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2-08-21

第一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蔬菜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有毒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在蔬菜生产中把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和药剂的使用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还能提升蔬菜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1杀虫灯使用技术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菜区目前使用杀虫灯1 528台(太阳能杀虫灯555台),控害面积约3 000 hm2。几年来的应用结果证明,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蔬菜害虫20余种。主要诱杀的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等9种害虫。每年4-11月挂灯,在害虫发生的高峰期,有的地方一个晚上单灯诱杀小菜蛾5 000多头、金龟子1 000 g左右,杀虫效果明显。

①杀虫灯应用和开灯时间,上海菜区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4-11月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晚上7:00到第二天早晨6:00为好。5-7月以诱杀小菜蛾和小地老虎为主,8-10月以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为主。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

②不同地区的挂灯密度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挂灯高度。a.杀虫灯使用应集中连片。在近市区光源足的情况下挂灯密度即单灯控害面积为1 hm2左右,远离市区光源少的基地单灯控害面积为2.3-2.7 hm2。

b.露地贴地矮秆作物,如十字花科及葱类等蔬菜挂灯高度一般在65-75 cm,不要超过80 cm。

c.设施栽培棚架作物,如黄瓜、豇豆、番茄等挂灯高度一般为100 cm左右,不宜超过120 cm。

d.水生蔬菜,如茭白的挂灯高度应随茭白生长不断调节,茭白主要虫害为二化螟,它个体较小,飞翔能力相对较弱,挂灯高度不宜过高,在茭白长势旺盛时,杀虫灯悬挂高度不得超过1.5 m。

③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每天清刷1次,刷网时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轻轻刷,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清刷高压触杀网时须切断电源。

④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天清洗1次,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是每天清洗1次,有利于诱杀害虫。接虫袋可以为底部开口,有利于每天清除害虫。

⑤杀虫灯与防虫网、性诱剂配合使用,在防虫网内挂杀虫灯可以减少因进出防虫网而引起的虫害,有条件的连栋大棚内,每棚挂1个,杀虫效果更为明显。杀虫灯与性诱剂配合诱虫,效果更好。试验证明,杀虫灯与甜菜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甜菜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诱杀数量增加8倍。杀虫灯与斜纹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斜纹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增加8-9倍。

⑥在台风或大风来临之际,绑牢杀虫灯,在每年使用结柬后,及时把杀虫灯收起来,擦干后装入纸盒,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第2年挂灯前进行检查,发现灯管、高压触杀网等有损坏的及时调换,以保证挂出的灯能正常工作。

2性诱剂使用技术

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2.1选择正确的性诱剂

性诱剂防治对靶标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每一种性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目前蔬菜生产中应用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3种性诱剂,应根据作物和害虫发生种类正确选择使用。

2.2选好诱芯、及时更换

诱芯是性诱剂的载体,必须选择好的诱芯才能使性信息素分布均匀,释放稳定且时间长。使用时要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适时更换,以保证诱杀的效果,每根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天。

2.3诱捕器设置高度、位置和密度

诱捕器可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高度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诱杀的效果,一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露地甘蓝、花菜等)顶部20-30 cm,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距离作物顶部10 cm左右。同时,挂置地点以上风口处为宜。诱捕器的设置密度要根据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每1 333.3-2 000 m2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针对小菜蛾每667-1 333.3 m2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

2.4使用管理

管理是性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性诱剂防治的效果,管理主要是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进行深埋;适时更换诱芯,既能确保诱杀效果又能保证诱芯发挥最大效能;使用完毕后,要对诱捕器进行清洗,晾干后妥善保管。性诱剂使用应集中连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性诱剂的作用。

2.5性诱剂防治的应用时间

根据诱杀害虫在当地发生的时间确定和调整性诱剂应用时间,总的原则是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效果好,可以真正起到控前压后

的作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

2.6性诱剂的使用效果

上海菜区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3种性诱剂,防治效果都比较好。根据2007年在上海松江蔬菜生产基地的试验可知(表1),防效分别为小菜蛾38.5%一59.5%,斜纹夜蛾56.5%~81.5%,甜菜夜蛾55.6%-71.5%,采用性诱剂防治一般可减少使用农药1-3次。

将性诱剂和病毒制剂相互结合,将夜蛾成虫诱集到高浓度的病毒制剂盘内,粘染病毒;利用补充营养习性,诱其吸食含病毒糖液,使其体内、体外均污染有高浓度病毒,与雌蛾交配,使产下的卵,卵壳及卵块绒毛都带有高浓度的病毒,初孵幼虫咬食受到病毒污染的卵壳而死亡,这种方法杀虫效果更好,在松江区叶榭园艺场甘蓝田中使用性诱剂复合病毒制剂1个月后,调查发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田间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9.1%和61.3%,对卵块防治效果达到55%和45%。上海菜区2008年应用性诱剂防治虫害面积达到1 560.1 hm2。

3有色粘板防虫技术

设施内小型昆虫如蚜虫、烟粉虱等为害日益严重,利用这些小型昆虫对一些色谱的趋性进行诱杀,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与为害。黄色粘板主要诱杀有翅蚜、烟粉虱等害虫,蓝色粘板主要诱杀蓟马等害虫,在设施中与防虫网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一定要在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发生少时使用,一般每667 m2平均放置20-30片(每片面积25 cmx40 cm)。因此,黄板和蓝板防治小型昆虫已经成为设施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如崇本堂园艺场在2-4月就开始悬挂黄板,连续使用3个月,与叶榭园艺场设施内相比,烟粉虱、斑潜蝇为害发生期推迟,并且减少了1代的害虫发生,蚜虫的虫口密度降低了10%~20%。2008年上海菜区累计推广使用色板防治面积达15 hm2。

4防虫网使用技术

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防虫网覆盖首先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上海菜区一般选用的是20-25目(孔径0.589-0.833 mm)的白色网,夏秋季节覆盖防虫网栽培蔬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目前上海菜区防虫网主要是推广网膜结合覆盖法,即大棚薄膜不揭除,四周通风口及门口装上防虫网。在夏季,可与遮阳网配套,叶菜栽培还可配备微喷设施,这种覆盖方式既节约了防虫网使用成本,避免了防虫网全网覆盖时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保护了土壤结构、实现了避雨防虫的目的,又能与遮阳网、微喷设施配套使用,是一项实用而有效的防治技术。

防虫网覆盖可防止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为害。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清除田间杂草及土中的蜗牛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可用辛硫磷等药剂喷施,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防虫网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或被风吹开或刮掉。上海菜区2008年共推广防虫网覆盖面积1 500 hm2,较大程度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5科学用药技术

在积极应用各种农业和物理方法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点,科学应用化学防治。在使用农药时首先根据市、区蔬菜植保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其次要注意农药使用的浓度和方法;第三要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第四要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为了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1996年开始,上海市财政局对推广的杀虫素、锐劲特等农药进行了补贴,引导菜农使用新农药。2008年,补贴农药资金达到1 800万元,全市菜区应用安打、海正三令、绿卡等14种新农药206.6 t,在设施蔬菜示范基地新农药覆盖率达到100%,极大地推进了新农药的使用和高毒农药替代工作。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这项技术正不断得以实施和完善,其效果受到了绝大部分菜农的欢迎。可以预计,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进一步宣传,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其巨大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第二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当前,我国蔬菜种植业高度重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随着人们对于蔬菜的无公害要求越来越高,就要求蔬菜在栽培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对于病虫害的全面控制,使得其处于最小的范围内,且能控制成本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蔬菜的品质,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1 “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

1.1 黄板诱杀技术 采用此种绿色防控技术是利用蔬菜中的蚜虫以及粉虱等对黄色趋向性的特点,在蚜虫发生时便防止诱虫黄板,并将其以棋盘式的布局状况插置在田间。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黄板的底部比植株的顶端高出20 cm左右,在黄板上沾满了蔬菜虫害后及时地进行更换。

1.2 灯光诱杀 害虫多数情况下存在驱光、波、色和性的特点。简单来讲,其在接受光波色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度,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实现对于害虫的捕杀。具体来讲,主要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近距离的使用光;远距离的使用波;或者引诱害虫去扑灯。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害虫的扑杀,还可以在降低害虫数量,保证健康的蔬菜成长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3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 采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或者将活雌虫作为诱饵,实现对于雌活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成本,可以在蔬菜害虫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往往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用防虫网制造一个圆形的笼子;其次,在每个笼子里面放置1~2头没有交配的雌虫;接着笼子掉在水盆上,水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煤油,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放到菜地中去,可以有效地诱杀众多雄蛾。 1.4 生物农药 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施加有机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不同素材养分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增加蔬菜的数量和质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更能减少对蔬菜施药次数和剂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目标。 2 生物防治技术

2.1 利用虫害天敌 在预防蔬菜虫害上,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瓢虫的成长环境,借助瓢虫捕杀害虫的自然规律,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经济。从理论上来讲,会对于害虫进行扑杀的主要有瓢虫,蜘蛛,扑食螨等,他们的扑杀对象都是捕食性害虫;而对于寄生性天敌主要会对于菜青虫、棉铃虫以及小菜蛾幼虫等展开捕杀,由此实现良好蔬菜生长环境的营造。 2.2 利用细菌、病毒以及抗生素

2.2.1 死虫治活虫 在菜地中找到感染白僵菌死亡的菜青虫,拾取110 g,将其进行捣碎,加入260 mg的水,60 g的洗衣粉,在此基础上再次加入50 kg的水液中去,形成菜青虫体液。以喷雾的方式,将其喷洒到菜地中去,这可以规避菜青虫的再生,效果明显。可放置虫害在90%以上。

2.2.2 以菌治虫 培养繁殖的座壳孢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温室的白粉虱,效果明显,可有效地防治白粉虱的寄生。还可以利用苏云菌杆菌剂的方式,去实现对于食心虫的预防;而阿维菌素主要关注的是对于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的预防和控制。

2.2.3 抗生素治虫 一般情况下,对于螨类害虫,可以使用浓度为10%的浏阳霉素乳油去进行处理,一般其有效时间为7 d,并且对于蔬菜是没有伤害的;除此之外,在叶螨发生的初级阶段,积极使用液体实现喷药,并且坚持7 d/次, 2~3次后,控制虫害的有效率在85%~90%。 2.2.4 以肥治虫 尿素能破坏昆虫几丁质。因此,将尿素、洗衣粉以及水按照4:l:400的比例进行混合,由此形成从洗尿合剂,其能够对于蚜虫、菜青虫以及红蜘蛛等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当然,也可以在菜青虫产卵的时候,加入适当的石灰水或者过磷酸钙的方式,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预防,使用1w也能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3 运用物理措施

3.1 高温堆肥杀灭 一般情况下,蔬菜都会使用基肥和有机肥。需要注意的是,农家肥中往往附着大量的植物病菌和虫卵,最好在施加农家肥的时候,进行合理的处理:在施加之前覆盖塑料膜的方式,使得其处于发酵熟腐的状态,这样可以借助高温实现对于其中病菌的杀死。 3.2 晒种、温汤浸种 蔬菜种子在播种前期,应该以晾晒的方式来处理,以保证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被杀死,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 3.3 挡避害虫 在有翅蚜等害虫迁飞扩散之前,以设置防虫网的方式,或者以诱杀害虫的方式,使得部分可诱杀蚜虫以及斑潜蝇等小型害虫无处遁形。 4 结语

“三诱一生”技术对环境造成污染小,没有残留,且不会产生抗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体积小的害虫触杀的效果较差,容易受天气的影响等。因此,要实现对于蔬菜虫害的控制,就需要树立科学预防的意识,积极将化学预防运用其中,以保证有害防治体系的构建,实现对于病虫害的控制,以营造良好的蔬菜成长环境。因此,为了实现无公害蔬菜虫害,应该采用“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并结合环保性农药,合理地进行化学防治。

第三篇: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概述: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是将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用药几种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中的单项防治技术进行集成,根据作物种类、生产方式、病虫种类、防治基础和技术目标制定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绿色防控组装与集成的配套技术。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可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蔬菜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在8%以内,二是蔬菜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蔬菜中的化学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三是有效保护蔬菜生产环境,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800万亩次以上,蔬菜产品优质优价,同时每亩减少化学防治两次以上,减少农药成本,亩增收节支达到200元以上。

技术要点:将各种农业(生态)、物理、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进行有机地协调和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生产者容易接收和实施的技术。叶菜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抗病品种+轮作换茬+水肥运筹(基质育苗)+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杀虫灯诱杀+性诱杀+性迷向+生物农药+科学用药。

1.核心技术

①轮作控病。针对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返碱严重的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推广水旱轮作控病技术,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对霜霉病、灰霉病、轮纹病、白粉病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还可解决返碱严重的连作障碍,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种植模式有水芹—瓜类、草莓—菱角、西(甜)瓜—荸荠、旱作水芹—莲藕、茭白—茄子、水稻—叶菜等。

②冬春烟粉虱防治。抓好冬春季烟粉虱防治是控制全年烟粉虱发生的关键。重点抓好50目防虫网育苗、大棚通风口防虫网阻隔、无虫苗移栽、摘除下部老叶、棚内黄板诱杀、苦参碱等生物农药使用、丽蚜小蜂、浆角蚜小蜂天敌使用、揭膜前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使用。

③性诱杀和迷向性。针对露地叶菜鳞翅目害虫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杀和迷向技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仿生、释放和传递,诱杀成虫或干扰昆虫交配行为控制为害。性诱杀技术主要用于叶菜类鳞翅目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等,通过诱杀大量雄成虫,控制子代种群数量。性迷向技术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实心虫等,通过性信息素缓慢释放,田间浓度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进而减少雌虫与雄虫相遇交配机率,控制害虫发生和危害。

④生物农药应用。通过使用病原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推广多杀菌素、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印楝素、苦参碱、甜核·苏云金等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蓟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二十八星瓢虫等,示范推广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番茄青枯病。

⑤科学农药使用。示范推广应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噻虫嗪、嘧菌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等环境友好型农药。严格执行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规定,坚持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建立蔬菜农药使用档案,示范推广蔬菜质量安全全程管控,真正实现蔬菜病虫防治科学用药、质量控制和农药残留追溯机制。

2.配套技术

①抗病(虫)品种选用。选择生产上抗耐病(虫)表现较好的品种,如冬秋温室推广应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东方美二号为主的番茄品种、青椒上选用大果16

8、墨秀等抗(耐)病毒病的品种、西瓜上选用小果型的早春红玉、特小凤和中果型8424等高产抗病品种、大白菜选用绿宝、津东中青1号、鲁白11等抗病品种、花椰菜选用农乐、丰乐等抗病品种。

②健身栽培。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③新型药械使用技术。针对蔬菜病虫防治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常规喷雾跑冒滴漏严重、棚内湿度高病害重,推广使用烟雾剂、烟雾机、静电喷雾器,示范应用臭氧技术控制病害。大棚使用烟雾剂、烟雾机和静电喷雾器施药方便、叶面叶背着药均匀、防治效果好、不用水或少用水、降低湿度控病。

第四篇: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要点

1、苹果主要病虫分段治理技术。按照苹果周年生长发育历期和主要病虫的为害特点,全年防治过程划分为6个关键控制时段,即休眠期、萌芽期、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及果实采摘期。

2、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技术。项目实施以来,我市共安置杀虫灯3152盏,诱杀害虫主要种类为4目23个科33种,以鳞翅目害虫种类最多,占总诱虫量的70%左右,7月中下旬是诱虫量比较集中的时期。

3、诱虫带应用技术。共推广应用诱虫带136万张。经过对诱虫带诱红蜘蛛的调查,平均有虫带率65%,平均单条诱虫带诱集成螨18.2头,最高达到41头,平均诱集其它害虫茧、卵17粒。未捆绑诱虫带果园虫株率15.7%,翘皮下有成螨4.2头/ cm2,最高翘皮下有成螨10头/ cm2。使用一次,可减少用药2-3次。

4、黄板诱杀应用技术。从5月上旬固定5块黄板诱杀监测,7月底调查结束,平均每天每块黄板诱杀有翅蚜虫58头,同时对金龟甲、大灰蟓甲、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等害虫有一定的诱杀作用。大田调查结果:高峰期展示区蚜梢率比对照区降低5.6个百分点,平均百梢蚜量比对照区减少1920头,示范区防效84.7%比对照区防效高出4.4个百分点。

5、生物防控技术。在果园设置性引诱剂诱芯,对诱杀鳞翅目害虫如食心虫、金纹细蛾等成虫,降低幼虫基数均有良好的作用。性诱剂的应用,对害虫的诱杀效果明显。

6、“五病四虫”科学用药技术。该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各协作单位针对目前果园为害突出的“五病四虫”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共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48个,为无公害苹果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药剂保障。

第五篇:浏阳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病虫害防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浏阳市目前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面积达到10666hm2,分布在主要的粮食生产乡镇,通过示范,实现以点带面,有效的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保护了粮食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笔者以浏阳市小河乡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例,分析防控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加快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对策。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控技术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复杂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种植结构多样性等因素影响,水稻病虫草害危害频繁发生,个别种植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产品内在质量安全,已经严重威胁到粮食生产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的需要转为更加注重质量的需求,优质商品大米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生产者通过采用生物共生、物理调控等绿色防控措施,生产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稻米,既是自身需要,也是市场需求,更是新时代下乡镇农业科技人员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为加快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可持续发展,现对小河乡实施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如何发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1 小河乡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现状

浏阳市小河乡位于湘赣边界,浏阳市东北部,与江西省万载县毗邻,地处罗宵山脉北侧余脉,境内多丘陵少平原,平地海拔180m.东南西三侧均被平均海拔500m―700m以上高山阻隔。总面积l0950h?O,山林面积8133hm2,耕地面积l313h?O。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最高海拔884.3m.最低海拔172m,立体气候突出,属典型的原生态山区农业乡镇,有“深山有好水,好水出好米”称号。从2005年起成为长沙市株树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长沙市株树桥水库主要水源地,并于2014年挤身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园四镇”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体系。

1.l种植结构多元化,病虫害多发重发

2017年水稻直播面积达到421.50hm2,烤烟、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1.30h?O。由于种植结构的复杂多样化,导致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粘虫以及稻田杂草等病虫草害呈现出多发、重发态势。

1.2 农药使用不科学,防治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直播田杂草种群发生变化,数量增多,人工除草难、单一制剂防治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千金子一茬接一茬发生,为减少杂草对水稻的影响,农户逐渐加大除草剂的用量。另外,农民在病虫害防治上普遍存在选择药剂不对路、防治时间不及时、防治方法不正确等现象,给土壤和水质环境带来严重损害,也给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1.3 化肥过量使用,绿色防控压力大

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使用化肥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肥料。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农田土壤板?Y、土壤养分流失和微量元素缺失。不仅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也逐渐下降。当前水稻化肥使用量为600kg/h?O,是发达国家警戒线的2.67倍。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绿色防控压力加大。

2 小河乡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要做法

借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成功经验,从2014年起在浏阳市建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33.5hm2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技术:2017年又成功开展了200 h?O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20h?O稻鸭生态共育示范和l2h?O“中稻一再生稻”示范。示范推广均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其主要做法如下:

2.1 稻田深水灭蛹

在螟虫越冬代化蛹高峰期4月5日前,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化蛹,达到杀蛹除虫,降低螟虫的发生基数。冬种田在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沤田5―7d并及时打捞田间漂浮浪渣,集中用生石灰堆沤,彻底清除虫蛹。

2.2 稻鸭共育

水稻移栽返青后至始穗期,田间放养15―20日龄绿头野鸭195只/h?O,在水稻始穗期将鸭子收回。利用鸭子在稻丛中穿梭,啄食二化螟、三化螟和稻飞虱等害虫,同时由于小鸭在田间频繁活动,杂草发生额减少75.8%。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水、肥、气、热协调,稻株生长健壮,稻谷籽粒饱满。通过稻鸭共育,水稻全季生育期基本上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不仅螟虫、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减轻危害,鸭子也成长迅速。

2.3 性诱剂除虫

应用人工合成的昆虫性诱剂,吸引同种昆虫寻求交配的雄蛾,将雄性昆虫诱杀,断绝其交配。安放性诱剂数量为50个/h?O.可减少75%的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发生量。

2.4 灯光诱虫

利用昆虫的趋光特性,将频振式杀虫灯吊挂在稻田田埂固定的支架上,每晚18时~次日清晨3时开灯发出波光,引诱昆虫前来,最多时诱到飞蛾17只/晚。

2.5 调整耕作方式

泰优390作中稻一再生稻栽培,头季产量7969.5kg/h?O,再生季产量2517.75kg/h?O,再生季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明显少于一季中稻,且米质优,又减少了翻耕等机械作业,既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减轻环境污染。

3 小河乡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自然环境因素制约

小河现辖5个自然村,有4030户,14612人,平均每1h?O居住0.36户,呈分散型居住:境内山多林广,森林资源丰富,害虫寄主作物广,虫源种类多,不利于集中开展绿色防控。

3.2 农民认识存在差异

近年来,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注册登记86家,从业人员326人,其中从事水稻种植75家,常年种植面积293.2hm2,仅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l1.1%:种植2h?O以上的大户32户,占2.4%:单个农户种植面积占86.5%。由于存在较多的散户种植,少数农户愿意采用绿色防控生产技术,而绝大多数农户在等待观望之中,思想上难形成统一的认识。同时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慢,观念淡薄,也制约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

3.3 投入成本相对较高

绿色防控需频振式杀虫灯(按五年折旧)、昆虫性诱剂和诱捕器等器材费1890元/h?O,深耕、灌水灭蛹、打捞浪渣以及安装杀虫灯和诱捕器等人工费1200元/h?O,合计3090元/h?O。而常规病虫害防治仅需药剂投入和施药器械及人工成本1125元/h?O。两者对比,绿色防控比常规防治多投入1965元,h?O。

3.4 政府投入支持不够

绿色防控是一项周期长、投入较大的产业。虽然政府重视绿色防控发展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但从总体上来看,政府在蔬菜、烤烟产业基地建设给予专项扶持资金较大,而对于水稻绿色防控新技术推广投入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政府侧重于在粮食主产地给予支持,对偏远山区的支持仍然有限,难以统筹。

3.5 价格优势不够明显

在当前一家一户种植为主的经营模式下,小型大米加工厂设备简单,仅为满足于农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这些个体加工厂是小河乡大米加工的主要力量,多采用散装包装:而大米加工企业规模小,年加工大米220t,因包装简陋,产品未能进入大型商超销售,市场占有份额小,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户也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介入流通环节,打造专有品牌,仅靠收储企业收购余粮,充当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低端生产者角色,不能体现出价格优势。

4 加快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对策

4.1 争取政府重视,加大资金投入

农业部2015年全国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会议指出,建立“政府扶持、部门服务、企业投入、农民参与”的长效机制,示范引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可持续治理的方针。现今,绿色生态防控建设正处于建设初期,农户没有较大资金投入建设,只有依赖国家补贴来支撑。政府资金投入是确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建设最为有力的支撑,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整合涉农资金重点向农业专业合作社、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种粮大户倾斜,为防治组织及示范点免费或补贴采购绿色防控设备以及加大政策性保险,相关部门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支持。

4.2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控意识

水稻绿色生态防控建设起步较晚,资金不畅,宣传不够,防控意识淡薄,对农业污染、防控意义认识存在严重不足。但绿色防控具有十分显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明显的省本、增效、控害的效果,农户不仅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是保障稻谷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利人又利己的大好事。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防控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培训班、讲座、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对近年来因农产品质量安全而引起的重大事故,开展警示教育,提醒农户食品安全无小事,进一步增强生产者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参与度,真正实现?G色防控全社会参与。

4.3 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农民技能

各级政府要统筹农民培训、移民后扶、扶贫开发、农业技术推广等涉农资金,建立培训机制。争取2―3年对技术人员和农户开展一次技术轮训,使他们人人能正确识别水稻常见的病虫害、熟练掌握绿色防控实用技术、能独自使用先进植保器械,为搞好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4.4 加强队伍建设,扩大示范影响

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一线,立足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深受农民欢迎,是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队伍,能够满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的需要。

4.4.1 继续实施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力争3―5年农技人员拥有农业相关专业专科或本科以上文化:

4.4.2 依托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科学院等涉农院所,培养农技员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推广能力。

4.4.3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利用“农民专家”、“种植能手”和代表人物的影响,通过听介绍、看现场,用看得见的效果来激发农户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

4.5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种植

当前单个农户仍然占有相当比率的耕地、地块分割细碎,导致绿色防控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绿色防控健康有序发展。通过现场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有关政策,积极引导他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多种形式加快流转速度,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率先应用新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和绿色防控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有信心、有愿望去探索实践,示范带动一大批种植大户边学边干。

4.6 实施乡村振兴,推进绿色生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在农业上就是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确保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积极推进水稻绿色生态循环建设,通过建基地、抓示范、带农户,以农药减量化、化肥零增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稻高效生态种植新模式,推进绿色防控可持续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生活美好的新农村。

4.7 健全管理体系,确保监管到位

4.7.1 在春耕、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集中力量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要农资专项打假和执法监管活动。重点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执法监管和农资物流配送的监控,从源头上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

4.7.2 依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加快建立产地质量安全合格证明和追溯管理,逐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4.7.3 以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为契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水稻清洁生产,加大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水稻生产优质、高产、无污染。

参考文献:

[1]鲍康阜.推行规模化种植促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J].安徽农学通报,2013,(9):91-92.

[2]寸待菊,赵仙菊,孙兴侃,等.浅谈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推广与应用[J].云南农业,2014,(1)2:15-16.

[3]罗兴红.浅析实施水稻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行动的现状与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38(08):35-36.

[4]徐荣仔,张露,黄玉红,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效果[J].科学种养.2014,(5):179-180.

[5]胡佳贵.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对天敌的保护与影响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4):89,98.广8优金占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示范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詹妙丹 许玉凤 邓晓芳

摘要:广8优金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中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长粒多、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本文从新品种的选育、试种与示范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总结出一些高产栽培技术加以推广应用,深受群众好评。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广8优金占:示范:栽培技术

韶关市是农业大市,以水稻生产为主.水稻常年种植面积达到12万h?O.其中杂交水稻占60%,是广东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重要基地之一,为广东省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发展,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广8优金占,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广8优金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中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在广东省晚造区试中平均全生育期114~115天,适宜我省各地早造、晚造和粤北中造种植,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4031)。

2015年分别在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东南村、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进行晚造试种试验,每村生产试验5亩。广8优金占表现出品种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长粒多、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尤其是抗稻瘟病能力强,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适宜在韶关大面积推广应用。

l 广8优金占选育过程

广8优金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感温型中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稻2014031)。20

12、2013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77.26公斤和468.76公斤,比对照种深优97125分别增产9.33%和9.18%,2012年增产达显著水

平,2013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晚造参加广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6.60公斤,比对照种深优97125增产6.26%。日产量4.11―4.15公斤。试验结果均表现突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韶关展示示范

2.1 示范品种。广8优金占。

2.2 试验田选择。试验田选择地势平坦、水利设施完善、肥力中上、地力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排灌方便、无畜禽干扰、交通便利的田块,地点是始兴县城南镇东南村、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

2.3 试验设计。每村生产试验5亩,试验田四周不设保护行,株行距均为16.7cm x20.Ocm。

2.4 栽培管理。按高产目标管理,播种时间、移栽插秧、田间肥水管理、喷杀农药等同一项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内完成。试验田树立展示牌。

2.5 试验品种展示实施过程。7月5日播种,7月22日移植,种植规格16.7cmx20.Ocm,每667?O插2万株,秧苗采用秧盘育秧,二叶一心追施断奶肥53%复合肥秧苗肥7.5kg;7月10日喷农药防稻飞虱及除草剂;、7月18日追施送嫁肥53%复合肥秧苗肥lOkg、46%尿素2.5kg;7月21日追施53%复合肥12.5 kg大田底肥:7月22日移栽插秧,移栽后大田喷药4次,主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等病虫害,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发生;7月25日每667m2追施复合肥、尿素各10kg回青肥并加除草剂和杀螺药:7月30日分蘖肥每667?O追施53%复合肥16.65kg、氯化钾2.5kg、12%过磷酸钙5kg。

3 试验结果

3.1 生育期。广8优金占在韶关晚造区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15天。始兴县城南镇东南村和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同时试种,均在7月5日播种,7月22日移植,10月28日成熟,全生育期115天。

3.2 形态特征。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长粒多,抗倒力中强,耐寒性中强(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强)。2015年在始兴县城南镇东南村和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种植表现:棵高104.5―105.4cm,亩有效穗17.6―18.O?f,穗长23.0―23.lcm.每穗总粒数152―153粒,结实率80.90/0―82.O%,千粒重22.9―23.7g。

3.3 产量表现。始兴县城南镇东南村晚造栽培示范,示范面积5亩,平均每亩产量达515.50kg。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栽培试范,示范面积5亩,平均每亩产量达505.80kg。

3.4 米质。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整精米率53.7%―59.6%,垩白粒率3%~13%,垩白度0.8%―3.4%,直链淀粉15.1%―17.0%.胶稠度52―78mm.长宽比3.5―3.7,食味品质85分,达到优质米标准。

3.5 抗性。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3.5%―93.62%,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7.5%和100%,病圃鉴定叶瘟1.8―2.O级、穗瘟3.O―3.5级;感白叶枯病(Ⅳ型菌3―7级,V型7级)。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广8优金占在韶关市种植,晚造应选在7月5―10日播种,播种前应在温和的阳光下晒种2h左右:晒种后用强氯精400倍药液浸种6h进行种子消毒:然后用水洗干净再浸种8―lOh.浸种过程要换水2~3次;最后把种子起水进行催芽。秧田应施足有机肥,全层施并沤田20 d左右培肥地力,一般秧田每667?O施用45%复合肥17.5―20kg或者每667?O施用过磷酸钙22.5―25kg作基肥。秧田播种量为7―8kg/667?O,播种后应埋芽或用火烧土盖种。当二叶一心时,每667?O可施腐熟人粪尿加少量磷钾肥或施45%复合肥10~12kg作断奶肥:当四叶一心时,每667?O可施45%复合肥10―15kg作促蘖肥。

4.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规格。移栽前,对实行机械化耕作的地块,采用两犁两耙,应当整碎整平田块,达到平、净、烂的整田质量标准。当秧龄在18―20d最适宜插秧。每667?O插植1.6万―1.8万株,插植规格为26.7cmx16.7cm,带2个分蘖以下的秧苗,每株插2本苗,带3个分蘖以上的秧苗,每株插一本苗,做到浅插匀插,确保插植规格和苗数达到要求。

4.3 合理施肥,充分发挥肥效。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 kg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5kg,五氧化二磷1.0~1.5kg,氧化钾2.5―3.Okg,当土壤养分中等的情况下,水稻最佳施用肥料中氮、磷、钾配比应为1:0.27:0.8。当目标667m2产量达500―550 kg时,中等地力情况下,每667?O施用农家肥1500―2000 kg,每667?O施尿素25kg,过磷酸钙15kg,氯化钾18 kg。施肥方法:氮肥施用基肥占30%,前期肥占50%.穗肥占20%;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分别在前期肥和穗肥各占1/2施用。推荐使用50%水稻配方肥料(氮磷钾配比为24:7:19),具体施肥方法为:基肥占18kg,前期肥占lOkg,穗肥占18kg。水稻配方肥应在水稻插秧前结合犁耙田时均匀撒施,施肥后要求再耙一次田,施肥前必须调节好田间水层。

4.4 水分管理。要想水稻获得高产,做好水分管理是关键。前期,应以浅水插秧,移植后以薄水促进分蘖:中期(插植后约25d),当苗数达到够苗的80%时,应采取多露轻晒的原则露晒田,促进根系深扎,防止倒伏,幼穗分化初期回浅水,施穗肥后保持湿润:后期,切忌过早断水,防止谷粒充实不饱满而影响产量,应当在抽穗扬花时灌回浅水,以后保持湿润,收获前1周灌跑马水。

4.5 病虫草害防治。水稻田间病虫草害防治应根据市病虫预测预报,通过田间调查,来确定水稻生长各时期的药物防治。在秧田播种时使用毒死蜱颗粒剂撒施防治稻瘿蚊、三化螟和稻?~蝉等秧田害虫;在移植前3d,施好“送嫁药”,可用吡虫啉、毒死蜱、春雷霉素等喷施,确保无病虫壮秧进入本田:当插秧后5―8d应结合追肥除杂草,可选用苯?苄、丁?苄、二氯?苄等药剂进行除草;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期施用杀虫双、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等药进行防治:对稻飞虱应掌握在虫口密度1000头/百丛时选用吡蚜酮、异丙威、噻嗪酮、敌敌畏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应掌握破口期施药,可选用稻瘟灵、三环唑、春雷霉素等药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保安员应知应会知识下一篇: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