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写作三大秘笈

2023-02-10

第一篇:会议新闻写作三大秘笈

会议新闻写作三大秘笈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以为会议报道太简单了,无外乎拿个材料,抄抄弄弄,最后检查一下出席会议的领导人有无漏报,排序有无错位的认识是片面的。由于会议本身所具有的频繁性、相似性、隐密性,写好会议报道十分不易。

一、要打破框框,构建独特的“这一个”

同一切新闻一样,怎样做精、做细、做活、做好,以达到领导满意、群众乐意、社会欢迎,是会议报道创新的要求,是记者个性的体现。

但要特别警惕那种自以为是的做法。既要跳出常规会议报道框架,又要认真搜寻资讯,精心构建个性化框架。独辟蹊径的切入,艺术化的营构,才能写出可读性强地会议新闻。

精心准备,做好信息采访的策划工作是关键。对于记者而言,熟悉环境,读解材料,做好一些知识上、政策上的准备,十分必要。

要关注并搜寻各种信息。会议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蕴藏新闻的“富矿”,只有懂得挖掘,才能从中获取可贵的新闻线索。新闻界有句行话叫“脚底板下出新闻”,会议报道则必须加上“屁股底下出新闻”。

要找准自己的切入点。信息可能是相近的,但解读却可能不同,这是会议报道中应该切实注意的问题。

要寻求思路上的创新,也就是说要写出个性来。会议报道最易落入俗套,所以,应当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去经营它,增加可读性。

二、会议新闻的写作,要找准要点,放大亮点

首先写会议新闻要主题集中。若是会议中的议题较多,又都有报道价值,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分门别类,分成几篇进行报道,这样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易取得好的报道效果。

对会议的性质要分类。会议都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和历史定位,必须准确把握一般会议分三类:一类是集会,如演讲会、报告会、表彰会、纪念会、追悼会、声讨会等;二是工作会议,如研讨会、现场会、例会等;三是记者招待会。会议不同,写作上的要求也不一样。

记者要吃透会议精神。会议上领导报告的内容非常多,初出道的记者往往会觉得这也重要,那也有价值。只有吃透会议精神,才能从中选择最主要的、读者最关心的信息来落笔,让领导与群众双满意。

要善于了解会议的背景。每次会议的召开都有一定的背景,而这些背景材料往往不受重视。会议报道要运用大量的背景材料,使报道的内容更为深厚,主题更为突出。这样 受众听来不会觉得沉闷,而会觉得少了些说教味,多了些亲近感。

改进会议报道,记者应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会议报道不一定总是会议本身,善于捕捉会议中的“花絮”新闻,往往更能赢得读者,不仅反映了会议,而且更能深化会议。

会议新闻亮点是那些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脱稿时的精彩话语。放大这些亮点,比引用泛泛而谈的套话、空话更引人注目。新闻亮点会议举办方一般不会在会前会后提供给记者,惟有记者自己去捕捉。

三、报道好会议新闻,要练好内功

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是经久不衰的新闻界话题。

一是强化受众意识。在快节奏的今天,为了让我们的受众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直接地、清晰地、准确地、完整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会议本身不就是新闻,好的会议报道总是要给受众提供最新鲜、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是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目标是多出精品,减少程式化报道,增加会议新闻的“含金量”,变“会议动态”为会议新闻,使会议报道成为真正的新闻。

新闻报道贵在创新,会议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尤为重要。要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在形式上做活,让人感觉 到有一种亲和力,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让公众对会议的方针和政策有深刻的了解。一般说,一个重要会议的重要报道,都有新精神、新概念的提出;这些新精神、新概念就应该是老百姓关注的新闻点。对新精神的准确把握,思想要解放,观念要更新,没有创新的灵感,就不能识别“新”、判断“新”,就写不出创新的新闻。创新的新闻是通过创新的意识实现的。

三是强化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这里所说的会议新闻报道的新闻敏感,就是善于“读”懂会议。大凡重要的会议上,总有一种我们称之为“精神”的东西。我们要努力去挖掘并吃透这种“精神”与实际工作、特别是与百姓的生活、利益的关系。哪些是新的观点、新的举措;哪些是在新的形势、新的情况下特别强调的或重中之重的等等。要让受众领会好“精神”,记者首先要吃透“精神”。又要考虑这些会议精神的贯彻,将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什么影响。所有这些,不可能给你现成准备的。有些领导在作报告时,还常会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事例去诠释会议的内容,这里常常有闪光的见解、新颖的观点。把这些内容用一种传神的方式传播出去,会给人以启迪。

新闻敏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锻炼逐步培养出来并加以提高的。它主要来自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 素质修养、观察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强烈的工作热情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等诸多因素。同时,还要有深入基层,多侧面、多角度,站在历史整体高度,抓住实质性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会议新闻写作

会议新闻的写作方法

会议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党报重要版面的“主食”。

1.精心准备,做好关键信息采访的策划工作。例如,*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届*次会议期间,《经济日报.两会特刊》的“议政参考”栏目,自一开始就运用大量背景资料和图表,在反腐败、西部人才开发、我国加入WTO问题等方面大做文章,为整体的介入“设计”了一定的方向和基础。对于记者而言,熟悉环境,读解材料,做好一些知识上、政策上的准备,了解媒体的安排就十分必要。

2.关注并搜寻各种信息。会议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蕴藏新闻的“富矿”,只有懂得挖掘,才能从中获取可贵的新闻线索。例如,2003年的一个上午,淮安市委、市政府在同一个地点连续召开全市廉政工作会议、全市环保工作会议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把三个会议压缩到一个上午开,这种现象在以前还没有过。这一特别的现象立马引起了我的注意。会议正式开始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向明特地强调,“所有与会人员要关闭各自的通讯工具或将其调至震动状态。”说完,他还当作大家的面把自己的手机关了。在随后的会议期间,市领导讲话明显比以往要简练,会场秩序也比以往要好得多,看不到随意走动、随意接听电话、交头接耳等以往会议中常见的现象。这让我意识到,从这天起,市委、市政府要打一个切实转变作风的攻坚战。回报社后,我即从转变会风这一角度入手,对当天的会议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后,受到了市领导和单位的充分肯定。不过这里必须说明一点。有的记者参加会议报道拿了材料就走,不但有违“坚守岗位”这四个字,由于采访活动有始无终,细心收集会上的各种信息也就无从谈起。新闻界有句行话叫“脚底板下出新闻”,参加会议报道必须注意“屁股底下出新闻”,要坐得住。

3.找寻自己的切入点。信息可能是相近的,但读解却能不同,这是会议报道中应该切实注意的问题。例如,今年三月,南京大学博士生团一行20余人到淮安市盱眙县马坝中学与该校高中学生举行面对面的座谈会。如果按常理对座谈会进行报道不是不可以,但这样报道显然毫无新意。座谈会上,我发现许多高中学生所谈的问题大都是他们面临高考压力所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回到报社后,我便以心理问题为切入点,写了一篇题为《南大博士与马中学生面对面》的稿件,反映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请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谈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此稿见报后,与其他媒体所发稿件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媒体记者只报道了座谈会本身。

大体说来,会议报道切入的角度可以有:由热点问题切入;有疑思切入;有典型经验和成就切入;由有价值的人物切入;由会外的空间中寻找角度切入;由资料切入;由反思切入;由瞻望切入;由纵向比较切入;由社会健全发展的关系切入......处处有新闻,但要识见敏与真。例如,《丹东日报》1986年11月21日发刊的《搬会场》,就是由因为讲发展商品经济生产问题而引起参加会议的人数太多,最终不得不由原先确定的村级会议室搬到现在的小学操场找到了难得的角度《;中国科学家发现生命在六亿年前就有了性别之分》的报道,则是由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一位中国教授的论文发现新的可能性,教授论文中那些连字典中都查不到的最新科学术语,终于引出了一条轰动一时的新闻。郭玲春的自白可以说明问题:“我动用了并不富裕的积蓄,包括浅浅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储存。在看似轰轰烈烈或轻轻冷冷的会议上,常故作轻松,实则全身警戒,我捕捉着每一句发言,乃至每一声感叹。我观察着大的背景,也不放过一个细琐的情节,以至与我的知己朋友闲谈,还别有企图地想抠出点‘意料之外’来。”而后,“写会议,从场内‘游走’到场外”、“写事,由此及彼,写人由表及里”。

4.关注受众需要,穿插必要的背景资料。例如郭玲春所写的《纪念现代着名作家郁达夫遇难四十周年》的开头:“耸立在人民心中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碑上,有刻下了一个名字:郁达夫。这位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14天被日本宪兵掳走而‘失踪’的爱国者、现代著名作家,今天又被冠以烈士的称号。”“首都文艺界、新闻界和侨务工作者250余人上午集会,隆重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40周年。”

5.寻求思路上的创新,也就是说要写出个性来。会议最易落入俗套,尤其是会议报道的导语部分。所以,应当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去经营它,增加可读性。郭玲春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经典之作。例如:

“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余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这些常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反映人民群众的成就、愿望和呼声的新闻群英荟萃北京,参加建国35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

“邓小平同志今天走到千余名文学家、艺术家中间。继1979年以来的又一次会面,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序幕。”《第五次文代会开幕》

6.写出细节。例如《私家侦探召开首届国际侦探公司年会》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他们走起路来,皮鞋并不吱吱作响,他们也不用撇嘴角示意来代替说话,他们更无意照着什么人的下巴猛击一拳。

这十几个于昨晚在舍尔曼旅馆集会的貌不出众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私家侦探。在那里,他们召开了战后首届国际侦探公司年会。”

第三篇:校园会议新闻写作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 神融入到稿件中。

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

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 宾发言的主要内容;

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

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参与对象很不固定,有的会议纯粹是几名学生的会议,有的是学生干部的座谈会,还有的是党政机关的会议,比较少见的是党代会、团代会、教代会之类的牵涉面比较广泛的会议。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比如一篇关于 EOC 学员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通稿,初稿的标题为“我校召开‘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这个标题表述上并没有错误,但对于校内通讯稿来说,这个标题有点名不副实了。”这个座谈会是校团委、校学生会组织召开的学生干部座谈会,虽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开”似乎还不准确。后来,建议改成 “校学生会举行‘EOC 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还是斟酌再三,”因为未能体现校团委的作用。最后,领导的意见是修改成“EOC 世纪精英学校举行‘学习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因为EOC是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的活动,以此为主语,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两者,又使标题不会言过其实。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座谈会”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也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不能为图省事而去掉任何一个关键词。虽然大家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地方,但是作为在正式的文体中,交代清楚是必须的。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我校副校长 xxxx”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 xxx 副校长” 。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像高校的会议,往往会邀请一些校外的领导出席,只要这些领导是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那么,校外领导就必须放在最前面,体现基本的礼仪。但是,有时候,领导的排序不仅要按照级别,也要考虑到领导的资历问题。例如,同样是副校长,为什么有的副校长 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后面,这是因为各位副校长的资历不同,有的副校长职称较高,有的副校长任期较久,甚至有的副校长比较年长,这些都是领导排序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一点更具典型的是学院领导的排序。在不同学院的新闻稿,同一职位的领导排序却不一样。例如,有的学院副院长在党委副书记之前,而有 的学院的副院长却在党委副书记之后,按照我们平常的经验,副院长一般排在党委副书记之后,但是在学院中,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往往比副院长年轻许多,甚至有一部分的党委副书记还是副院长

的学生,所以,这一类情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 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

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①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

②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

③对与会的人员(青年学生)提出一些希望。

领导的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①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

②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 ③概括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④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 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6、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 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

7、简要概括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

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①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

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

度建设的意义,

③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

有时候,最后一段也可以不写意义,而是例举与会人员对该会议的反映,从他们的口中更能真切地体现会议的意义,如《海西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的最后一段写道:“与会大学生表示,将在这些志愿者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进。 ”与会人员的反响比起空谈意义又是来得显得有说服力。

第四篇:高校会议新闻写作技巧

一、标题:推荐单一型标题写作,即一句话标题

(一)从新闻中选择进入标题的内容

1、选择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观点

2、选择最有特点的事实和观点

3、标题选择的事实与观点必须与新闻内容的本质一致

(二)确定标题的结构与表现手法

1、根据报道内容和报道意图确定标题的长短和结构

2、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标题生动

3、运用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

4、注意时态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三)锤炼标题的文字

1、压缩与概括标题中可有可无的内容

2、删去标题中可有可无的词和字

3、改变叙述方式使标题简洁

4、适当用简称使标题简洁

实例列举:

1、人物突出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一行莅临我校考察

2、“品牌效应”型:中央电视台报道我校师生烛光悼念季羡林活动

3、事件型: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来访

4、普通型:八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5、数字型:第四批553名实习支教大学生启程;

6、对偶型:校领导检查教学 各学院秩序良好; 新生开学 ,忙坏家长

误区:句子主谓宾不齐全,句意不完整;文字单一,无美感

解决办法:分析句子结构,多读几遍;多用排比、对偶

好的标题:第一眼就有产生阅读兴趣

二、导语:推荐倒金字塔结构,增加可读性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摆在新闻导语里面,行文中各段按事情内容重要程度排列,形成倒金字塔结构。

优势:

1、符合新闻特点;

2、符合受众阅读需求,可读性强

(一)校园新闻导语要素:

1、事件概述:一句话新闻,时间地点事件交待清楚

2、出席领导:中央领导、省领导、校领导;

党委(书记)先行、行政(校长)后续;

现任校领导、退休校领导、院士、职能部门负责人;

3、职能部门:党委部门先、行政部门后;中央、省、校三级排列

4、主、协办单位:主办单位先、协(承)办单位后

5、主持人:一般是领导,不能漏过

(二)实例列举:

标题:导语:

(三)误区:交待的元素太多,文字过多产生累赘感,增加阅读负担。

解决办法:职能部门、一般领导、主协办单位可调序,放在正文或者结尾均可。

好的导语:开门见山,简单明了

三、主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整理好的材料加到流程图内

(一)主体的形式:

1、按时间顺序:适用于新闻线索、内容单一类会议新闻。有时可采用倒叙,避免流水账新闻

2、按逻辑顺序:按事件的内在联系写。因果、主次、点面、并列等进行安排。

(二)要素:

1、活动现场

2、活动目的

3、活动背景

4、活动后续

5、领导讲话

(三)写作要求:

1、观点鲜明,紧扣主题:围绕一条主线展开写作

2、内容充实,前后照应:承前启后

3、裁剪得当,有详有略:活动现场描写为主,衍生的新闻为辅

4、层次清楚,结构严谨:结构严谨,要有层次感,前后衔接紧凑

(四)领导讲话注意问题:

A、遵循客观事实,不拔高、不贬低,坚持“四不写”原则——领导没有说的话,坚决不写;领导没有说清楚的,坚决不写;自己不清楚的,坚决不写;涉及机密的,坚决不写。

B、潜规则:同级领导讲话,篇幅差不多;领导职位越高,讲话就越重要,篇幅越长

四、结尾:可有可无

小结式:对事实概括总结

号召式:作者提出号召

展望式:对前景进行展望

分析式: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评述式:作者个人对事实评论

五、附:校园新闻实践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多运用背景材料: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的

2、行业潜规之固定搭配:领导讲话、学生发言、会议隆重、闭幕胜利、讲话重要、鼓掌热烈、成就巨大、工作扎实、效率显著、人心振奋、班子团结、群众满意、节日祥和。

3、采用新闻术语,避免口语化:和谐社会、社会荣辱观、又好又快

4、记者素质:新闻敏感度,政治修养,勤劳、多看多学多问。

赵海燕整理

2010年8月8日

第五篇:会议类新闻稿件的写作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

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座谈会”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这要写明、写全。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但有时候,领导的排序不仅要按照级别,也要考虑到领导的资历问题。例如,同样是副区长,为什么有的副区长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后面,这是因为各位副区长的资历不同,有的副区长职称较高,有的副区长任期较久,甚至有的副区长比较年长,这些都是领导排序需要注意的问题。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比如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对与会的人员提出一些希望。再比如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6、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全区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个人的意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合作框架协议合同范本下一篇:回忆那一刻作文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