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出路的利弊分析

2023-01-10

第一篇:大学生出路的利弊分析

大学生未来八种出路利弊分析

1.考研

利: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 到来;有些城市,有些学校能给研究所解决户口的 问题提高自身学历,增强竞争力;

国家出台了新的 研究所扩招政策,考研相对容易,能够拿到更高的 文凭;学术上有创见,可以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毕业后获得稳定的 工作.

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 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

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 知识,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 时间;研究会生扩招,会出现和大学扩招相同的 结果---研究所学历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

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 年龄歧视..

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 竞争,此时却已无法放弃本专业...

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某种学问有无法遏制的 热爱和相应的 研究能力,要不浪费自己的 爱好和天才,继续深造,终有一天会有建树.但如果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不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压力只增不减,而且会使你丧失积累经验的 机会,试想,2,3年内,你将与多少机会失之交臂.

年龄有时候是一种优势,因为年轻,有犯错误的 时候也会有改正错误的 机会,一旦年纪大了才开始接触社会,这些机会就会相应减少,试想,一个二十几岁的 大学生犯了错误,单位会念在他年纪小,给予原谅;但一个将近三十岁的 人犯同样的 错误,会让人诧异甚至认为不可原谅,善用年龄优势就是为自己留下余地.

2.公务员

利:稳定的 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 保障;公务员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极好;有一定的 社会地位及相应的 权限;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 浮动性;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

弊: 工作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有些机关人际关系复杂,勾心斗角;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 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坐在清水衙门、没有晋升可能的 人,很没成就感。

建议:有志从政的 人、有权利欲望的 人、真心想改变国计民生状况的 人、想要一个稳定工作的 人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公务员这个工作,如果心境淡泊,没有野心,不失为不错的 选择,能够保证安定的 生活和充足的 个人时间;如果想要升职,则要有长期奋斗(至少15年)的 决心和高明的 人际头脑,否则不容易出头。

3.国企(或事业单位)

利:稳定的 收入,良好的 福利保障;有国家做后盾,安全系数高; 国企注重员工素质,要求员工为人处事遵循一定规则,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有些行业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国企锻炼人,能够形成良好的 就业观。

弊:入门难,不容易进入;有的 论资排辈,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 奋斗;人际关系较复杂;中西部的 国企,大多待遇一般。

建议:国企人际关系复杂,初入其中的 大学毕业生也许会摸不到门路,而按资排辈的 现实更让心高气傲的 大学生心生不服,当然,国企也正在克服上述弱点。国企能够全方位地锻炼人,总的 来说,国企是不错的 选择。

4.私企

利:能够发挥能力,发展空间较大;能够很快学到实用的 知识;私企工作不单调,需要一职多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 的 能力;劳有所得,私企老板会按照你的 贡献决定你的 待遇,形成良性循环;自由性大,升职、积累经验相对更快,想跳槽也容易.

弊:风险较大,比如经济危机到来,私企一批批倒台;有的 公司不能保证福利;企业人文环境参差不齐,有些极好,有些极差; 竞争相对激烈,工作环境不稳定,下岗可能性大;有些制度不合理,吃亏也只能忍着

建议:很多毕业生愿意选择私企,认为私企的 门槛较低,更易积累经验。但是,不要形成“直接进入私企”的 意识,私企的 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缺乏经验,很容易被第一份工作定型,错误的 观念和不良的 职场习惯会限制你的 发展。同时,私企同样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不会束缚才能。对私企,应慎重考虑。

5.外企

利:高薪,福利好,工作环境好;外企有系统的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够学到更多的 东西;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搭建 自己的 人脉;注重员工发展,给予员工诸多培训;实力雄厚,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罔顾员工权利等 现象。

弊:起点高,发展空间不大;工作量大,加班加到吐血;竞争激烈,神经随时紧绷;打入核心机构难上加难,可能性基本为零;对外语有很高要求;

建议:外企的 高薪高酬是很多毕业生追求的 目标,进入外企,感受成熟的 企业环境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毕业生学到更多的 东西,不论是个人能力、行业观念、企业文化意识。外企能够全方位地充实员工的 头脑。但是,外企竞争激烈,职位也只能到一定级别,有些聪明人会进入外企学习先进的 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6.留学

利:增长见闻,开拓视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 人;掌握一门外语,受益终身;磨练自己的 生存能力,培养自己的 吃苦精神,学习外 国人的 优秀之处;好的 学校,好的 专业,能够学到真正的 知识,拿到过硬的 文凭;有机会进入外国公司或者移民。

弊:出国留学需要大笔金钱,投资不一定有相应回报;国外消费水平高,也许你常会感到入不敷出;有些国家排他性强,你无法真正融入同学之中;外国的 经济危机闹得厉害,工作机会更少;如果没有学到真正的 知识,会白白浪费几年光阴和大笔金钱。

建议:年轻的 时候有机会多见见世面,是件好事。如果有条件出国留学,不妨出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 学校或者好的 专业,大可不必出国镀金,把同样的 资金用来创业或投资意义更大。

7.创业

利:不必为人打工,自己的 事业自己做主; 全方位锻炼人的 能力; 最大限度激发人的 潜质; 培养系统性的 思维能力; 创业成功的 成就感无可取代。

弊:目前中国的 创业环境并不健全,需要一笔较大开支,需要长远目光和周密规划;毕业生社会经验少,眼高手低,盲目乐观,容易碰壁,创业失败打击巨大。

建议:大学毕业生想要成功创业,不只需要远大的 理想,还要有激情、行动力、领导能力、商业信用和超强的 适应性,毕业生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 眼光、领导气质都还有一定欠缺。想创业的 人无需急于一时,进一家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和人脉,再辞职创业更为妥当,成功率也更高。

8.自由职业

利:充分发挥自己的 才能爱好,时间自由、充裕;能够全面安排自己的 生活;挑战性高,生活不易枯燥;按照自己的 理想生活,心灵充实。

弊:没有稳定收入,必须自己注意社保和养老问题;脱离社会太久,不容易融入;对自制力要求极高;会有入不敷出的 情况;有江郎才尽的 顾虑。

建议:自由职业适合有艺术气质的 人,SOHO一族的 生活虽然令人羡慕,但存在的 隐患也不容忽视,自控力强、计划性强、有理财观念的 人能够适应自由职业,并保证自己的 生活;容易产生惰性的 人,还是需要工作来规范,不建议太过“自由”。

第二篇:毕业生七种热门出路利弊分析

日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各大城市兴起,新一届大学生即将迎来求职高峰。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再度出现波动,欧债危机尚未完全解决,国内部分地区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2012年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那么,作为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是该考研,还是该找工作,亦或是自主创业?毕业生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迷失方向。

相关专家表示,按自身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入行职业,是对自己一生负责的最重要行为准则。在进入职场前,大学毕业生最起码应该明确自己适宜并打算长期从事的职业类别:从政、从商、从事科研技术三大方面。如果你确适宜从政,理当义无反顾地投考公务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起步,或投身法律事务,或投身政治活动与社会活动。如果你有突出的专长,具备年轻敢为的梦想和奋斗不息的勇气,那就选择你愿意走的路,这恰是上天赋稟年轻人推动一个国家社会未来进步的原动力。

如果连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都是盲从他人,不顾自身从业条件去做明显与自己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相冲突的行业,年轻一代会重走过来人没有职业规划时代靠摸着石头过河,不得不忍受职业折磨或中途改行或老来后悔,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因此对当前大学生的几个主要出路的利弊做了梳理,并给出中肯建议,希望给广大毕业生网友在制定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人生发展之路时提供一些借鉴。

考研

近年来,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都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考研热”风景线。考研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目前还是一种精英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人才,大量的大学生涌入考研队伍中来无疑是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但是随着大学生考研队伍的越来越庞大,一些新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那么,对于广大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考研对自己有怎样的好处又有怎样的弊端呢?

利:延缓眼前就业压力,部分提高竞争力。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可能是考研带来的最直接的优势了,另外,有些城市的有些学校能给研究生解决户口等问题,考研究生提高自身学历,增强了竞争力。

但相关人士表示,考研热带来了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学校利用时下人们考研的热情,或出于保硕士点、博士点的考虑,或为了提高本校、本学院、本系的研究生比例,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扩招,而相应的培养条件和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差。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有的专业一个导师名下的硕士、博士生竟有十几到二十几人不等,甚至出现了三年内见到导师的次数屈指可数,有的导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学生,谁是他的学生等严重现象。导师负担过重,无暇对研究生加强指导,这也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因此,对于考研是否真能提高个人求职竞争力,还要看每个个体的努力程度。

弊:就业压力更加沉重,丧失年龄优势。相对于考研的好处而言,考研的弊端也就显而易见。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就业压力越加沉重。

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研究会生扩招,会出现和大学扩招相同的结果——研究所学历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年龄歧视。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却已无法放弃本专业。

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某种学问有无法遏制的热爱和相应的研究能力,要不浪费自己的爱好和天才,继续深造,终有一天会有建树。但如果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不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压力只增不减,而且会使你丧失积累经验的机会,试想,两三年内,你将与多少机会失之交臂。

年龄有时候是一种优势,因为年轻,有犯错误的时候也会有改正错误的机会,一旦年纪大了才开始接触社会,这些机会就会相应减少,试想,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学生犯了错误,单位会念在他年纪小,给予原谅;但一个将近三十岁的人犯同样的错误,会让人诧异甚至认为不可原谅,善用年龄优势就是为自己留下余地。

考公务员

公务员是中国社会现实中最稳定、相对资源优势最明显,几可奠定一生保障的热门职业。在当前中国面临十几年来最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下,空前的610万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能实现就业就是一种出路。拿出考试的看家本领,到相对公平的国考中博弈“金饭碗”,也是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无可厚非。

相关人士认为,只要毕业生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方面与公务员职业要求没有明显冲突,没有其他个人奋斗目标,不愿今后走艰苦拼搏之路,也没有自行创业的打算,比起其他职业,公务员确是现实中的一种很好选择。

利:公务员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保障,尽管公务员的收入不是最高的,但福利极好,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公务员的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此外,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

弊:工作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有些机关人际关系复杂,勾心斗角,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坐在清水衙门、没有晋升可能的人,很没成就感。

建议:有志从政的人、有权利欲望的人、真心想改变国计民生状况的人、想要一个稳定工作的人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公务员这个工作,如果心境淡泊,没有野心,不失为不错的选择,能够保证安定的生活和充足的个人时间,如果想要升职,则要有长期奋斗(至少15年)的决心和高明的人际头脑,否则不容易出头。

先投身公务员积累社会资源再改行从商,也曾是不少精英人士的成功职业路径。这种职

业走法关键在于你的意志力是否够强,职业规划是否明晰。因为许多原来抱有这种曲线就业想法的人进入政府机关以后,往往就形成了惰性的路径依赖,无法振作起今后进行人生奋斗的激情和意志力,应三思而后行。当然,这个过程中可以请父母亲友或聘请职业咨询师担任监督作为日后的一种保障措施。

国企(或事业单位)

相关部门针对2010届毕业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34%的应届生最想去国营/事业单位工作,高出外资(欧美)企业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来自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说:“2010年大学生已不如往常那样痴迷外资500强企业。相比2009年,约有40%的同学转向考公务员、进国企。”

社会学家周孝正曾尖锐地指出,大学生最想到大中型国企谋职的现象表明,众多人才进入非生产性领域后,只想把精力放在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从而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从长远来看,这对生产和创造性领域将会产生巨大的副作用,其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不利的。

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认为,大学毕业生是否进入国企工作,还有依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兴趣而定。

利:稳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保障,有国家做后盾,安全系数高,国企注重员工素质,要求员工为人处事遵循一定规则,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有些行业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国企锻炼人,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

弊:入门难,不容易进入,有的论资排辈,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奋斗,人际关系较复杂,中西部的国企,大多待遇一般。而且,值得提醒的是,在获得国企稳定的同时,也必须忍受国企比较僵硬的管理模式,要放弃发现自我的机会,悠闲但却乏味地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

建议:国企人际关系复杂,初入其中的大学毕业生也许会摸不到门路,而按资排辈的现实更让心高气傲的大学生心生不服,当然,国企也正在克服上述弱点。国企能够全方位地锻炼人,总的来说,国企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如果不惧怕挑战和艰苦的磨炼,希望过一种不稳定但却充满挑战的日子,渴求自我价值的充分发掘,不去国企,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空间,当然就是个明智的选择,也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这样选择的代价也显而易见,说起来可能富有激情,但真正做起来,也许会充满了坎坷呀,其中的滋味并不好受。因此在做出选择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为了今后的选择,你能够无怨无悔吗?为日后面对的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私企

早在两年前,北京大学曾对毕业生就业做了有关调查,调查显示,从毕业生流向来看,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三者合计达70.4%;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分别占1.1%、3.8%、1.6%、5.3%和1.9%,事业单位合计为合计13.7%;三资企业占9.5%。

与2005年相比,各类企业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达到72.1%。其中,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7年所占比例增加了17.9%。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分别减少。

那么,毕业生去私企工作,又有哪些利弊呢?

利:能够发挥能力,发展空间较大,能够很快学到实用的知识,私企工作不单调,需要一职多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劳有所得,私企老板会按照你的贡献决定你的待遇,形成良性循环,自由性大,升职、积累经验相对更快,想跳槽也容易。

弊:风险较大,比如经济危机到来,私企一批批倒台,有的公司不能保证福利,企业人文环境参差不齐,有些极好,有些极差,竞争相对激烈,工作环境不稳定,下岗可能性大,有些制度不合理,吃亏也只能忍着。

建议:很多毕业生愿意选择私企,认为私企的门槛较低,更易积累经验。但是,不要形成“直接进入私企”的意识,私企的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缺乏经验,很容易被第一份工作定型,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职场习惯会限制你的发展。同时,私企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会束缚才能。对私企,应慎重考虑。

外企

中国内地某高等教育领域调查机构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毕业的大学生中,就业于外企的毕业生压力最大,为15%;其次是就业于国企、民企和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的毕业生。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则相对成为职场新人的“低压带”,毕业生认为自己工作压力大的比例最低,仅为5%。

20世纪末,外企一度热过国企,成为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热门选择,然而,时至今日,愿意去国企的大学生远远高过愿意去外企的。那么,在外企就业究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利:高薪,福利好,工作环境好;外企有系统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搭建自己的人脉;注重员工发展,给予员工诸多培训;实力雄厚,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罔顾员工权利等现象。

弊:起点高,发展空间不大;工作量大,加班加到吐血;竞争激烈,神经随时紧绷;打入核心机构难上加难,可能性基本为零;对外语有很高要求。

建议:外企的高薪高酬是很多毕业生追求的目标,进入外企,感受成熟的企业环境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毕业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论是个人能力、行业观念、企业文化意识。外企能够全方位地充实员工的头脑。但是,外企竞争激烈,职位也只能到一定级别,有些聪明人会进入外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留学

前些年,留学生中来自普通家庭的只占2%,目前这个数据正在飞速增长。在即将或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家庭收入在30万以下的占被调查人群的52.28%,这些数据说明了留学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人民币升值和中国老百姓财富的增长,出国留学已经越来越平民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将留学当成一种教育投资。“从此组数据来看,留学已经从单纯的精英化行为,演变为个人追逐梦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经历。”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否家庭条件允许就径直出国留学呢?理性角度讲,还是应该权衡一下利弊。

利:增长见闻,开拓视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掌握一门外语,受益终身,磨练自己的生存能力,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学习外国人的优秀之处;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拿到过硬的文凭,有机会进入外国公司或者移民。

弊:出国留学需要大笔金钱,投资不一定有相应回报,国外消费水平高,也许你常会感到入不敷出,有些国家排他性强,你无法真正融入同学之中,外国的经济危机闹得厉害,工作机会更少,如果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会白白浪费几年光阴和大笔金钱。

建议: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多见见世面,是件好事。如果有条件出国留学,不妨出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学校或者好的专业,大可不必出国镀金,把同样的资金用来创业或投资意义更大。

创业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创业绝对人数比例小,占1.94%,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二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有不少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三是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创业资金。报告认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政府、高校、产业三方携手进一步努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更应该谨慎行之。

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爱好,时间自由、充裕;能够全面安排自己的生活;挑战性高,生活不易枯燥;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心灵充实;不必为人打工,自己的事业自己做主;全方位锻炼人的能力;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质;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能力;创业成功的成就感无可取代。

弊:没有稳定收入,必须自己注意社保和养老问题;脱离社会太久,不容易融入;对自制力要求极高;会有入不敷出的情况;有江郎才尽的顾虑。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并不健全,需要一笔较大开支,需要长远目光和周密规划;毕业生社会经验少,眼高手低,盲目乐观,容易碰壁,创业失败打击巨大。

建议:大学毕业生想要成功创业,不只需要远大的理想,还要有激情、行动力、领导能力、商业信用和超强的适应性,毕业生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眼光、领导气质都还有一定

欠缺。想创业的人无需急于一时,进一家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再辞职创业更为妥当,成功率也更高。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的利弊分析

摘要: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将不仅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给农村带来一系列变化,而且也将给社会其他领域带来重大、深远的影响。然而大学生当村官却起着“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必将有利于保证我们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政治本色,有利于改善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让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练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不太熟悉 ,对农村基层情况不太了解 ,现有的知识结构不能完全胜任农村工作,基层经验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如何处理好大学生村官问题将对我国农村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村发展、积极作用、不足、出路、利弊分析、正确认识、对策建议 正文: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政策的出台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宏观原因: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2. 现实原因: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治理危机频发。

3. 时势原因: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 4.直接原因: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不容乐观的形势。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1999年在海南省局部试点实施以来,就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08年3月,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将用5年时间招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项重大决策意义深远。这将不仅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给农村带来一系列变化,而且也将给社会其他领域带来重大、深远的影响。 那么十万大学生当村官能带来什么呢?

十万大学生当村官,将会使农村、农民在观念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和变化。目前,我国相对落后的农村大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一个主要原因是观念落后、思想保守,与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飞速发展相比较,已经大大不适应。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快,掌握新东西多,由他们到农村任职将会对农村落后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带来转变。将给农村输入现代化、科学化的新思想、新血液。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十万大学生当村官,将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发生重大转变,也将给党政机关培养后备人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中国人口中农业人口占70%以上。中国大部分穷人都在农村,都从事农业。我们当前的各级党政干部队伍中,不缺高学历者,也不缺精明强干者,最缺的是有基层实践锻炼经历的人,特别是缺少直接担任过村官、与最为基层百姓零距离“亲密接触”的干部。十万大学生当村官,将会给今后选拔有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储备人才。

十万大学生当村官,将会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要实现现代化。许多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都需要高素质、懂科学的带头人,粮食的稳定增产、农民的稳定增收,农村根本改变穷困面貌,都必须依靠有知识的领路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农业,农村巨大的潜在市场需要有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人去开发。

十万大学生当村官,还将会给农村的财务管理带来新变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不过,报名当村官必须避免盲目化。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他们致富的领头人。因此,大学生当村官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因为工作难找就“饥不择食”,更不能企图把当村官作为“跳板”。另外,大学生刚刚踏进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或者适合村官这个岗位的。而农村需要的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人才,如果大学生学非所用,无疑又是一种人才浪费。所以说,农村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能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但这需要农村确实为大学生创造条件,大学生真正用心付出。所以说,大学生村官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处理好大学生村官问题将对我国农村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学生当村官的“双刃剑”作用

(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积极作用

1.选聘大学生当“村官”,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当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除了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投入之外,更需要当地农村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人才。 2.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要发展,从根本上说还得依靠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发挥大学生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作用,让他们指导当地农民一起加入现代农业发展队伍,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持。

3.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新农村文化,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文化观。 从整体上来讲,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接受过先进文化、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熏陶,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大学生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对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有利于更新农村思想意识形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的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科学治理的要求来进行。而当前农村发展受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等制约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就是引进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思路活跃。大学生村官的就任,能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能够引起农村思想上的碰撞和演进。

5、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通过一定程序选出来的,整体素质较高,对党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对于农民权益的缺乏保障或缺失,他们能够敏锐的发觉,也能够仗义执言。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广大村民充分参与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来。

6.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改善

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他们会给农村带来新的气息,农村的社会风气、学习风气会无形中生这个“智囊”的来到而得到改善。 7.有利于促进农村干部素质的提高

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正是当务之急。大学生村官和农村老村官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选派一定量的大学生任村官,正好可以适应这一需要。它有利于农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意识的更新。 8. 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当今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拓宽就业渠道也是时在必行。随着连年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相应地就业压力成倍增加。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社会对传统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反而在不断萎缩,短期内造成了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象。而有些就业压力也是学生不正常的就业心理造成的,想着往大城市、好行业等工作,对虽然前途光明但生活相对艰苦的却看不上眼,不愿意俯下身子做些努力。从这几年许多大学毕业生遭到冷遇,而职业技术学生却供不应求的强烈对比中可以看出,要想真正有作为,到农村去做一名村官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当前,新农村建设蕴涵的巨大机会。而且可以从此形成良好的导向,引导全社会开辟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渠道。 9.有利于拓宽国家干部选拔渠道,有利于基层政权巩固

当今干部选拔渠道比较单一,加大从生产一线培养力度提上日程。选拔干部都愿意选那些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干部,特别是在基层生产一线干过的年轻干部,由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处理复杂矛盾、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提早选派一批大学生到农村接受锻炼,让他们经历风雨,在磨砺中增长才干,是国家从培养事业接班人的角度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10.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大学生担任村官存在的消极因素

虽然很多人对大学生村官计划持乐观的看法,并送上了溢美之词,高度赞扬此计划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但也应看到,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推动和支持,更需要进行反思和分析。

作为一项新政策,“大学生村官”在主观和客观方面都遇到了困难。 1.从大学生自身而言: (1)动机不纯,功利性强。

功利心太强可能使进入村官队伍的有些大学生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没有真心实意想在农村做好一番事业,这样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2)职业期望过高。

职业期望过高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期许很深,充满乐观,对即将到来的各种困难缺乏想象力。想一开始就取得骄人的成绩,没有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 (3)理想色彩过浓,缺乏经验。 青年人容易理想化,做任何事情都要达到理想模式,往往好高骛远,行动不切实际。由于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读书,缺乏乡村工作的经验,从放下书本到再开始乡村工作,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无助的状态。容易空谈理论,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往往一塌糊涂,纸上谈兵现象比较严重。此时他们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心态调节,极有可能会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或者放弃村官的工作。这样在乡村工作中他们就很难把工作做实,因此难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 (4)“英雄无用无之地”。

很多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在农村派不上用场,最终只能是学非所用。 (5)大学生村官没有身份认同感。

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村民之间的熟悉程度较高,村庄实际上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学生到乡村工作后入场很困难,由于村民不了解他们,所以他们要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就会比较困难。乡村政治的这种排外性使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亲善的行为,才能进入村子内部。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村里的工作环境、行为习惯、民风民情等一无所知,一旦碰到地界纠纷、婆媳矛盾等问题,可能难以处理。 (6)适应困难,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大学生村官刚涉入基层社会,无论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在艰苦农村工作,容易产生不适应感。 (7)舆论上、心理上的压力很大。

大学生因为上大学时自己和家人就有过高的预期,所以一旦到乡村,就会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负担。这和传统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差距,不仅很多大学生一时接受不了,广大农民也可能认为有些突兀。 (8)在合同期满后的地位很尴尬,前景堪忧。 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任职期满后的人生轨迹。县乡政府没有单独增加公务员编制的权力,加之乡镇事业单位超编本来就很严重,难有大学生村官的容身之地。

(二)客观环境和条件

1.大学生村官遭遇身份之惑:无“法”可依,非官非农身份模糊。

“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也不是公务员,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虽在农村,但又不是村民,其角色是非常模糊的。 2.各层级间缺乏对政策适用性的正确认识。

一些地方政府把大学生村官当作一种政绩工程,不顾自身条件是否适用,盲目实施,把大学生村官当摆设,不仅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而且由于承诺不能落实受到质疑。

3.决策方案不健全,操作性和切实可行性低。

大学生村官计划本来是让大学生做村官,但是在一些地方,大学生挂职还没有结束,领导却将其调到别的岗位。另外,一些政策制定者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期满后怎么安置的问题,制定出的方案没有可操作性和切实可行性。比如,一些地方规定选择“村官”的大学生可以转入公务员体制,但是该规定与最新的公务员法所规定和要求的公务员“凡进必考”原则相冲突。在公务员考试中,无法保证做过“村官”的大学生就一定能够通过。一旦大学生村官考不过,政府的“可以转入公务员”的承诺将得不到实现,这样一来,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威信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严肃性。 4.缺乏配套措施,待遇较差。

相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所选择的城市来说,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居住条件落后,经济报酬很低,无法使村官安心工作。而身份往往又和待遇紧密相连。 5.一些基层组织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农村内部复杂的利益纠葛,使大学生村官工作受限制。

大学生村官担任助理这样的虚职,并没有多少实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支书或者村主任手里。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的各项事情决策中,既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决策权。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不想让大学生村官插手本村的事,一般只安排琐碎之事。

6.农村民众对大学生村官缺乏身份认同感。

一些基层民众认为,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即使参与了村子的发展决策,也提不了意见和建议;而且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上任时间较短,而且大多两三年就有可能离开。因此,村民往往缺乏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如果大学生村官不能参与村子的具体发展决策,他们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大学生村官成了摆设,大学生的才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最终只能是碌碌无为。

7.村官大量流失。

事实上,大学生村官的流失是可预见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超强的觉悟和奉献精神,也并非每个大学生都适合村官的工作。加之如上说的客观不利因素,村官流失是预见中的,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那么大学生该如何权衡利弊,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呢?以下是我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大学生自身而言: 1.明确“当村官”的动机。

大学生村官不是去争权夺利,不是去镀金添彩。 而是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2.转变观念。 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园,正处于成长、成才的阶段,很多观念都在发生快速的或者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农村、对于村官工作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深化。 3.改善工作方法。

一边是完成高等教育的年轻村官,一边是学历不高却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历的农村本地村官,工作方法显然会有很多不同。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和农村本地村官都需要更多的谦虚、忍让,共同实现合作的最终目标。 4.发展自身能力。

大学生村官与农村本地村官在发展能力上的差异是明显的,前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更富热情和思想;后者工作经验丰富,更富实干精神。这两种发展能力如果很好地结合起来,其正面影响无疑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大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能力。

5.“大学生村官”真正为村民办一些实事;核心:立足服务“三农”。 大学生参与农村建设,绝不应只局限在扮演可有可无的“秘书”角色。而应扣紧服务“三农”这个核心,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农村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去,充分发挥出知识优势,真心实意的去发挥才干,让广大农村村民理解,让广大农村村官放心。这样,才能将基层工作做得更好。

(二)政府

1.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任用机制。

(1)完善的选拔体制。选拔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有合理化和科学化的选拔标准,不能带有歧视性要求,并要保障选拔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通过严肃、严格的选拔程序,选出真才实学的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服务,以保证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选拔过程的透明度。向公民公开选拔流程、经过和结果,加强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2.解决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

如果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满一定的期限后,仍然愿意留在当地,继续奉献自己的才能,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当地的户籍,能否参与村委会的改选。我认为,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作一定的修改或补充,使得继续愿意留在当地服务的大学生有资格参加村委会的改选,给有热情的大学生一个正当的名分。 3.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任用的监督评价。

4.各级政府应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能只让大学生们停留在配角和附属地位,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5.积极创造就业条件,开辟更多的途径,鼓励更多大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事业。

(三)学校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特别是对于“80后”大学生村干部,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不能从更深层次理解和领悟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战略意义,就很难安心工作,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2.加强基础性教育,尤其是加强农村方面的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村干部能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全面掌握本村的社情民意。

3.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诚心诚意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精神。 4.注重开展在农村中的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为他们提供短期服务农村的机会;设立大学生深入农村一线搞调研的项目等。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第二,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第三,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三农”建设,争取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的利弊分析调查问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导论小组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分析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利弊,我们开展了此项调研。您的回答非常重要,请您认真如实填写,涉及隐私我们会做相应的保密。

(请在每道题后所选答案的编号打√;问卷中如果选择选项为“其它”的,请务必写明内容,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学校________性别学历年级学院(系)

1. 请问您认为在校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

A.应该B. 视情况而定

C.不应该

2. 您以前创业过吗,成功了吗?

A. 有,成功B. 有,不成功

C. 没有

3. 您现在对创业的态度是?

A.很想创业B.并有了实际的准备

C.很想创业但没有做出实际行动D.不想创业,自己不合适或有其它原因 E.大学生创业就是无实际意义,就是玩

4.如果你现在创业,那么请问最可能的动机是什么?

A. 赚钱B.积累经验

C.感兴趣D.打发时间

E.成才的一种方式F.其它(具体:)

5.如果现在有良好的机遇条件让你创业,你是否参与?

A. 是B.否

B. 不肯定

6.你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如何?

A. 一定成功B.偏高

C.偏低D.不可能成功

7.您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什么? (任选两项)()

A.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或专利;B.个人强烈的价值观志向; C.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D.学校提供的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 E.得到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F.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A . 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B . 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

C . 要考虑继续升造D.亲人的反对

E . 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F. 其它9.你认为大学生创业利弊的比例多大?

A. 利大于弊B. 弊大于利

C.没有弊只有利D.没有利只有弊

10.您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弊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您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利处是什么?

第五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调查及分析

屠夫

[摘

要] 我国大学的勤工俭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现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对大学生完成学业以及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抽取部分大学生作为样本调查他们勤工俭学的对象、目的、途径与方式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与弊作初步分析。

[关键词]勤工俭学 大学生 调查 利与弊 分析 [正

文]

勤工俭学是目前高校部分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最常用的途径。由于勤工俭学对学生发展特有的帮助而深受学生的欢迎,在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也十分宽阔。凡事都是有利也有弊,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有好的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对象、目的、途径与方式

笔者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调查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途径与方式:

1、调查显示,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相对家境差一些的学生,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自觉找兼职维持生活,也有一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他们找兼职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丰富阅历。《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郑彩莲《高校“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前景》文章说:从参与面看,有52%的学生正在参加勤工俭学,其中大一年级的学生占了53%,勤工俭学的即有特困生,也有家境富裕的学生。但在特困生中,中差生、中等生比例偏高,多达64%。

2、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如下:(1)有的主要是为了钱(占47%),但为钱的动机却不一,他们或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想减轻家庭负担,或是想过得潇洒一点,或是想弥补自己的“财政赤字”等等。(2)有的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力,认识社会,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锻炼自己的意志,体验自立,而“钱 ”是次要的(29%)。被调查者坦诚直言:“勤工俭学使我们早日接触社会,开拓了视野,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如果勤工俭学仅仅是为了钱是没有意义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学生一般认为,参加勤工俭学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能得到能力的锻炼,但对于具体能够锻炼哪些能力则认识不一。(3)其他目的。有的是为了资助贫困学生或患病者,有人把它看作是丰富课余生活、调节“无聊”生活的一剂良药等等,不一而足。“挣钱”、“早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锻炼能力”是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但是,也有少数大学生(约占5%)勤工俭学仅仅是为了钱,他们对“勤工俭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3、调查表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主要有以下4种:(1)经过学校社团组织与商家洽谈参加勤工俭学,这种情况大约占勤工俭学总人数的26%。在学生宿舍以及学校教学楼等公众场所,时常张贴着学生社团组织介绍聘人参加勤工俭学的海报。(2)通过家教中心的帮助,获得“家教”资格,这种情况约占勤工俭学人数的21%。(3)通过学校勤工助学中心的安排而挣得一份工作。大学勤工助学中心是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组织机构,每年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贫困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但限于条件,一般其安排的额度有限,不少大学提供的勤工俭学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4)通过招聘广告或他人的介绍,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而成为 “打工一族”。随着勤工俭学在大学生中的升温,也让一些人看到了商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大学生的中介所,很多个体业主或小企业愿意雇佣心灵手巧的大学生,招聘广告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4、供大学生选择的勤工俭学的方式并不多,调查显示,主要集中在家教、兼职、零工等几种类型:(1)家教。家教可能最适合学生。(2)兼职。大约60%的调查对象对兼职比较感兴趣。选择兼职的原因大概有3个:一是工作比较稳定,有相对较高的报酬;二是较其它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三是为以后到公司谋职作职业准备。(3)零工。零工也不过是发传单、送报纸、去肯德基或麦当劳做服务员等等,对女生来说也可以做模特。但这类打工需要克服低贱的思想观念。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分析

1、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好处

调查发现,社会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向前推进,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高学历、高文凭不再是毕业后找份好工作的唯一通行证,唯有提高能力、提高素质才是制胜的法宝。

勤工俭学可以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尤其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调查表明,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都比较成熟,大多能够体谅家庭负担,想利用勤工俭学等途径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社会、锻炼能力,为以后建功立业做准备。

勤工俭学将不仅帮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 ,顺利完成学业 ,而且使他们把握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带来的契机 ,培养创新意识、凝聚创造能力 ,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

这些好的影响可大体概括为::(1)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劳动后才认识到赚钱的艰辛,开始体谅父母,同时也开始珍惜来之不易的辛苦钱,学会花钱了,同时增强了责任感。(2)为大学生真正独立积累了自信心和经验,强化了自立意识,增强了自立能力。(3)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他们开始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开始了解公司等用人单位的管理,为以后走进社会奠定了基础,其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通过与各行各业的接触,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运用技术、处理信息、适应环境及系统看待事物等方面的能力,无形中达到培养自身综合能力的目的。(4)他们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试着发现自己的价值,以图今后在社会中寻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不断磨砺的过程使就业定位日渐清晰。(5)勤工俭学还培养了他们的时间观念和劳动纪律,改变了一些大学生以往散漫拖拉的毛病,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渐渐养成好习惯、提高自制力,使他们的大学生活过得紧张充实。(6)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人员三类人群的“就业难”问题同时困扰着政府。即便是不断开辟就业岗位,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建立大学生失业登记制度„„都很难在短期内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内因不变,外因的作用难以发挥。现有二元劳动力格局下,大学生丢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摆脱“干部意识”、“白领情节”的诱惑,即转变自身就业观念成为突围“就业难”的不二选择。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观点也成了权宜之计。

2、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存在的问题

(1)岗位有限,可供选择的不多;多为体力活,常和学生本专业不符;

勤工助学是贫困大学生解决生活费的一条重要渠道,不少贫困生就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获得报酬,解决 生活困难或交纳部分学费。但由于目前我国城镇下岗人员较多,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不少毕业生就业困难不得不从事许多临时性工作等原因,挤占了贫困 生适宜从事勤工助学的岗位,从而增加了勤工助学的困难。其次,勤工助学方式大多还停留在“劳务型”层次,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 (2)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求职陷阱;涉世之初的学生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

由于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打工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普遍现象,不少中介公司以此为“契机”,抓住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明目张胆地进行欺诈活动。

陷阱一:虚假信息。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急于在假期打工的心理,夸大事实,无中生有, 以“急招”的幌子引诱学生前来报名登记。一旦中介费到手,便将登记的学生搁置一边,或找几个关系单位让学生前去“应聘”,其实只是做个样子。这样用不了多 久,大部分学生对通过中介机构找到工作已不再抱有什么希望。

陷阱二:预交押金。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收取不同金额的抵押金,或要求学生将身份证、学 生证作为抵押物。这类骗局通常在招聘广告上称有文秘、打字、公关等比较轻松的岗位,求职者只需交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上班。但往往是学生交钱后,招聘单位推说 职位暂时已满,要学生回家听消息,接下来便如石沉大海,押金自然也不会退还。

陷阱三:不付报酬。一些学生被个人或流动服务的公司雇用,讲好以月为单位领取工钱,但雇主往往在8月份找个借口拖延一下,而到9月份学校开学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令学生白白辛苦一个假期。

陷阱四:临时苦工。一些学生只是想利用假期临时赚些“零花钱”,因此对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往往不太计较。而个别企业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平日积攒下一些员工不愿从事的脏活、累活,待假期一到,找一些学生突击完成,然后给一点钱打发了事。

陷阱五:“高薪”招工。有些娱乐场所以高薪来吸引学生从事所谓的“公关”工作,包括陪客人唱歌、喝茶,甚至从事不正当交易。年轻学生在这些场所打工,很容易受骗上当或自己误入歧途。 (3)勤工俭学的体制不健全。

勤工俭学出现的时间不长,有的高校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尽管设有勤工俭学中心,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往往是由团委或学生处的老师兼管。而目前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人数又很多,能够真正解决生问题的并不多。体制的不健全和不规范,管理的力度不够,导致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4)勤工俭学的学生中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

从对笔者身边的卷调查显示,当前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有80%的同学首要目的是为了赚钱,甚至还有同学认为学习也是为了赚钱,倒不如从现在就开始,因此出现了勤工逃学的现象,导致在考试中几门功课亮红灯,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总结:

造成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着漏洞,管理工作没有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且对大学生内心世界了解不够,缺乏细致入微的引导和教育;极少数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盲目追求高消费,感情用事,过高估量自己的能力,误入经商等活动中去。所以,目前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是复杂的,我们应该提倡和支持大学生力所能及的勤工俭学。坚持以学为主,勤工俭学要为大学生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服务。

任何一样事物都会弊利相生,但我认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它虽然会不可避免地占用你的时间 和精力,却让你从中懂得很多,没有尝过黄连的苦,怎能珍惜蜂蜜的甜?没有经历过勤工俭学的艰辛忙碌,怎会明白时间的宝贵?怎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 作?再者,勤工俭学能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不说,它更重要的是让身在象牙塔里的我们初次与现实社会亲密接触,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了解为人处世之道,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敖晓妍,彭绍荣.高校贫困生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39-41.

[2]庄岩,于利,于德华.适应新形式完善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86-87.

[3]王民忠,邹华东,狄涛.完善高校贫困生救助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4,(6):40-41.

[4]胡东梅.关于救助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7):60-61.

[5]童永炯等.对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统计观察.2004,(6):35. 参考文献:

[6]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Z].教材[2007]7号.

[7]孙军.推进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72.

[8]南宫鸿.论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M].北京林业大学,2009.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入学军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大学生活对比高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