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导学案

2022-08-22

第一篇:八年级科学上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导学案

3.《古诗两首》教学案

宝城街道小学

执笔人:王丽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多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多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

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贾岛和袁枚的简历以及其他诗人所写的《寻隐者不遇》的诗词。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的作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预习内容:

一、流利的朗读两首古诗。

二、我知道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诗人的名字)。诗中写到的人物有

2.《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诗人的名字)。诗人看到了由

组成的动静结合,灵活生动的画面。

三、我不解

通过对古诗的预习,你还收获了哪些知识或者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或标注在书上。 导 学 案

一、学习目标

1.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多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小组合作探究(选择喜欢或感兴趣的一首古诗)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品读古诗,想象意境,有感情的诵读。

3.情景再现,演驿诗意。(形式多样,可以合作,也可以单独,加动作朗读等)

三、深入探究

通过诵读、体会诗句,你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四、积累提高

你知道其他诗人所写的《寻隐者不遇》的诗词,请写在下面: 课 堂 检 测

一、解释红色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不知处:

句子意思:

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

立:

句子意思:

二、《所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牧童的心情怎样?你是从那些词句体会出来的? 季节:

,诗中的依据:

; 心情:

,诗中的依据:

布 置 作 业

《寻隐者不遇》《所见》这两首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呢?把你喜欢的

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吧。 板 书 设 计

寻隐者不遇

诗人与童子的问答

3古诗两首

(唐)贾岛

田园风光的喜爱

(清)袁枚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②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③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对照插图,想象《寻隐者不遇》所描绘的形象,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读音 2.读书课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二、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我能熟练地朗读古诗了。

(二)我知道

1.《寻隐者不遇》是(

)代诗人贾岛,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该是(

),地点在(

)

2.诗中涉及的人物有(

)(

)和(

) 3.《寻隐者

不遇

》这

诗,

记叙

了(

)这件事。 4.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寻(

)

遇(

)

言(

)

此(

)

不知处(

)

(三)我不解

对文中不理解的,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理解诗意。

1 出示诗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2 指名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

(二)合作探究

这首诗采用了问答体形式,谁问谁答,何处是问,何处是答?都省略了哪些成分?试着加一加。

(三)、精讲点拨, 体悟作者的心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在与童子的问答中,情绪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大胆想象,积累提高

依据古诗的简单情节,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把古诗

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改写要求:(1) 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描绘周围的景物。(3) 想像对话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4) 适时写出诗人的心情。(5) 结尾出现这首诗的内容。 课堂检测

1.我最棒(试着默写《寻隐者不遇》)

2.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________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

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

_________ ,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___________ 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

“唉!”

诗人叹了口气,彻底________ 了。 作业设计:(任选一题) 1.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

2.把你改编的故事讲(读)给你周围的人听,比比谁讲更生动、更形象。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三次转折,让寻访者的心情一波三折,先是满怀希望,后是失望,又有了一丝希望,最后彻底失望。所以在教学时,我在学生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人与童子的问答补充完整,这个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很简单。我采用男女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再让学生体会诗人心理的变化,由满怀希望——一线失望——彻底失望。由此引出这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再拓展到叙事的形式:人物对话、环境描写、心理活动以及改写叙事文章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课后让学生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将这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总的来看,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达成度较高。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欠准确。预习学案的交流占用时间稍稍长了点,致使课堂检测部分没能在课堂上完整的处理好。

2.古诗改写。大部分同学能展开丰富想象,故事情节描写具体合理;但学生来自各个学校,习作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稍差点的学生改

写的不够完整,甚至有的只把原句意思写上了。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在大海中永生》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习内容:(大屏幕显示)

一、

我会读

民族

爱戴

崭新

呜咽

波翻浪涌

篇章

痛悼

海疆

属于

奔腾不息

二、我知道

本文是一篇通讯,按照

的线索组织材料,表达了人民对

的怀念之情。

三、我爱搜

我搜集到了邓爷爷生前的很多事迹。

四、我的疑惑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在大海中永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二、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 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三、深入探究: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四、课文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说话训练)

邓爷爷,我想对您说(

)

《在大海中永生》课堂检测(大屏幕显示)

一、看拼音写汉字

Wū yâ

zhǎn

jiāng

shǔ (

)

(

) 新

海(

)

(

)于

二、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非常新。

(

) 2.低声哭泣。

(

)

3.指海水翻起,波浪急速流淌。

(

) 4.形容水与天交融成为一体,没有界限。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海

,寒风

伟人的离去„„”作者赋予大海、寒风人的感情,表达了

2.“鲜花拌着骨灰”只告诉我们

,而“鲜花伴着骨灰”不仅说明了鲜花和骨灰一起撒向大海,更传达了

布置作业 做到三个“一”

①我一个邓爷爷的故事。

②背一首怀念邓爷爷的诗。

③唱一首歌颂邓爷爷的歌。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读。

二、我知道:

1.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是说;“

”。

2.黄山被誉为“

”。

3.黄山四绝是

。 4.黄山三大名松分别是

三、我的疑惑或收获: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收获,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合作探究:

1.读课文,了解黄山松在“黄山四绝”中的地位。 2.默读课文,了解三棵名松的特点。

三、深入探究:

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课堂检测

一、读一读,再抄写,并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陡崖

屹立

情有独钟

姿态优美 盆景

宾客

饱经风霜

充满生机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送客松

,有人把它比作“

山下伸出长长地“

”,好像在跟游客

这段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请你也仿写一句:

三、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成语。

1.形容舍不得分开。

(

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

3.形容经过很多艰苦生活的磨练。

(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虽然„„却„„

陪客松

如同„„

”。它向地告别。

)

)

)

送客松

比作„„,好像„„

《少年王冕》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预习内容:(大屏幕显示)

一、 读一读,再抄写

耽误 晶莹 贴补 高手

孝敬 明媚 牵挂 隔壁

二、读课文,做填空

《少年王冕》一课选自 写的 。文中的王冕是 (朝代)的人,课文主要讲了他 的事。

三、对课文的预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和收获,请写在下面:

《少年王冕》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二、读文悟情,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默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

三、深入探究:

细读课文,交流: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如果王冕很伤心,一幅舍不得的样子,你能理解他吗?可王冕又是怎样做的呢?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少年王冕》课堂检测(大屏幕显示)

一、 再带点的正确读音下画“-”。

闷(mân mēn) 天气闷(mân mēn)

运载(zǎi zài) 供(gōng gòng)不起

诸暨(jì jǐ) 积攒(zǎn zàn)

二、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并写一写自己读文的感悟。

陪同( ) 孝顺( )

积累( ) 抽空( )

所填词语主要从两方面写王冕:一是 ;二是 。这两方面是他成才的重要基础。

布置作业

1.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2.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板书设计

王冕 七岁时

十岁时

十三四岁时

十七八岁时

26《清平乐

村居》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2.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重难点: 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关于《清平乐

村居》的音乐和古诗吟唱的音乐。 《清平乐

村居》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词意。

2.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预习内容:

一、

读一读,抄一抄

低小

吴音

莲蓬

鸡笼

二、根据课文内容及自己的积累完成填空。

1.唐

、宋

、元

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2.《清平乐

村居》中“

”是词牌名,“村居”是

,它的意思是

。本文作者是南宋词人

,他对词中所描绘的生活一定是非常

三、在对词的预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收获,写在下面: 《清平乐

村居》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背诵这首词。

3.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二、读文悟情,合作探究:

1.默读全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全词的句意;

2.熟读这首词,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小组内交流.; 3.背诵这首词。

三、深入探究: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在写下来。

四、积累提高:

恬静的农村常常是古代文人墨客描绘、赞美和向往的地方。积累下列诗句,誊写在读书笔记上:(大屏幕显示)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大成《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清平乐

村居》课堂检测

一、

解释单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茅檐低小”让我们知道这家农户生活比较清苦,但“醉”和“相媚好”又分别是我们感受到这对老夫妇

三、课文插图上的荷叶、荷花十分惹眼,由此你会想到诗句:

。请为书上这幅完整的插图取个名字:

。 布置作业

1.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 字的短文。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老人

孩子

第五单元18《莫高窟》教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环境教育:

知道敦煌莫高窟的研究价值以及周遭环境保护对其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莫高窟》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预习内容:(大屏幕显示)

一、我会读: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3、4自然段。

二、我会填:

断崖( )壁

威风( )( ) ( )妙( )肖

( )( )赞叹 精( )绝伦

宏伟( )( ) 漫天( )游

( )败无能

三、我知道: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全文的结构是

2.壁画上的飞天吧,有的

; 有的

;有的

;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伸展双臂,翩翩起舞„„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下面: 《莫高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3.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默读课文,知道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写莫高窟,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小组交流并进行背诵。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并理解“结晶”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或者对莫高窟在我国文物保护中的地位和价值的认识。

四、

积累提高: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重要保护文物及其它的特点和研究价值,请写在下面:

《莫高窟》课堂检测(大屏幕显示)

一、

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下面打“∨”。 卧佛(fó

fú)

鲜明(xiān xiǎn)

银弦(xián xuán)

经卷(juàn juǎn)

二、

照样子,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三、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5.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

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难点:

感悟首尾呼应的表达效果,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装满昆虫的衣袋》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大屏幕显示)

纵横 闪烁 光泽 责骂 鸟栖虫居

中毒 观察 可恶 痴迷 鼓鼓囊囊

二、我知道

1. 课文主要写的是著名的昆虫学家( )从小就对昆虫非常( )的故事。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采用了( )表达方法。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下来。 《装满昆虫的衣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2. 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三、集体交流,深入探究

学生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四、拓展延伸,积累提高

请同学们当当小导游,为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的法布尔的雕像做一次精彩的介绍。

《装满昆虫的衣袋》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ù míng

fǎng zhī guān chá

zé mà

lā jī

diàn táng( ) ( )( ) ( )( )( )

二、补充词语。

五彩( )纷

满( )而归

( )气冲冲

兴( )勃勃

鸟( )虫居

( )(

)囊囊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装满昆虫的衣袋》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和文学家( )从小就对昆虫( )的故事。课文写了两件事,一件是( ),一件是( )。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知难而进( )。

布置作业

以“我和昆虫交朋友”为题,介绍自己喜欢的昆虫。

第七单元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第3节,第7节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难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林冲棒打洪教头》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预习内容:(大屏幕显示)

一、读一读,再抄写

枪棒 款待 衣裳 理睬 依草附木

推辞 较量 白昼 羞惭 措手不及

二、填空:

《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 (朝代) (谁)写的长篇小说 。课文主要写了 发配 途中路过

的庄上,与 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三、对于课文你在预习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收获,请写在下面:

《林冲棒打洪教头》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第3节,第7节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默读课文,说一说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 2.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够复述课文。

三、深入探究:

你对《水浒传》了解多少?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检测(大屏幕显示)

一、《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中有不少较难理解的词语。请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发配:

躬身施礼: 权且:

何故厚待: 乃是:

二、读句子,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1)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 (2)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3)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

布置作业

1.向好友或者家人复述课文。 2.读《水浒传》中自己感兴趣的章回。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理解词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学习过程】(大屏幕显示)

一、我能读 1.课文诵读小擂台

要求:组长指定每个小组成员读一自然段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评一评好在哪里。

2.认识词语我最行

休养 妻子 脸庞 探望 姹紫嫣红 摇晃 染红 欣赏 散发 愉快

二、我能填

我认为本课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 ”和“ ”两件事,反映了父子间的 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 。

三、照样子,写词语。(各写三个) 例:红扑扑(abb)

例:各种各样(abac)

四、我质疑

在预习中,我不明白的是:

(要求:先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组员帮助解决,小组成员都不能找到答案的,由记录员写在预习学案上,准备全班交流。)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3.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你认为高尔基的儿子为什么给父亲栽种花草?

2.第七自然段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有又指什么?你怎样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

3.默读课文,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者句子。

三、深入探究:

你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最大的收获有重点地简要写在下面。

四、课文总结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高尔基说些什么?(投影出示说话训练)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堂检测

一、拼一拼,写一写。

rǎn hóng xiū yǎng xīn shǎng yú kuài ( )( ) ( ) ( ) yáo huàng qī zǐ chà zǐ yǎn hong ( )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傍晚,彩霞 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 儿子种的花,心里 。瞧,那些 花朵多像儿子

啊!

2.“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 , 引来了 。”请你试着给“姹紫嫣红”换个词语: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作业

替班级或家里做一件事,体会付出的喜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

儿子 种花

(爱) 高尔基 寄信

第二篇:八年级科学4.3《电压》导学案

《电压》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学习重、难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自主预习】

1、电压就是使电路中有

的条件,电源的作用就是

;

2、电压的符号:

;电压的单位:

;简称:

;符号:

3、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为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

4、电压表是测量

的仪表,有

个接线柱,

个量程,大量程是

V,小量程是

V;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

联。

【课堂探究】

一、电压

探究活动一:“想想做做

课本图16.1-2实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现象是:

1、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

的原因;电源就是

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有

换算关系:1V=

KV

1mV=

V

1mV=

KV

练习:1.5KV=

V

3.6V=

Mv

10KV=

V

二、电压表

观察电压表,阅读课本P57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回顾以前学过的电流表,回答以下的问题:

1、实验室电压表有

个接线柱,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

极相连;

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

相连。

2、电压表有

个量程,大量程为

V,分度值是

V;

小量程为

V,分度值是

3、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

联;如右图所示。

图6-2

S

4、在不知道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先用

量程试触,若示数

则改用

量程,若电压

,则用

5、回顾电流表的知识,归纳在电压表上的读数步骤:

①确定

;②认清

;③读出

6、练习:利用课件进行电压表读数练习。

探究活动二: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1)如右图所示,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读出的数据是

V。

(2)再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读出的数据是

V。

(3)比较电压表两次示数是否相同?

【课后练习】

.学生喜爱的便携式单放机通常需要的电压为

6V,它需要__

_节干电池___

联使用,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__

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V.

.下列有关电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电路中有电流,它的两端不一定有电压

B.

某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C.

自然界中,有的动物本身就可以产生电压,用来自卫

D.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一定是不相同的

.在图6-2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源两端电压为零

B.电灯两端电压为零

C.

开关两端电压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小红在有关资料中查找出了几种电压值,你认为其中最大的是(

)

A.人体的安全电压

B.洗衣机正常工作的电压

C.手持移动电话电池的电压

D.发生闪电时,云层间的电压

.图6-3是装有两节干电池的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要使手电筒正常工作,两节干电池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6-3

.下列关于电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都是1.5V

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

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步骤

A.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B.正确读出所测量的电压数据,并记录;

C.了解电压表的量程,弄清每大格和每小格代表的电压值;

D.根据记录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以上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_.

.如图6-1所示,在烧杯中加人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干电池.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与接线可知:这个电池的电压是_____V,_____片是它的正极。

我的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科学4.5《欧姆定律》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欧姆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

【自主预习】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课堂导学】

上一节课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把上一节课的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即为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

R—

I—

——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3、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1)、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应用公式:

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97Ω,接在220V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

变形得

例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则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

变形得

例3、在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4、通过以上的简单电学题目的计算,提出以下要求:

(1)、要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2)、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物理公式再数值计算,答题叙述要完整。

我的收获:

课后反思:

课堂练习

1、对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相同电压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的电流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也与导体电阻有关;

D.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所以导体中的电流只与导体两端电压有关,与电阻无关。

2、如果某人的身体电阻约在3000Ω到4000Ω之间,为了安全,要求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能大于

5mA,那么此人身体接触的电压不能大于:(

)

A.5V

B.15V

C.30V

D.36V

3、甲、乙两导体通过相同的电流,甲所需的电压比乙所需的电压大,则它们的阻值大小关系是:(

)

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

D.无法比较

4、有一电阻两端加上

6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

0.5A,可知它的电阻为

Ω,若给它加上

18

V电压,导线中电流为

A,此时导线电阻为

Ω,若导线两端电压为零,导线中电流为

A,导线电阻为

Ω。

5、要想使1000Ω的定值电阻通过8mA的电流,那么应给它加________V的电压;如果该定值电阻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5

mA,那么它两端所能加的最大电压是_________V。

6、一个定值电阻接在某段电路中,当电压为1.5V时,通过的电流为0.15A,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为原来的2倍

B.电阻为原来的2倍

C.电流为原来的1/2

D.电阻为原来的1/2

7、将2Ω和4Ω的电阻串联后接人电路,已知2Ω电阻通过的电流是0.5A,则4Ω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

A.1

V、0.5

A;

B.2

V、0.5

A;

C.2

V、1

A;

D.0.5

V、1

A。

8.一个20Ω的电阻,接在由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选的量程应为

(

)

A.0~0.6A,0~3V

B.0~0.6A,0~15V

C.0~3A,0~3V

D.0~3A,0~15V

9.如图所示电路,当图中的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电阻R的阻值

是2.6Ω,电压表有“+”、“3V”、“15V”三个接线柱,问电压表应使用的是哪两

个接线柱?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是6V,灯L1的电阻是8Ω,通过

的电流是0.2

A,求:

(1)

通过灯L2的电流;

(2)灯L1两端的电压;(3)灯L2两端的电压和灯L2

的电阻。

第四篇:八年级科学下册2.1平面镜成像导学案(3)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学习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

【学习难点】

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以及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2、光的反射有两种情况,分别是:

3、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反射光线将如何变化?下列答案中正确的是(

)

A

靠近法线

B

远离法线

C

不动

4、结合自己照镜子的经历,猜一猜:

(1)平面镜中的像在平面镜的______方。(上/前/后)

(2)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可能_________。

(3)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可能________。

(4)照镜子时,你举起左手,镜中的“你“举起的是_______手。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二)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2、猜想:(1)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或缩小的像;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5)像是只能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明确探究目的]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我们只能在平面镜的前面看见物体的像,在背面看不见像了,没办法把“替代物”放到平面镜背面的所成像的位置上。

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代物”?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怎样寻找像的位置?

用什么办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次数

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到镜面的距离

观察到的现象

在镜子后面放一张白纸(相当于一个光屏),屏上会出现物体的像吗?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就是虚像。)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

5、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6、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活动可知: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虚、实)像;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相等、不相等)

【知识库】

2.

实像:由实际光线组成的像。用光屏能接受到。

3.

虚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像;光屏接受不到;常用眼睛观看。

【要点归纳】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2)

(3)

(4)

【当堂反馈】

1.经过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_____立的_____像;(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_(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__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

2、一身高1.65m的同学,站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离镜2m,那么他在镜中的像高度是__________m,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_m,当他后退1m,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________m,像的高度__________。

3、东湖边的白塔距湖面高25m,湖水深5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______像(填“实“或“虚“),它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该倒影距湖面_________m。

4、“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充分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5、用手按住平面镜,指头到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m,则此平面镜玻璃的厚度是________mm。

第五篇:《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荔波县甲良中学 八年级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编号 主备教师 何立凤 时间 2011年5月18日 备课组长签字 教导处签字 印刷 份

课题 :第11课《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A.人类竟然不打自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学习过程 无比的美。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一、预习新知

3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斥鴳(

)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二、课堂展示

(一)读课文小组讨论

1、本文谈论的内容是什么?

2、在人与自然这个问题上,作者是怎样认为的?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

) 提出问题:

二、(

) 分析问题:

三、(

) 解决问题: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5、“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6、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合作探究】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这此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 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②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不自量力 陷阱 呐喊 沾沾自喜 B.喜形于色 窃笑 佳肴 狼藉班班 C.相形见拙 呐喊 演化 美味佳肴 D.精巧绝伦 幼稚 误解 高深漠测

①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

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 不

生命力的体现吗?

(

)

②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

声音。

(

)

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清丽的湖泊,创造出富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 ④①②③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②④

5 、仿例造句,表达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情:

感谢自然赐予我眼睛,让我看到如此壮美的山河;感谢自然赐予

, 。

6 、举例说明“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

7 、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

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

向人们发出呼吁。

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五、小结

收获:

疑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下一篇:百日誓师校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