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网络安全论文

2022-04-2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立学院网络安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党员教育管理是独立学院党建课题的研究重点。文章以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含义,提出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指出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机制。

独立学院网络安全论文 篇1:

浅谈“互联网+ ”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

摘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双一流”本科建设为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契机。教学档案也呈现了数字化、集成化和虚拟化的新特征,但也存在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缺少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较薄弱、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不够等诸多问题,“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并配备规章制度、档案资源、设备技术和专业人才保障措施,加大对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力度,加强对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防护,最终实现教学档案的信息化。

关键词:互联网+;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促使人们改变生产生活中落后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冲击,高校教育教学也不例外。独立学院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力量,应该勇敢迎上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浪潮,接受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的挑战。教学档案作为记录一切与教学活动或人才培养有关的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支撑材料,理应成为独立学院教学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独立学院教学档案受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难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对教学档案的多种需求。本文着重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如何基于互联网提供的技术支持建立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如何让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档案深度融合从而创新教学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提高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契机

1.“互联网+”教育的提出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领域之中。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倡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出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要求。2017年12月15日,第二届“互联网+教育”峰会在江西上饶举行,峰会从多维度阐释“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教育”迈向深度整合、智慧创新的新阶段[1]。

2.智慧校园的建设

智慧校园指的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的一体化环境,从而实现全校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集成。教学档案集学生在校资料查询、教师教学档案记录、学院教学研究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理应将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放到独立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一盘棋中统筹考虑、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最终建成教学档案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促进独立学院各教学部门将纸质档案的分散归档变为数字档案的集中存贮,将传统的“档案信息链”改造成“互联网+”时代的“档案信息环”,最终内化升级为立足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档案信息生态圈”,据此逐步形成更为便捷、完善、智能的教学档案信息系统。

3.“双一流”的建设

独立学院的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的“双一流”建设,既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独立学院应该抓住的机遇。独立学院的“双一流”建设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档案作为材料支撑,而信息化建设下的教学档案正好满足了这样的需要,提供了独立学院“双一流”建设中诸如教学理念、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及持续改进等过程性材料,教学档案的重要地位也在此突显。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为独立学院“双一流”本科建设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档案信息支撑,彰显了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档案的利用价值。
二、“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特征

1.教学档案数字化

独立学院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需要归档的教学档案不断增多,传统的纸质归档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独立学院日益发展的需要。数字化的教学档案摒弃了传统纸质档案的缺点,受到广泛欢迎。教学档案数字化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原有纸质教学档案和接收的电子文件转化为数字化数据,实现计算机对教学档案的管理[2]。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教学档案均可以进行数字化,如学生的成绩档案、教师的教学录像、专业的发展历程等,数字化后的教学档案具有节省空间、使用便捷、利用高效的优点。教学档案的数字化提高了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推动了教学档案的数字化进程。

2.教学档案集成化

教学档案的集成化则是基于大数据和新兴网络技术,把校内各级各类教学档案资源纳入动态、有机的体系之中,并且能够实现校际教学档案资源的系统整合、开发与利用[3]。教学档案集成化改变了独立学院以往教学档案分散、凌乱、标准不统一、收集不齐全的状况,将各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归为整体,经过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后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教学档案集成化推动了各部门在智慧校园教学档案建设中的分工协作,使教学档案从产生开始就进入标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提升了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3.教学档案虚拟化

教学档案虚拟化是指教学档案脱离传统的物质载体,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虚拟数字档案馆在网络环境中及时调用。用户可以在虚拟数字档案馆中查询或使用教学档案信息,实现了教学档案在网络环境中按需流动、即需即取,弥补了传统教学档案利用受地域限制的缺陷。教学档案虚拟化管理是对传统教学档案管理的有效补充,也是对传统档案实体保护、开发、利用的革新。教学档案虚拟化使独立学院教学档案对用户的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使用户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能够查阅和调用所需教学档案,提高了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使独立学院在应对各类教学评估和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中能夠游刃有余。
三、“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江苏省部分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目前部分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管理仍然以人工为主,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在“互联网+”背景下思考如何建设教学档案的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目前,独立学院教学档案虽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信息化程度并不高,以传统模式管理教学档案依然是普遍现象。从教学档案采集方式看,教学档案依然是分散在各部门、各二级学院,采集的标准不统一,归档内容存在重复性;从教学档案归档对象看,归档对象比较单一,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档案数量不多,对档案的数字化重视程度不高;从教学档案的管理过程看,依然是以在电子表格中编制档案目录对纸质档案和部分电子档案加以管理为主,辅助以档案管理的小程序,而真正购买或开发专门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少之甚少。

2.缺少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面对内容繁多、数量庞大的教学档案,如果没有一个现代化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话,就如同一部电脑没有了中央处理器,缺少了最重要的指挥系统,系统就会报错而不能正常工作,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亦然。现阶段,大部分独立学院还没有建立教学档案统一管理的信息系统,没有基于系统分析对教学档案的进与出进行标准化的流程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学档案管理显得力不从心、没有章法,虚拟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更是遥遥无期,距离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要求相去甚远。

3.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较薄弱

现阶段,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配套所需的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还没有建成设施齐全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环境,如良好的网络环境、专业的教学档案管理软件、供软件运行的大容量计算机和相关配套保障措施,这就造成了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管理设备利用不足、数据处理能力不强、档案管理效率不高,无法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档案信息处理和存储的需要,不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地域快速查询和使用教学档案的需要。此外,独立学院的运转资金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而政府补助的财政资金非常有限,使得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使其处于被动地位。

4.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不够

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应拓展广度和深度,从而为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和政策指向。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开发仍处于萌芽阶段,只是简单的对教学档案进行查询与核对,缺乏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对信息数据深层次地整合与挖掘。独立学院的教学档案要形成成熟的信息化建设阶段性成果还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这也使得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开发程度不深和利用率不高,教学档案仅仅发挥了原始证明材料的作用,而没有发挥更重要的价值,如教学档案对学生和教师成长的指引价值,对专业综合评估和一流本科建设的支撑价值,对各专业建设和独立学院自身发展去向的借鉴价值等。
四、“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1.建立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是一个综合各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建立的体系,需要各相关单位互相配合、相互合作。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莫过于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此系统由教学档案信息来源、信息形成和信息运用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档案信息来源于提供教学档案的各个部门,如院办、教务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和档案室,这些部门按照教学档案采集的统一格式和标准将教学档案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端口报送到教学档案信息库,从而完成了教学档案的信息采集。接下来是教学档案信息形成阶段,教學档案信息库将汇聚、整理、加工得到的上述信息,形成教学档案初始信息库,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档案信息提供部门可以登录教学档案初始信息平台查询各自的教学档案信息是否属实、是否完整、能否发布,如果有修改或有补充,可以向专门的信息处理平台反馈相关信息,信息处理平台确认后再将信息进行修正,同时将修正的信息传递给教学档案初始信息平台,经过系统校验后,再将数据导入最终的教学档案信息平台,形成可以对外发布的教学档案信息库,此时,用户(学生、教师、部门、专家等)可以通过各自账号登录教学档案信息平台查询或打印所需的教学档案信息,进入教学档案信息运用阶段。

2.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档案信息系统在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犹如血液之于人体,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保障措施如规章制度、档案资源、设备技术、专业人才等,犹如血管之于血液,使血液能够在人体中正常流通并不断循环。

第一,规章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不成方圆,规章制度规范了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规定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并指明了基本方向。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层面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法律法规和独立学院层面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总则、细则,其中管理办法细则需要制定教学档案的立卷、归档、保存、开发、利用、共享等相关制度,保证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为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第二,档案资源保障。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档案资源建设包括:开展教学档案目录和全文信息资源库建设,满足机读目录检索和共享利用的需要;加快室藏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加强对珍贵教学档案的保护,满足教学档案内容网络查询利用的需求[4]。教学档案资源是用户查询教学档案信息的原始来源,也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展现,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基础的内容,因此务必确保教学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兼顾用户在查询或使用教学档案信息时的便捷性和共享性,保证教学档案信息在不同网络环境中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第三,设备技术保障。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必然离不开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支持,硬件条件是指建设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一切设备,包括所必需的计算机、服务器、专门开发的档案管理软件,基于网页的系统等[5]。软件条件是指能够使教学档案管理设备正常运转的技术力量,如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教学档案管理技术等。管理设备和网络技术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促使教学档案管理步入自动化和网络化阶段,为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第四,专业人才保障。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事半功倍。独立学院在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引进档案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既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又懂得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复杂的计算机操作,成为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骨干。此外还应发挥专业人才的引领作用,带领兼职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了解掌握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熟练操作教学档案管理软件,使更多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成为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档案管理人才。

3.加大对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力度

在“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对馆藏的纸质档案或电子档案的直接使用,而是需要将这些档案进行系统的再加工,形成一系列有参考价值的文档资料或数据资料,这样的加工过程就是对教学档案的编研过程。编研工作是对教学档案开发的有效形式,通过对教学档案的编研,能够更直接、快捷地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6]。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将教学档案分为不同模块进行编研,如专业发展模块、师资队伍模块、教学效果模块、培养过程模块等,不同模块编研成果可以自行组合,满足各类教学活动的需要,使独立学院在教学评估和一流本科建设时从容面对,胸有成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用户对教学档案的需求不断加大,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档案工作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和拓展档案利用服务。”[7]因此,独立学院教学档案在满足校内用户查询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拓宽用户群,更多地为本市其他高校、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服务,为行业决策提供支撑依据,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参考价值,实现教学档案的开放共享。

4.加强对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防护

教学档案在开放共享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教学档案网络安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是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赖以生存和正常运转的前提。独立学院应加强对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防护,需要采取多种安全防护措施,如采用入侵检测技术加强安全防护,此技术是对网络攻击行为进行识别响应与防护处理,在学校内网与外网之间加了一层保护衣,提前过滤掉不安全的网络因素;再如定期备份高校教学档案信息数据,顾名思义此技术是定期将教学档案信息进行备份处理,以防教学档案信息的全部丢失;又如应用数据防泄密技术,此技术需要做到加强校园网内部的安全管理、不断对病毒进行灭杀和设置对系统的访问权限[8]。当然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教学档案安全防护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目的都是为了及时拦截网络黑客和病毒侵袭档案数据,以免造成对教学档案数据的损坏,对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非法访问。不断加强对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防护,才能使教学档案开放共享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教学档案的信息化是独立学院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紧随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将互联网融入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并视其为推动教学档案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动力,促使独立学院建成人性化的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理顺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流程,完善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走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之路,共享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
注釋与参考文献

[1]杨岚,王小云.基于“互联网+”环境的高校档案学实践教学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8(7):38-41.

[2][4]陈红英.“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档案网络化管理研究[J].内江科技,2018(4):11-12.

[3][5]胡伟,李洪均.高校教学档案的数字化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38-40.

[6]李敏,沈香韫,丁金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1):44-4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http://www.saac.gov.cn/daj/xxgk/201604/4596bddd364641129d7c878a80d0 f800.shtml.

[8]陆俊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J].城建档案,2019(2):19-20.

作者:卢莹

独立学院网络安全论文 篇2: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背景下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党员教育管理是独立学院党建课题的研究重点。文章以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含义,提出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指出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机制。

【关键词】独立学院;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机制;互联网+
一、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党员既有相似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正确认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特殊性,才能从根本上切实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并不差,甚至更高。高考录取分数的一定差距恰恰体现了这个学生群体所独有的特点,充分认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自身特点,特别是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是有效开展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是高考第二录取批次中分数较低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基本素质相对重点及普通本科录取的学生存在差异,但他们的优点在于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有活力。
二、独立学院转型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独立学院的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领导。强化党对独立学院的领导,能够提高社会各界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并且促进各行各业对独立学院的帮助与支持,使独立学院的发展更为顺利,同时也能够调动独立学院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障广大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进而提升教职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党和国家对独立学院的领导,能够及时快速地将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反馈到上层去,使上层领导部门快速地参与进来,及时地给予帮助,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也是保证独立学院规范运行的需要。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想保证我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不仅要在科学知识上加强教育,更要在思想意识上严格要求。强化独立学院教育管理,加大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全面提高管理者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成果

(一)学生党员的数量有了显著增加

随着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独立学院产生了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織纪律观念强、有较强党性修养的学生党员,壮大了我党的新生力量,为我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党员队伍的发展速度和数量绝不逊色,说明独立学院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获得了广大学生的认可,能够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我党中来,成为我党的一分子,并积极投身到我党的建设事业中来。

(二)学生党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大前提是稳定。 通过强有力的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独立学院学生党组织在维护学校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学生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优良校风学风,抵制不良风气,引导正确思想,化解各种矛盾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政治核心作用。尤其是在各种文化思想的不断渗透下,独立学院的学生正处在血气方刚的年纪,易被误导进入歧途。学生党组织更能从群众中了解到真实情况,给予适时引导,对学校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完善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队伍素质需要提升

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人员中,普通本科院校对教职教辅人员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和审核,即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的门槛相对较高。而独立学院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在生源不断壮大扩增的情况下加大了对教职教辅人员的需求,在一些不得已的情况下聘任工作时间不长甚至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担任专职教育人员,或是辅导员队伍中有一部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90后的新一代,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很好地承担起新时期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重任。这也是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在整体上实现跨越的原因之一。

(二)发展学生党员质量把关不够严格

当前在学生党员发展中“入口”存在把关不严。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先天不足,直接导致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给入党后的教育带来了难度。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现象:一是偏向现实,表现为忽视思想动机;二是重专业学习轻思想考察;三是重社会工作轻专业学习;四是人为降低发展标准;五是大学生党员发展任务繁重,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大多是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较少,在发展程序的执行环节上,有些支部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严肃性。

重入党前的考察,轻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入党前由于党组织要求较为严格,并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一般入党积极分子都会朝着党组织提出的目标去奋斗,一般党组织提出的目标都是围绕怎么去服务学校的师生员工,所以在周围人眼里,感觉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一旦学生发展成新党员后,随着独立学院的教育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学生党员也出现迷茫,没有入党前的那股干事的劲头,对自己也放松了要求,甚至有的党员还出现了一些违纪的事情,长期这样,影响了周围群众对党组织的看法,从而影响了党组织的形象。

(三)针对校外实习学生党员管理疏漏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以“3+1”的教学模式为主,即本科四年学习中,前三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后一年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一个学生党员的发展需要两年的时间。因此,高年级在校外实习、实训学生党员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占了较大比例,在转正考察期间,由于实习点较分散,实习人员分布广,往往造成培养、考察对象较长时间内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使党组织无法全面掌握他们在外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导致支部后期培养考察时出现对被考察者考察不全面、情况不明等现象。


五、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背景下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

(一)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培养机制

党务工作人员是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独立学院学生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独立学院要想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党务工作队伍。根据独立学院党务工作人员实际,一是要促进学生党务工作人员理论水平的提升,要通过培训、交流、外出考察等方式来促进党务工作人员理论水平的提升,二是要给学生党务工作队伍搭建成长的平台,这样一方面才能稳定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另外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党务管理人员尽快成长。

(二)探索“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1.严把“入口”保障学生党员质量。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就是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去办,把住“入口”关,在发展党员工作上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培养与发展的关系。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只强调质量没有一定的数量不行,而光强调数量没有质量保证也不行。两者相比,质量更为重要一些。党的历史经验表明,无产阶级政党是否坚强有力,主要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党的事业不断发展,需要党组织经常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但这种需要必须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为前提。

2.畅通“出口”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首先是要把好“入口”关,在抓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对于不符合党员标准,有损党的形象的害群之马必须坚决清理出党员队伍。在不合格党员处置方面,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杜绝“好人主义”思想;其次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党章规定,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保证让不起党员作用者、违法乱纪者以及腐化堕落者都能得到相应的处理,站在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高度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三)基于“互联网+”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实训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应加强互联网思维建设,顺应形势,不断完善和健全机制。

第一,建立“网络党支部——网络党小组——流动党员”三位一体组织模式。网络党支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据党章及《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结合流动党员的数量,由院系党总支决定网络党支部的组成,并通过支部党员大会等额或差额选举产生支部委员,并按就业所在地一致、原籍乡镇相邻原则,划分、建立党小组,明确各自考察人、培养人,借助QQ、微信等网络平台,在做好上传下达联络工作的同时,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网络学习,过好正常的组织生活。

第二,构建流动党员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对内教育服务,对外交流共建功能。利用微信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在遵循《中国共产党章程》、党内相关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平台,为校外实习实训学生党员提供了集学习、教育、培养、考察、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教育管理平台。通过设置“理论经纬”“微党课”“时政动态”等资源共享模块,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开展自我学习提供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设置“党建之窗”“交流园地”“培养考察”“优秀党员风采”等监督交流模块,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进行网上学习交流提供场所;设置“网络会议”“网上党日活动”“网上评议党员”“党员权利”等组织生活模块,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能过好正常的组织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从而实现“教育考察高效化、工作总结全程化”    综上所述, 随着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独立学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每一个在独立学院从事党务工作人员的重要课题。我们充分认识到独立学院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对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校外流动大学生党员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同时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好新形势下的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作为独立学院从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将继续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姿妤.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2]王利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中高校党建的难题与破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7):26-28.

[3]师吉金.关于高校党建学科化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25-28.

[4]彭宇文.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背景与特点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1):7-9.

[5]蒙象飞,孙宇伟.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科学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08):102-104.

[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胡锦涛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曾宪达

独立学院网络安全论文 篇3:

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

【摘要】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多元化发展趋势下人才的需求类型逐渐复合化、创新化,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独立学院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其金融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对策,为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独立学院 金融人才 培养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传统金融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金融行业的原有格局。截至到2015年底,互联网金融公司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互联网金融用户达到4.89亿人,随着用户收入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互联网金融用户会大幅增加,互联网金融公司规模会显著扩大。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飞速发展使得创新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据统计,2015年度互联网金融行业平均薪酬同比增幅8%,薪酬增长的潜力非常大。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受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普通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较为陈旧,不适应时代的需求。而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如何在金融人才培养上突出自身的特色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

一、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的要求

互联网金融是“跨学科”行业,需要金融和互联网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金融人才的要求比传统金融人才要高。因此,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应以金融机构实际需要为取向,掌握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熟悉金融相关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动力能力,适应金融业网络化、电子化、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具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理论知识

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是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基本要求。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金融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网络信贷等业务应运而生,这就要求金融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金融知识,具备各项金融基本技能,还要掌握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知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因如此,金融人才能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正确评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好互联网金融机构,促进互联网金融整体的发展。

(二)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如今网络技术与金融创新瞬息万变,金融人才还需要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掌握老师课堂上讲授的金融知识基础上外,还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主动地去吸收课堂上没有讲过的或者是讲授较少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跟上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同时,还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金融人才仅掌握金融专业理论知识是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的,还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动手能力强的金融人才,能较快地熟悉金融业务,还能通过不断地实践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变化性强,风险性大,合作性强,金融人才要具备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产品需要不断的创新,互联网金融需要的是应用创新型人才。金融人才不能只局限与对传统金融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变革下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金融人才还要良好的沟通能力,金融业务的完成多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在团队合作中,有效的沟通是成功的前提,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产生内耗和误差。最后,还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危机意识。网络安全是阻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问题,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很容易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金融人才要有一定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才能更好地分析出金融业务潜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此外,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素质要求还需要良好的职业操守、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流利的外语语言表达能力等内容。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江苏省有26所独立学院,金融毕业生有4680人。但多数独立院校都是模仿普通高校的金融教学课程安排,没有突出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特色。通过对笔者所在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显示,2015年金融专业毕业学生为180人,其中金融行业就业生人数154人,其他非金融行业就业人数26人,具体情况见图1。

同时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成的用人单位认为独立院校和普通院校培养人才存在明显的差别,不愿意招收独立学院的学生。传统的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公司等招收的基本都是重点院校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数量不多,且工作岗位多是营销岗位,管理岗位非常少。互联网金融公司中,有近30%独立院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实习或就业,互联网金融公司招聘更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学习能力,需要更熟悉风控、法律、产品等跨界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看是否能够适应互联网的节奏。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时代,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必须要紧跟金融市场的变化,要大力培养适应互联网需求的应用创新人才。但在现实中,独立学院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与课程的设置还存在较大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不明显

独立学院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育的补充。大多数独立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但是教学计划多是照搬母体金融专业,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在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试卷、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是和母体学生一样,其培养的金融人才并没有真正突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出现后,金融业出现新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模式,独立学院应该重视金融机构不同的金融人才需求,必须突出自身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未来才能有更长久的发展。

(二)重理论教学,轻应用能力培养

独立学院多是仿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习完整的金融框架结构和理论知识,授课教材使用重点院校的书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被动听课,缺乏主动参与课程讨论的积极性;同时,我国金融学教学整体偏重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对微分析观金融的课程不多,公司财务,企业融资等课程在金融专业并没有作为核心主干课程来学习。金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工作中不知如何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应用能力较差。

(三)不重视师资培训,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独立学院教师不完全都是本校招聘的教师,还有大部分外聘母体学校教师。因此,独立学院招聘的教师大多都要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师资培训机会不多,学校支持力度不大。同时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工作,没有金融机构从业经历,授课时理论联系实践的部分可能讲解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学院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独立学院要顺应时代变化,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人才培养策略。

(一)调整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互联网金融业务及风险管理课程的内容

在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中围绕“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视学生的基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等。同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老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先设定互联网金融的某一热点问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课堂分享展示,实行老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以货币、银行为主体的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增加以金融市场学为主体的课程,如金融工程、金融产品精算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热点问题,利用余额宝、P2P等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金融业的现状,从而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经营流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独立学院金融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关键。学校应鼓励教师到金融机构进修或调研,从而增强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积累工作经验。教师可以指定主要教材和辅助教材,弥补一本教材难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缺陷。学院可以开展了“三段式评教”活动,从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个时段进行了学评教,及时反馈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评教结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这样有效监督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利于建立了一个合理的高效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三)增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为解决金融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与金融企业实际操作脱钩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院需积极与银行、证券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P2P公司等金融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生校外参与金融企业的实践,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政策的变化及环境现状,储备从事金融业的能力和经验,培养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实习,及时发现优秀的金融人才,为己所用,从而实现学校与金融企业的双赢。针对一些互联网金融热点问题,可以专业人员走进校门开展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及发展方向。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优势,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模拟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借此来强化金融理论知识,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严谨分析能力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广泛性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感受真实的金融交易过程。学校可以为学生购置金融交易软件,鼓励学生参加各个财经类的比赛,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金融理论知识的热情和锻炼学生金融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汪连新.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金融学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89-191.

[2]王韧.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之我见[J].商业文化,2008(6):122-123.

[3]张成虎.复合型金融人才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5):59-62.

[4]王大伟.浅析我国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3(1):44-45.

[5]马荣华.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工作交流,2009(16):119-120.

[6]李姝瑾.独立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5(6):97-98.

基金项目:本文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经济系大学生创新项目《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陈祉祎(1994-),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

作者:陈祉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语教学实质研究论文下一篇:作文心理顿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