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内容

2023-05-19

第一篇: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早操活动 内容:

① 慢跑或走路交替的活动,尤其是在冬季,它常常是作为幼儿冬季身体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律动动作或跳活泼愉快而又简单的舞蹈。通常要配有相应的幼儿音乐。

③ 幼儿基本体操的练习。

④ 开展活动量较小的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⑤ 安排一些分散的体育活动,如提供给幼儿一些小型的运动器械,像球类、毯子、小高跷、绳子等,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即开展一般的晨间活动)。

2.体育教学活动 ① 开始部分 ② 基本部分 ③ 结束部分 3.户外体育活动 内容: ① 各种大中小型幼儿运动器械的活动。 ② 幼儿体育游戏的活动

③ 适当地组织幼儿复习某些身体活动如幼儿基本体操等,但复习的内容不应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三分之一。

④ 晨间分散的体育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中小型的运动器械,让幼儿自由选择。

⑤ 幼儿体育活动区的活动。如球类活动区、钻爬区、投掷区、各种大中型运动器械区等。

4.幼儿运动会 内容:

① 已经学过的幼儿基本体操,或简单的律动、舞蹈动作,或简单的动作技能(如拍球、钻圈等) ② 每个年龄组开展一两项简单的适合于本年龄组幼儿能力水平与兴趣的小型游戏比赛活动。如小班开展送娃娃回家、小兔采蘑菇等活动,中班齐心协力盖大厦,大班进行两人三足走等合作活动。

③ 全园幼儿分块集中,跳简单的幼儿集体舞。

④ 邀请幼儿的家长参加,与自己的孩子合作,开展一些游戏比赛活动。 5.室内幼儿体育活动 内容

① 幼儿室内体育活动场的活动。 ② 室内表现性、创造性的身体活动。 6.幼儿远足活动与短途旅游 7.散步活动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

1.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 2.基本体操包括:

① 模仿操、徒手操、轻器械操、韵律操、拍手操、武术操。 ② 排队和变换队形。 3.体育游戏 4.器械练习:

① 固定性运动器械:滑行类、摆动类、旋转类、颠簸类、攀登类、钻爬类、弹跳类等大中型运动器械。

② 中、小型移动性运动器械。如弓形门、脚蹬车等。

三、幼儿园一日体育活动时间安排

春季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上午9:50-10:50、下午3:05-4:05,早操也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拿周一来举例,户外活动时首先做操,包括徒手操和轻器械操,然后进行的是跳远的练习,最后是玩滑梯。

第二篇:业务培训讲稿: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培训主讲:宋丽娜

我们现在幼儿园的教材并没有把数学领域的内容做一个很好的归纳,特别是省编教材里面的数学内容很少,所以说为了开展好数学领域活动,让幼儿得到应该有的发展,同时也做好幼小衔接,我们幼儿园应该把数学科目做一个很好的整理,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学些什么做一个归纳,以便数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涉及的六大块内容:(课件)

(一)感知集合

1、物体的分类:

◆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 ◆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会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区别“1”和“许多”

3、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感知多“1”少“1”的关系。

(二)数概念

1、10以内的基数和幼儿的计数活动; ◆学习10以内数的形成,初步理解实际意义 ◆数的守恒

◆学习10以内相邻数

◆感知1—10的数列递增、递减的关系;

◆学习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物体;理解数的实际含义 ◆学习目测数群;

◆学习10以内单、双数;,

◆10以内数的倒数,接数和按群计数、环形数数和多种方法的数数;

2、10以内的序数

3、学习10以内的组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4、加减运算

5、自编应用题,口头自编应用题。

6、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

(三)幼儿对量的认知

1、认识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

2、量的排序

3、量的守恒

4、自然测量

(四)对几何形体的认知

1、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2、立体图形(几何体):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五)空间方位的认知

1、以自身或以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

2、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

(六)时间的认知

1、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一星期七天的名称及其顺序;

2、认识时钟:时钟的长针和短针及其功用,认识整点和半点。

这就是幼儿园数学领域的六大块。那么这六大块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之中,从孩子小班一入学,一直到他大班毕业,那么这些内容怎么让孩子在这六个学期来完成呢?针对此问题,我结合这次国培学习第五个专题中专家的理论经验来和大家重温一下。 我先从小班说起,像小班上学期,最要接触的是下面十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内容就是分类,分类就是像按物体的名称分类,如这是西红柿一类,这是胡萝卜一类,然后最后呢?这个分类可以上升到按物品的种类分类,像苹果属于水果类,像西红柿、芹菜属于蔬菜类,还有皮球,还有魔尺,它属于玩具类,这样来分类。

第二个就是要认识一和许多,让孩子知道,这是一个皮球,这是许多许多的皮球,这是一个小朋友,咱们班有许多许多的小朋友,

第三方面的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你想刚刚入学的孩子,能够会

1、

2、3这样数出来,就是不简单。大家不要看这个很简单的点数,其实也是应该小班刚入学时很困难的一个阶段。曾经有一个家长说,你看我们的孩子,怎么上学了,给了他一堆苹果,问他这是几个?他

1、

2、

3、

4、5,几个?8个。这种现象我相信大家经常会遇到,这是一个小班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能把一些简单的知识看似孩子已经会了,不用教了,在幼儿园就应该从简单的地方开始教他。

第四个内容应该是两个物体比较大小,像两种物品比较大小,红色的气球比较大小,像不同颜色的气球,这个红气球,跟这个篮气球比较大小,这个很简单的一个比较。

第五就是对形的一个认识,认识圆形和三角形,我们可以叫它图形宝宝、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等。 第六个要完成的,就是5以内的数的点数。

第七个内容学习一一对应,一一对应好比说从简单的像一把勺子对着一个碗,一个小朋友对着一个小凳子,这样简单的来一一对应。

第八个内容应该就是配对的游戏,怎么配对呢?像一只手套找到另一只手套,一只袜子找到另一只袜子,或者是筷子去找碗等等。

第九就是空间的一个认识,就是认识上下,好比说我的上边是风扇,我的下边是什么?或者看着一个图上一个小凳子,凳子的上边是什么?凳子的下边是什么?

第十个内容应该知道一样多和不一样多,找出最多和最少的来。

第十一个就是认识并点数10以内的数,学会有序地进行点数的一个方法。

第十二个内容就是要认识并学会比较长短,知道最长和最短。像有三只铅笔,最长的是哪只,最短的是哪只,知道最长和最短就行了。

第十三个内容就是找相同与不同,学会有序的进行比较,

那么小班下学期的内容,第一是学会1到10的顺数和接数,怎么叫顺数呢?就是孩子都会数的

1、

2、

3、

4、

5、

6、

7、

8、

9、10,然后我会数到

1、

2、3,孩子会往下接着数

4、

5、6,他会接着数

7、

8、

9、10这样的接数。

第二个内容,就是首先学习

2、3的形成。 第三个内容就是认识正方形。

第四就是认识正方形的前提下复习原来认识的圆形、三角形。 第五是学习4的形成 。

第六个内容就是复习比较长短,这个时候能够比较排列出四个物体的长短,能够在四个物体当中,比较出最长的和最短的。

第七个内容是三个物体比较大小,最大的、最小的、并给它排序,由大到小的排序,由小到大的排序。 第八个就是学习简单的按规律排序,像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这样往下接着排,像一个苹果、一个桃子、一个苹果、一个桃子,这样往下排。

第九个内容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排序。

第十个就是按数量的多少来排序,最多的、最少的、最少的、最多的,按照多少来排序。 第十一个是时间,像认识早晨和傍晚、白天和黑夜。

第十二个内容就是认识上下排列的序数,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最后是环形数数。

小班:

那么小班下学期的内容,第一是学会1到10的顺数和接数,怎么叫顺数呢?就是孩子都会数的

1、

2、

3、

4、

5、

6、

7、

8、

9、10,然后我会数到

1、

2、3,孩子会往下接着数

4、

5、6,他会接着数

7、

8、

9、10这样的接数。 第二个内容,就是首先学习

2、3的形成。 第三个内容就是认识正方形。

第四就是认识正方形的前提下复习原来认识的圆形、三角形。 第五是学习4的形成 。

第六个内容就是复习比较长短,这个时候能够比较排列出四个物体的长短,能够在四个物体当中,比较出最长的和最短的。

第七个内容是三个物体比较大小,最大的、最小的、并给它排序,由大到小的排序,由小到大的排序。 第八个就是学习简单的按规律排序,像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这样往下接着排,像一个苹果、一个桃子、一个苹果、一个桃子,这样往下排。

第九个内容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排序。

第十个就是按数量的多少来排序,最多的、最少的、最少的、最多的,按照多少来排序。 第十一个是时间,像认识早晨和傍晚、白天和黑夜。

第十二个内容就是认识上下排列的序数,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最后是环形数数。 中班:

下面再来说一说中班,到了中班可以说孩子学习数学的点比较多,像中班上学期:

第一要学习5的形成,将5以内数的不相等变为相等,形成就是添1和减1,大家都知道,4添上1是5,5减去1是4,好比说4个图形宝宝,和5个图形宝宝,变成相等的,可以拿上一个去,或者添上一个; 第二要学习二等分,二等分这一块,把一个物体平均的分为两半,

第三,要学习认识长方形,当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它的特点和特征,我不多说,长方形相对于其他来讲,要多出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这个是比正方形要稍微困难一点。还有一个就是要认识梯形,这样就涉及到有一个学习图形分类,这个图形分类的时候,不受图形的大小、颜色、位置这些因素的干扰,能够正确的把图形分到它相应的位置去,就可以;

第四,要学习

6、7的形成;

第五学习相邻数,相邻数又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大家可以先学习

2、3的相邻数,

2、

3、教给孩子之后,孩子们就会自己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后边的,有了这个规律,相邻数无非就是前边少1,后边多1,而且孩子有了这种点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学相邻数的时候很简单;

第六就是学习7以内数的守恒,守恒就是像不以物体的形状、大小、排列顺序为干扰,都能分出它都是7个,不受这些外在因素的干扰,能够数出来,好比说是一幅图上,叫他数有几只小兔子,这个小兔子有可能有的在蹦蹦跳跳的,有藏在草丛里面的,有藏在大树后面的,有的只露了一只尾巴的,有的只露一只耳朵的,就不受这种东西的影响,能把这几只小兔子给数出来,这就是学习数的守恒。

第七是学习单和双,单和双,并不是单数和双数,好比说一只鞋子和两只鞋子,一只鞋子是单,两只鞋子是双。一只筷子、两只筷子,手套、袜子这些方面来理解单和双,让孩子初步理解单就是一个的,不能配对的,双是都能配对的。当然不能教得孩子这么深,就是让孩子简单理解,什么是单,什么是双。 第八就是趣味数数,可以学习有序的、有规律的点数这些东西,根据这些能力,去推算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数量,比如你可以给孩子一盘鸡蛋,这个鸡蛋是按照

1、

2、

3、

4、

5、6的顺序排着的6个鸡蛋,那么把这其中两个鸡蛋,用一个东西盖起来的时候,把上一排盖起来一只,让孩子再数,一共有几个鸡蛋的时候,这时候孩子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推算出,这个纸下面是盖着一个鸡蛋的,是这样来推算生活中物体的数量,这样数数为以后小孩子简单的排序打下很好的基础,就是这个过程就锻炼了孩子的推理、思考、逻辑性。

那么中班下学期的内容是对上学期内容的一个延伸,一个丰富。比如说中班上学期要学习6以内的相邻数,那么用原来掌握的方法,很容易的把10以内数的相邻数完成,这样就可以利用到生活中,比如说邻居的关系。再如图形守恒,原来上学期是完成了7的数的守恒,我们可以延伸到图形守恒,像是不管是什么形状的梯形,孩子都会把图形找出来,这属于梯形,那是椭圆形,那是正方形,那是长方形,这个图形不受大小、位置,形状这些来影响图形守恒。然后时间上应该是认识今天是星期几,认识昨天、今天、明天,认识这些知识。 大班 那么到了大班,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我觉得经过小班、中班这两学年的,四个学期的这种铺垫和了解之后,孩子的认知到了大班,是到了一个飞速的成长的一个阶段,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感觉教大班的孩子之后,就会有填不满的一种感觉,你讲了孩子马上明白,就是孩子这种求知,学习是很飞速的状态。同时为了做好幼小衔接,为小学做相应的铺垫,大班上学期要接触的,应该是认识单数和双数,学习数的组成,关于数的组成应该学到7或8的为好,再有学习不同层次的数数了,倒数,单数、双数的数。此外还要有立体图形的认知,首先要认知圆柱体和球体。到了大班下学期还要学习认识钱币,认识元和角,并知道简单的一个换算,好比一元钱等于10角这个简单的换算,还有的认识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再就是要区别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些东西,这都是在大班下学期所要接触的。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讲解演示法、寻找法。

下面我把我们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和大家一起重点学习一下: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教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操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示范性操作、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发散性操作,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集体操作和个人操作。

操作方法可与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计量等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幼儿通过摸、画、剪、拼、排、贴、推、拉、投等操作材料活动,促进大脑积极思维,比如说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纽扣8粒,(课件)在幼儿在进行操作、摆弄中发现:有两个孔的红色圆纽扣4粒,四个孔的白色圆纽扣3粒,还有一粒最大的,正方形的,没有孔的绿的纽扣,通过一一排放成一行,就能数出纽扣的数目,并且感知纽扣的总数与纽扣排放的位置没有关系。还有,纽扣的排放方法很多,可以排成横行、竖行或者长方形、圆形等排列都可以,还可以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的不同来排列„„从这样的一个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分类、排序、计数、辩数等不同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皮亚杰说过“数学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终来源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可见幼儿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才能借助于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数学感性经验,整理数学表象,主动领会和建构起抽象的初步数的概念。

二、游戏法

游戏法是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数学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它是幼儿学习数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它能更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出幼儿的学习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和谐。

那游戏法又分为:操作性数学游戏、情节性数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运动性数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几种。当然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节教学活动都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

像情节性数学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比如在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中,我们可以设计猫抓老鼠的活动,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1个猫妈妈和许多的小猫,猫妈妈以游戏的口吻要求小猫们去抓老鼠,要求每只小猫爪一只,一只一只合并成许多„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着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这类游戏一般以一个主题贯穿整个游戏,但是老师们在设计这类游戏时应注意情节的安排必须有助于幼儿更熟练地掌握数学初步知识,有利于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游戏过程不宜太新奇、规则不宜太复杂,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再如数学智力游戏,它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为主的游戏。它能够极大的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有几个圆形、有几个正方形?(课件)两个图形相交,三角形中的都是红色的图形,正方形中的都是圆形,那么图外的红色圆形应该放在哪里呢?想一想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站在前面一味的枯燥的讲啊、教啊,可是孩子们呢?是不是感觉孩子们会的不是我们教的,不会的我们教也教不会,那我们为何不想一下合适的方法,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学到该学的,我们也达到了教的目的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适当的方法。 三,比较法

比较法是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普遍被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按照比较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简单的比较和复杂的比较。简单的比较是指对两个(组)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复杂的比较是指对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复杂的比较是以简单的比较为基础的。 按照比较的排列形式来分,也可以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两种。对应比较是把两个(组)物体一一对应加以比较。具体分为三种:(课件)

1、重叠式(如图)将一个物体重叠在另一个物体上,形成两个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进行比较数或量的不同

2、并放式(如图)把一组物体并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面,形成两组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数或量的比较。如将四颗红色心形 一一并放在四颗黄色心形下面比较。

3、连线式(如图)将图片上面画的物体和有关的物体、形状或数字等用线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非对应比较也可以分为三种形式:(课件)

1、单排比较(如图)将物体摆成一排或一行进行比较。

2、双排比较(如图)将物体摆成双排进行比较。

3、不同形式的比较(如图)将一组物体做不同形式的排列,进行数量比较。

第三篇: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推行园本教研是实践《纲要》的需要,也是《纲要》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更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在幼儿园教科研活动中,园本教研既满足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立足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对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幼儿园的“园本教研” 是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的方式。近年来,我园积极拓展园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重视用“研”的形式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帮助教师用先进理念指导自身实践,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一、树立园本教研的新理念。

1、教研需要真诚的态度。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重在创立民主的研究氛围,是鼓励教师自主学习的舞台,教研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助基础上的关系。教研活动中的对话不是园长对教师的指导、也不是师傅对徒弟的带教,而是一个问题的携带者、一个人人面前都平等的关系。只有用真诚、平和的态度参与每一次教研活动问题的探讨,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才能真正激发群体智慧,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

2、教研需要专业的眼光。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因此,每一个教研活动都应该需要教师有专业的眼光来思考问题。我们要改变传统教研中读文章、谈体会、统计划、做教具等被动接受的教研模式,探索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讨、对话模式,让教师在教研中共同研究孩子的行为、共同反思教师的实践,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思考,提升教师的教育经验,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研需要集体的智慧。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集体进行的一种研究与共进的活动。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育质量,对我们每位教师而言,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挑战,课改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来自于自身实践、专业能力、家长、孩子等多方面的困惑和压力,教师间需要营造一个“相互支撑”的环境,让教师们在事业上互相鼓励,在人格上互相支撑,共同研究,一起面对。在集体智慧的发挥中形成互相支持、勇于探索、共同进步的教师团队。

二、开发园本教研的新内容。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层出不穷,如何解决这些工作中的疑惑,满足教师工作实践和需求,敞开大门,开展多样化的专题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之一。那么园本教研活动研什么呢?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游戏、教学的基地,以解决幼儿同在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充分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

目的的研究活动。以往,我们的教研活动内容主要局限在文章学习、观摩优秀教学活动的音像资料、专题讲座、年级组集体备课、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探讨、备课笔记的互阅检查、骨干教师示范活动、听课评课等等。这些教研的内容虽然来自于教师一线的实际工作需求,但教研的主题不够鲜明,比较零散,计划性、针对性、持久性和系统性不强。很多是以管理者的身份所观察到的问题,而对于教师来说是否真正感兴趣,或是否真正需要解决,能否代表全体教师的心声等等,管理者往往忽视,以至于让教师成为被动接纳者,教研活动也就显得沉闷,缺乏共鸣。

让教师成为园本教研的主人,把教师的问题作为园本教研的内容,是开展园本教研的真正内涵与价值体现。教研活动研究的内容从教师中应征而来,这样教师成为了教研的主人,她们就愿意参加,愿意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教师自己的教育案例、教学案例为主要的园本教研内容。管理者应把教师的问题归类,形成主题性的园本教研内容,更能帮助幼儿教师理清自己的教育思路。在研究中引导教师用专业化的眼光看问题,鼓励教师用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成因,归类,寻找症结所在。如果题目过大,与教师实际工作脱节,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内容过散也会影响教研的深度和成效。总的来说,园本教研的内容要贴近教师的教育一线工作,琐碎的问题系统化、主题化,进行专题性的研究,才能真正体现园本教研“以园为本”的理念。

二、探索园本教研的新形式。

园本教研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构筑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平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渠道。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幼儿园不仅应注重对教师的全面引导,更要注重教师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引领。通过对教师们的调查,了解她们对教研活动形式、内容的不同需求,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积极发挥园本教研的引领、交流、学习作用,倾听教师的心声,收集教师的困惑,努力顺应各个层面的教师需求,拓宽教研活动类型,力求体现教学的真实性、研究的朴实性、以园为本的扎实性。近年来,我们幼儿园重点构建了以下几种教师关注与需要的园本教研形式:

1、审议式教研

我们幼儿园的课程以《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为主要参考教材。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一些活动内容对于我们农村地区的孩子是不适宜的。为了建构适合自己的幼儿园课程,我们开展集体审议式的教研活动。一般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审议《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讨确定需要删除或增加的主题内容。每开展一个主题,我们就要进行三次审议教研活动。主题开展前审议主题的集体活动教案、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家长资源的利用、环境的创设等;主题开展中,我们集体审议主题的进展中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在开展主题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意见等;当一个主题进入尾声的时候,我们又会集体审议主题课程的实施情况,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下一次实施时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2、解惑式教研

教师教学实践中总会碰到一些炙手的热难点问题,如“绘画教学的示范与讲评”、“律动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力的表现”、“故事教学中的提问”等,我们先采用教育沙龙的

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疑难的解惑,然后鼓励教师通过“实践---- 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途径进行,直到教师获得较为满意理想的结果为止。

3、案例式教研

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一些问题幼儿总是教师的工作难题,因此进行案例式的教研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如一位中班幼儿早上来园时总是缠着家长不放,一放手就哭个不停;一位男孩子很顽皮,喜欢去骚扰同伴,每天总要弄哭几位女孩,等等。每月进行一次案例教研,在教师中征集研讨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查找资料,进行集体教研研讨,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的正确方法。

4、磨课式教研

通过“磨课”实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来抓准共性问题,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磨课”中,我们要求教师将活动方案、活动后的反思、听课教师的评价、方案的调整计划及时予以汇总和整理,最终形成完整而有质量的文字材料,作为今后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借鉴。磨课教研是选用相同的教材,让不同教师进行多次上课,同组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的活动。其主要操作流程为:组内教师集体备课-----第一次课堂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专家指导-----第二次教师行为改进课堂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第三次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听课评课研讨,总结,形成最优化的教案。因为主题开展的行进因素,一般一次磨课的周期控制在3周之内。通过“磨课”能促使教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尤其是让教师探究“是什么”和“为什么”,逐步改变其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智慧,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5、诊断式教研

这一模式主要用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首先让新教师自主备课,其他教师听评她们的课,针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诊断,促进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形成园本教研的新气象。

无论多么丰富的教研形式都需要管理者的组织来开展。我们鼓励教师自发组成各种小型的教研团队,有选择地、针对性地进行集体教研,也提倡教师进行随机教研活动,在遇到问题时主动与身边的同事交流探讨,搭建宽松的教研活动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她们在个体间的交流中发展,在群体间的分享中提高。

1、在团队教研中成长。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行政指定式教研组织(由业务园长或年级组长负责),而是尊重教师的能力和需要,采取自主参与的方式。根据教师自己的需求和研究兴趣,自主成立或选择相应的研究小组,并由自主小组决定每组的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等。在活动中积极鼓励教师相互质疑,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个开放、愉快的活动氛围。如在教研活动开展之前,事先预告教师活动内容,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准备,特别是交流讨论活动。这样一来,教师们都非常重视自己在参与活动前的理性思考,都希望自己的见解得到大家的肯定。在教研活动中,重视为每位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说”的权利,培植“说”的勇气,锻炼“说”的智慧。倡导教师各抒己见,自圆其说;观

点交锋,讨论争鸣;不作结论,各取所需。

2、在随机教研中共进。随机教研是一种不定时的新型的园本教研。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随机提出话题,随意性地与周边的同伴进行探讨、交流与思考的一种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善于抓住教师们中自发形成的随机性的教研内容,保护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们运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共同进步。在幼儿园形成了园本教研的新气象。

在园本教研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致力于创建关注教师需要的园本教研模式,用先进理论的指导,用行动研究去探寻。多样化的园本教研正引领着教师们的成长,她们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然而在园本教研的开展中,我们离专家型教师的距离还很遥远,需要进一步努力贯彻新纲要的精神,把新纲要的精神转化为教育实践,用科学的教育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幼儿体能教学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一、走步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改进走步动作,做到轻松自然。 2. 能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走

3. 习惯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掉队 4. 学会几种比较简单的模仿走

5. 发展方向直觉和速度直觉;发展注意力,走路时不东张西望;培养观察力和模仿力 中班目标:

1. 改进自然走步动作,做到步幅放开、均匀;不出现脚擦地、八字脚、踮脚等动作;摆臂自然协调,姿态端正。 2. 能听信号有节奏走

3. 掌握多种走步方法、能独立想出新的模仿性走步。

4. 能较好的排队走和保持队形,有一定的协调动作节奏的能力

5. 发展方位直觉、速度直觉和节奏感;发展注意力想象力和模仿力,能注意遵守规则和纪律。 大班目标:

1. 改进自然走步动作,做到步幅大而均匀,落地轻,摆臂自然协调`,节奏稳定,躯干正直,姿态端正,有精神。 2. 能听信号变换方向和速度走。

3. 掌握多种走步方法,能独立想出新的走步方法。 4. 排队走步时,能较好的保持队形,节奏一致。

5. 进一步法方位知觉、速度知觉和节奏感;发展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培养自觉遵守柜子和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 1. 前脚掌走 2. 脚跟走 3. 高抬腿走 4. 后踢腿走 5. 蹲着走 6. 后退走 7. 持物走

8. 跨过低障碍走 9. 击节奏走 10. 协同走

二、跑步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发展幼儿跑的动作,使幼儿能迈开步子跑,跑得平稳。双臂能前后自然摆臂。 2. 3. 4. 5. 能听信号向指定的方向跑,能沿着指定路线跑。 能在指定范围四散跑,并能主动躲闪别人。

能在成人的引导下调节跑速,在别人的鼓励下,能坚持跑到目标。

满足跑步的需要,培养跑的兴趣,使幼儿能体验到跑步的多种乐趣,又提高跑速的原望。 中班目标:

1. 发展跑的动作,能迈开步跑,落地交情,回屈臂前后摆动。没有后甩小腿、八字脚等错误动作。

2. 懂得快跑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懂得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正确呼吸方法,知道步子大才跑得快、前后摆臂才能保持平衡并省力等粗浅知识。 3. 能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和较好的调节跑速。

4. 有较强的提高跑速的愿望,能自觉地坚持跑到目标。

5. 发展跑步活动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到跑步活动中的运动、竞赛和其他交往以及创新、模仿等能力 大班目标:

1. 发展跑步动作,摆臂正确而放松,蹬地有力,落地较轻。

2. 懂得步幅大、步频大才能跑得快,懂得屈臂摆臂既快又省力,能有效提高跑速和调节跑速

3. 能掌握多种跑得方法,并能主动想出新的跑步方法。

4. 有强烈的提高跑速的愿望,爱比赛、胜不骄、败不馁、和对手友好相处。能主动克服困难坚持跑到终点

5. 发展跑步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到跑步活动中的运动、竞赛和其他交往以及创新、模仿等能力

(二)内容 1. 前脚掌跑 2. 高抬腿跑 3. 后踢小腿跑 4. 弯腰半蹲跑 5. 圆圈跑 6. 后退跑 7. 往返跑

8. 绕障碍物跑 9. 接力跑 10. 持物跑

11. 四散追逐跑 12. 短距离快速跑

三、跳跃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初步掌握简单的跳跃动作,如向前跳、向上跳、向下跳等,能双脚同时用力蹬地起跳,两臂自然摆动,双脚同时落地,落地较轻并注意屈膝,保持身体平衡。 2. 初步掌握双脚连续向前跳,动作连贯,有节奏。 3. 初步掌握跨条动作,能双脚跨跳过一定距离。 4. 满足参加跳跃活动的需要,培养跳跃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到跳跃活动的乐趣,喜欢和同伴一起做跳跃游戏。

5. 初步发展深度、方位、力度感知觉,能识别跳的远近。 中班目标:

1. 能较熟练掌握跳跃动作,起跳时双手能有意识的摆动、与腿的配合较协调;落地轻并能主动屈膝缓冲,较好的保持身体平衡。

2. 能较熟练的助跑跨跳的动作,在落地时能不停顿地向前走几步缓冲。 3. 能较熟练的掌握单脚连续跳,动作连贯,节奏清楚。 4. 能较熟练的掌握立定跳远和高跳下

5. 发展跳跃兴趣,使幼儿能体验到跳跃活动中学习动作,发展体能、模仿、创新和交往的乐趣。

6. 发展深度、方位、力度感知觉,能识别自己起跳动作和落地动作,关心跳的远近,又跳得更远的愿望。 大班目标

1. 熟练掌握跳跃动作。起跳有力,动作协调,落地轻稳,姿态优美。

2. 能熟练掌握助跑跨跳、向侧跳、双脚交替跳、向不同方向变换跳等多种形式的跳跃。

3. 能从相当的高度跳下,动作轻松自然。 4. 能熟练掌握双脚连续跳绳。

5. 培养参加跳跃运动和模仿、创新、审美、交往、竞赛的兴趣,培养友好合作并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内容 1. 原地纵跳 2. 立定跳远

3. 双脚连续向前跳 4. 双脚连续向侧跳 5. 高跳下 6. 助跑跨跳 7. 助跑跳远

8. 单脚连续向前跳 9. 双脚交替跳 10. 跳绳 11. 夹包跳 12. 协同跳

四、投掷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能自然向前上方或远处挥臂投掷各种物体(如:小沙包、小球、小纸镖) 2. 有较准确的方向和一定的距离。

3. 使幼儿体验到投掷活动的乐趣,有将物体投远的愿望。

4. 初步建立全身用力的意识,懂得物体轻重与投掷远近的关系。 中班目标:

1. 掌握单手肩上投远的动作,能注意上下肢协调用力,挥臂速度较快,出手角度向前上方。

2. 能用正确的投掷方法,击中较大的目标。

3. 喜欢投掷,爱比赛,有增加远渡和准确度的愿望。发展活动中模仿、创新、交往等能力。 大班目标:

1. 改进已掌握的投掷动作。投掷时能注意全身协调用力,挥臂较快,能注意控制向前上方投,并能控制投掷方向。 2. 喜欢投掷,爱比赛,向投得更远更准。

3. 活动中有较强的模仿、创新、交往与合作等能力。

(二)内容

1. 双手胸前投掷 2. 双手头上投掷 3. 双手往后抛掷 4. 单手肩上投掷 5. 单手低手投掷 6. 打雪仗

五、钻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学习正面钻,能做到低头、弯腰、紧缩身体。

2. 发展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发展空间知觉和体位知觉,身体不触及障碍物。 3. 增强参加钻的活动的兴趣以及模仿、创新意识。 中班目标

1. 熟练掌握正面钻,学习侧面的钻动作。

2. 发展力量、灵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提高空间知觉和体位知觉。 3. 激发活动兴趣,提高创新意识,能主动探索钻过不同障碍的方法。 大班的目标

1. 提高钻的能力,速度快而灵活。

2. 发展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空间知觉和体位知觉。 3. 发展活动兴趣,培养创新、探索、竞争与合作精神。

(二)内容 1. 正面钻 2. 侧面钻

3. 钻过长长的山洞

六、爬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能熟练掌握手膝和手脚着地爬等基本爬行动作,有一定的速度,能较好的控制方向。

2. 锻炼四肢力量,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空间知觉。 3. 培养对爬行运动的兴趣,发展模仿、创新等能力。 中班目标

1. 完善手脚、手膝爬行动作,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爬行方法,并能灵活地调节速度和方向。

2. 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 增强爬行兴趣和创新兴趣,培养合作、交往等能力。 大班目标

1. 能继续改进已掌握的爬行动作,提高爬行能力。

2. 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 3. 发展爬行兴趣 ,培养创新、竞争、合作、交往等能力。

(二)内容 1. 手膝着地爬 2. 手脚着地爬 3. 匍匐爬 4. 坐爬 5. 曲身爬

6. 肘膝着地爬

七、平衡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能平稳的走过较高的平衡木,能尝试做单脚站立和原地旋转等动作。

2. 培养平衡兴趣,喜爱走窄道、旋转和滚动活动,培养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质。 中班目标

1. 较熟练地掌握走平衡木、单脚站立、原地旋转、闭目站立、滚翻等动作,能较好的走过较窄的平衡木。

2. 发展平衡兴趣,培养勇敢、自信、合作等品质。 大班目标

1. 熟练地掌握走平衡木、单脚站立、原地旋转、闭目行走和滚翻等动作,能平稳的走过较窄、较高、较长的平衡木。

2. 培养平衡兴趣,敢于并喜爱走窄道,培养勇敢、自信、沉着、合作、交往等品质。

(二)内容 1走平衡木 2踩高跷 3旋转

4直体滚动 5前后滚动 6前翻滚 7闭目行走 8单脚站立 9燕式平衡

第五篇: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设计的选择

教学目标:

1.掌握教育活动内容的涵义、类别;

2.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置的原则与特点; 3.会设置与编排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 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内容分析

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改变就是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有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教师不必拘泥于一套教学指导用书,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计划,而是可以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保教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述的各领域目标,结合本地、本园和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教育内容甚至追随儿童的兴趣、需要生成教育活动。这种改变在给予教师较大自主权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到底该如何选择教育活动内容呢?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载体,其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掌握活动内容选择和编排的原则及其基本方法。

无论是预成的目标,还是生成的目标,都需要活动内容来体现与实现。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指实现教育目标,要求儿童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分类  (布卢姆目标分类模式)

(一)认知类教育活动内容

(二)动作技能类教育活动内容

(三)情感态度类教育活动内容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健康领域

(二)语言领域

(三)社会领域

(四)科学领域

(五)艺术领域

 由教师组织的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都是教育活动。因此,按照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类型,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分为以下四类:

1、生活活动的内容:进餐、午睡、吃点心、盥洗、入厕等。

2、游戏活动的内容: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其他区角游戏等

3、劳动活动的内容:自我服务、值日、整理玩具架、喂养小动物等公益劳动等。

4、教学活动的内容: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

有些教材将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类型分得更为具体,如增加了入园活动、离园活动等。由此,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又相应地增加了入园活动的内容、离园活动的内容等。

三、教育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

(二)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三)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和生成性

四、教育活动内容的编排

(一)布鲁纳的“螺旋式”编排模式——同一主题不同年龄

(二)加涅的“直线”编排模式——由简入繁、直线上升、逐步提高

(三)奥苏贝尔的“渐进分化与综合贯通”编排模式——同一主题不同知识点

第二节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置

一、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依据

1.能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内容

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能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内容才是有价值的。哪些才是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呢?应该是“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有助于幼儿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内容的新颖,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在选择教育活动内容时常常迷失价值方向。如在大班想象添画活动“从一只眼睛画起”中,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一张画有一只眼睛的画纸,让幼儿从不同方位观察、想象是谁的眼睛,并在此基础上添画,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大胆作画的能力。由于纸上的眼睛很具体,幼儿无法产生丰富的想象,迟迟下不了笔,最后只好胡乱画个人应付了事。这样的活动内容看似新颖,实则令幼儿难以操作,无法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2.与幼儿的知识经验相适宜的内容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处在幼儿“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育活动内容时遵循各年龄段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一般发展规律,确定既与幼儿原有经验相适宜又有利于幼儿主动建构的活动内容。如教师让从未接触过抽象画的幼儿欣赏毕加索的油画《三个乐师),感受画面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从作品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体会画面人物生活的痛苦、悲惨以及假装的幽默,体会作者心中对光明、幸福的渴望。由于孩子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根本理解不了作品的含义,也达不到预定的教育目标。但如果这个教育内容让原来对抽象画有一定欣赏经验的幼儿来欣赏,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同理,主题活动“海洋世界”更适合生活在海边的幼儿。

3.能引发和满足幼儿兴趣的内容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兴趣是直接支配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有了兴趣,幼儿就有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积极的态度。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幼儿的兴趣特点。教师可运用以下三种策略来协调教育内容与幼儿兴趣之间的关系:其一,教师预设一些既能促进幼儿发展,又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小班的各种“玩色”活动,既能让幼儿感受色彩美,产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愿望,其活动形式又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其二,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由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生成活动内容。《纲要》中也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如,在一次大班语言活动中,天空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孩子们的注意发生了转移。这时,教师及时调整了计划,顺应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引导孩子们讨论有关雨的内容。“要下雨了,天空是怎么样的?”“你看到的雨是怎样的?”“下雨了,小树、小花、小草怎样了?”“雨中的人是怎样的?”孩子们围绕雨进行了描述交流,既满足了观察雨、讨论雨的愿望,也增进了师幼间的情感;又如在音乐活动《四大发明》中,幼儿由教师准备的教具——手工油印机引发出对印刷的兴趣,教师由此生成了印刷术主题教育活动,扩展了幼儿的经验。其三,对一些促进幼儿发展确有必要,但难以直接引发幼儿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如小班幼儿不太喜欢漱口,教师运用儿歌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4.有利于幼儿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的教育内容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各学期、各教育活动之间的内容需要衔接,托幼之间、幼小之间的教育内容也需要衔接。教育活动内容的衔接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同时也反映了知识经验之间的固有逻辑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遵循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对自我的认识方面,小班幼儿可认识自己的五官,中班幼儿可认识自己的身体,大班幼儿则可认识自己的能力。在幼

小衔接方面,既要避免过早地介入一些知识、技能的学习,造成与小学教育内容的重复,又要避免忽视幼儿情感、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方面的培养。要多选择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教育内容,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一)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时代性)

(二)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适宜性)

(三)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一致性)

(四)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五)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六)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途径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就是对幼儿园活动资源的分析和筛选策略。幼儿教育领域内有许多内容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如,幼儿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认识;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国际公人节日的认得;对周围生活的认识等等。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应是广泛的、启蒙的,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要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开拓幼儿的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适宜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

(一)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内容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教育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的问题,应被及时地纳入到教育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会受到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

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多是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觉得奇怪的现象以及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我长大了”“大桥为什么不塌下来”“奇怪的冰”等。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内容时,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情感、意志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

因此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先考虑活动的内容是否来源与幼儿的生活,是否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或曾经经历过并且留下有深刻印记的事物和现象。

1、体现幼儿周围自然界的现象或变化的活动

蕴涵着幼儿周围自然界的现象或变化内容的活动,是幼儿非常热衷的。幼儿生活的这个自然界,本身就充诉着各种“光怪陆离”的自然现象,如雪、雨、风、霜、雷、电、声、光等,蕴涵着神奇莫测的无穷的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种子发芽、蝌蚪变青蛙、孩子长大等。这些现象和变化的感性层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孩子们愿意去探索去研究、能够理解、并且值得掌握的。

2、反映幼儿周围的事件或社会生活的活动

解决孩子们所关心的切身实际问题,是我们所倡导的,更是受孩子们欢迎的。

3、反映社会和媒体普通关注同时又对幼儿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或庆典活动。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重大事件是值得小朋友去研究的,如有关海啸,地震,龙卷风,北京奥运会,各种节庆日等等,都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好“教材”。

(二)选择儿童文化及儿童精神世界的内容

1、幼儿喜爱的童话故事

改革开放多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在饱尝了世界各国经典童话的“儿童文化大餐”之后,不仅拥有了更多的精神财富,而且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也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空间,为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例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神笔马良,白雪公主和三个小矮

人、园丁和主人等等。

2、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及他们喜爱的拟人或超人形象

《西游记》《宝莲灯》《小英雄哪吒》《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蓝猫淘气三千问》《海尔兄弟》《奥特曼》《叮当猫》《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猫和老鼠》《喜洋洋与灰太狼》等大批中外动化片,为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同时,这些动画片中的角色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动画片里的语言成为孩子们之间的“流行语言”。许多教师都从中挖掘了教育素材,设计出相关的系列主题活动,既紧扣了孩子们的兴趣,确确实实地促进了孩子们的快乐和发展。

3、幼儿爱读的图书

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孩子们爱看的图书也有所不同。教师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小班的孩子爱看拟人童话类的书,故事情节要非常简单;中班的孩子爱看有情节的故事书,情节要有富于变化,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大班的孩子开始接触科幻故事书、迷宫、探索以及脑筋急转弯等智力书籍。以孩子们爱看的图书为线索,引发孩子们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和探究,以此来拓展孩子的经验,培养孩子的能力,塑造他们的品性,不失为一条捷径。例如:《儿童科普十万个为什么》、《图说中国——插图儿童地图集》、《北极惨白的太阳》、《科普连环画系列:透视为科学》、《影响世界的大科学家》、《满天星斗》、《(彩图版)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

(三)选择更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的活动内容

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做为研究、选择内容的内在依据,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小、中、大班幼儿有着各自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因此面对不同的孩子必须选择不同的生活内容。

例如,在小班开展“商店”的活动要比“拍卖”活动更受欢迎,而大班的孩

子则宁可花费许多心血,精心“筹备”大型拍卖活动,而不想再去当个“商店的营业员”;探索“微生物世界”的活动在大班大受欢迎,而小班却无人问津„„

我们知道,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经常伴随着动作来实现,并且由于他们生活经验少,认识具有浅表性,注意力也极易转移,所以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应尽量浅显,贯穿游戏、动作、玩耍于其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中班,幼儿的想象思维快速发展,生活经验有所丰富,所以生活内容的设计可以更丰富一些。例如前面“认识水”活动的设计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玩水的活动,而要适当加入“溶解”“沉俘”等反映水的性质的探究和理解。

到了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知识经验和社会技能也逐渐得到丰富和发展,他们开始关注事物的变化、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区别、联系等,因此在“认识水”的活动内容设计中,还应加入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的研究、对水的功能的认识以及“水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该符合这些原则。

四、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与编排

1、从兴趣入手

(1)生成性是教育活动的本质价值,幼儿的兴趣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 (2) 注意:“虚构兴趣” :兴趣成为活动开始的一种点缀;沦为教师利用的教学手段和幼儿娱乐的工具;满足于单纯的情感需要。

(3)兴趣应该是在活动设计之初就已深思熟虑的,不仅包括活动内容也包括活动过程都能够维持幼儿的兴趣,而兴趣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儿童自身的

发展。

2、从经验入手

这一内容适合这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吗? (1)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关注幼儿学习经验的获得,强调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知识建构”。

(2)幼儿的经验是幼儿自己的心理体验,带有主观色彩与不确定性,在实践操作中教师难以把握,活动内容容易过分泛化。 经验起点包括:

(1)幼儿在认知水平和学习动机水平上的已有经验;(年龄特点) (2)幼儿在社会文化背景和日常生活中的已有经验。(生活经验)

3、从教材入手 注意: (1)对一个活动内容或作品素材尽量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挖掘和内容设计; (2)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分析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核心经验,从而设计出为幼儿所需要的活动内容;

4、从联系入手

(1)关注活动内容中所涉及的概念之间纵向发展的联系,确保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2)注意教育活动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从横向方面加强活动内容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技能、情感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协调衔接,以促进儿童融会贯通去学习,并确保儿童的协调发展。

五、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预设是对幼儿了解基础上的一种假设,教学过程则是对幼儿观察基础上的一种验证。证实某种假设是教学的成功,推翻某种假设也是教学的成功。

教师实施的课程与幼儿经验的课程是有距离的,教学假设无论多么准确,都

不可能完全吻合幼儿的实际,

预设多种可能性, ——认真备好课。 做好迎接各种可能性的心理准备。

——对幼儿的学习过程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 教学中的非预期性事件意味着什么?

是对活动预设是否充分的检验,反映了教师设计活动时的经验。(是对多种可能性假设的缺乏;对活动内涵的基本判断出现失误)

是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是教学反思、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

教学中非预期性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必须即时作出快速反映。

教学中非预期性事件也是教师教学观和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好的教师会积极关注教学中的非预期事件,(心理期待、自我挑战)而不是极力回避。  应对非预期性教学事件的教学智慧源于什么?

源于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善于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教师更容易从应对非预期性行为的经验中产生教育智慧。教学中任何一个非预期性教学事件只要被教师关注并作了价值判断,那么即使是该“接球”,而没有能力去接,对教师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六、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存在的问题

1、产生方式多预成性(选择性),少生成性

预成课程是指由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教学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不可改变的计划,是教师给孩子设计的“跑道”。生成课程一般是在孩子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中由孩子自发生成的问题而形成的课程内容或主题。但它不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根据对儿童的需要、兴趣的观察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断生成课程活动、不断调整课程计划,以及师幼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新《纲要》

指出:要“善于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的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教师是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关注生成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充满童趣的问题,孩子反馈的信息。如果不进行价值引导,他们只是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而已,毫无价值可言。生成活动对是价值判断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大量生成与预成的交替进行中,教师要对孩子的反应作出快速的价值判断和取舍,正确处理好生成与预成的关系。

2、内容重学科性,轻生活性

我国幼儿园课程内容往往指向人类的知识世界,追求幼儿为了适应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使幼儿园课程成为冰冷的“跑道”,远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幼儿的生长家园——“生活世界”被严重剥离了。幼儿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心体验被严重的分离了。以知识世界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是被纯化过的,它不仅会导致幼儿处理问题的教条主义倾向,而且不利于幼儿情感、意志、直觉等非理性方面的发展,更缺乏对人生意义的追问。长期影响下,幼儿将会变成马尔库塞所称的“单向度的人”。我们的课程内容都是指向人类的理性的科学世界,设置了太多的框框,而这些框框又有太多成人的、不科学的限定,然而往往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恰恰缺少培养孩子如何从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科学严谨研究的能力。

3、一定程度的小学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需求,幼儿园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突出。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断扩展,许多儿童在并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过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断超载,人们只知道往幼儿园课程里不停地添加内容,从没有想到儿童的发展是否真正需要这些内容。致使儿童负担过重,“不想上幼儿园。”如某幼儿园五月份的教学内容:

阅读方面要学儿歌、故事、古诗,还要学习“满面春风”到“愚昧无知”30句成语,英语开有口语和书面两门课程。数学要求能用英语和汉语数数(英语要从one-ten,汉语要学会从1-90),此外还包括珠心算、手指算等内容。

此幼儿园保证幼儿通过三到四年的学习,能识汉字3000个以上,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记忆英语单词200多个,认读句子和英语会话200余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冬季预防传染病下一篇:幼儿园地震演练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