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

2022-09-13

昆明作为云南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和科技中心, 既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旅游城市, 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东盟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发展林下经济在地理区位、物流交通、市场潜力、科技研发与推广、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宣传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条件。为此, 通过对昆明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的探索研究, 希望对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 昆明市林下经济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4年底, 全市累计发展林下经济面积3.53万hm2, 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 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规模逐步扩大[1]。其中, 林下经济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禄劝、宜良、富民、石林、寻甸、晋宁;产值达2 000~6 000万元的有官渡、东川、西山;产值达500~2 000万元的有五华、盘龙;呈贡由于森林资源较少, 发展较为缓慢, 林下经济产值在500万元以下。详见图1。

在林下经济发展中, 西部、北部和东部主要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景观利用;中部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主要开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服务和流通;林下采集在各个区 (县) 均开展。全市涉及林下经济省级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官渡区、五华区、盘龙区、呈贡区、禄劝县和石林县等。

2 存在问题

2.1 规划不统一, 发展方向不明确

林下经济的发展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些地区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形势机遇等认识不足, 尚未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系统化考虑、统筹规划发展, 导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没有切合实际、突出特色及符合当地资源情况, 致使发展方向、目标不明确。相应政策落实及保障措施不到位, 很多社会投资主体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优惠政策、扶持方式和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 多数林农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新技术不了解, 参与经营的积极性不高, 产业发展总体较缓慢。

2.2 科技成果转化力不够, 产业链条短

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工栽培繁育和加工技术等基础性研究工作虽有一定基础, 但林下经济最初多由林农自发创建, 缺乏与科研院所等的紧密结合, 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无力为林农提供有效的林业科技指导和服务。导致林农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技术水平较低, 凭传统经验开发和粗放管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大多数农户沿用传统的方式, 其成本高、效益差, 产品质量无保证, 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外, 林下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集中于原材料的生产, 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 对下游精深加工产品等的研发还较为薄弱, 产品附加值低, 产业链条短, 这导致部分林下经济产品大量生产后, 市场消化不了, 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给林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2.3 各级重视不够, 产业发展缺乏示范带动

由于发展阶段不同的原因, 以前林业发展主要以生态建设为主, 随着大面积荒山造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制度的实施, 如何给老百姓增收致富, 成为新时期林业工作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但相关部门并未转变思路, 仍未将林业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 示范带动作用缺失。另外, 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等未落实, 各级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林下经济产业的推动力。

2.4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滞后, 外界认可度不高

虽然林下经济产品是绿色、无污染的生态产品, 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对应的林下种植 (养殖) 标准、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等, 特别是林下食用产品产地环境、林下野生动物驯养产品认证还存在空白, 难以适应林下经济产品市场对质量安全的要求, 消费者无法确定所购买的产品就是来自林下, 就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因此, 外界认可度还不高[2]。

2.5 知名品牌缺乏, 影响力较低

目前, 虽然林下经济已形成一些品牌, 但这些品牌仅在云南省内有一定知名度, 企业实力也较弱, 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还缺乏。这与昆明市及全省丰富的林下资源禀赋不相符, 如种质资源享誉国内外的野生菌等。

2.6 市场服务体系较为原始、落后

服务体系不完善, 市场信息不畅通, 缺乏相应的中介组织机构, 造成林地流转困难, 产业规模难以扩大。据调研, 林下经济相关产品的流通、交易等, 采用的还较为原始的面对面、赶集似的方式, 而现代化电子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连锁经营、网上交易、订单期货、物流配送和农超对接等流通方式的交易手段还未建立, 市场信息不畅通, 难以拓宽林产品流通渠道, 给林下经济向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困难。

3 对策及建议

针对昆明市林下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即做出昆明的特色, 又最终实现“不砍树能致富”和“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林业发展目标。

3.1 制定规划, 指导全市的林下经济发展

依据发展目标、任务、各区 (县) 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情况、林下经济发展基础等编制《昆明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将昆明市林下经济发展布局为“一心两群双四模式”的格局。即从空间上将昆明市林下经济布局为一个中心和两大聚群, 一个中心即将昆明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及泛亚地区林下经济综合发展中心, 两大聚群即城郊森林休闲体验产业发展聚群和山区仿野生产业发展聚群;从发展特色上重点布局四大类型及4种模式, 四大类型即林下种植类型、林下养殖类型、林间野生产品采集加工类型和森林休闲体验类型;4种模式即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花模式和休闲体验模式。

3.2 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3.2.1 建设林下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为及时解决行业内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并将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中, 从而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平台, 推进科技协作,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发挥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科技中心的优势, 建立林下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2.2 加强科技推广与培训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平台, 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乡镇林业站在技术指导、专业培训等方面的优势, 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及营销管理等培训, 切实提高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经营管理水平。

3.2.3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要求, 探索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产业基地, 起到为林下经济先行试点和引导其他林农科学发展的作用。从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等龙头企业和林业合作社中, 选择基础较好的企业 (合作社) 作为建设主体, 积极吸引政府、科研院所、其他企业、林农等多元参与,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摘要:昆明市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 具有先天的优势及特点, 林下经济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通过对昆明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查研究,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发展昆明市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旨在壮大昆明市的林下经济的产业。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对策,云南省昆明市

参考文献

[1] 吴蒙.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17) :151-152.

[2] 李娅, 陈波.我国林下经济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 2013 (6) :36, 3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课改、新理念与教师重塑下一篇:学风建设的多样性与针对性浅议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