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论文范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纪录片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尽管历史纪录片对改进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对历史纪录片的重视度不够,往往流于形式;应用方法不当,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应用历史纪录片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积极引导;等等。这些问题与不足使历史纪录片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第一篇:历史纪录片论文范文

新课改下历史纪录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背景下,将历史纪录片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趋势。新时期高中历史老师要深度钻研教材内容,搜集符合教材内容的历史纪录片,将其当做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纪录片来理解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是对新课改下历史纪录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发挥历史纪录片的最大作用,推进高中历史素质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纪录片;高中历史

前言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领域普及,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各教育阶段的标准配置。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多元化教学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也会集中注意力观看多媒体内容,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历史纪录片成为一种常用的辅助教学素材,通过纪录片的写实性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教学要求。

一、历史纪录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适应性

在新课改指导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老师应用历史纪录片当做教学素材的目的就是推进教学活动,提升整体教学效率。所以,高中历史老师在选取纪录片是要遵循适应性原则,也就是选取的纪录片要与教学目标、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避免使用的纪录片教学素材与教材知识脱节现象出现。要想達到这一教学效果,就需要历史老师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知识,然后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筛选与教材内筒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这样才能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

2.适度性

从教学素材角度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历史纪录片与人物传记、文献史料、历史题材电影等定位相同,都是作文教学的辅助课程资源。不能全部替代老师的作用,无法取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在选择历史纪录片素材时,一定要遵循适度性原则,控制好视频时长,避免因视频时间太长而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避免学生忙于消化太多信息而疏于思考。

3.有效性

高中历史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为了应用历史纪录片而应用,一定要遵循有效性原则,确保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纪录片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所以,历史老师要认知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哪个环节需要用哪段历史纪录片,以及应用的作用等,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好,要让课堂教学条理清晰,让应用的历史纪录片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历史纪录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出后,各教育阶段都在转变教学思路,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普遍应用历史纪录片当做教学素材,利用纪录片的作用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历史知识。

1.借助历史纪录片,创设契合教学情境

高中历史教材所呈现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跨度,让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感到枯燥。高中历史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历史纪录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历史中去感悟知识,感受历史知识背后蕴含的内涵和情感。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老师可以在备课时剪辑《大国崛起》第三、四集中的部分片段当做教学素材,借助纪录片让学生全面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整个建立过程,让学生融入情境中去体会历史的演进过程,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堂课他们都保持着着高昂的情绪在听讲,从而提升老师的讲课效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借助历史纪录片,拓展学生历史思维

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利用历史纪录片当做教学素材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纪录片可以运用影像方式给人们呈现特定历史事件,还能清晰展现事件走向,让小学生获取更多历史知识,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例,老师借助《下南洋》《河西走廊》《新丝绸之路》等纪录片,让学生对我国对去求经济发展的演进历程。学生观看完纪录片选段完,老师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全球化形成的不同阶段是什么?全球化的推动和途径是什么?等。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纪录片观看思考这些问题,逐渐对教学内容那个加深了解,然后老师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我国最新针对全球化发展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整个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掌握更全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发现历史真相,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

3.借助历史纪录片,培养学生情感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时,老师要深度挖掘出历史纪录片中蕴含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与纪录片素材产生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身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他们的历史素养的提高。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为例,老师可以借助《我在故宫修文物》《圆明园》《大明宫》《三星堆文化》等纪录片,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更一个生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我国历史之悠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从中也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纪录片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体系中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给该种历史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新思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今的高中历史老师要明确历史纪录片的应用原则,在日常教学中借助历史纪录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冲.纪录片辅助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新智慧,2019,(28):2+7.

[2]李晓焕.历史纪录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教学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23):84.

作者:李庆林

第二篇:新课改下历史纪录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尽管历史纪录片对改进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对历史纪录片的重视度不够,往往流于形式;应用方法不当,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应用历史纪录片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积极引导;等等。这些问题与不足使历史纪录片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历史纪录片,使其更好地为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服务,成为摆在一线历史教师面前的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记录片;高中历史

一、历史纪录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课堂应用历史纪录片的重要目的是更好地推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基于这个目的,在选用历史纪录片时应坚持适应性原则,也就是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相适应,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历史纪录片与知识相脱节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严格筛选与本节课所讲授的历史知识相符合的历史纪录片。

(二)适度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课上,历史纪录片和人物传记、文献史料、历史题材电影等定位相同,只能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辅助课程资源。它无法代替教师的讲授,也无法取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所以,教师在选用历史纪录片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适度性原则,控制好时长,避免因占用太长时间而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同时也要避免学生因忙于接纳太多信息而疏于思考的局面出现。

(三)有效性原则

教师不能为了应用历史纪录片而应用,一定要坚持有效性原则,确保所应用的历史纪录片基本上能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在什么地方用哪段历史纪录片,以及为什么要用这段历史纪录片,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使自己所应用的历史纪录片契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

(四)多元性原则

为发挥历史纪录片更大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教师可以尝试将历史纪录片与人物传记、历史题材电视剧、电影等课程资源有机结合使用,这体现了课程资源多元化的应用原则。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如《马关条约》的签订,教师可以剪辑纪录片《甲午》和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相关片段播放给学生,学生在对比观看的同时,会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更加立体的认识,并深刻感受到《马关条约》带给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极大震撼,意识到国家变法图强,进而摆脱内忧外患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为接下来学习维新变法运动作铺垫。

二、历史纪录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所呈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与现实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再加上历史知识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致并不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一些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制作精良,实现了声音和画面的完美结合,能冲击学生的感官,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故而,教师可以在全面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历史纪录片辅助教学。例如,在讲授“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剪辑《大国崛起》第1集中的部分片段播放给学生,通过它来生动再现早期殖民国家的海外探险历程,借助这样的形式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感,让学生融入特定的历史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唤醒他们的历史情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搭桥铺路”。

(二)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教师在进行教學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科学整合授课内容、合理调整授课节奏,做到重点突破、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教学重难点是否解决关系到教学质量。教材上的一些历史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直接吸收和掌握。这需要教师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更好地解决重难点问题。在笔者看来,在课堂上应用历史纪录片,能够将历史鲜活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看到学习的重难点。

(三)补充历史细节,完善教学内容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宏大叙述,而缺乏对历史细节的描述。拿上册来说,中华民族深远悠久、波澜壮阔的历史被压缩成了29个课时,历史上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被一笔带过,或者只是简要概述。叶小兵指出,教师在授课时“要讲得真实鲜活,不仅要线索清晰、层次完整,而且离不开细节的支撑”。这就决定了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历史细节的开发和补充,拓展教科书上的历史内容,尽可能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面貌。而历史纪录片对人物性情、事件进展加以细致呈现,能够让逝去的历史再次“活”起来,如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弥补历史教材的缺失,完善教学内容,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感知到历史的温度和厚重。

(四)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学科课程目标中居于最高层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自觉谴责邪恶、追求正义,自觉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这一切都离不开历史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而历史纪录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课程资源。

结语

包括历史纪录片在内的影视信息进入历史课堂,“改变了以教科书为唯一信息源的状况,显示出很强的教学优势”[3]。如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可谓层出不穷,为它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在这一前提下,历史教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发这一课程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应用方式,改进应用方法,充分发挥历史纪录片的显著优势和独特价值,使其最终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

参考文献:

[1]苏静.影视课程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J].文史博览(理论),2016(4):85-87.

[2]叶小兵.细节的重要[J].历史教学,2005(9):56.

[3]叶永广.历史·影视·教学[M].上海:学林教育出版社,2004:8.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

作者:吴雨奇

第三篇:高中历史课堂运用纪录片辅助教学初探

[摘要]在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下,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纪录片资源,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探究。同时,教师应结合其他人文学科的知识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学科之间进行多方面交流,使历史课堂更有活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纪录片跨学科互动

历史纪录片是易于开发又非常优质的课程资源,具有其他教学资源所没有的优势。近年来我国在纪录片领域不断进行拓展和引进,使我们不必拘泥于文字资料这单一素材。笔者所在学校教研氛围浓厚,教研组中年轻教师比较多,对于将纪录片运用于教学辅助的想法层出不穷,笔者也投身其中,苦乐参半。现将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做如下探讨,望能起抛砖引玉之功。

一、选择好纪录片的题材资源

相比教科书,历史纪录片有影像独有的魅力,对人感官的冲击力和内心的感染力都是文字资料所无法比拟的。近年国外一些高科技摄影技术的应用,让纪录片更是生动精彩。学生在欣赏一个个精美镜头的同时,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幻。但是我们一定要以历史事实说话,慎重选择素材。在讲授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笔者和一名年轻教师就因该使用《抗战八年》还是《一寸山河一寸血》起了争执。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服从于教材,服从于大纲,并据此指导学生。但笔者在一些本专业学术期刊中清楚地看到对抗战中国民党所起作用有新的观点和史料分析,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些学术观点而一味地照本宣科。就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它是一门严肃的社会学科,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理论,运用信息技术的确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信息和资料,但资料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如不谨慎选材,很容易误导学生。

二、利用纪录片展开跨学科教学与讨论

笔者一向认为文史哲等人文学科有共通之处,通过纪录片的辅助能引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实现跨界讨论。其中有几个案例可圈可点。

一是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教学中,笔者课前与政治学科同事合作,将政治经济学中的知识点做一回顾,结合CCTV拍摄的《货币》和BBC的《货币大师》中的一些片段,并引用政治学中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指导学生深入讨论。学生们甚至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纸币“交子”与 银票。然后笔者又播放了《历史转折中的选择》片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经济危机中,美国会启动新政,而德国却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学生利用他们能接触到的资源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节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各个学科的教学却能互相渗透,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获益匪浅。

二是对美国历史频道和BBC纪录片系列素材的利用。美国历史频道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关注各式各样的题材,并提供独特新颖的视角。其平实简朴的纪实风格、捕捉热点的敏锐性、轻松的叙述方式和详尽生动的影音使它被誉为“历史博物馆”。BBC纪录片系列在我国也受到广泛喜爱。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引用这两个系列纪录片,都是尽可能原汁原味地播放,甚至在一些单词较简单语速较缓慢的材料中,播放时只使用英文字幕。此举在初行时争议颇多,但是在笔者邀请了英语教师加入其中后,学生慢慢能接受,现在甚至有的英语教师会要求我们剪辑一些音频作为英语课的听力与朗诵练习资料。学科之间相得益彰,不亦乐乎?

三、利用纪录片教学但不能减少师生的互动

同样在讲述抗日战争的时候,一个同事引用了日本NHK电视台《映象的世纪》的一个片段。纪录片中有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之后的惨烈情况,并有如下一段解说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牺牲者,约为六千五百万人,其中的四千万是手无寸铁的市民。屠杀无抵抗的市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笔者没有料到的是有学生询问教师这部纪录片中有没有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得到否定的回答后表示愤怒:日本人只知道自己遭了苦难,怎么不反思悔过?亦有一些学生表示日本活该。而教师只与学生进行了简单交流后就转入下一环节。笔者认为,这位教师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丧失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教育的契机。

二战末期的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事件,从价值评判上有一定的复杂性。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确实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覆灭,对战争的结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种做法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后果。这里需要思考的是:是不是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国所有“反”法西斯的行为都值得完全肯定?教师在这一环节,不仅应播放纪录片片段,还应出示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多角度、完整地思考问题,这样纪录片的使用效益才能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叶永广.历史·影视·教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赵惠.影像时代的历史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论丛,2009(1).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苏小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下一篇:物联网导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