幼儿园中选择教师骨干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为了调动幼儿园教师积极性,学校可以聘请幼儿园教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第三,不定期邀请专家给教师和学生做指导。专家队伍的建设能够保证前面两个队伍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实践教学的质量。

4 实践教学时间的保证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两种最主要的途径。“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势必对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尤其是第三、四个学期。其每周一天的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成了问题。它涉及到学生的时间和教师的时间,学生在这一天时间内不能安排其他课程的教学,专业教师在这一天要到基地指导学生实践,不能安排其他的教学任务,这对于教务部门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合理的时间安排是保证这种实践模式的重要保障。

“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是主要针对基地实践而言的,这种实践模式应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的形式。这种模式关键不是在模式的构建,而是在实施。通过我们专业的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幼儿园教师的指导能力问题,本校不同学科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差异的问题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才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5):69

[2]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幼儿教育,2006(1):47

作者:樊丰富 罗巧英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2: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为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对于培养出的学生,其在岗位上必须具备该岗位的技术要求,这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因此在教学之中无论是哪一个专业都需要重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原则,进而分析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

课题名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 课题编号JG201401

G712.4;G61-4

高等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上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即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是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的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提升其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围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中心,分两个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高职院校有效建立实践教学途径的理论参考。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建设原则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含义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而言其存在着广义上和狭义上含义的区别[1]。广义上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教学由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以及运作形成的一个整体。在整体体系中,每一个小的体系有彼此之间实现协调运作,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狭义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之中,围绕人才培养目的,在课程设置上合理的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进而建立起的教学体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广义上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更为适合的且更全面系统。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需要在一定的原则之下。首先是师范性原则,对于学前专业而言,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幼儿园,因此人才培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传授,还需要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出发,在教学之中贯彻师范性的原则;其次为职业性原则,对于高等职业学校而言,任何专业的教学之中都必须贯彻职业性的原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最后为目标性原则,教学需要有一定目标,才会有教学的计划,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其目标应当定位“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具有一些其他的教学能力[2]。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途径

(一)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

高職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其人才培养的目的首先必须符合社会上对于这个职业的实际需求,简而言之就是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这是实践教学模式搭建的出发点。对于学前教育职业的职业能力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艺术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借鉴能力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等,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其教学目的便需要放在这些职业能力之上进行搭建,保障学校所教便是社会所需。

(二)理实结合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必须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增加更多的实践性课程,这符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同时也是社会的实际所需[3]。通过参考国内外的先进学校可知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主要可以设置出五大实践教学内容。其一为实践课程教学,即在教学总课程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数目,采用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二为幼儿园实践活动,主要是指以实习生、观察者的形式,安排学生去幼儿园中去实际接触学前教育的实际所需,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三为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实践教学的参与者除了学生之外更重要的一部分边是教师,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职业技能竞赛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其四为科研训练,对于学前教育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中,对于科研能力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实践教学模式中也需要有所涉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其五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究其根本还是培养学生到社会中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就需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去参与各种社员组织、兴趣小组,寒暑假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4]。

(三)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实训基地是其进行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搭建时必须重视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可以建立模拟幼儿园、幼儿手工制作教学模拟室、幼儿双语教学模拟室、婴儿教学模拟室、绘画实训室、音乐实训室、舞蹈实训室等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室;在校外部分需要和校外组织签订一些合同保障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校外实训的时间,在校外建立起一批相对稳定、科学的校外实训基,确保实践教学模式不和社会实际脱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进行教学模式实践化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措施,而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建,更是适合广义上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在创建时严格遵守师范性、职业性以及目的性的原则,通过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校内外设置实训地基,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一定的保障、创建考核体系,保障教学的质量等途径来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搭建,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来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以山东潍坊工程学院学前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2014,41(6):76-79.

[2]赖竹婧.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科教导刊,2013,11(26):56-57,65.

[3]张停,丁名夫,李鹏等.高职学前教育“递进式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幼儿故事讲述》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4,21(11):143-144.

[4]梁业梅,熊志灵.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J].教育界,2015,14(19):166-167.

作者简介:

卢玲,出生年月:1986.1,性别:女,籍贯:重庆,学历: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单位名称: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卢玲 刘一春 李林烛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摘 要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尝试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评价五个子维度来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师范生保教专业能力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建构

學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2011年10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提出要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目标,坚持实践取向的理念,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等。因而本文尝试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来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师范生保教专业能力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许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评价五个子维度,这五个子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通过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培养师范生保教专业实践能力。

2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不高,实践教学没有发挥该有的重要价值,成为师范生专业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无法达到毕业要求。实践教学规定了实践学时,却没有提出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学生经过实践学习之后能获得何种实践能力、达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模块予以实现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划。正因其实践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和实践能力培养规划的缺失,使得实践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关键作用。

(2)实践教学内容模糊,没有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时间安排仓促、不合理,实践环节之间跨度过大、衔接不够,缺乏横向关联和纵向深入。实践内容设置不均衡,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割裂,即学用的脱节,造成学生的保教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3)实践教学实施缺乏统筹整合。当前现状中,高校和实践基地之间缺少深入系统的交流、合作,高校、幼儿园、政府都彼此割裂单独存在,缺乏系统健全的校园合作体系,忽视三者合作在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

(4)实践教学保障需全面化。校内实践基地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教学和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需求。校外实习基地性质单一,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交流、联系不紧密,高校带队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见习、实习指导不足,从而未能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

(5)实践教学评价单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于关注学生考勤和学生实习报告,忽略学生在幼儿园的观察学习过程,忽视学生的特殊性,学校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在带队入园、参观介绍、开总结会之后,实践活动就结束了,甚至缺失评价过程环节,评价主体单一,在师范生实践过程中,主要以幼儿园指导教师、高校带队教师等为主,缺少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不利于师范生自己的交流和反思发展。

3 建构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及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践教学体系设置需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文件,根据区域经济、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定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如下:

3.1 以保教能力发展为关键,设置实践教学目标

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践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提到“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2018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突出保教融合,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类课程建设,提高师范生专业化水平等内容。因而促进师范生保教能力发展,徳技并修,提升师范生专业能力的获得是实践教学目标的核心。

3.2 多元融合,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201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提到“全方位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即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以及根据保教为重的实践教学目标,将实践教学模式为认知见习(重在体验,使学生接触熟悉幼教机构,了解教师职业);课程实训(观摩学习,了解保教实际情况);跟岗实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开展保教活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顶岗实习(通过具体的、独立的工作体验,获得充足的保教经验)。将专业认知、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拓展到幼儿园真实的保教活动中,通过保教活动实践,实现知识的转换。

3.3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与任务

强调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求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是本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建议第一、二学期(认知见习:二周);第三、四学期(课程实训:四周);第五学期(跟岗实习:六周);第六学期(顶岗十二周:实习)。

3.4运用多种方式,丰富实践教学实施形式

201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指出“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養管理机制,建构以政府、高校、幼儿园三方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采用校园互动(实现学生、幼儿园及专业教师共成长),学用融合(课程学习融入更多的职业、岗位和实践元素)等多种方式,将岗位实践贯穿专业学习全过程,消除见实习之间的跨度,健全系统的校园合作体系,高校和实践基地进行深入系统的协同合作,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师范生保教能力的发展。

3.5 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通过提供一些条件,以保证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开展,这些条件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和制度保障等。

(1)硬件设施。建立功能完备的实训中心,规范校内实训教学建设优质保教实践基地,以满足师范生的教育需求,推动职业院校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2)软件资源。组建实践教学课程指导团队(教育活动设计、教育学和心理学、技能课等专业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组成学习型团体,共同研讨交流,深化发展。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参加一线工作的顶岗实习机会,鼓励教师积累丰富的幼儿园工作经验,构建真正高技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制度保障。

建立校园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具体包括:校内相关制度:见习制度、课程实训制度、跟班实习制度、顶岗实习制度,每一项都包含方案、学生守则、校内指导老师、班主任工作制度、幼儿园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等。

幼儿园相关制度,具体包括:保育员工作:清洁卫生工作要求、幼儿生活管理要求、教育活动配合要求;教师工作: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参照体系、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利用参照体系等。

成绩评定制度,具体包括:幼儿园评定制度、学院评价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实训评分表等。

实习手册系列,具体包括:课程实训指导书:幼儿园课程概论、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实训指导书系列:见习、整体课程实训、跟班实习、顶岗实习等。

3.6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2012年颁布的《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文件,第一,在评价主体上,以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兼顾自我评价、实践基地、同伴评价等多主体评价。第二,在以往固有的评价方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通过深入学生实践场地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学生访谈以及教育实践档案袋分析,包括学生的见实习记录、学习笔记、手工制作、说课视频等相关物化成果,通过多样的方式,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将由数量转入到提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理念,通过徳技并修课程体系的建设、校园合作和职前职后一体化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学生保育能力的养成,从而促进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雨涵.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个案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9(01).

[2] 冯晓艳,姜朝晖.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究——以商丘工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7).

作者:舒思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下一篇:家庭道德教育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