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

2022-10-13

第一篇: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

(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年鉴内容分为八部分:综合数据、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8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200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2008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2008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 综合数据

1-1 各地区人口数

1-2 按性别分人口数

1-3 按城乡分人口数

1-4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5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6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1-7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1-8 全国历年人口密度

1-9 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

1-10 分城乡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1 分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2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 1-13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年末登记数) 1-14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末登记数) 1-15 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6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7 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8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9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0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国有单位) 1-21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城镇集体单位) 1-22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其他单位) 1-23 分行业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4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

1-25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1-26 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

1-27 分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1-28 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

1-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第二部分 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2-1 各地区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2-2 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

2-3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

2-4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

2-5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

2-6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

2-7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2-8 各地区城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2-9 各地区镇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2-10 各地区乡村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2-11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2 各地区城市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3 各地区镇的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4 各地区乡村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5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

2-16 各地区城市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

2-17 各地区镇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

2-18 各地区乡村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

2-19 各地区家庭户类别

2-20 各地区城市家庭户类别

2-21 各地区镇家庭户类别

2-22 各地区乡村家庭户类别

2-23 全国家庭户人数和户主的年龄、性别构成

2-24 各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5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6 各地区镇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7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8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2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2 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3 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4 全国镇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5 全国乡村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6 各地区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

2-37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

2-38 各地区镇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

2-39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 2-40 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1 全国城市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2 全国镇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3 全国乡村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4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5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6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7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8 各地区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

2-4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

2-5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

2-5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

2-52 各地区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3 各地区城市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4 各地区镇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5 各地区乡村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6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7 全国城市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8 全国镇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9 全国乡村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第三部分 2007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

3-1 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 分地区全国男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 分地区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6 按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7 按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8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9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0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2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4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6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18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20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2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2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4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5 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3-26 城镇男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3-27 城镇女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3-2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2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0 按户口性质、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1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2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3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5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3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7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40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

3-4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

第四部分 200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

4-1 各地区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

4-2 各地区分行业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数

4-3 各地区分行业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

第五部分 2007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

5-1 各地区总户数、总人口

5-2 各地区市总户数、总人口

5-3 各地区县总户数、总人口

5-4 各地区镇总户数、总人口

5-5 各地区非农业、农业人口

5-6 各地区市非农业、农业人口

5-7 各地区县非农业、农业人口

5-8 各地区镇非农业、农业人口 5-9 按总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

5-10 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

第六部分 2007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

6-1 各地区分孩次计划生育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2 各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领证情况及避孕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3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

6-4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与上年同期比较

6-5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

6-6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与上年同期对比

6-7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的例数

6-8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例数与上年同期对比

第七部分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1 年中人口数

7-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7-3 人口年龄构成

7-4 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

7-5 全部就业人数

7-6 全部女性就业人数

7-7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

7-8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

7-9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7-10 失业人数

7-11 制造业平均工资

7-12 消费价格指数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13 人口主要指标 7-14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5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6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17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8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9 非农行业工人日工资率

7-20 非农行业管理人员月工资率

7-2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2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23 消费价格指数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24 人口主要指标① 7-2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6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7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28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29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30 非农行业平均工资

7-3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3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33 消费价格指数

四、台湾省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34 台湾省面积及人口主要指标

7-3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36 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7-37 非农行业工人月工资率

7-38 非农行业月工作小时 7-39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40 消费价格指数

第八部分 2007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第二篇:人口与计划生育常用统计公式

1、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2、人口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

5、出生性别比=(出生男婴数÷出生女婴数)×100

3、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一般我们计算时都用的是常住期末人口数代替平均人口数)

一孩出生率=(年内一孩出生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4、初婚率=(当年初婚人数÷该年年平均人数)×1000‰

5、早婚率=(早婚人数÷同期初婚人数)×100%

6、晚婚率=(晚婚人数÷同期初婚人数)×100%

7、符合政策生育率=(符合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数÷总出生人数)×100%

8、出生孩次比例:

①一孩出生比例=(出生一孩数÷总出生数)×100%

②二孩出生比例=(出生二孩数÷总出生数)×100%

③多孩出生比例=(出生多孩数÷总出生数)×100%

④政策外多孩率=(政策外多孩出生数÷总出生数)×100%

9、独生子女领证率=(一孩妇女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已婚育妇女数)×100%

10、综合避孕率=(已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00%

11、一孩妇女上环率=[一孩妇女放环(皮下埋植)人数÷一孩妇女人数]×100%

12、二孩妇女结扎率=(二孩妇女结扎人数÷二孩妇女人数)×100%

13、多孩妇女结扎率=(多孩妇女结扎人数÷多孩妇女人数)×100%

14、当年生育一孩妇女上环及时率=[当年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放环(皮下埋植)一孩妇女人数÷当年应及时放环的一孩妇女人数]×100%

15、当年生育二孩妇女结扎及时率=[当年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结扎二孩妇女人 数÷当年应及时结扎的二孩妇女人数]×100%

16、人工流产率=(人流引产数÷已婚育龄妇女数)×1000‰

17、出生人流比=1∶(人流引产例数÷同期活产婴儿数)

18、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已婚育龄妇女人流引产例数÷已婚育妇女人数)×1000‰

19、出生统计误差率=[(调查出生数-报表出生数)÷调查出生数]×100%

20、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21、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年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2、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1000‰)×100%

第三篇:××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总结

××,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落实计生科学发展观,完善我县人口与计生工作统计质量。一年来,人口与计生统计工作在上级人口与计生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人口计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计生统计工作的信息,引导、参谋、监督作用,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很好的完成统计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县完成××人口计划责任目标提供了保障。

一、一年来统计工作回顾

(一)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根据上级相关部门和县人口计生局工作岗位职责的要求,我股制定了从县到乡、村相关计生统计人员工作职责,各级明确了相应的工作责任。我股将年初各项人口计划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各项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责任明确到人,细化了工作目标管理,增强工作责任心。

(二)抓好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每月2号召开乡镇计生专干例会,在会上对专干进行HNWiS析应用计划生育统计业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辅导;每季度由县人口计生局联乡干部到自己的联系的乡镇对村级计

生专干进行一次重点业务培训。今年4月份在××镇召开了全县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现场会,重点突出HNWiS的应用,5月份,对全县的乡镇书记、镇计生分管领导,计生专干以及节育手术医师举行了为期二天的计生业务培训,统计工作重点突出HNWiS的应用和省州计划生育考核评估方案,以及新的统计口径,计算枘 息化管理与应用等相关知识,使全县计生微机操作员和计生专干的计算机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制定对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信息化管理业务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使计算机操作人员熟练的掌握了育龄妇女档卡管理软件的运用,统计报表及出生手术名册的生成与上报等,每月对专干例会情况时行一次通报,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和计生统计信息的准确度。

(三)创办工作典型,推行示范作用。为了不断提高我县计生系统计算机管理工作水平,正确掌握HNWiS的操作与应用,规范统计工作制度,我股于××年四月在××镇以××镇计生办试典创办了HNWiS规范化管理现场会,试点严格按照HNWiS的要求,全面部署安排,全县乡镇计划生育分管领导、计生专干现场观摩学习、操作,现场听取了××镇计生微机操作进行经验介绍,并要求全县以××镇计生办HNWiS规范化管理为榜样,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开,对于计算机老化,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全部更换新的计算机,到今年9月底全县××个乡镇

有××个乡镇计算机全部更换新的计算机,并同时配有视频和麦克风等。计生办硬件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有力的推动了我县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统计调查,坚持打假治水。××年,我股每季度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点,开展平日调查,及时了解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信息,掌握工作开展情况。为更好的开展计生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做到有的放矢,半年和年终搞一次综合性调查,对××个乡镇和××个村(社区)的计生工作现状以及工作水平作出阶段性和综合性测评和××个县直建整扶贫村的计生工作进行年终评估,将考核结果报送县委、县政府。对村级评估排在前6位的进行通报表扬,排在后三位的通报批评。

(五)加大督查力度,提高统计质量。计划生育统计信息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计生工作的开展,为领导在计生工作方面的决策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乡镇上报至县里的信息,目前部分乡镇统计信息上报失真现象仍然存在。为了有效遏制制假报假的现象,为领导提供真实可靠的计生统计信息。今年来,我们按照计生局干部联乡责任制规定,先由联点人员深入到乡、村、组、指导计划生育工作,采取听、看、问、查的方法进行督查,再由局里分成×个督查组调查核实情况,指出存在的不足。督查力度的加大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

(六)搞好统计分析,发挥参谋作用。拥有准确真实的统计数据固然重要,但要用数据来说明问题,证实问题,解决问题就必不可少要会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分析的结果,指导工作。一年来,本股对每月的报表都进行一次重点分析,按照乡镇的工作基础和工作水平对照上报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通报,力求报表数据客观真实准确反映乡镇工作水平;查找不足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求解决办法,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发挥参谋作用。

二、本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一)人口出生情况。××我县共上报出生××人,出生率为×׉。政策内上报出生人数××人,符合政策率为××%;其中:一孩出生××人,二孩出生××人,多孩出生××人,多孩控制率为××%。补报××出生××人,其中补报政策内出生××人,政策外出生××人,(政策外一孩×人,政策外二孩××人,政策外多孩××人)。本上报男婴××人,女婴××人,婴儿生出性别比为××。

(二)节育手术落实情况。HNWiS汇总报表期末选用各种避孕措施人数为××人,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为××%。本期末共落实各种节育手术××例,完成州分年任务的××%,其中结扎完成××例,完成年任务的××%,上环完成××例,完成年任务的××%,人流完成××例,完成年任务的××%,

引产完成××例,完成年任务的××%,两女户结扎完成××例,完成年任务的××%。

(三)人口变动情况。××年年末总人口为××人,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人。全年出生总人数为××人,出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人,出生率为×׉,出生率比同期提高了×׉;死亡××人,死亡率为×׉,死亡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自然增长人数××人,自然增长率为×׉,自然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增加×׉,净增长人数××人,净增率为×׉,净增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1‰。

(四)村为主情况。×××全县××个村(社区)中上报为一类村有××个,占总村数的××%,上报二类村××个,总村数××%,上报三类村××个占总村数的××%,上报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村××个,村(居)民自治比例为××%。

三、下步计生统计工作打算

提升计生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目前全县计生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很不平衡,熟练程度不一样,部分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主动,责任心不强,乡、村计生办资料管理混乱,对计算操作不熟悉,造成部分乡镇帐卡数据不准确,已婚育龄妇女漏统现象有仍然存在,上级计生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能及时完成造成乡镇计生统计工作发展不平衡,严格影响了乡镇计生统计工作,影

响全县上传数据的质量,因此,今后在计生统计人员业务培训上加强,制定相关责任制。使今后的计生统计数据更真实、准确,提高计生统计质量,增强计生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加强计算机操作的培训,使每个微机员能熟练掌握计生几个软件的应用,确保及时准确将乡镇数据传至HNWiS,不出现任何逻辑错误,全面提升计划生育信息化网络建设。

(二)加强村级计生专干管理和业务培训,全县××个村(社区)计生专干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相互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村级专干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不能适应计生工作,对不能胜任村级计生工作的专干,必须全部撤换,启用工作能力强,热心计生工作,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女同志担任计生专干。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联乡计生局干部,每季对村专干进行一次专门的业务培训,年内计划对村计生专干进行两次以上在县集中培训,这样不断提高村(社区)计生专干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全面推进我县×××年计生工作上台阶,创佳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县人口计生局统计股

×××年××月

第四篇: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

一、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 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 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中国的经济将和世界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计提供更多的统计方法,社会科学本身 不断地向细分化与定量化发展,也要求统计能提供更有效的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这样一来,社会对统计人才的要求就更多了,这种社会需求,促使统计学专 业的教育发展已迫在眉捷。而且,由于国际化的产生,中国的统计学专业也要和国际接轨,以便于更好地为宏观和微观主体服务。就以上而言,统计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将会有三种。

第一、本专业要改进和完善国民经济的换算体系,逐步与联合国SNA接轨。随着数学的发展,本专业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数学方法。本专 业的新分支或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边缘学科将形成,新分支如抽样理论,非参数统计,多变量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边缘学科如经济计量学,工程统计学,天文统 计学等等。今后尤其要借助电子计算机,促使本专业的教学逐步完善。

第二、本专业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官方统计与国际接轨教育,首先是统计标准体系的接轨,其次是统计调查方法的国际化,再次是调查表设计的国际化,统计指标计算方法的国际化,再次是统计信息发布的国际化,最后是严格遵循为调查者保密的原则。第

三、本专业要着力于改进有关统计指标体系的教学。包括清理现行统计指标体系,规范统计指标的名称、定义、口径及计算方法,使之尽量与国际通用标准一 致。计算一些派生指标,以反映我国经济,特别是服务业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三资”统计,了解外资进入我国的情况,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中国经济发展的对外合作度明显增大,风险也随之增加,各个贸易、外资独资、合资伙伴出现得越多,风险就会越大,因而,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将加大力培养人才,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国民经济运作的安全预警监测系统,以保障国家的安全。

二、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是研究现象总体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这种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因而,就业范围很单一,或者到国家政府的各级统计局工作,或者到各高校的 统计系做教师。虽然统计专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很迅速,包括的内容也很繁杂,但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却不太理想,人才需求情况是“供大于求”, 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人口数量、土地数量、财富、国民生产总值、军事等方面的统计工

作。

如果是统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工作方向是:政府统计调查系统,各类企业统计、会计、经济分析师岗位、企管岗位等,教育系统专业教师,研究单位研究员等。 如果已经有了一定工作经验(5年以上),根据个人情况,工作方向更宽,如:上述岗位的领导、专家等,因统计专业的易于融通其他专业的特点,在经济类部门、企业中可以做到任选岗位,关键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强,如:邱晓华能够达到正部级,各省市有一大批统计出身的处级以上干部,企业中更多是企业管理的骨干力量。大学期间争取机会去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公司去实习一下,对于毕业找工作很有好处。

统计学Statistics专业毕业生,国内和国外主要从事的职业:

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出纳员证券、期货以及理财服务代理商文职人员 精算师福利管理员预算分析成本估算数据库管理器财务经理投资分析师数学家数值分析薪资管理经理统计师

三、统计相关证件的报考条件

统计有两种证 1统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统计工作的上岗证 2统计师:分为初中高,是专业技术职称

统计从业资格证需要通过《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和《统计法基础知识》两门考试,考试成绩2年内有效,即在2年内通过这两门就可以申请统计从业资格证了。

1.报名参加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

(2)热爱统计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

2.报名参加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人员,还必须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根据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参加本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在报名时,对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应届毕业生,须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到报名点进行报名。

3.报名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

(2)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年。

(3)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获博士学位。

(4)实行资格考试制度前,已担任统计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符合上述第1条基本条件中规定的要求,如本人自愿,也可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

4.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从事专业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报名人员取得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2005年底。

5.根据人事部《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文件精神,自2005起,凡符合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规定的香港、澳门居民,均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相应专业考试

参加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的人员,在担任统计师专业职务或者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统计师、会计师、审计师或者经济师资格(以下简称中级资格)后,应当具备本条件

一、

二、三项中的各项条件。

(一)、主持或者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统计业务工作项目

1.设计1项国家级、省部级或者2项地市级综合性、常规性的统计调查方案。

2.组织实施1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或者3项地市级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项目;或者在县级机构、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5项国家、上级下达或者自行设计的统计调查项目。

3.组织编辑3本(年)全国、全行业(部门)、省级统计资料,或者4本(年)地市级统计资料;或者5本(年)县级、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

4.完成1项国家级、省部级或者2项地市级科研课题研究项目。

(二)、主持或者作为主要参加者,取得统计工作业绩成果

1.在本单位、本专业工作期间,2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三等以上奖项,或者3次获得地市级二等以上奖项,或者4次获得行业主管部门的专项奖励。

2.设计的1项统计调查方案被国家级或者省部级主管部门采纳;或者设计的2项统计调查方案被地市级主管部门采纳。

3.编辑的统计资料2次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奖项;或者3次获得省部级三等以上奖项。

4.完成的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或者撰写的统计分析报告,1 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二等以上奖项,或者2次获得国家级或者省部级三等以上奖项;或者研究成果、政策建议3次被主管部门采纳,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经两位以上高级统计师鉴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及应用价值的统计或者相近专业研究成果

1.在正式出版社出版了有统一书号(ISBN)的统计或者相近专业著作(译著),本人独立撰写不少于5万字;或者参加编写已投入使用的统计或者相关专业书籍,本人独立撰写不少于8万字(对未注明作者撰写章节的书籍、著作,不能作为研究成果)。

2.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核心类报纸、期刊上,或者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国外报纸、期刊上发表独立完成的统计或者相关专业论文、统计分析报告不少于2篇(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非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独立完成的统计或者相近专业论文、统计分析报告不少于3篇。

4.在省部级内部刊物上发表的独立完成的统计分析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不少于5篇;或者在地市级综合刊物上发表独立完成的统计分析报告、课题研究不少于7篇。

注:本条件中有关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奖项的要求,是指颁布奖项或者作出奖

励决定单位的级别。

四、统计局

(一)统计局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主要职责是:

1.承担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的责任。制定统计政策、规划、全国基本统计制度和国家统计标准,起草统计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指导全国统计工作。

2.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拟订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组织实施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核算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汇编提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监督管理各地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3.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计划、方案,组织实施全国人口、经济、农业等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数据。

4.组织实施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社会福利业等统计调查,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综合整理和提供地质勘查、旅游、交通运输、邮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全国性基本统计数据。

5.组织实施能源、投资、消费、价格、收入、科技、人口、劳动力、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环境基本状况等统计调查,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综合整理和提供资源、房屋、对外贸易、对外经济等全国性基本统计数据。

6.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的经济、社会、科技和资源环境统计调查,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全国性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信息,组织建立服务业统计信息共享制度和发布制度。

7.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资源环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

8.审批部门统计标准,依法审批或者备案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指导专业统计基础工作、统计基层业务基础建设,组织建立服务业统计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审核、监控和评估制度,开展对重要统计数据的审核、监控和评估,依法监督管理涉外调查活动。

9.协助地方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局长和副局长,指导全国统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管理全国统计专业资格考试、职务评聘和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监督管理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由中央财政提供的统计经费和专项基本建设投资。

10.建立并管理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系统,组织制定各地区、各部门统计数据库和网络的基本标准和运行规则,指导地方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

11.收集、整理国际统计数据,组织实施统计工作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组织实施国际间统计资料交换和统计交流合作项目。

12.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怎样进统计局

统计局有公务员,也有事业编制人员,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考试都可以进。一般进统计局没有具体的要求要什么资格证书。只是限制了相关的专业,比如要会计学、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大专或本科学历以上,当然如果有统计证、会计证更好。都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所以还是比较难进的,因为待遇不错,大家都争着进。 所以需要自己能力过硬,首先是符合人家的招聘要求,其次分数要过线,最后能找个关系硬点的人帮忙说个话那就万无一失了。

第五篇:暑假三下乡人口、就业与再就业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市及周边城镇和沿江上游城市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这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密不可分。******社区毗邻**商业中心****,其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异。本课题小组重点对其“人口、就业与再就业”做大胆而又有价值的调查,旨在了

解改革开放三十年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变化也其内心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真实感受,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团队合作、个体创新、自主获取知识、实践社会实践等开放式学习方法。本次时间调查研究活动既能让我们对该社区的现状、前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以更好地促进其社会、人文环境的发展,又能让我们实践义工志愿者服务社会的精神宗旨、树立为祖国经济发展贡献青春的人参理想和努力学习、献身未来的远大目标。

二、 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问卷法、讨论法

三、 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和总结阶段。

(一) 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调研选题、确定课题可行性、撰写开题策划书、人员分组、与当地政府接洽、物资准备。

(二) 实地调查阶段:2008年7月12日~18日

12日,我调研小组到达**村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启动与授牌仪式,之后由其领导带领大致了解了社区及周边环境;

13日~14日,我们分组走访,实地考察并作问卷调查;

15日,我们向居委会领导了解社区官方资料;

16日,我们帮助社区做保洁,实践义工志愿者服务活动;

17日,我们与当地菜商交换角色,我们帮其卖菜,让他们到我校参观、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状况,并与他们刚考上大学的子女进行沟通,使其更早了解大学、作好大学计划、明确大学目标;

18日,在居委会举行活动结束仪式,组装资料,带回归校。

(三) 总结阶段;

主要任务:各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个小组所分配小课题进行结题并撰写结题报告及论文。最后整个活动小组一起制作本次课题档,制作展板,展示课题。

四、 结论与建议:

通过政府了解与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社区现住3000户以上,居民近万人(含流动人口),登记失业人员1100多人,人口较为密集,人员结构复杂,属较贫困地区。因此,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是当地一重点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 强化政府作用;

我们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应当建立就业与再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把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和基本建设的各项管理体制中,具体来讲:

1. 政府应大力发展各种免费的职业介绍机构,疏通就业信息,沟通就业渠道;

2. 可考虑增加政府对失业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各种行业、跨行业的就业培训个指导中心,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只要技能,调整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3. 多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二) 转变劳动者就业与择业观念:

下岗工人大多希望由组织安排就业,表现处 对政府部门很强的依赖性。在择业方向上,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希望得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竞争意识。因此,推荐:

⑴、 文化素质偏低、年纪稍大、专业技术适用面窄的劳动者向商业、服务行业发展;

⑵、 年纪轻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专业技能的下岗工人从事非国有、私营企业或个体工作。

五、 成果与体会:

我课题小组以满腔的热忱、务实的心态、义工志愿者的精神深入*****社区,以详尽的资料、充分的论据,并在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助下编撰了一本《改革开放三十年,**社区新面貌》的纪念册。同时还制作了一块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模范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展板,其相继在模范村与我校展出,得到模范村居民与我校领导及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其中义工做保洁、帮孤寡老人清理下水道、与菜商交换角色更是其中的亮点。而交换角色这一活动更是刊登在重庆日报上。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现实的很多东西,而本身这以活动就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感受社会的渠道。因此从本次活动中自己由此及彼的想法更是成为个人人生阅历的影光,或者我们的想法还又几许稚嫩,但,毕竟那是我们在学会独立思考,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软件开发实训室简介下一篇:人教版高二英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