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2022-09-11

2001年, 随着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的颁布, 我国掀起了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 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将以往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个变化并不仅仅是名称上的简单变更, 而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了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借鉴有关经验, 谈谈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看法。

1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在讨论《语文课程标准》的热潮中, 口语交际教学改革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 可是具体实施起来, 情况就不同了, 有的教师甚至没有将口语交际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之内。相对于阅读和写作来讲, 口语交际教学相对冷清, 教学效果明显有差距。有两个突出的表现。

(1)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很多老师不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 他们认为目前的语文考试并没有涉及到口语交际的内容, “考什么就教什么”, 既然不考, 自然就不用教了;有的教师虽然也开展了口语交际教学, 但是自身的言语交际学知识欠缺, 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

(2) 从学生来看, 有的学生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 抱着“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心理, 主动放弃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比较难于与他人交流、沟通, 不愿意或者不敢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 语文课程“口语交际”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的第九条对口语交际教学有明确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指出口语交际包含三大能力: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也指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沟通和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还对各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阶段目标, 比如第四学段 (7~9年级) 的目标是: (1) 能注意对象和场合, 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 耐心专注地倾听, 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 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 注意表情和语气, 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 在交流过程中, 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 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 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 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 完整准确, 突出要点; (7)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 有自己的观点, 有一定说服力; (8) 课堂内外讨论问题, 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 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以上八个目标中, 目标 (2) 侧重于倾听能力, 目标 (3) 、 (4) 、 (6) 、 (7) 侧重于表达能力方面, 目标 (1) 、 (5) 侧重交流能力, 目标 (8) 则是三种能力的综合。

由此可以看出,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口语交际教学虽然源于以往的口语教学, 但其内涵却丰富得多。以往的口语教学, 只注重学生“听话”和“说话”训练, 常见的形式就是看图说话、演讲等单向的口语活动, 而现在的口语教学更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根据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的研究, 交际能力包含以下因素: (1) 懂得什么样的话合乎用法; (2) 懂得什么样的话能被别人接受; (3) 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 (4) 懂得某一种语言形式真正使用的可能有多大[1]。因此, 口语交际就不仅仅局限于言语本身, 就不是简单的“听话”和“说话”, 而是扩大到言语之外, 强调了“语境”的重要性。口语交际就是听说双方在特定的语境下, 以有声语言为媒介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一种社会活动。只有准确地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 才能帮助我们正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3 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方法

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 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根据这个教学建议,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3.1 创设交际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 离不开时间、地点、场合、人物、目的等等因素。为了让学生获得切实、有效的训练,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力求创设具体的、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部分通常会给读者提供一个话题, 教师可以由这个话题出发, 设置相应的交际情景。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漫话探险”话题, 教材上提供了一个夏令营模拟招聘活动,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分别扮演学生家长、招聘者、应聘学生等角色, 看看面对同一个话题, 不同语境的人如何交际。

3.2 采用多种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个内容并不是独立的, 而是作为一个板块来安排的, 这就要求教师将三个内容整合起来, 而不是孤立地、生硬地开展某一个内容的教学。比如说写作, 大部分初中生都很害怕写作文, 如果老师只是将一道作文题布置给学生, 然后就要求学生完成作文, 常见的结果就是:要么学生坐在教室里搜肠刮肚半天还是无话可说, 要么学生思路狭窄、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样的教学方式, 难怪学生会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将写作、口语交际、知识探究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查找有关资料、准备素材, 然后在课堂上口头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又进一步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完成交流任务之后再去写作文, 这样作文也就不成为难事了。

口语交际教学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比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 教师单纯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觉得比较枯燥。为了更好地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教师可以以课本剧的方式, 请学生表演孔乙己在酒店里的情境。根据课文的描写, 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就会对人物形象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在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教师可以互动评议、讨论,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随着阅读教学而得到了锻炼。

3.3 促进师生交流, 改善教学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此,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如果口语教学的课堂是舞台, 那么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教师应该扮演点拨、指导的角色, 评价学生时要多用鼓励、赞美的语言, 让学生增强自信;其次教师要着力营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 可以采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比如:关于“我的烦恼”这一话题, 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烦恼, 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很有亲切感, 从而也愿意讲述自己的烦恼。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新的课型, 其教学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课前准备、导入情境、模拟交际、课外延伸。[2]“课前准备”要求教师根据课题提前安排学生搜集资料、体验生活;“导入情境”要求教师在开课之初用语言、课件或者实物的方式, 将学生带入交际情境中;“模拟交际”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具体的口语交际活动;“课外延伸”则要求教师布置学生有意识地参加课外有关活动, 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精心设计, 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摘要: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 需要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 以促进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丁炜.培养有能力的交际者——美国的口语交际教学[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 (3) :24~28.

[2] 郭福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67~6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谈谈呼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维修保养下一篇:浅谈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