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活动情境体验

2022-07-05

第一篇:创设活动情境体验

创设模拟情境,体验有效课堂

------《初中史地生学科情境体验教学的研究》

摘要 学习具有情境性,当教学内容确定后,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激发学生体验的情境,以使学生在体验中达到教学目标成为体验教学设计的关键。情境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经验,要和生活和社会中的问题相联系,尤其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而模拟情境是让学生处在一个虚拟的情境中体验知识、获得感悟。

关键词 情境体验 模拟情境

情境体验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二者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课堂发展系统,从而形成有情感的、创新的、具有人文价值趋向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是体验教学落实的具体教学模式之一。情境设计要契合学习内容,能够落实教学目标 ,最忌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却没有效果。情境设计要与学生的经验背景、兴趣爱好相一致,使活动具有内驱力、吸引力,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的知识在其他情境中再应用的可能性,而体验的强烈决定了信念能否确立,态度能否转变,价值观能否坚定。

情境是多元的、独特的,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模拟情境的设计作一些探讨。模拟情境是被简化了同时又被赋予了感情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学生容易发生“感同身受”的移情作用。最常见的模拟情境就是对生活情境的模拟,还有对历史情境、未来情境的模拟,对生活中接触不到的情境的模拟。实践证明创 设模拟情境有明显的促进体验的作用。下面就是创设模拟情境,体验有效课堂的尝试。

案例:《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说明:本案例是在本区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时上的一堂课,课题是上课前一天的下午4点半才网上通知的,且不能使用电脑、投影等多媒体手段。

学情分析:《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本人分析他们仅限于知道人是由猿进化来的。且手边没有任何图片,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况且还是借班上课。

结论:本人认为创设一个有效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而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过去的事情,是历史,可以运用模拟再现当时的情境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

1 与,积极体验。

下面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教学实录 第一阶段:“创设模拟情境”与“引入”

师:请大家猜个谜语“什么动物在早晨用4条腿走路,到了中午用2条腿走路,可到了晚上又用3条腿走路?”

生:人!

师:你们真聪明,传说这个谜语让许多人丢了性命,大家比传说中的人类聪明多了,那么你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

生:猴子进化来的。 生:猩猩进化来的。

师:有没有看过猩猩这方面的电影。 生:看过《金刚》。 师:拍得怎么样?

生:非常精彩。

师:那么如果让你来拍一部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纪录片,你会怎么拍?学生思考

师:用2-3分钟时间简单构思一下,充分运用你的课外知识,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

师:请哪个同学先来说说? 生:从古代的猿开始拍。

生:从现代的人类开始拍再拍到古猿。 生:大笑

师:为什么笑?其实我们谁也没见过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拍是非常真实而自然的,我们是从现在发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线索再追溯到古猿,思路不是挺好的吗?(鼓励、赞赏) 师:为了让这部纪录片拍得更精彩,下面我们就像组成一个剧组团队一起去研究和寻找人类起源和进化的拍摄素材。

板书----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这个情境的前半部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这个情境,加上教师精心创设的模拟情境,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可惜由于学生的知识所限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教师趁势引入课题,恰到好处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参予本堂课的学习活动。

第二阶段:“创设模拟情境”与“展开” 第一幕:进化论的提出

师:第一幕拍什么比较好呢?(请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阅读教科书79页。)

2 生:进化论的提出开始。

师:可以拍摄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和神创论观点的争论:1860年6月30日,在英国牛

津大学大不列颠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展开的一场关于人类起源的大辩论,达尔文的观点在这次

辩论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板书----

1、进化论的提出

师:还可以拍哪些科学家呢?

生:林奈对人类的分类,赫胥黎提出人猿同袓等

第二幕:人猿同祖

师:好,我们说把人猿同袓作为第二幕。

师:第二幕紧接着拍些什么呢?你说人猿同祖,有什么证据吗?(请学生思考、讨论并

阅读教科书80页资料分析和教师提供的现代类人猿的生活资料。) 生:可以拍现存的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之处。 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生:牙齿的数量相同,染色体相近,生的有些疾病相同……。 板书----

2、人猿同祖---人与猿的相似之处 第三幕:祖先是森林古猿

师:既然人猿同祖,那观众就会想它们的共同祖先是谁呢? 生:古猿

师:好的,这就作为第三幕。那证据是什么呢?你拍摄中准备出示哪些证据呢?(请学

生思考、小组讨论并阅读教科书80页第一小节内容。) 生:化石、地质研究……。

板书----祖先是森林古猿,证据有化石、地质研究等。 第四幕:森林古猿为什么能进化成现代人类

师:那么观众会不会问“森林古猿为什么有的进化成人类,有的进化成现代类人猿”。

板书----

3、森林古猿→现代人类?

师:证据是什么呢?(请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阅读教科书80页第二小节和教师提供

的古猿进化过程中的一些化石等资料) 生:拍摄环境气候条件的变迁……

第五幕:森林古猿进化成现代人类的几个主要历程 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你准备拍摄哪些内容来说明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请学生分组思考、讨论、阅读教科书81页内容和教师提供的有关人类进化的几 3 个主要阶段特点的资料) 生:可以拍四个阶段

师:每个阶段拍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生:第一阶段是南方古猿,距今大约700万年前,脑容量为500ml,是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

生:第二阶段是能人,距今大约200-150万年前,脑容量为550-750ml,脑的沟回与人类已经相似,可能已经具有语言能力。

生:第三阶段是直立人,距今大约150-20万年前,脑容量为1000ml,它们是人类进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并拍摄他们用火和狩猎的场景。

生:并且还要拍他们奔跑和按照自己的愿望制造石器,相互之间用语言交流的画面。

生:第四阶段是智人,距今大约20-1万年前,脑容量为1300-1500ml。 生:可以拍摄晚期智人身穿缝制的兽皮衣,手持标枪和长矛的画面。

生:有资料显示晚期智人已经有了早期农业和动物的驯养,所以有了休闲时间,因此在他们生活居住的岩洞里,出现了原始的壁画、雕刻……

师:所以出现了精神文明方面的艺术,最终进化成了现代人类。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拍摄的素材。 板书----

4、人类进化的几个主要历程

师: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你认为人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生: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师:其实我们大家到学校里来学习,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获得一种思维方法。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在教师创设的模拟情境中,学生是作为剧组的一员不断去寻找新的素材来丰富自己的拍摄内容,而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是学生在主动地寻找知识,并积极地对其进行思考、分析、体验。教师只是作为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巧妙地把知识融入到一幕幕的模拟情境中,学生学习时的情绪始终是愉悦的,师生关系始终是民主平等的。

第三阶段:“创设模拟情境”与“巩固”

师:如果现在再让你来拍这部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纪录片,你的素材应该有所增加了吧。我们请个同学先来试试,你大致会按什么样的思路来拍呢?

生:第一幕拍……

教师请学生重新来拍摄,其实就是在巩固学生刚才融入素材中的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知识,但用这种模拟情境的方式来进行巩固,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既从中体验到了乐趣,又掌握了知识,学习效果很好。

第四阶段:“创设模拟情境”与“提升”

4 师: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可我们的近亲生活得怎么样呢? 生: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第六幕:现代人类和类人猿的生活近况

师:所以我们可不可以加一幕呢?这一幕拍些什么呢?(请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 生:人类的不断扩张,乱砍滥伐,森林不断减少…… 生:现代类人猿的生活领地越来越小,数量不断下降…… 师:所以我们可以在此加上一首著名的《七步诗》

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师:我们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仅要保护我们的近亲,还要保护其他野生动物……,所以人与自然要

生:和谐发展!

板书----

5、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处在教师创设的模拟情境中,这种模拟情境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它来源于学生的部分生活经验,又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再加上不能使用多媒体手段,这部分知识又显得有一定的枯燥,但正是教师创设了拍摄纪录片的模拟情境,使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营造气氛,增强了模拟情境的真实性,在最后阶段“创设模拟情境”与“提升”中得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各种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不断体验,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对象和自我的双向构建,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最终实现主体的发展。

参考资料 郑金洲 《体验教学》 福建出版社2005年5月

第二篇:创设体验情境 提高德育实效

实施体验教育 提高德育实效

——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陆金华

一、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分析

“今天的教育是在为明天培养人才”。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所教的学生就不能只是个知识的容器,而必须是有见识、有能力,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勇于体验,勇于实践,开拓进取的有用人才。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真正确立他们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我们的学校德育中,出现了种种忽视学生主体性、实践性的做法。

1、重管束,轻放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强调的是它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管束也有消极意义。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指出:“假如管教到了极度严酷的地步,也可以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是接着来的常是更恶劣,更危险的心情,颓丧的毛病。那时,你便算是丧失了一个放佚不羁的青年,换来了一个心神沮丧的家伙,„„实则这种儿童终生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是没有用处的。”可见,放手在某种程度上比管束更为重要,它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管束不是管制,不是以强制的手段压学生,应重在启发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各种规范。而放手也不是放任、放纵,它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放手。有管有放,才能形成一种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要求又有个性发展的成才氛围,才能增强学生体验生活的积极性。

但是,在我们学校工作的实际中,有不少老师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严格管制,为的是不出重大事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否则工作成绩将一票否决;搞活动搞的是包办代替:黑板报自己亲自上阵,队活动自己亲自设计,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在这种管与被管的单一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心体验。长此以往,必定扼杀学生的天性,埋藏他们的内在潜力,陶行知先生曾大声疾呼要对小孩子实行“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时日消化所学和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唯有解放,学生才能有积极主动的体验,生动活泼的发展。

2、重灌输,轻引导。

“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能后启发为说之。”我们不能只凭

1 自己的主观愿望,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道德思想的容器,不顾他们的积极性和承受能力,向学生灌输知识,进行道德思想的说教,要求死记硬背。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老师常以道德长者身份自居,注重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教,品行规范的灌输与行为的约束,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被动受控的消极客体,成了教育改造的对象。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因循守旧,盲目服从,缺少主动性、创造性,已有的道德品质得不到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又不能切实形成。因此教育过程中,重灌输说教,轻启发引导,必将会使学生参与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积极性受挫,不利于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健康成长。从我们一项调查可发现,现在的教育对象与学校教育之间有着五高五低的矛盾: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学习自理能力不断降低间矛盾;家长对其独生子女期望的提高与学生学习兴趣降低间矛盾;•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坡度提高与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降低的矛盾;学校对两个文明建设要求的提高与学生抵制负面影响能力降低的矛盾;同时全面发展素质的要求提高与学生家长怎样做人标准降低的矛盾。

3、重惩罚,轻激励。

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向往未来,上进心强,勇于体验、探索。但又缺乏知识和经验,不善于辨别是非善恶,自控能力较弱,在体验尝试过程中会受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这时只要讲清道理,循循善诱,就会抵制假恶丑,追求真善美,产生积极体验。对学生必要的惩罚是可以的,但以惩罚为主是不可能得到应有教育效果的,只能使学生感受失败的体验,放弃上进的努力,就象众所周知的“跳蚤”实验。一些学生由于内心积极追求平等欲望长期压抑、而导致不能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享受不到成功的体验,郁郁寡欢,终至自暴自弃。成为后进生,这不能说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悲哀。

4、重知识传授,轻社会实践。

现实的社会生活是学生体验的广阔天地。我国在中小学课程计划中专门开设了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以及军事训练等活动,引导学生接触工农,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社会现任感。”但长期的家庭、学校两点的一线的“单行道”,家长的重智轻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重新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这样教育环境使儿童成了笼中之鸟,即使打开笼门,也没有胆量和能力去展翅翱翔,去体验生活。

二、思考

今天的教育是在培养明天社会的主体。对于对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小

2 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起始阶段,他们的成长成才尤其需要不断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需要主体的参与和积极的内心体验。“体验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的教育活动。“体验教育”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需要;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在“体验教育”中,积极为学生创设营造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实际,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实践,也是对说教、灌输、包办代替等教育弊端的摒弃。

如何实施好体验教育,开展好体验活动?

1、引导主动参与。

体验活动离不开参与,没有参与,学生便不可能得到体验。但参与有积极主动参与和消极被动参与之分。积极参与是我们寻求的赖以提高活动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参与。在体验活动中,表现为儿童对活动每一个环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并能不因活动的难易,不因问题的趣浓与否而间或参与,而是全程、深层次的参与。但小学生年龄小,识别能力差,自制能力差,他们往往对活动目的不明确或意志力薄弱,抱无所谓的态度,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消极被动地参与。这势必影响了学生体验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同时本着自觉、自愿的原则,让学生自主选择体验活动的主题、内容、方法、方式,以排除心理障碍,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与动机,产生持久的动力。

2、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体验活动多种多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加节制,没有约束。首先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制订活动内容。比如组织春游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景色的美丽,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如我校组织学生到十几里外的芳茂山远足、到国防教育基地参观、到电台与驻军包饺子联欢„„这些活动既经济又安全,效果很好。

3、坚持实践中育人。

体验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要让学生要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学习一种本领,体验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品质,养成一个习惯,做到“七个一”。按照这七个要求,我们可以组织“当一日小小警”活动,体验当交警的酸甜苦辣;组织“军营一日游”活动,体会我是一个兵的感觉;组织“一日打工”活动,品尝挣钱的艰辛;组织“我是小卫士”活动,激发大家环保意识;组织“今天我当家”活动,感受一下父母付出的辛劳;组织“下乡留学”活动,看到小伙伴学习条件的困难;组织“法庭听证”活动,增强法制意识;

3 组织“实践课题调查研究”,体会当小科学家的感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有所体验,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4、知、情、意、行相统一。

体验教育活动是体验生活,感情人生,养成品质,提高素质的一个完整过程。学生对生活实践起初的体验、感受能够激发他们良好的情绪,产生积极的情感。同时通过体验与感悟,促使少年儿童明辨是非曲直,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对学生今后的行为加以引导,产生深远的影响。组织体验活动要注意活动的系列性、连贯性、经营性,要善于挖掘教育功能,同时要运用激励原理,吸引更多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5、构建社会化网络。

体验教育活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多模式,多功能,多样化的社会化网络,必将极大地推动体验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以学校为中心,由一所学校连结所在社区的部分工厂企业、事业系统和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定期研究学校的办学方针和中心工作,及时反馈社会信息,筹集活动基金,以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也可以以社区为中心,•由街道办事处或由区、•镇政府及派出所机构牵头,社区所有的中学、小学、幼儿园和所在地区的工业、城建、部队、公、检、法、科、教、文、卫、体等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共同参加,组成街道一级或区镇一级社区教育委员会,协调各方关系,为学生体验教育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

体验教育重在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养成品质,提高素质。通过体验教育,学生将回对做人做事道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这些道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达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程度,达到了本质和规律性认识,并逐渐实现了从认知到践行的转化。 所以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运用“体验教育”的理念作向导,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参与的原则,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会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获得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张先翱:《体验教育的辅导艺术》

第三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历史

——高中历史生态课堂教学的备课心得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钱学萍

“生态”,它原本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应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自然生成知识及思想状态,能够为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积累知识和能量以及确立人生的方向。因此我认为历史生态课堂应该是“情境”的课堂、“体验”的课堂。教师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到课伊始,趣意生;课正行,趣意浓;课已尽,趣犹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在活动中获得智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建全知识体系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中真正受益。以下我以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谈谈高中历史生态课堂教学备课和上课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是以情境为基础的。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教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我先投影幻灯黄梅戏《天仙配》歌词选段和“男耕女织”的图片,配乐《黄梅戏》选段,并让同学们一起跟着哼唱。在听完、唱完《黄梅戏》选段后,教师让同学们“图说历史”:①刚刚的歌词和这些图片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模式?②这种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饶有兴趣地跟唱戏曲,重温了原有的重点知识,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接着,我这样导入新课:“产生于中国战国时期的自然经济,到了近代是不是还是坚不可摧,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鲜活的图片、轻松的背景音乐、亲切的导入„„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分析完第一个子目——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后,我如此过渡:“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以“洋”字开头的词汇,请同学们说说有哪些?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回答出了“洋油”、“洋钉”、“洋火”、“洋服”、“洋务”、“洋务运动”等等。老师顺着学生的回答提问“那什么是“洋务”,“洋务运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教师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教学情境,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创设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历史

新课程观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增加体验,获得发展。

在教授“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这一知识点时,我想改变以往仅仅让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得出结论的方法,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表演《朱其昂力排众议办机器磨坊》的历史短剧。有了这个想法后,我让课代表去找四位放得开的学生分别扮演朱其昂及其父亲、妻子、朋友。四位同学是大家公推的表演才子,他们果然不负众望,正确传神地表达出了意思,并辅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其中一位同学还对剧本进行了二次创作。在同学们的会心的笑声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剧中虽然朱其昂遭到老父亲和妻子的极力反对,朋友的劝导,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让我们重温朱其昂的两句话:1.父亲,我这可不是心血来潮,去年洋人在咱天津城里开的工厂可是日进斗金,比起耕田种地是强上千百倍。2.官府自己也办了不少机器工厂,我只要按时交纳各项赋税,官府应该也不会太为难我呀!至于人手问题就更好解决了,你没看到现在农村中无以为生的闲散人员越来越多吗?咱开办机器工厂也就给他们提供了一条生路,何乐而不为呢?我把这两句话投影幻灯,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得出了以下几点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逐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通过表演或观看历史剧,同学们在体验中深刻认识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并且从民族资本家朱其昂身上学到了冲破艰难险阻,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历史生态课堂的点滴体会,我会上下求索于“生态课”!

第四篇:幼儿园语言活动情境的创设

秀屿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吴凤兰

内容摘要: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视听结合的直观情境、寓乐的表演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良好的人际情境。优化语言教学,在情绪上感

关键词:语言活动 情境 创设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的。《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情境,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情境,优化语言教学,在情绪上感染幼儿,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所以,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有话可说的语言情境。我们进行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创设视听结合的直观情境

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和视觉都是相互依附的,各种信息更牢固持久地保留在记忆中的方法是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相结合。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用声色俱全、形象鲜明的多媒体图画,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缩短教材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创造出充满想象和幻想的语言情境,有助于激发孩子开口讲话的欲望,为语言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大班文学活动《雪孩子》,这是一篇省编教材里的活动,讲述的是雪孩子奋不顾身地去救被火困住的小白兔,自己却融化了的感人故事。配套的材料是一本小本的幼儿用书,画面小,多而杂,不但不能满足孩子的视觉需求,也很难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们选用《雪孩子》的动画视频,把直观形象的文学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跟前,雪白的画面给孩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弥补了地域原因没有下雪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故事中“小兔堆雪人”、“和雪孩子开心地玩”、“雪孩子从火海中救出小兔”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孩子,诱发孩子产生情感共鸣,使孩子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讲述、讨论的氛围中。

二、创设寓乐的表演情境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适时适度、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儿歌、诗歌等以染幼儿,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情境,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表演的形式引进活动,可以避免枯燥的语言教学。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做一做,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情节与主题的理解,从而大大增强了学习语言的兴趣。如中班文学活动《小猪和靴子》,这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使孩子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活动中,教师把孩子当做是活动的主角,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展现,激发孩子的兴趣,根据线索,孩子们尽情地想象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角色头饰的投放,表演情境创造,更激起孩子说的欲望。“这是什么?好像是个皮袋子,谁丢了皮袋子,谁丢了皮袋子?”一阵阵着急的声音从孩子的口中喊出来。“八哥鸟”听见了,“叽叽喳喳”地说:“小猪,这不是袋子,是一顶漂亮的红帽子呀!”„„借助表演,孩子们轻松地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学会表达完整的话语,他们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动作上,都自然流露出真实情感,在富有童趣的情境中体验乐趣,充分发挥他们愿意交流、表达的意愿。

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在语言活动中,创设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能拓展孩子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有递进性的问题,孩子随着问题情境,思维自然而然地吸引到活动中。如在讲述活动《哭有什么用》中,教师以直观的故事来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考虑到中班孩子在讲述故事时往往会出现语句表达不完整、不连贯,也不能用上合适的词语,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提问。出示第一幅挂图时,教师提问:“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通过观察画面,看到了并说:是老鹰把一只小鸡抓走了。紧接着,教师又抛给孩子问题:“鸡妈妈和小鸡们都很伤心,他们会怎么做?”一接收到问题指令,孩子们积极地展开讨论,开动脑筋忙着帮鸡妈妈想办法,并跟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这个说:请猎人叔叔来帮忙抓老鹰。那个说:以后鸡妈妈不要带小鸡出来,要保护好小鸡。孩子们讨论交流后,教师紧接着出示挂图二至四,问:“鸡妈妈用什么办法活捉了老鹰?孩子们很自然地根据画面内容讲述鸡妈妈活捉老鹰的办法和经过。为让孩子领会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教师的问题层层推进:鸡妈妈和小鸡遇到了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由此孩子们知道,遇到困难光哭是没用的,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整个活动,教师以情节的发展层层提问,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使孩子从自由的大胆表达提升到完整的讲述,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正是领会了《指南》精神,寓教育于语言活动中,以孩子为学习的主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

四、创设良好的人际情境

语言情境的创设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每一节活动时,都应充分考虑到教材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最为适宜的情境。营造良好的人际情境,是每次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教师要重视自身情感因素的投入,以情激趣,缩短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开启孩子的情感因素,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修养礼仪,教态自然、和蔼可亲、思路敏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些都会使孩子因对教师有好感而对语言活动产生兴趣,对教师的言行去积极的模仿。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面部的表情和眼神手势等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引起孩子的共鸣,将孩子带入忘我的学习境地。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要尽量采用情境式教学的模式,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将言、行、情融为一体,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如何创设语言活动情境》

第五篇:创设有效课堂情境——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三年级的小同学爱唱、爱跳,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在一堂音乐课上,我就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点爱好,开展了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在欣赏《木偶的步态舞》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场面: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故事情节创编动作,同时配上 音乐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随后的歌曲学习《一只短笛轻轻吹》时,我又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小羊、牧童、小鸟,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并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这样,通过各种表演能使学生加深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供热行业现状下一篇:超声波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