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项目管理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风险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将风险控制和管理系统串联起来,突出问题导向,科学应用无后果违章和机务案例库的数据分析结果,以航线维修五大风险为核心,应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思维,分析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针对性地在易发阶段设置屏障,完善关键环节的防控手段,使安全管理的全链条管控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风险项目管理论文 篇1:

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管理的研究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时间长、施工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其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风险,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进程。对此,本文对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叙述了风险项目管理的流程,提出了风险项目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管理;措施

风险项目管理就是指项目管理人员通过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验收阶段的风险识别和研究,制定出合适的风险解决措施。风险项目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各种风险给项目带来的后果,还可以使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因此,工程建設方面的管理人员一定要认真了解风险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流程,掌握风险项目管理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首先,在建筑施工方案的制定阶段,管理人员就要综合考虑施工中的各项因素,如:机械、材料、人员等,避免风险的发生;其次,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项目管理,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最后,在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管理人员要对建筑投入使用后的风险进行预估,并解决残留的风险问题。

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管理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风险管理的不确定性。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量较大,涉及到的企业或单位较多,因此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管理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二是风险管理的必然性。由于部分风险因素是不能主观控制的,因此管理人员只能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危险性;三是风险管理的可变性,即项目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改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评估结果有详细地了解,才能控制风险的发展趋势。

二、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管理的流程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步骤。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会利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以及流程分解法等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风险识别,然后根据识别的结果,记录风险的特性并将其分类。此外,在风险识别方面还存在一个简单的平衡,即整个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识别与施工时间、资金支持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这两方面的平衡。只有平衡这两个方面,才能保证风险项目的管理对于整个建设工程是有效的。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管理人员对项目风险的类型、发生频率、特性以及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开展风险项目评估的目的就在于:一是对风险的危险程度进行排序,将风险的特性详细地列举出来,以便于管理人员作出决策;二是明确风险之间可能存在的内部联系。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不是孤立或偶然存在的,如果能找到风险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制定系统的解决措施,有效预防或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三是风险预估可以为风险转化为机会创造条件,可以把风险给工程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转变为积极影响。

(三)风险应对

通常情况下,风险的应对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风险回避。管理人员通过对衡量项目利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可以决定是否采用风险回避措施;第二,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风险的危险度较小时,或者风险造成的损失低于预防措施的投入成本时,就留给企业内部解决;第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一种积极应对风险的措施,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工程项目问题的一种方法;第四,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就是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利益相关的单位,从而减少自身的经济损失,例如通过项目投保等方式进行风险的转移。

(四)风险监控

由于工程风险项目管理具有不确定性、可转化性等特点,因此管理人员有必要对风险管理进行强化和补充,即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依据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进行风险的评估以及应对措施的调整。如果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管理缺乏风险监控环节,那么整个风险项目的管理是不完整的,其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三、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管理的措施

(一)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通常包括保险风险转移和非保险风险转移。其中,保险风险转移就是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因风险而发生损坏时,承包商可以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减少经济利益的损失;非保险风险转移就是根据施工前拟定的合同内容,将施工中的风险转移给其他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企业。比如:墙体的渗漏问题,建设单位就可以根据合同的条款要求承包方进行赔付。

(二)风险减轻

风险减轻就是管理人员根据风险的特性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法,来抑制风险发展的速度,将损失降低到最少。例如,业主在承包商严重违约时,可没收承包商的履约保函,在确认承包商无力继续履行工程合同时,可以立即撤换承包商。相应的,承包商在业主严重违约时,可要求业主付款,并采取停工、撤出工程现场等举措以减轻风险带来的伤害。

(三)风险利用

对于一些有可能向好的一方面转化的风险,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变成机会。可采取风险利用措施的风险主要包括:法律制度不完善、货币贬值、合同条款有缺陷以及工程变更等。管理人员在利用风险时要慎重,灵活改变施工方案,才可以达到获利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项目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四个方面,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风险项目的识别与防范意识,通过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利用等方法来解决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推动工程的建设进程,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栋,马红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规避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158.

作者:张远洲

风险项目管理论文 篇2:

飞机航线维修核心风险项目管理研究和应用

摘要:将风险控制和管理系统串联起来,突出问题导向,科学应用无后果违章和机务案例库的数据分析结果,以航线维修五大风险为核心,应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思维,分析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针对性地在易发阶段设置屏障,完善关键环节的防控手段,使安全管理的全链条管控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安全管理;民用航空;航线维修;项目风险管理

0  引言

在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中,航线维修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航线维修风险管理,将其作为航空维修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内容,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飞机航线维修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引进安全管理体系,根据航线机务维修实际情况,将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和航线维修工作进行融合,减少航线维修中的风险,提高航线维修质量。

1  航线维修的工作特点

作为“飞机医生”,航线机务担任着为旅客安全保驾护航的使命,每一架飞机安全航行背后都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相比于在机库里工作的定检机务,在停机坪上工作称为“航线机务”,負责更多现场“外科”检查,暴晒和严寒是家常便饭。飞机检查分为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外部检查小到螺丝、盖板,大到整体飞机机翼、蒙皮、机身、发动机叶片,外部检查涉及是否有跑冒滴漏、外部损伤、零部件缺失、螺丝缺失等状况;内部检查涉及飞机自身技术状况,根据机组反映的故障,及时进行排除。面对如此复杂的工序,如何向外科手术大夫一样,做好“五个到位”,确保维修现场准备、施工、测试、收尾和交接均到位。只有熟知各类风险及管控措施,坚定按照标准规范作业,才能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基础。

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体系是利用主动管理的方式确保航线维修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将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融入机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航线维修人员对飞机日常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在航线维修风险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树立安全意识,收集航线运行中的各项信息,并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控制优化措施,在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安全政策的基础上,预防安全事故。除此之外,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体系理论的关键内容,既能够减少工作中的各项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又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航线维修核心风险管理研究

在飞机维修工作中,航线维修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更是飞机维修工作的核心内容。在航线维修检查工作中,可以及时发现飞机运行过程中常见或不常见的故障与缺陷。因此,对航线维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维修质量,对于飞机运营商以及维修单位而言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分析从2015年以来的近200个机务责任事件典型案例,聚焦高频低害和低频高害事件,将航线维修过程中,需要核心管控的风险进行了总结,得出五大核心风险,即维修漏检、部件错漏装、遗漏放行、工具失控和滑梯包意外释放。这些风险是航线维修过程中导致大部分责任原因事件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上述五大核心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航线维修质量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航线维修中五大核心风险的项目管理研究进行介绍:

3.1 维修漏检  典型案例:某航B738飞机执行某航班后,落地后检查发现尾撬擦伤。经查,为前序航段起飞过程中造成该机尾撬擦伤,后续两段过站维修人员均只检查确认尾撬指示标牌在绿区,但未检查到尾撬存有磨损痕迹。

触发因素:①机务人员未落实“九字方针”,没有按照航线维修工卡的项目,执行“看一项,干一项,签一项”。②维修环境差,航线维修检查跟踪往往伴随着噪音、阳光、大风、暴雨等不利于户外工作的环境。③检查时间不足,机务人员执行航线维修检查一般的时间在30-60分钟左右,检查项目众多,尤其在航班延误或有特情时,为了确保航班正点出港,往往留给机务人员的检查时间比较仓促。④人员技能不足,由于培训不到位或人员对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导致机务人员对检查的项目是否正常,存在个体判断上的差异。⑤维修经验不足,航线维修检查属于常态化的、日复一日的工作,绝大部分时候,飞机都是正常的,在机务人员培养过程中,缺少发现并处置特殊故障的经验。

易发阶段:①雷雨多发的天气;②鸟击高发的季节;③运行保障压力大的时间段;④新授权人员上岗时。

高发区域:飞机皮托管、静压孔、迎角探测器、发动机叶片、货舱门、尾撬、轮胎等区域。

主要防控手段:①使用适合的工具设备,如在光线较差的环境里,使用手电等照明设备;对于较高的检查项目,使用工作梯等登高设备。②复检机制,采用双人互检等方式,避免个体发生的漏检行为。③岗前培训,对检查方式、检查效果等标准,在上岗前完成培训,确保机务人员掌握检查标准。④指差确认,以手指指着部件,及口诵确认,心手并用,以达到减少人为失误导致意外的效果。

3.2 部件错漏装  典型案例:某航A330飞机空中出现座舱增压故障,机组紧急下降高度后返航,经检查系前一日更换后货舱门封条时,维修人员未能正确理解手册内核安装示意图的标注,封严条装反导致空中无法保存客舱压力。

触发因素:①准备不到位,航线维修排故中,临时性的拆装工作,机务人员准备不足。②工作环境、条件不足,如夜间视线不良的情况下,易发生错装、漏装。③工作安排、人员搭配不合理,无资质人员或新员工不熟悉相关工作。④未按照手册、工卡施工,凭经验。⑤安装部件航材后,检查不到位。⑥手册、工卡歧义,未及时提出。⑦工作中断后,交接不到位,造成漏装的事件。⑧拆装部件未做标记,容易发生混淆、错装的事件。⑨互检/必检执行不到位,检查人员未有效履职。⑩未执行测试,错过了通过测试发现问题的机会。

易发阶段:①遗留工作,需要进行班组交接时;②新授权人员独立上岗时;③首次执行或长时间未执行的项目;④部件需要离位进行修理时。

高发区域:管路上的封圈、封严、盖板、面板、插销等小的部附件。

主要防控手段:①通过拍照记录原始状态,安装后进行复核对比。②提前开展风险识别,对容易发生错漏装的部件,进行重点管控。③严格落实双人互检/必检的制度。④严格落实“九字方针”,照航工卡执行“看一项,干一项,签一项”。

关键控制环节:①工作中断;②互检/必检步骤检查;③收尾检查;④装上件核实;⑤安装测试。

3.3 遗漏放行

典型案例:某航B737执行航班在某机场执行过站,维修人员由于未及时关注航班信息,未执行该机短停维修工作。飞机滑出后,机组发现维修人员未签署FLB放行,通过塔台获取维修人员姓名与证件号码,后由机长代签维修放行。

触发因素:①遗漏安排,机务调度未将航线维修放行任务有效落实到个人。②未落实“九字方针”,机务人员没有按照航线维修工卡的项目,在完成飞机放行签署后在签署工卡中的维修项目。③沟通不畅,对于飞机是否已经完成放行工作,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④交接不到位,放行任务、放行信息等关键信息,仅通过口头交接,易出错。

易发阶段:①当航班发生临时调整时,航班落地时间点、放行的机型、放行的人員都有可能发生变化。②当航前、过站航班突发故障处理时,容易过多的关注故障处理,从而忽略了放行签署。③对于新开/重开的航线,容易发生遗漏安排放行任务。④当运行保障压力大时,放行人员同时承担多架放行任务时,容易发生遗漏放行。

主要防控手段:①建立放行通报复核制度,在放行完毕后,及时通报机务调度进行复核。②通过撕黄页,与机下送机人员进行确认复核检查。③通过拍照,由第三方对签字进行复核。④增加送机人员与机组确认放行的环节。

关键控制环节:①在飞机出港前,完成各类防控手段的实施。②当航班调整时,及时通报机务调度,班组长、放行人员。

3.4 工具失控

典型案例:某航B737飞机执行航前检查时,一名机务从工具柜中取出手电筒进行检查,但未进行工具领用登记,进入驾驶舱向另一名机务报告检查情况时将手电筒放置在中央操作台副翼配平电门处。随后机组车辆到达机位,为避免人员聚集和接触,两名机务慌忙离开,同时误将手电筒遗留在驾驶舱,直至执行完该航班落地后发现。

触发因素:①未执行三清点,机务人员在使用工具时,未有效执行“工作前清点,工作场所转移清点,工作完成后清点”。②工具在借还时未进行登记。③维修现场工具管理不规范。④施工区域未执行收尾检查。⑤施工环境差;⑥其他人员误拿。

易发阶段:①新员工单独借用工具时。②因排故需要临时借用工具时。③使用不在工具管控系统中的工具。④恶劣环境下工作。⑤航班正点压力,急于完工时。

高发区域:飞机发动机、起落架、飞行控制舵面等复杂区域。

主要防控手段:①工具在借用、转移、归还时严格执行三清点制度。②对于工具区域进行拍照,在清点时与图片进行对比复核。③将工具放置在指定位置,使工作者更容易进行复核。④使用中做好监督管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丢失。

关键控制环节:①工具借用;②工具转移;③收尾检查;④工具归还。

3.5 滑梯包意外释放

典型案例:某航A320飞机在某机场执行航后工作,一名维修学徒在无维修授权人员的监督指导下,未确认客舱门预位手柄在“解除预位”位置,擅自打开右前登机门致使舱门滑梯非正常释放。

触发因素:①在执行拆装滑梯包工作时,实施不规范,导致误放。②必检执行不到位,检验员未有效执行检查工作。③负责拆装滑梯包的人员资质不足,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授权。④未授权人员操作舱门,安全风险意识不足。⑤频繁执行拆装工作,导致人员麻木,出现失误。

易发阶段:①当新员工在带教时,实操出错。②航线维修过程中需要开关舱门时。③在搬运滑梯包的过程中。

主要防控手段:①对执行拆装滑梯包的机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授权。②在滑梯包拆装施工前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防控措施。③操作登机门、勤务门时执行互检/必检制度,对关键步骤进行把关。④严格落实“九字方针”,在执行拆装滑梯包工作时,按照工卡严格执行“看一项,做一项,签一项”。

关键控制环节:①人员培训;②滑梯包拆装;③操作登机门、勤务门等。

4  结语

通过对航线维修五大核心风险的系统性分析,掌握和了解核心管控要素,对航线维修质量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随着民航业的高质量发展,航班的安全性和正常性进一步提升,坐飞机出行成为越来越多旅客的首选,而航线维修工作的安全是民航运输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航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另外,航线维修是确保航空安全性的关键内容,相关人员必须要予以重视,深入分析飞机航线维修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因素,研究维修风险管理方法,有效地控制各种航线维修风险,提高航空运输的整体质量,为飞机航线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杨.Ameco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下的飞机航线维修风险管理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7(25).

[2]高扬,雒旭峰.基于Bowtie模型的机场安全风险分析[J].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2009.

[3]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飞行标准系(培训中心),2010.

[4]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张俊飞

风险项目管理论文 篇3:

地勘单位国外风险勘查项目管理探讨

【摘要】地勘单位正在探索“探采一体化、产业有形化”的发展路子,坚持“省内、省外、国外”三线联动的发展思路。随着国外风险勘查项目逐年增多,国外风险勘查项目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阐述我国设立国外风险勘查资金的三个原因,重点分析国外风险勘查项目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地勘单位加强国外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有国外风险勘查项目的地勘单位或矿业企业有所启示。

【关键词】地勘单位 国外项目 风险勘查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走出去”矿产资源战略,鼓励、引导地质勘查单位和矿业企业进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开发,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修订了2005年颁发的《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于2010年制发《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0〕173号)。经过近年来的贯彻实施,风险勘查资金调动了地勘单位“走出去”的积极性,取得一些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地勘单位必须认清国际形势,厘清国外风险勘查项目中存在的不完善地方并加以应对。

一、设立国外风险勘查资金的原因

1.矿产资源勘查自身特点是决定因素。

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投资周期长的特点。矿产资源勘查往往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没有强大的资金作支撑,商业性矿产勘查是无法进行的。因此,我国设立了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凡具有甲级地质勘查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以矿产资源勘查为主营业务的矿业企业,都可申请国外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组织项目审核论证后,给予项目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

地质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矿产资源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使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高风险性。一个地质勘查项目从项目论证、考察、野外踏勘到提交成果报告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而且要想发现具有经济价值、适于开采并获利的矿床又很难。据统计,世界各国矿产勘查成功率大多只有1%,也就意味着矿产勘查的风险程度高达99%。因此,商业性矿产勘查单位不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参与到如此高风险的勘查项目中来。

2.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矿产资源具有总量大、人均占有少、禀赋条件差的特点。在已发现的171种矿产中有159种已探明储量,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2%,位居世界第三位。而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位居世界第五十三位。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背后矿产资源匮乏,这已成为国土资源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我国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居于高位。其中,石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均达56%以上(何世久,2012)。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新形势下解决这种现状的途径就是在增加国内资源供应的同时,走出国门进行风险勘查。

3.先导性资金支持的国际惯例。

按照矿产勘查风险承担的国际惯例,多数国家的政府都会提供先导性资金支持。近年来,国际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出现了全球化趋势,资金涌向了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为化解高风险的勘查特点,多数国家采取给予一定比例的专项补助经费,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等都设立了勘查补助金支持矿产勘查。

二、国外风险勘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项目实施主体与申请补助资金主体分离。申请财政补助的地勘单位大多为事业单位,受体制上境外投资的制度限制约束,地勘单位都是以国内子公司的名义成立境外公司或境外合资公司。也就是说,以事业单位的“帽子”申请补助资金,实际却由子公司来实施国外项目,存在转包的嫌疑。申请补助的地勘单位应具有甲级地质勘查资质,但项目实施单位是否具备条件尚待探究。

2.资金用途的改变。当前国外地勘项目管理模式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境内地勘单位在境外设立公司,并登记取得或购买取得矿权;二是地勘单位与境外公司合作成立分公司,地勘单位以现金、技术出资,境外公司以矿权折价出资;三是地勘单位利用技术优势在国外承揽地质勘查项目,或以劳务换取一定比例的股权。目前,地勘单位项目管理模式多采用第二种方式,资金往往也是以投资款的方式汇入境外成立公司或境外合作公司。而这实际上违背了《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专项资金为补助性资金,非投资基金的原则,改变了资金的使用用途。而且,这些单位还存在对国外资金的监控力相对薄弱的问题。

3.缺乏有国际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和涉外会计人才。由于对项目所在国法律法规、税收政策、人文风俗了解不深入,无法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纳税筹划等工作。

4.国外项目报销的问题。报销在时间、地域上跨度很大,不利于国内财务部门及时掌握项目开支情况。另外,国外地勘项目所到之处大多人迹罕至或偏远落后,加之语言不通,取得的原始票据很多都不正规、不合法,财务人员很难辨别真伪。

三、对国外风险勘查项目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要求在国外设立有自己的公司,如条件不允许的至少要有国外项目办事处。招聘、培养有国际经验的项目人员和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对国外项目人员的培训,除了语言水平的提高,还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会计核算制度、税收政策及人文风俗习惯等。不断完善国外项目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职责,规范报销流程,强化对资金的监管。使国外项目的会计核算不仅符合国内的会计制度,还要满足所在国税务的要求。

2.加强风险控制。

据统计,矿产勘查的平均回报率高于30%以上,但伴随高收益率的是风险勘查的高风险特点。随着“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不断深化,吸进了不少社会资金投入到矿产地质勘查项目上来。我们要认清国际形势,综合考察、衡量风险,遵循地质工作和市场经济两个规律,选取有潜力的国外矿产勘查项目。结合矿种、环境、政局、地缘等因素,制定以“非洲和周边国家为重点、尝试南太、兼顾拉美”的工作方向。不断探索新的国际合作手段,积累国际勘查经验,促进地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严控成本,寻求使领馆帮助。

国外施工费用往往很高,地勘单位要科学设计施工进度、节约开支,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国的一切资源。因为项目款大多都是通过国内的外汇账户汇到境外,所以财务管理上要特别重视汇率变动的影响。另外,要积极取得我国驻当地使领馆的帮助指导。驻外使领馆往往掌握更加全面的政策、法律、税收等信息,多与使领馆沟通协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纳税筹划。

要选用所在国合法的会计核算制度,掌握减免税税收政策,依法纳税、合理避税,保证辛苦挣得的经营成果不受损失。

200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将劳务判定原则从“劳务发生在境内”调整为“提供或者接受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也就意味着之前境外劳务是免征营业税的,修改后的实施细则因为提供劳务的单位在境内,因此不在免征范围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1号),明确了境内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提供建筑业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因地勘单位钻探施工属建筑业劳务,可享受此项免税政策,但测量、物化探等工作手段还应按5%缴纳营业税。在商榷项目时可考虑将钻探劳务全部由中方提供,其他的工作手段由境外公司承揽,并在合同中明确出来,以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5.规范管理核算模式。

对国外风险勘查项目的核算只有2010年颁布的《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可供参考,没有配套措施,而且该办法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好采用“国内单位投资、国外借款、国内会计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即地勘单位以对外投资的方式将所需资金汇至境外,境外项目勘查费用从境外的公司开支,在规定时间内或项目结束时回国核销费用。

6.技术入股模式实现共赢。

结合当前国外风险勘查项目的现状,要注意发挥技术、资金的相对优势,在对外谈判中把握主动性,技术入股应占有不低于30%的股份。尊重当地的宗教、文化、习俗,要有社会责任心,不能损害所在国的利益。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合作原则,只有这样“走出去”战略才会持续、健康地实施。

(作者王鹏飞为经济师)

参考文献

[1] 韩继深,范会风,韩爽.国外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北京: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5).

[2] 范会风.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的探讨[J].北京:财会学习,2011(9).

[3] 何世久.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筒强突出多煤层揭煤技术[J].马鞍山:现代矿业,2012(6).

作者:王鹏飞 于海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芯盒模具设计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