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旱改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镇漠河村为例

2022-12-22

“占补平衡”原则要求在未来耕地占补过程中, 重在提高耕地质量, 占优补优, 占水田补水田。重庆人均耕地仅1.05亩,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国家要求, 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备建、先补后占制度, 开展旱地改水田、水浇地 (以下简称“旱改水”) 工作, 提升耕地质量, 实现耕地数量动态平衡。

1 试点基本情况

试点选址在黔江区阿蓬江镇漠河村。漠河村位于黔江区南部, 地处渝东南喀斯特中山地貌区, 耕地面积205.62hm2, 旱地面积153.77hm2, 水田面积51.85hm2 (数据来源于黔江区阿蓬江镇漠河村土地整理项目) 。根据旱改水选址条件, 征求村民意见, 现场踏勘调查, 预计旱改水区域面积为27.58hm2, 占耕地面积的13.41%, 旱改水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类型区域面积共有3.38hm2, 包含7个片块, 大部分片块都是与水田耕作区相连成片, 农民长期耕作并种植水稻, 水源有保障, 整改难度较为容易。为了旱改水的合理性, 工程设计时主要考虑“对现有田坎进行除草加固、部分小田并大田、配套渠系和道路工程”。依据“将原有坎子进行除草加固、有条件的区域实施田块归并、维修排水沟、整治生产路等费用组成详见第一类型区附表”, 估算结果为亩均投资为4389元/亩 (工程施工费) , 8022元/亩 (总投资) 。

第二种类型区域面积共有13.88hm2, 包含14个片块, 部分片块与水田耕作区相连, 基本上都是望天田, 水源无法保障、田块较小、自然坡度在6°~15°, 且多为塝田, 从土壤结构和土层要求等因素考虑, 具备整改为水田的条件。工程设计时主要考虑水源工程, 如在位置较高的田块修建囤水田或山坪塘。估算依据“新修田坎、部分找平、部分剥离表土 (犁底层破坏部分) 、筑造犁底层 (犁底层破坏部分) 、防渗工程、回填表土、新修囤水田 (每个片块至少1口) 、维修排水沟、整治生产路等费用组成 (详见第二类型区附表) ”, 估算结果为亩均投资为9016元/亩 (工程施工费) , 12788元/亩 (总投资) 。

第三种类型区域面积共有10.32hm2, 包含26个片块, 片块分布较为分散, 坡度均在15°以下, 大概分为三种情况:第一为地势平坦的区域, 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坡顶或坡地槽谷区域, 坡度在0°~6°;第二为冲田顶部坡度不大的旱地区域, 改区域靠近水田, 整治后与水田连片;第三为田间道附近的梯土区域, 该区域交通便利, 台面坡度在0°~6°范围。此种类型区主要考虑水源问题, 漠河村现有提灌工程, 主要用于人畜饮水, 用水价格为4元/吨, 若要实施旱改水, 也可参照饮水工程一样, 进行提水灌溉。解决水源后, 主要考虑“筑坎—熟土剥离—降坡—筑犁底层—泥浆层—熟土回填”, 再配套其他工程。估算依据“新修田坎、剥离表土、部分降坡、筑造犁底层、防渗工程、回填表土、新修囤水田 (每个片块至少1口) 、维修排水沟、新修灌渠、整治生产路等费用组成详见四类型区附表”, 估算结果为亩均投资为17821元/亩 (工程施工费) , 21858元/亩 (总投资) 。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意愿方面

漠河村现有人口中, 有三分之二的人外出务工, 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369” (妇女、儿童、老人) , 留守人员问题日渐凸显, 缺乏劳动力, 现有的土地利用率都不高, 甚至离居民点较远的耕地已经撂荒, 故对旱地改为水田的意愿不高。

2.2 水资源方面

试点漠河村处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3毫米, 主要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 从整体看, 漠河村全年灌溉水源总量满足作物生育期灌溉用水要求。但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从耕地类型角度来看, 水田因位置较低, 可以汇集并贮存一定水量, 故水田不易受到干旱影响, 只是位置较高水田易受干旱;而旱地多位于半坡地带, 且多为坡耕地, 含蓄水源能力有限, 贮存水量较少, 水资源储量相对较少, 易受到季节性干旱的影响。

2.3 产业发展方向

根据现有劳动力, 主要种植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 水田种植一年一季的水稻, 水稻产量低, 投入的成本较高 (如养牛耕田、栽秧、病虫害治理、收谷等) , 旱地以种植玉米和红薯为主, 少部分旱地发展蚕桑, 地块较为分散, 土地流转较少, 无大的种植户, 不能形成规模经营, 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

2.4 资金方面

旱改水将现有旱地通过工程设施改为水田成本高, 规模亩均投资高达16000元/亩左右 (工程施工费) , 还未计算其他费用 (如业主管理费、监理费、勘测设计费用等) , 如果根据现行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2011) 预计总投资达到20000元/亩左右, 投入成本过高, 高于现在新增耕地指标交易价格。

3 实施对策建议

3.1 提高农民收入

解决农民意愿的根源在于, 旱改水后土地种植产生的经济价值是否能与进城务工收入达到平衡。实施旱改水工程后, 发展农业生产若能高于进城务工或能够达到大致平衡, 即从经济收入上可以不外出务工, 解决了劳动力问题, 农民愿意留在农村, 并投入农业生产, 发展规模经营, 并以经济补偿的方式, 鼓励粮食种植大户。

3.2 修建水源工程

通过维修山坪塘、新修提灌站、蓄水池、囤水田等工程, 增加相应配套设施, 提高耕地的灌溉保证率, 保障干旱时节农作物的需水量, 有水源可供。同时配套相应的排水工程, 提高耕地的排水率, 达到旱涝保收标准农田标准。

3.3 规模化整治

对旱改水区域以及旱改水连片的耕地, 进行规模 (200~300亩一片) 整治, 小田并大田, 打破原有权属, 制定可行的权属调整方案。通过工程措施, 可施行机械化耕作, 引进业主发展规模化经营, 从传统种植改为规模化, 根据当地情况发展经济作物, 降低生产投入成本, 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为工程实施后期土地利用提供保障。

3.4 扩大资金投入

出台相应政策, 提高占地成本, 如从严制定用地标准和供地政策, 提高新增耕地指标交易价格, 使旱改水等土地项目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在项目预算时考虑部分工作经费, 特别是在带动乡镇积极性时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解放思想, 基础数据以第二次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为准, 充分利用旱改水资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下一篇: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绘画艺术元素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