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专业调查报告

2022-08-24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楚雄市专业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楚雄市专业调查报告

中央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楚雄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设情况报告

中央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楚雄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

作社项目建设情况报告

根据《楚雄州财政局关于申报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楚财农„2011‟163号)文件精神,经楚雄市财政局、楚雄市畜牧兽医局对楚雄市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发展规模、带动农民发展情况、财务管理以及今后发展目标等进行了认真考查,向国家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楚雄市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经层层审核申报,国家批准并准予该项目立项建设,州、市财政局以《楚雄州财政局关于下达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资金的通知》(楚财农[2011]321号)、市财政局楚财农[2011]270号文件下达了项目建设通知,楚雄市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按上报方案开展了项目建设。

一、基本情况

楚雄市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在鹿城、子午等乡镇发展农民养殖户社员132户,带动全市150多户家禽养殖户从事家禽养殖。合作社在楚雄市雄宝路38

9、391号设有固定办公地点,有专门为社员服务的经营门市部。到2011年11月底,天利合作社共组织养殖技术培训20期、到外地参观考察5期,培训家禽养殖能 - 1 -

手2100多人次,社员养殖户饲养出栏土杂鸡400万只、叮香鸡35万只、武定壮鸡15万只,为全市养殖户组织外销活禽450万只(产品主要销往昆明、保山、攀枝花、迪庆等地),社员养殖户年均实现增收3万元以上。合作社带动全市家禽养殖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分担了部份禽流感防控、疫情处置等工作。合作社于2009年被州农业、畜牧、工商等部门联合表彰为“楚雄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单位”、“州畜牧兽医局挂牌服务单位”。

二、建设目标及建设期限

(一)建设目标

完善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市场营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实现“合作社+养殖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壮大家禽养殖业,增加肉食品供应量、平抑物价,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建设期限

项目计划建设时间为: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合作社家禽营销网络,通过网络广泛宣传,提升合作社整体形象。

(二)聘请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防治好家禽疫病,开发选育本地特色土鸡品种。

(三)建设合作社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9500平方米,完善养殖

小区配套设施和扩大销售网点。

(四)开展以标准化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销售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相关内容的培训5场,共计培训500人次。

四、资金筹措及支持环节

(一)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128万元,其中:合作社自筹投入108万元,申请中央财政扶持20万元。

(二)支持环节

1.建设合作社家禽营销网络,制作专题片、加强对合作社的宣传。在大理、保山、迪庆、昆明各设一个合作经销商,销售合作社生产的活禽及其产品,投资4万元;开展宣传,制作专题片一部,投资1万元。两项共投资5万元,申请中央财政支持。

2.聘请市畜牧兽医局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名(畜牧、兽医各一名),投资1万元;开发选育本地土鸡品种,建设选育舍、购置孵化设备、生物制品冷藏冰箱和冷柜等,共投资21万元。两项共投入2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14万元。

3.开展以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销售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相关内容的培训5场次、培训500人次,计划投入1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补助。

4.建设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小区9500平方米,完善养殖小区配套设施。计划由合作社自筹投入100万元。

五、效益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全市每年家禽存栏将达200万只以上、出栏达500万只以上,合作社社员养殖户出栏家禽将达300万只,占全市家禽出栏量的60%以上,合作社组织销售全市活鸡400万只(土杂鸡300万只、叮香鸡60万只、武定壮鸡10万只、本地土鸡30万只)。全市家禽养殖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500万只×30元/只),社员养殖户每户年实现养殖增收3万元、其它散养农户养殖家禽增收0.5万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

养殖示范小区建成后,能带动楚雄市15个乡镇及南华、双柏、禄丰部份乡镇共1500户农户从事家禽标准化养殖,合作社发展社员养殖户500户。养殖小区建成后,社员养殖户、周围农户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学习科学、标准化养殖知识,降低风险,减少药物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三)生态效益

家禽养殖业由于周期不长,排污量不大,实行规模养殖后,减少了对土地的浪费和污染,标准化养殖,对病死禽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减少了药物和化学制剂的投入,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养殖小区在鸡舍外栽种绿化树木,鸡粪经处理后大量外销、少量用作绿化树木、果园的有机肥料,小区内形成养殖——种植良性循环,不会对环境造成

污染。鸡粪用作肥料后,改良了土壤,增加了有机质,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和覆盖率,改善了生态。

楚雄市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第二篇:楚雄市家禽养殖业协会 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2009年度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最终版)

楚雄市 家禽养殖业协会

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2009年度工作总结及

2010年工作计划

楚雄市家禽养殖业协会和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党委政府、州市畜牧兽医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2009克服困难、团结进取,在家禽养殖、行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2009年工作做简单总结,并就2010年工作安排如下:

一、2009年工作

(一)、关于协会工作

2009年,楚雄市家禽养殖业协会成功完成了的换届选举,推选出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会在市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下,带领广大会员,克服困难,在家禽养殖行业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2009年,协会共发展会员96户,协会会员已成为我市家禽养殖行业的主力军。2009年,全市规模养禽户共125户,出栏家禽180万只,其中:协会会员96户,占全市规模养殖户的76%,出栏家禽120万只,出栏数占全市规模出栏的67%。

2009年,协会参与了合作社的成立,组织部份会员积极参加了“天利家禽养殖合作社”,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养殖模式,带动了全市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关于合作社工作

2009年,合作社发展社员37户,出栏家禽55万只,户均养 1 禽增收3万元;带动全市家禽养殖户160户,户均出栏家禽5000只,饲养、出栏家禽80万只。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是协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养殖户还有观望思想;

二是协会、合作社的信息服务工作有所落后,今后有待加强; 三是成鸡销售市场起伏不定,维护会员利益难度大; 四是组织会员、社员培训学习不够。

三、2010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2009年是我市畜牧业发展较为特殊的一年,猪、牛、羊等各种动物疫病此起彼伏,而家禽养殖业暂时还是平平安安,因此,全体从事家禽养殖、销售、服务的人员,一定要提高认识,居安思危,抓住机遇、树立全局意识,看清市场、努力发展,推动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二)树立特色养殖、品牌经营意识

协会、合作社将带领导会员、社员,从本地土鸡特色养殖、品牌经营这一思路,发展武定状鸡、本地鸡养殖,将“天利”这一品牌,推销到全市、全州甚至全省。

(三)发展会员、提高服务质量

协会、合作社理事会将加强协调与沟通,积极组织会员、社员参加学习,寻找市场,利用现有条件,努力为广大会员、社员 2 提高服务质量。2009年,合作社计划发展会员50户,使社员养殖家禽规模达100万只,户均养殖增收达5万元。

楚雄市

家禽养殖业协会

天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秘书处

二〇一〇年一月五日

第三篇: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小学教育装备管理应用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小学教育装备管理应用

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楚雄市教育局装备站:

根据楚雄市教育局转发楚雄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应用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和《云南省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督导检查细则(试行)》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切实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搞好本项工作,我校就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使用工作进行了一次认真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本项工作,学校成立了自检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分工如下:

组 长:王天明(书记、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谢应平(分管教育教学副校长) 李宏军(分管工程副校长) 成 员:

杨春有(财务会计、工会主席) 李洪成(财务出纳)

王福贵(办公室主任、负责技术装备规划、管理、维护等) 周 华(教务主任、负责实验设备的应用管理) 周显海(后勤主任、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等) 鲁学玲(教科室主任、负责教育科研) 兰万华(财务处工作人员) 凡成斌(文印员)

为落实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工作,学校还进一步充实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力量。西舍路镇中心小学镇属各完小都配有计算机室管理员、图书室管理员,主要负责本完小的功能馆室的日常应用、管理和维护等相关

1

工作。

二、重视装备管理与应用

(一)抓好装备配置,增加教育技术装备数量

1、功能室相对齐全。

西舍路镇中心小学下设9所完小(其中达诺完小为教学点)。在各完小都配备有科学实验室1间,图书室1间,计算机教室1间。其中,中心完小配有计算机室2间,实验器材保管室1间,专用舞蹈教室1间。目前各功能室内部配套设施相对齐全,为我校的教学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2、实验器材基本达标。

近年来,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在实验器材配备上按Ⅰ类标准配备实验器材,每年安排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并全部用于补充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消耗品等。镇属各完小基本都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3、图书室藏书逐年增加。

我校历来都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近年来,通过购买、校外爱心人士捐赠等途径,我校现有图书28737册,生均图书约23册,涉及儿童读物、百科知识、文学知识、教育科学、历史知识、杂志和其他等各个领域,这些书籍类型多而结构合理,数量基本达标,无盗版、内容不健康等读物,各完小图书保管规范到位,无严重破损的书刊。

4、信息技术设备不断添置。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我校自身努力下,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得到了不断添置。全镇各完小现已全部通网络,设施设备也得到了进一步添置。其中我校共接入网线66条,安置监控摄像头41个,录像机8台,路由器8个,网络交换机17台,打印机10台,一体机38台,电子白板24台,投影仪4台。此外各类计算机280台,其中教师备课电脑42台,办公电脑12台,计算机教室电脑210台,后勤食堂使用电脑8台,其他用计算机8台。

除此之外,中心完小设有录播教室1间,平山完小和龙岗完小设有简

2

易录播系统各1套。目前,我校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都比较完好,为我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艺体学科逐年变化。

近年来,我校在音、体、美学科上也进行了教学装备的配置,在音乐学科上镇属各完小不同程度地配有钢琴、电子琴、打击乐器、电视、DVD播放机、录音机等教学器材和设备;体育学科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测量工具、垫子、棋类等器材和设备;美术学科有石膏头像、静物、蜡果、画板、画架等器材和设备。通过上级配置和学校努力,现基本解决了我校教学设备不足的状况,有力促进了我校艺体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装备使用和管理上,我校基本做到了规范管理,应用为主,物尽其用的要求。

(二)抓好装备管理,提高教育装备管理水平

1、加强组织管理。

为管好用好学校现有设备设施,学校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完小落实此项工作的责任人员。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积极规划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使用工作目标,认真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究讨论落实措施,布置和完成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使用工作的任务,中心小学领导小组不定期对教育技术装备进行巡查、整理、维护,并由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对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装备使用培训,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服务,也使这些设备在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行“参与式活动课堂”教学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落实管理人员。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使用,让现有的教育技术装备“物尽其用”,我校让懂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兼任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员 。

(1)各完小配有兼职图书管理员1名,图书室图书采用分类排架法,所有图书上架,并负责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图书的借阅事宜。

(2)西舍路镇中心完小配有专职实验员一名,其余8所完小配有兼职

3

实验员1名。实验员直接负责本完小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包括个班级上课前实验材料的准备,日常实验仪器的摆放,实验室的保洁,实验室档案分类管理和装订成册等;确保各完小历年统计资料齐全、数据准确。

(3)西舍路镇中心小学有专职计算机教师2人,专职音乐教师3人,专职体育教师4人,专职美术教师2人。学历均已达标,队伍素质高、思想稳定、富于创新。但是,由于校点分散,下属完小较多,从师资力量上来说,目前还是无法满足各完小对专业教师的需求。特别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专业的教师还是比较欠缺,尚不能满足一所完小有一个专业的音体美教师的需求。

3、 健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各完小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做到在管理中有制度可依,学校先后制订出台了《图书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计算机室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和规范,基本做到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制度完善、明细管理。

(三)强化装备应用,提高教育装备应用水平

1、功能室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为进一步让各功能室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学校明确了音乐、美术、信息等专职教师职责,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各功能室的使用与管理,明确要求相关课程必须到功能室进行教学,并将使用管理情况与考核进行挂钩。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到功能室上课等形式引领广大教师认识功能室、使用功能室,进一步提高了功能室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效率。

2、各完小实验室得到有效利用。

西舍路镇中心小学下设9所完小(其中达诺完小为教学点),由于各完小之间发展不平衡,除了中心完小外,村下完小现有实验器具略显陈旧、有些实验器材出现紧缺,实验室和仪器保管室显得有些拥挤。但各完小还是尽力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做到了学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及时向需要实验的教师提供实验器具,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并将实验通知单、危险品领用记录、仪器验收、仪器借还、仪器使用、仪器维护、仪器报损记

4

录、学生实验记录、实验开设率统计等记录完整填写和保存。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设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3、各完小图书室全面开放。

西舍路镇中心小学要求各完小教师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从而健康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各完小图书室全天对教师和学生开放。学校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师生在从图书室的书本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在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读书活动和征文比赛中,我校师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完小图书室的开放,得益于教师的精心指导。

4、计算机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共有10间计算机教室,其中,中心完小有计算机教室2间,村下完小各有一间计算机教室。共有计算机280台,分别分配于镇属各完小。根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各完小合理安排课表,恰当调整上课教师,解决了班级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冲突问题,也使教室使用率极高。实现了信息技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课教师课前准备认真,教学中努力用心教学,培养孩子们的计算机兴趣,也使孩子们懂得了不少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全镇各完小还不同层次的开设了“动漫社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热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增长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5、艺体器材物尽其用。

目前,我镇各完小功能室不够齐全,器材也比较缺,学校一方面加强管理和维护,一方面注重运用,倡导教师们在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能充分运用音乐、美术和体育器材及设施设备。艺体学科教师也发挥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在原基础上努力改变教学质量,力所能及地添置用具,使音、体、美器材得以充分使用。从教师上课中能反映出对设施、设备的应用,能正常记载各专用教室的“专用教室使用记录”。充分发挥这些设备设施在

5

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作用,有社团活动时对设施、设备使用情况的记录,从而有力地辅助了教育教学工作。此外,学校把开展好体育工作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师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老师们还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目前有我校歌完小开展的社团活动中不同程度的开设有葫芦丝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田径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极大地推进了学校艺体工作,成效明显,在不同层次举办的艺体活动中获得了不少的荣誉。

6、电子白板和一体机设备应用广泛。

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装备对师生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年轻教师必须会使用电子白板和一体机设备,同时鼓励年长的老教师积极使用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小学在每学期开学都会安排部分电子白板和一体机设备的校本培训,目的就是为了让我校每位教师都会使用电子白板和一体机。

学校现有电子版本24套,一体机38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高,为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各班级统一由班主任管理,这样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功能,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和水平有待提高

1、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通过对我镇各完小进行认真督查,发现我镇部分完小教育装备管理员的管理意识还是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完小管理制度破旧,计算机教室和实验室里的上课教师签字不及时或是没有签字也未监督。在查看资料的过程中出现了材料不齐全的情况。

(2)大部分教育装备管理员未及时对各功能馆室进行保洁,学生上完课后,对馆室卫生没有进行及时打扫,馆室里灰尘较多。

6

(3)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员管理意识不高还体现在对各功能馆室里的档案管理上。功能馆室里的档案管理不规范,资料不健全。在各科任教师上课之后没有进行及时收取相应的资料。

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缺乏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完小都是以非专业的教师来兼任管理功能馆室的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知识作为指导。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了“形似”的现象,未能达到“神似”的效果。

(2)缺乏专业的管理培训。在各级各类培训中,我校有机会参加的教师人数较少,加之基本都是非专业的兼任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比较吃力的现象。

(二)师资队伍薄弱

西舍路镇中心小学下属9个完小(达诺完小为教学点),共有学生1356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1260名,幼儿班96名。设教学班60个,其中义务阶段教学班55个,附设幼儿班5个。而我们的专任教师只有73名,专业的专任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更少。基本连一个完小一名音体美的专业交师都无法保证。从而加大了我校对教育装备的管理难度。

(三)部分设备有待更新

经过认真开展自检自查活动,发现部分完小实验设备显得有些陈旧,学生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有损耗的实验物品未能得到及时补充。特别是一些在开展实验时的必须品,但又比较容易破损易耗的物品缺少较多。比如:试管、烧杯、酒精等。这些物品的缺少直接影响到了个完小实验教师在开展实验时的效果。

(四)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个方面设施设备都得到了大力改进,校园校貌日新月异。全镇各完小都开设有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和实验室。由于教室比较紧缺,大多数完小的实验室和仪器保管室基本就只能摆在一间教室里。除此之外,其他的功能馆室就显得相当的欠

7

缺。除了中心完小有一间舞蹈教室之外,全镇各完小都没有声乐教室、美术教室和体育器材保管室。所以,一些教育装备就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这一方面的工作就难以推进。

四、改进工作措施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管理意识和水平。

鉴于在自检自查过程中发现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员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中心小学班子通过召开班子会议讨论研究,决定召开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员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各完小的每一位管理员老师认识到教育技术装备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明确要求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进一步规范各功能馆室的管理。

此外,鉴于在此次自检自查过程中发现的管理员教师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学校班子决定在下步工作中加大培训力度。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并在外出培训教师返岗后认真组织二级培训,从而确实达到提高我校教师管理的水平。

2、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实践,让非专业教师向专业化教师迈进。 由于我校各完小校点分散,点多面广导致我校无法集中办学优势。特别是在师资配备上无法满足办学的需求。“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还未消除。所以,学校在各种会议上都要求教师要加大学习力度,不仅要学好、教好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好其他专业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不仅要会教本专业的学科,而且还要知晓非自己专业的学科。这样,才能满足我校办学的需求。

3、定期排查,及时上报,更新陈旧破损装备。

鉴于此次自检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陈旧残缺的仪器设备,中心小学班子研究决定:将要求各完小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员每学期要进行认真排查一次,发现破损或是残缺的物品要及时上报,中心小学做好统计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批量采购,来满足各完小的教育教学工作。

回首过去,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

8

同时我们也恳请上级教育部门加大设备设施和人员投入,并多多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学校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小学

2017年12月6日

9

第四篇:1. 楚雄“德钢”违法征地案调查

第一食品网 没有国界的贸易平台

首页 供求 产品 资讯 会员 黄页 美食 媒体 说吧 英文 日文

向您推荐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楚雄“德钢”违法征地案调查

1.1. 钢铁厂新厂区被叫停,已建成部分建筑被废止

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由原禄丰钢铁厂改制而来,2008年,该企业销售额突破58亿元,每年上缴税利2.4亿元,成为了楚雄州除烟草之外最大的工业支柱,被当地政府誉为“钢铁神话”。但由于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被云南省工信委列入淘汰落后企业。面对困境,楚雄州有关领导决定,不惜采取非法手段征用大量土地,新建一座全新的钢铁工厂,想要延续“神话”。然而今年3月,这起严重的违法用地案,在国土资源部成都督察局专员的督察下浮出水面,杨红卫等楚雄官员也牵涉其中,“钢铁神话”未能延续下去。

1.2. 挽救神话当地政府大量征地

距离昆明市58公里的楚雄州禄丰县城,空气中总弥漫着一股黑色的粉尘。10年来,位于该县城内的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钢),高大的烟囱里不断飘出股股黑烟,白衬衣都能被烟雾弄黑,这让当地人不堪忍受。

德钢的前身是国有企业禄丰钢铁厂。2000年前,禄丰钢铁厂濒临破产倒闭,楚雄州多方寻求合作伙伴,2000年8月把禄丰钢铁厂改制为民营企业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五个月后,公司实现炼铁系统满负荷运转,一举创造了第一个“德钢速度”。2001年9月,德钢投资1.6亿元完成了年产50万吨的炼钢技改,打破了“彝州炼不出钢”的说法。2008年上半年,德钢实现销售收入28.5亿元。至此,德钢戴上了“德钢神话”等桂冠。

但在众多荣誉光环下,由于该企业生产设备等比较落后,2010年,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关于2010年云南省淘汰落后产能的公告》,德钢被列在将淘汰企业中的第11位。

是关闭“神话企业”,还是继续延续这个所谓的“神话”?禄丰县人民政府德钢节能减排项目协调领导小组根据楚雄州、县党委和政府的决定,围绕德钢淘汰落后调整搬迁节能减排项目,迅速开展各项工作。

按照禄丰县政府要求,2010年5月,禄丰县国土资源局未经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审批,征用耕地1461.17亩,其他农用地127.24亩,集体建设用地279.87亩,合计1868.28亩。2010年12月,楚雄州政府违法批准为德钢9个子项目涉及的591亩土地办理了临时用地手续。

1.3. 农民房屋被拆后,相关补偿一直没拿到

德钢征用土地必须拆除村民的房屋,在大量的思想工作下,村民签订了协议,可当领钱时,村民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协议上约定,土地补偿标准为:水田28680元/亩,平旱地13776元/亩,有林地13960元/亩,农村道路28680元/亩;土地安置补助标准为:水田57360元/亩,平旱地30996元/亩,农村道路57360元/亩。

协议约定的付款办法是:征用土地协议签订后,在使用前一次性付清被征用土地上附着物、青苗等属于个人部分的费用,集体部分根据政府资金调度情况分期支付,最迟在2010年年底付清。

2010年底,付清土地安置补助款的时间到了,但村民仅拿到土地安置补助款,人均领到5万元至9万元不等,而巨额的土地补偿款村民无法拿到。政府有关人员告诉村民,政府没有钱,并派人来村小组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后确定以“挂账付息”的方式支付,也就是政府承认欠村民土地补偿款,但钱款暂时不给,政府每年先支付利息。

站在德钢厂房后面自己家被拆除的房屋废墟上农民们一脸茫然。去年,在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公关”下,他们与德钢签订了房屋搬迁协议书。2010年5月26日签订协议时,有些农民拿到了4000元搬家费,随后房屋被拆除,在规定的期限内,农民们去拿土地准备建盖房屋,同时想领多出部分的房屋补偿款,但相关部门不给,理由是早在签订协议前,政府有关部门在县城另外一个小区批地给其儿子盖了房。农民们到禄丰县政府等相关部门上访,但一直未得到答复。“白纸黑字摆在这里,他们不给钱,这不是当老赖吗?”

1.4. 强行拆除州长督战创下“禄丰速度”

2010年5月,禄丰县金山镇青杨山村等11个村的村民接到拆迁指令,禄丰县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分片入户对村民实施拆迁动员。金山镇官洼村委会和官场、西门社区居委会共16个村(居)民小组的854户村(居)民,均与德钢签订了《房屋搬迁安置协议》,随后又签订了《货币补偿、划地安置协议》。但村民因房屋补偿安置费用过低,迟迟不愿搬迁,致使德钢淘汰落后调整搬迁节能减排项目无法推进。

当时,楚雄州政府的门户网站上有这样一条消息:2010年6月2日,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红卫在德钢检查淘汰落后调整搬迁节能减排项目推进工作时,要求举全州之力,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如期实施,全力打造山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新钢城。检查结束后,在项目调研汇报会上,杨红卫指出:德钢是楚雄州的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之一,目前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项目进度。

一位知情者透露:德钢淘汰落后调整搬迁节能减排项目曾一度受到村民围堵,当地有关部门采取强硬措施促使村民离开,但效果不佳。杨红卫于2010年6月2日到禄丰召集协调会,当地各级相关部门和涉及搬迁的各个村组书记也参加了会议。会上,杨红卫态度十分强硬地说,该项目绝不能下马,如果村民最终不离开施工现场,可以动用警力,禄丰警力不够可到邻近各县去调。随后的一天,进入施工现场的道路两旁,每隔几步就有一位民警值勤,工地上还有车辆巡逻,村民看势头不对,从此不敢再去工地“生事”了。

到2010年6月9日,被征土地上800多户人家的房子被全部拆除,而完成这项工作,有关部门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禄丰县官员们颇为自豪地认为,该项工作开创了“禄丰速度”。

土地复垦钢铁工人“改行”干农活今年4月,细心的当地人忽然发现,德钢仅有少数烟囱在冒烟。在德钢老厂房后面,一大片原本是肥沃田地的土地上,出现了阶梯状的巨大工地,工地上建起一间间简易工房,房屋周围堆满了钢板材料,依次建起了一座座银灰色的钢架,三四个高大的新烟囱拔地而起。而工地附近,一个个穿着蓝色工作服装的钢铁工人,却顶着烈日在栽种玉米、小瓜等庄稼、蔬菜。

钢铁工人在新工地上栽种蔬菜、庄稼,这让村民觉得很奇怪,随后才有知情者偷偷传出一个重要的消息:德钢征用的土地并未依法取得合法手续,属于严重的违法用地行为。这起性质严重的非法用地行为已被下了停工通知,并要求恢复土地原貌进行复垦。原来的禄丰县德钢淘汰落后调整搬迁节能减排项目办指挥部的牌子,已被换成了“复垦办”。

1.5. 违法用地高官落马

今年5月10日,记者跟随一位社区干部前往禄丰县国土资源局了解情况,该局的孙丽萍书记称:当日上午,禄丰县委、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县长通报了关于德钢征用土地的情况,县长称该块土地手续不完备,目前正在补办手续中,在未获得审批前必须复垦。

3月15日,国土资源部成都督察局进驻楚雄州。4月25日下午,成都督察局通报楚雄州土地例行督察情况。楚雄州政府内部人士透露,督察人员检查了800宗土地,发现42宗有问题,特别是禄丰县境内的德钢技改大规模占地最为突出。在此期间,当时的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红卫和副州长吕琳麟接待了督察人员。面对督察人员“未批先占”的批评,吕琳麟不失风趣地自嘲说:“德钢用地问题很像一名未婚女子,婚是没结,但孩子却是怀上了。不管怎么样,还是先生下来好。只要生出来的是帅哥或美女,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但德钢项目最终还是被要求停工,成都督察局要求一个月内拆除全部已建设施,恢复土地原貌。此后不久,主管城建的副州长吕琳麟宣布被双规。今年4月10日,在国土督察成都局的督察下,禄丰县未批先占地块开始复垦。同月25日,杨红卫在土地督察通报会上表示:“此次例行督察帮助楚雄州发现了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全州领导干部如何依法行政、如何合法合规管地用地上了生动的一课,也为今后科学合法用地指明了方向,州委、州政府将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确保整改到位。”

但两天后,杨红卫就被双规了。 来源:- 作者:- 编辑:瑶轩

2011-8-3http:///content/1196073/

第五篇:楚雄州旅游项目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楚雄州旅游项目用地专题调研组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旅游用地调研的通知精神和州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7月中旬至8月初,我们对全州旅游项目用地进行了实地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楚雄州旅游用地状况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1/3。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逐年减少,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一)楚雄州旅游用地现状

楚雄州和全省、全国的情况基本一致,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状况。全州有土地总面积4388.7万亩,其中耕地386.63万亩,林业用地2802万亩。人口密度为113人/平方公里,是滇中地区各州市当中最低的;人均耕地1.4亩,高于滇中其他州市。因此,楚雄州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土地、环境等方面的矛盾目前尚不突出。

全州重点旅游资源用地的具体情况如下:楚雄紫溪山风景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占地面积1700公顷;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是一个以十月太阳历为主要标志而兴建的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艺术交流、民族风情展演、大众休闲娱乐、商业营销服务为一体的具有鲜明彝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占地35公顷;牟定化佛山是历史佛教圣地,滇中名山之一,景区占地面积3000公顷;南华“咪依噜风情谷”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一个乡村旅游景点,旅游用地面积2.36公顷;姚安县光禄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景区用地面积为113.9公顷;大姚县石羊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旅游用地面积为6.8公顷;大姚县三潭瀑布大峡谷景区用地面积1148公顷;大姚县昙华山风景区位于大姚县境中部,距县城45公里,系百草岭群峰之一,面积1450公顷;永仁方山风景区早在1982年被列为州级自然保护区,景区用地面积9.25公顷;元谋土林风景区有土林13座,整个风景区占地面积为4290公顷,其中物茂虎跳滩土林景区占地面积为678公顷;武定狮山素有“西南第一山”之称,景区占地面积为1360公顷;禄丰县黑井古镇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及民居、庙宇、牌坊等建筑,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成区面积120公顷;禄丰世界恐龙谷一期建设项目用地总面积145.74公顷,其中耕地111.4699公顷,林地0.7885公顷,生态景观用地18公顷,基础设施

用地17公顷,旅游景区建设用地65公顷,配套设施用地15.9647公顷;楚雄彝人古镇1-2期建设项目用地总面积16公顷,其中耕地16公顷,生态景观用地2公顷,基础设施用地4公顷,旅游景区建设用地4公顷,配套设施用地1公顷,其他用地5公顷。

目前楚雄州旅游项目总投资562304.42万元,项目建成前原土地用地面积12948.14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108.66公顷(耕地687.8199公顷,林地10813.8385公顷),未利用地1512.97公顷;按项目各功能来分,生态景观用地11249.8公顷,基础设施用地196.87公顷,旅游景区建设用地458.4公顷,配套设施用地1192.87公顷,其他用地30.09公顷。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州重大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工建设,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激增,加之旅游服务管理需求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设施(如游客服务中心、休息站、旅游厕所等)规模增大,旅游项目用地呈现上升趋势。

(二)楚雄州在保障旅游项目用地方面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楚雄州多渠道解决旅游项目用地问题,保障了旅游项目顺利推进。一是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州委、州政府成立了州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落实责任,认真研究和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包括土地利用等方面的难题,促进了全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重视规划,夯实基础。州政府成立了规划领导小组,制定了楚雄州旅游业发展规划及若干个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总体规划,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确保旅游项目建设落地施工提供了坚强的保证。三是依法用地,合理占补。对每一个旅游项目的建设用地,均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把关,按照有关程序依法依规上报审批,认真组织实施,并做好征地补偿及安置工作。坚决杜绝先用后批、只占不补现象的发生,确保土地资源的依法合理使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安全。同时,将旅游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确保旅游项目用地需要。四是区分项目轻重缓急、成熟度、资金到位情况等,对项目进行合理梳理、筛选和排队,实行区别保障。五是进一步规范、完善旅游用地的各种审批手续。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用地,以及环保不达标、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安置途径不可行、土地供应和利用不符合有关规定以及未缴纳相关费用的,坚决不予供地。严格审核投资强度、产业导向、容积率等,进一步提高资源的节约利用水平。六是区分不同产业类别、实施工期、开工时段,对报批条件成熟、符合《划拨供地目录》的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以单独选址的报批方式上报审批。在具体项目建设上对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改变用途、投资强度、工业项目落位等进行严格控制。鼓励利用城市规划以外的集体土地兴办生态旅游项目。在旅游景区建设中注重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七是对经营性旅游项目用地严格执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八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推动问责制的实施。加强对旅游项目用地的动态巡查和执法监管,建立健全执法监察信息平台、动态巡查和四级监控网络,完善并认真实施国土与公检法、纪检监察联合办案机制,落实纪检监察行政问责制,对违反土地法

律政策的,依法实施问责。九是认真开展农村居民点资源调查,建立建设用地置换拟置换地块信息库。

(三)楚雄州未来几年旅游产业发展改革用地需求

楚雄州未来几年的旅游用地项目共71个,拟用地总面积71680.81公顷(平均每年17920公顷),涉及农用地37778.554公顷,其中耕地7300.664公顷、林地33341.24公顷,未利用地8650.65公顷。按类别分,旅游景区用地23217.01公顷,旅游小镇用地868.03公顷,旅游度假区用地21988.85公顷,旅游试验区用地7000公顷,其它旅游项目用地18606.92公顷。其中,生态景观用地35576.62公顷,基础设施建设用地1669.364公顷,旅游景区建设用地2673.794公顷,配套设施用地2442.746公顷,其它用地2988.86公顷。按项目分,禄丰世界恐龙谷(二期)用地716.58公顷,占用农用地133.4公顷,其中耕地133.4公顷;东方人类祭祖坛项目规划用地753.9公顷,占用农用地287.98公顷,其中耕地197.14公顷、林地90.84公顷,未利用地465.92公顷;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项目规划用地1037公顷,涉及农用地691.59公顷,其中耕地312.09公顷、林地309.5公顷,未利用地450公顷;云南旅游产业城项目规划用地3000公顷,占用农用地2400公顷,其中耕地2400公顷;世界和平园项目规划用地7305.68公顷,占用农用地4387.76公顷,其中耕地1252.94公顷、林地3134.82公顷,未利用地306.14公顷。

二、楚雄州旅游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是旅游项目用地指标不足。近几年,每年上报审批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较少,农用地指标和耕地指标更少。审批的用地指标远远跟不上旅游用地需求,上级下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矛盾十分突出。二是报批难度大。一些项目用地多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许多项目用地量大,只能采取征收、租用或只征不转等方式办理用地手续。有些项目用地详细规划迟迟未审定,规划调整、林地占用审批、用地报批及征地补偿方案无法制定,工作无法开展;而一旦规划审定,用地单位急需用地,规划调整、林地占用审批、用地报批及征地补偿工作又难以在短期内完成。三是耕地、林地占补平衡压力较大。按照国土资源政策,占用耕地必须实现“占补平衡”,在预测期(2009-2012年),全州旅游项目需占用耕地91680.81公顷。特别是近两年,全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非常紧张。林地占用植被恢复补偿费用高,征地成本大。土地占用征地矛盾突出,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困难,利益协调难度加大。四是土地性质、用途变更难。旅游项目用地大多都涉及耕地、林地,而国家对耕地使用管理控制比较严格,特别是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林地权属、性质更加规范具体,使用地权属、性质、用途难以变更。五是在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难度大。在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受到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规定的严格限制,开发难度较大。

三、做好旅游用地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配套政策,落实保障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建设项目用地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好各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大旅游项目用地及周边违法违规建设用地的查处力度,确保旅游项目建设科学合理用地,保护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效益,保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切实推动旅游发展改革工作的开展。努力完善旅游开发建设中的财政、金融、生态和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区别对待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对旅游产业欠发达地区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建议在政策扶持上予以适当倾斜。

(二)统筹土地规划与旅游规划

把旅游产业建设纳入到项目用地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处理好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关系,按照规划做好旅游建设用地储备工作。要尽快编制《旅游产业土地规划》,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通报机制,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规划等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旅游资源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留够、留足旅游建设项目用地。在旅游建设用地提供方面,在规划阶段,可以适度放宽,但在审批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厉行节约,够用即可。属于城区范围内的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周边尚未开发的,在规划建设时一并纳入开发控制性规划;周边暂时无法拓展的,项目建设规划同样要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待时机成熟时一并统筹建设。

(三)改进用地报批方式

建议在规划调整和用地报批时,先不确定具体的范围,以指标的方式报批,国土部门在用地单位项目详细规划审定前,先审批规划调整面积和用地面积指标,到项目规划审定后,落到实地,再报指标使用情况等相关资料到省国土厅备案。这样就可以改变前期国土部门催用地单位提供规划,后期用地单位催国土部门审批土地、提供土地的不利局面。

(四)探索旅游“一地多用”方式

针对旅游项目的设施占地一般较少、通常与其他产业存在资源共享的特点,充分利用现行土地审批、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农田保护整治机会,探索旅游“一地多用”方式。如开发未利用地,大力整理与复垦荒地山地,引导旅游企业参与土地整理,实现旅游发展、土地利用的双优化。开发后用于旅游项目建设的土地,保证相当比例的面积用于生态建设。

(五)充分发挥旅游等部门在旅游用地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涉及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项目的建设和用地规划工作要有旅游部门参与。对在旅游区范围内的一些国有资产拍卖、出让等工作,要事先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主要风景区的管理权属问题,应尽量优先考虑方便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需要。

协调林业、农业、国土等部门成立旅游用地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旅游用地的协调和相关调处工作;在旅游资源调查以及旅游规划中,请林业、国土等相关部门参与,做好相关政策的咨询衔接,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六)在旅游项目建设各环节落实好相关措施,合理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以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为抓手,正确处理好旅游项目建设与土地资源限制的关系问题,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规范施工、严格管理,进一步完善旅游项目建设管理评价体系。

(七)加强对荒滩、荒坡、荒山的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荒滩、荒坡、荒山等未开发利用土地是有效解决土地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建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开发未利用地,在将来涉及到征、占用地时,用新开发土地进行有条件的置换。

(八)积极盘活闲置存量建设用地,支持旅游发展大局

为盘活闲置存量土地资产,有关部门应制定招商预案,鼓励存量土地资产通过租赁、兼并、改建、嫁接等形式吸引客商投资,使闲置土地资产充分发挥作用,这样既缩短建设周期、减少投入,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产,实现“多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诚信的中队会公开课下一篇:财务与会计章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