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论文

2022-04-17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地勘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形势下,地勘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改善如今的行业状况就要从强化和完善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入手,本文简单阐述了当前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以及拟出一些解决策略,通过深刻反思地勘单位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争取及时纠正,让地勘工作回归正常发展轨迹。

地勘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论文 篇1:

地质勘探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

一、地质勘探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地勘单位属于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但由于单位不重视组织建设,误认为内部控制仅是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到目前为止,大都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早期地勘单位按照上级要求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的甚至当作一些无法安置人员的工作场所,致使审计人员素质低下,未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工作。地勘单位领导对目前内部审计职能了解不足,重视不够,审计工作仍停留在事后的财务监督审计上,不是能放在组织经营管理的全程控制方面,导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目前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差、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这诚如我国内审协会副秘书长所谈:“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视角来看,职业界始终把内部审计研究的重心放在以企业为代表的营利性组织方面,忽视机关、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致使在需求动机不明朗的这类组织中缺乏操作标准和约束规范,审计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果。[1]”地勘单位长期实行事业性质管理,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发挥。

2.受地质工作环境、特征的限制,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地质工作覆盖区域范围广,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工作区大多在人迹罕至的地区,信号不畅通,没有专用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到达施工区比较困难。另不同的工作阶段,由于工作任务和目的不同,工作手段和工作程度也不同,如预查阶段主要是对区域矿产资源进行远景评价,择优开展物化探的方法,除个别的化探取样留有很小的工作痕迹外,其他都不易找到开展工作的痕迹,并且工作移动速度较快,没有固定场所;普查阶段虽有一些探矿工程,但都是一些稀疏的工程控制,点与点之间一般都达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受专业限制,审计的真实性、可靠性无法保证。地勘工作是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首先是分为许多不同阶段,有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每个阶段又可采用多种工作方法,如地质工作测量,物探测量,化探测量,遥感测量。不同的勘查阶段,不同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度也不一样,这些都会影响工作量、预算的标准和勘查投入。并且找的矿种不同,预算标准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要知道该项目处于那个阶段,使用了那些测量手段,要了解它的工作程度和预算标准,必须懂得一定的勘查方面知识,这是目前审计人员所不具备的,因此难以保证审计的真实性、可靠性。

4.地勘工作成果特殊,事后审计无法体现地质工作的生产状况,影响审计对它的真实性评价。地勘单位与工业企业一样,都要对项目的投入、成果(产出)等进行考核,投入方面地勘单位和工业企业不会有太大区别,主要包括材料、设备、人力等方面,但从成果上讲,地勘单位与工业企业有极大的不同,地勘单位投入成本后,成果不是与投入直接相关的,只是一堆图纸、报告等资料,与投入的可逆性很差,并且不同项目,不会产生相同的成果和投入。这些特殊工作性质的限制,目前采用的事后审计面对的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不能对它的生产过程、投入产出效益提出建议或做出合理评价。

三、适应新形势,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但地勘单位内部审计起步晚,人员能力不足,加上工作特殊,所以要充分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内审人员在充实传统审计方式的基础上,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1.加强与管理人员沟通,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领导重视对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可为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审计人员更多地参与企业战略管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度,增加对组织的增值程度。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经常保持与高层管理者的沟通,使他们对内部审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不断增强对内部审计的信任。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地勘单位将脱离以前闭塞的小社会,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去,地勘单位面临的风险将更加加大,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粗放,地勘工作和成本产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无法通过目标成本管理表现出来,制定目标成本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其起伏没有一定的规律,没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对成本控制过程进行规范等,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主动地从这些薄弱环节入手,协同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运行评价,发现问题,揭示隐患,促进单位优化管理,提高控制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2.明确审计定位,发挥审计职能。传统的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定位在以财务监督为主的事后审计上,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在地勘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李金华曾强调:“我认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是一个组织的永恒主题。[3]”审计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技能,拓展审计范围,把内部审计作为组织的一种治理机制,从影响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着手,找出主因,排除隐患。比如进入详查阶段的钻探业,其成本支出一般占项目总支出的60%左右,并且风险高,如何降低它的成本,成为取得这个项目较好效益的关键。假如通过审计发现,单位使用的钻探设备普遍老旧,甚至超期服役,维修成本高,事故率高。事故是最大的浪费。一个钻孔出现事故,直接损失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这还不包括停工损失等,事故是影响钻探效益的最大因素,审计人员通过市场调研和与钻探设备、材料生产厂家的交流,做出新旧设备效益对比分析报告,建议单位领导重视钻探设备的更新和完善对孔内管材、钻具必须定期更换的制度。审计人员通过这种具体细致的工作,来帮助组织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益。

3.针对地勘行业的特点,内部审计部门也应创造出适应自身特色的审计方式。

(1)倡导管理层与“审计”同行的原则,使每一个到野外一线进行业务指导、领导检查工作都带上审计监督检查的任务。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地勘单位工作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地勘工作投入大,风险高,这些人员大都是地质业务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其中又有我们聘任的內审技术员,通过他们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实地考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项目单位改善管理,堵塞漏洞。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解决预案,并提醒项目负责人清醒地认识风险,有效降低风险。

(2)聘任地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审计小组,担任内审小组成员,并通过对这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方面知识的培训,为原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进行勘查专业知识培训,确保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地勘工作方法、程序复杂多样,专业特点强,审计人员在不熟悉勘查项目的工作特点、工作程度的情况下,很难对项目的计费标准、投入的工作量等必要的参数进行计量和核实,更无法对项目的经营绩效做出全面的评价。通过这些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前后所收集的信息就更有针对性,在参与地质项目预算的编制和对外合作的谈判等工作中思路会更清晰,尽可能地保证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把内部审计渗透到单位整个运营过程,全面提高审计的监督效果。地勘工作过程非常复杂,但它的成果与投入之间又显得特别抽象,仅凭财务监督审计不足以反映出地质工作的真实情况。所以内部审计要把以事后审计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的立项、设计、预算等全过程。首先加大对设计方案的评比力度,设计是造价控制的关键,建立事前效益论证与事后评价对比的有效考核制度,从而达到控制投资成本的目的。重视对地质工作成本动因的评价分析,做到对成本从源头开始进行控制,对决定地质工作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事项、活动或作业产生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核心。总之,内部审计要结合本单位的发展特点,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强化内控自律管理,增强对地质工作的监管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内部审计在地勘单位中的地位及其局限性,是历史及诸多因素造成的。在地勘单位全面走向市场的今天,复杂的内部组织关系和日趋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使单位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需要对影响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因素进行监管和评价,这对内部审计工作内在需要的增加,必将促进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得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时现.只言片语——对于内部审计的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10(1).

[2]孙坤.内部审计——令人期待的明天.中国内部审计.2010(2).

[3]李金华.内部审计应是“管理+效益”.新华每日电讯2版.2007.

作者:孙正宾

地勘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论文 篇2:

新形势下对强化和完善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摘 要】当前形势下,地勘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改善如今的行业状况就要从强化和完善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入手,本文简单阐述了当前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以及拟出一些解决策略,通过深刻反思地勘单位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争取及时纠正,让地勘工作回归正常发展轨迹。

【关键词】新形势;强化和完善;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思考

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地勘工作的进行以及行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强化内部控制就是保障内部资金安全并提升单位整体的经济水平,因此,随着时代的变革,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也要随之调整创新,从而适应时代的进步,得到更好发展。

一、当前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单位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理念

地勘单位是地质勘查单位的简称,广义地说,该单位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单位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国防建设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前基本上都是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所以,这样的单位以事业体制为实行标准,注重生产,却忽视了管理。单以生产效益作为进退的标准,管理层人员缺乏管理意识,没有意识到单位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即使一些单位意识到了需要内部控制制度,但在相关部门的责任落实上也很多混乱,地勘单位常把内部控制当做是一个部门的职务,而并没有考虑到整个单位的情况,导致单位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2.权利过于集中,制度尚不完善

当前的地勘单位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尚未形成集团式的规模,或者有集团模式,可集团管理松散,下面子公司各自为政,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权利过于集中,并且大多数的管理制度均以单位负责人的命令指派为准,负责人的思想就是全单位的思想,一旦出现待解决的问题,负责人的命令就是解决的办法,且在管理的内容上,财务管理占据了一大部分,可地勘单位过多的侧重于财务核算管理,在其他方面包括地勘技术、资金运营和投资管理上往往受到了忽略。这就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并不能有效实施,空为“纸上谈兵”,单位的运行机制不完善,难以发挥其行业作用。

3.监督意识不足

制度的有效实行离不开相关的监督机制,但在地勘单位,单位的监督意识明显不足,调查显示,一些单位是因为缺乏人力资源没有设置相关组织,一些单位尽管设立了,监督组织也没有起到作用,形同虚设。单位内没有一个客观看待单位经营情况的监督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就很难发现暴露的问题和细节性的纰漏,一旦这些小漏洞逐渐积累,就会对整个单位造成严重的危害。

4.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

风险防范措施做的不到位会导致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承担更多的风险。当前的地勘单位就缺少风险管理的意识,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勘单位的管理层都是所谓的“技术工”,而非专业的管理人员,尤其缺乏高级的财务管理人才,所以地勘单位的潜在风险并不能被及时发觉。另外,当前的地勘单位将更多目光放在经济效益上,很容易以为短期的利益就能使单位顺利发展,忽视了潜在的风险以及漏洞。

5.地勘行业管理人才的缺乏

地勘行业的形势严峻,导致各高校地勘专业相对冷门,行业人才匮乏,大多数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所学都并非相关专业,很多是“半路出家”,转行从事地勘行业管理工作。因此,地勘行业缺少本行业的专业高级管理人才,导致管理松懈,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1.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建设的能使各种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产物。单位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2.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对于单位的管理层来说,了解单位经营情况和发展情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有效的单位内部控制能保障这些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以确保负责人能够了解到真实,实时的单位情况,做出正确的指令。另外,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能保障单位的资金安全,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损失。

3.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对地勘行业的意义

新形势下,地勘行业想进行调整转型,就必须在内部控制制度上下功夫,只有内部的人事、财务、风险管理得到妥善安置,才能使地勘行业在新形势的推动下,走向正轨发展。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组织内部管理的核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化与完善可以说是地勘行业的救命稻草,可以弥补曾经的缺陷,逐步提升经济效益。使地勘行业能够尽快稳步发展。

三、强化和完善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策略

1.引進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管理层的管理意识

意识是做好一件事的首要条件,只有提高思想意识,实际行动才能跟得上。针对管理层的意识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单位相关培训,举例说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对其忽视所造成的后果,加强单位管理层人员对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工作,引导管理层做好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

2.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对单位的内部制度进行完善和调整,管理层负责人的指令固然重要,但是每个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人无完人,我们无法保证管理层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完美正确,管理层也应该给予员工这样的机会,可以阐明他们的观点看法,将单位工作的责任由总体落实到部门,再由部门再落实到个人,每个人都要自己的工作负责到底,对于在岗人员要定期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单位整体的执行力,凝聚力,带动单位的发展。

3.保障监督部门的权利

单位应设置监督部门,这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地勘单位要保证监督部门的建设以及充分赋予监督部门应有的权利,有监督部门的监管,单位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加强防范,应对紧急情况,防止单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障单位自身的权益。

4.注重风险管理

单位在经营过程中,要有“未雨绸缪”的心态,没有一个企业和单位能够不承担风险,不遇到风险。任何单位都应该有相关的风险管理,地勘单位要注意内部控制风险的手段,单位不能只顾及眼前的高效益,将经济利润作为唯一评判标准,而是将目光要放得长远和有忧患意识。单位要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可采取设立相关评估部门,加强员工风险意识等措施,尽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

5.加强人才培养

地勘行业的确形势不容客观,此时就更应该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拯救行业的重要途径,单位可针对地勘工作人员提供相应补助和奖励,留住人才,对有重大贡献者应该给予特殊表扬等,让高素质人才发光发热,能为地勘工作奉献一份力量。

四、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注意事项

1.内部控制制度要不断更新改进

内部控制制度不是设立了就万事大吉,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管理人员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做到能够让控制制度适应当时所处的内部情况,做到不断更新,不断改进。

2.监督机制要发挥实际作用

在单位内部控制中监督机制的作用很重要,但是会被忽视实际的权利,一些单位的监督机制由部门负责人担任,这样就没什么意义了,所以我们在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不能忽视监督机制能否真正发挥其作用,保障其存在的意义。

3.内部报告要确保真实性,完整性

内部控制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单位能够运营的更顺利,所以,单位负责人要通过内部的相关报告来了解,这些报告一旦虚假,就会影响其判断和决策。所以,内部报告必须一再确认,相关岗位的负责人必须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五、总结

新的形势下,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值得思考,我们必去对其进行完善和强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难逃淘汰的命运,相信在地勘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相关措施,调整内部制度,帮助地勘行业度过困难期,早日以崭新的面貌走向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徐长山.新形势下对强化和完善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14):248.

[2]韦兰幸.新形势下对强化和完善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121+124.

[3]王龙平.如何构建与完善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3):44-45.

[4]郑来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商,2012(17):72.

[5]張杰.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作者:赵宁丽

地勘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论文 篇3:

浅析新形势下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模式

一、地勘单位的现状

(一)性质的特殊性

地勘单位属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除了预算内项目外,市场项目日趋增加,且经营形式多样化,存在着事业和企业两块牌子同时运转的现象,地勘单位性质模糊、事企混合,带来了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上的不一致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日常处理业务时,既要执行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又要考虑市场经营及纳税问题。地勘单位不能承担施工项目的所有方法,需要部分转包,使预算内项目市场化,增大了成本及经费的挪用风险,在项目成本费用的划分和归集上,人为调整的因素很大,直接影响成本耗费和核算的准确性。

(二)财务管理的复杂性

地勘单位实行多种财务制度:

(1)在职职工档案工资、社会保障金、离退休人员经费全额拨款,职工住宅取暖费、正常的办公经费部分拨款,不足部分从经营中开支,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2)承担国家预算拨款地质项目和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费用中不含社会保障金和业务招待费支出,执行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

(3)承担地质市场野外施工项目和工程勘察项目,执行勘察单位财务制度。

(4)开展多种经营项目,执行相应的财务制度。

(5)地勘单位登记有大量的矿业权(探矿权和采矿权),近几年大范围与社会合作,出让探矿权、折价入股成立公司,对探矿权做进一步的风险勘察工作,直接建矿开发,执行企业财务制度。

在大力发展“大地质,大矿业” 的同时,必须加强财务管控,经营体制的转变,使财务管理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因此,积极探索提高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二、建立适合地勘单位快速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地勘单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走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之路,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正是实现其目的的最佳选择。

(一)统一管理的含义

(1)统一财经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各地勘单位的财经方针政策要在国家大方针和法律规章的规范下,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各个时期承担的任务,由地勘单位财务部门统一制定并实施,如投资管理、合同管理、大额货币资金管理、合作单位财务管理等。基础相同的标准统一,单位内部可以进行公平竞争,便于调动职工积极性,便于横向比较、监督检查。

(2)统一预算项目和预算基数拨款内的财务收支计划。地勘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是根据《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的要求和地勘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与财力进行综合平衡编制的,是地勘单位预算收支工作的“指挥棒。各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并按财务收支计划积极组织收入,按事业进度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以维护预算的严格性和权威性。

(3)统一资源调配。地勘单位财力已有长足的发展,但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就必须进行财力集中,统一调配资源,统一对外借贷,培植新的地勘经济增长点。

(4)统一财务业务管理。由财务部门统一领导队内各岗位财务人员的业务工作、业务培训、业务考核,使财会人员在经济上、行政上、业务上实现独立性,发挥控制与监督作用。

(二)分级核算的含义

“分级核算”是指地勘单位经济工作和财务收支在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明确各单位责权利关系和单位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根据财权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由大队对各经营实体进行分级核算管理。分级核算管理是深化地勘单位改革,从财务的角度明确责、权、利关系的重要举措。但分级管理并不意味着大队各经营实体可以各自为政,其前提是统一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与财务管理监控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履行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功能;分级核算能够体现多劳多得,效益优先的原则,能够充分调动各实体单位积极性,打击落后保护先进。

(三)财务集中管理的优点

(1)集中了财权,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经营实体各项费用的及时上缴。

(2)会计核算全部集中到财务部门或实行财务人员派出制,便于及时、全面了解并分析经济运行状况,为领导准确、及时的提供财务信息。

(3)有利于实施会计监督,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4)有利于实行对外统一标准,对内统一管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办事效率。

(5)有利于设置会计岗位,财会人员集中培养,便于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管理。

三、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对经营实体的财务管理

确定基数、自负盈亏、超利分成,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二)财务集中管理的核心

与各实体单位签订经济责任书,通过规定主要经济指标和各项辅助指标相结合的手段对其进行考核,经济指标确定的关键是比照社会平均利润率及同行业平均利润率,充分考虑国有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占用程度及资质经营情况,消化安置下岗职工情况,安全生产及安全使用资产,职工收入、福利及缴纳各项保险情况。

(三)建立与经营责任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1)规范合同管理。统一管理各经营实体的生产经营合同,对影响本单位及全局利益的重大经济合同,要进行集体研究,规范订立;按月报送合同的执行和收款情况,对下属法人单位的公章、合同专用章及财务专用章统一由财务部门管理,防范单位承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2)统一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资金必须由大队统一管理,各经营实体资金运行统一纳入大队的运行机制中,对实体单位使用资金必须严加控制,不准对外借贷资金,不准私设小金库,内部借贷资金要有利息,占有大队的资产和人员要付费。

(3)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职工利益。对经营实体加强日常管理,组织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其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向单位职工公开,对发生经营亏损或不能完成经营责任指标的,要严格按照责任书规定兑现,考核实行权责发生制,兑现严格执行“收付实现制”,不能超前提取和发放奖金,杜绝恶意经营行为。

四、财务管理方面的建议

(1)加强预算和成本费用控制。财务管理是指地质勘察项目经费的分配、预算、使用、核算、控制、监督和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具体包括项目经费的使用程序、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明确项目经费的核算制度;制定项目经费的分析办法和考核方案等,在授权管理控制下,上升为事前及施工过程一系列细化的财务控制目标,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根据预算情况结合行业定额水平,将各种手段落实到各种项目和每个职工。

(2)做好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地勘单位要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具备人才、技术和设备外,发挥财务管理在筹措和使用资金、监督和控制收支规模、检查分析运营过程、谋划和测算项目收益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和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财务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别的财务资料,建立相应的成本费用档案,做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成本核算,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济核算考核指标,引入竞争机制,做好项目的投资论证和评估工作,尽量减少投资风险,灵活用好每一笔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盘活现有资产,搞好特色经济。首先,盘活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部门要配合人事部门做好人员的合理配置,要因事设人,彻底改变人浮于事、不能尽其才的现象。要根据生产的需要,采取各种积极的经济措施,充分调动每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极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及时对在用设备物资进行清查,把长期积压、使用率低的设备物资和一些有价值的勘探成果,做好盘活工作。对一些长期不用或使用成本过高的设备,采取出让或出租的方式,使其变为有用的资金;对地勘单位掌握的大量探矿权,可以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探矿权的转让或项目融资,既解决了制约企业扩张的资金瓶颈,又避免了探矿权的闲置和灭失。

(4)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责任感,要敢于抵制不按制度办事的人,从法治上,单位必须保护财务人员职责与个人权益。同时加强内外审计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经营、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充分发挥综合监督作用。从财务管理体制上。地勘单位应设置总会计师作为大队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使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为单位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和决策。

(5)目前地勘单位因探矿权合作而新成立了非控股公司,产供销财务监控基本上不到位,地勘单位的人员也不到位,财务资料严重滞后、不准确、不完整、不真实,形成了监督的空白区。

(6)上级主管单位的审计监察人员配备不足,对各地勘单位的监督力度也不足,还没有形成内部监督、平行监督、上下监督的格局。

针对以上建议和存在的问题,地勘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同时结合监察、审计、纪检监督工作,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体系,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宋建新.地质单位财务管理咨询刍议[J].中国煤田地质,2006(03).

[2]杨昌明.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模式[J].当代经济,2005(03).

作者简介:夏丽萍(1965-),女,江苏省江阴市人,大专,会计师,现任宁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主管会计。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夏丽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治多维视角法律探讨论文下一篇:品管圈理念下护理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