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干部任职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长干部任职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解决新毕业学员到部队后“水土不服”问题,必须紧紧扭住发力的抓手,文章就如何扭住课堂教学、学员管理干部示范、基层管理任职资格考试等三个抓手的方法、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索,以此来指导学员基层管理能力培养实践。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明确军事职业教育定位构建军事职业教育体系

当今世界军事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军事教育主要由军事高等学历教育与军事职业教育构成,军事职业教育是军事教育的核心与关键,在高度重视军事高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发展军事职业教育。在海军新型院校教育体系中,如何面向海航部队建设与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创造性地贯彻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与第十二次海军院校会议教育改革精神,搞清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位,构建分院军事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机制,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明确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位

1994年4月,中央军委作出了军队院校要努力转变办学重点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了军队院校必须把办学重点从以生长干部学历教育为主逐步向以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和现职干部继续教育为主转变。实现军队院校办学重点的转变,就应该解决好军事职业教育定位的问题。我军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义可拟为:按照军事职业岗位任职需要,给与军队受教育者以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这样定义军事职业教育,需要明确三点:

(一)明确军事职业教育的特点

针对性。一是专业针对性,无论哪个层次的军事职业教育都是以岗位任职需要为培养目标,这样就决定了这个层次的培训必须针对某个专业岗位来展开,二是教学内容针对性,教学内容必须具有适应性、有效性和综合性,除了进行必须的专业培训外,还要针对岗位特点强调品质培养、注重指技合训、强化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

多样性。根据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军事职业教育无论从培训层次、培训对象、培训范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制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实践性。军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很明确:适应岗位任职需要,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注重实践的特点。

终生性。现代教育是终生教育,为实现军事人才的矢口识结构随时代发展,每个军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阶段将会接受不同内容的军事职业教育,在军人的职业生涯内将享受终生教育。

除了以上四个特点外,军事职业教育还具有教育目标明确、教育任务广、教学内容起点高、高科技含量大、教学组训方式灵活、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要求高等特点。

(二)明确开展军事职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适应需求的原则。军事职业教育的培训范围很广,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是这些班次的设定不是随意的,是按照任职岗位的需求来开设的。能力本位的原则。军事职业教育涉及到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管理工作,适应军事职业教育针对性强的特点。晋训一致的原则。开展军事职业教育,要进行有计划的院校教育培训,循序渐进的岗位任职,做到“不训不晋,先训后晋,晋训一致”,形成一条进出有序、逐步提高的人才成长渠道,使军事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正规化。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军事职业教育,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优势,调动受训人员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因地制宜的远程教育、函授教育以及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等多种方式的军事职业教育,使我军的军事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循序渐进的岗位任职,因地制宜的在职自我发展,三者结合,交替进行的良性机制。

(三)明确军事职业教育的分类

1、士兵军事职业教育

主要是针对刚入伍的士兵来开展,其培训内容主要是入伍训练,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上岗前的培训。

2、士官军事职业教育

根据我军目前的土官培训体制,在培训范围上分为士官学历军事职业教育和士官非学历军事职业教育两部分。土官学历军事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军队专业院校和土官学校承担的士宫中专、大专学历教育。土官非学历军事职业教育包括初级、中级、高级士官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各种培训,该部分的教学任务在士官学校、部分军队专业院校和相应部队完成。

3、军官军事职业教育

我军现行的干部培养体制规定;不进院校培训不允许提干,“2005年后生长干部培养基本实现高等教育”。上述规定从法规上明确了军官任命前必须接受普通高等教育 (也可称军官任命前的基础教育)。由于普通高等教育是按学科设置的“大专业”,重在基础性,与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非常大的不同,因此,为突出军官任命前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在军官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础性,我们认为在军事职业教育的分类中不应将该部分教育列入其中。

1999年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和全军第十四次院校会议,规定了干部不经过院校培训就不能转换工作岗位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实现了我军干部培训体制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使军队在职干部的培训步入科学、正规的发展轨道。军官任职资格和任职能力的教育,我们认为均属于军事职业教育。

二、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主要是指有关军事职业教育的培训任务、方式、规格、层次、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等构成的整体系统。具体构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适应海航部队建设需要;二是符合训练任务规划,三是突出学科专业优势。

依据上述要求,我们具体构建了“三种类型、三个领域和三个等级”的军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三种类型就是:任职教育、晋升培训和专项培训,三个领域就是:政工、指挥(包括军事、后勤、装备指挥官)和专业技术类三个培训领域,三个等级就是:晋升培训均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等级。

任职教育。任职教育可以定义为我军官兵首次任职或上岗前的专门训练。一般包括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地方高等教育毕业生到部队工作前的岗位培训,二是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4+X”中的X阶段的教育,是任职教育的重点,三是专业技术兵训练,如我院为海航承担的新兵初级预选士官培训,也属于任职教育范畴。

晋升培训。主要是指现职干部和土官为了适应不断成长与进步、由初级到高级等工作岗位转换的需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职务而对其进行的晋职晋级前的系统化培训。晋升培训又可分为政工类、指挥类和技术类三个培训领域,指挥类包括军事指挥干部、后勤指挥干部和装备指挥管理类干部。不同院校有不同的侧重领域,而每个培训领域一般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大致应与岗位任职等级要求相吻合。

专项培训。是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为重点,改善现职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新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满足部队的建设需求为目标而适时开展的各种各类的短期培训。在具体培训模式上,主要包括换装培训、持证培训、应急培训与定期轮训等各种形式。适应部队装备迅速更新换代的需要,按照海军院校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专项培训的方式、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内容将越来越丰富,是今后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与发展方向之一。

三、健全军事职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的法规法律是进行军事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保证,也是军事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需要根据部队与院校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际,创造性地构建切实有效的军事职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机构。遵循全军办院校、合力育人才的军校教育特殊规律,军事职业教育更加需要建立与完善由机关牵头、院校为主与部队防调的“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机关、院校与部队三方的积极性与优势,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共同研究解决军事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重大的政策法规与实施办法等问题。

完善与实施全程运行机制。从军事职业教育的过程看,主要包括“选送、培训、考核、使用”等四个重要环节,针对四个重要环节建立的各种制度、法规、政策与规定,则构成了军事职业教育全程管理运行机制的主体。当前,应特别努力制定或落实好五项关键性的制度:一是“优选学员”制度,部队应切实从大局出发,严格按照学员选送标准和培训目标要求选送学员;对于地方大学毕业生的任职教育班学员,院校应实行统一综合考试,对于不合格者予以退回。上级机关应严把招生关,保障生源质量。二是“预先分配”制度,对于地方大学毕业生的任职教育班学员,应实行预分配制度,有利于学员明确目标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三是“综合测评”制度,即在培训结业时,由兵种干部部门和业务部门牵头,各级干部部门、业务部门到校参与,多方共同对学员进行综合测评考核,确保考核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四是“不训不提”制度,能否严格落实好这项制度,是职业教育能否得到正规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五是“优生优用”制度,对于优秀的毕业学员,要切实做到优先使用、优先晋升,真正以落实政策为向导,激励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赵经成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管理论文 篇2:

谈军校生长学员基层管理能力培养的三个抓手

摘 要:解决新毕业学员到部队后“水土不服”问题,必须紧紧扭住发力的抓手,文章就如何扭住课堂教学、学员管理干部示范、基层管理任职资格考试等三个抓手的方法、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索,以此来指导学员基层管理能力培养实践。

关键词:军队基层管理; 能力培养; 培养措施

军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培养提高生长干部学员基层管理能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贯彻习主席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落实总部军事人才培养部署,必须抓好学员基层管理能力培养,彻底解决一些新毕业学员到部队后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要紧紧扭住课堂教学、学员管理干部示范、基层管理任职资格考试等抓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长干部学员基层管理能力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课堂教学是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提高生长学员的基层管理能力,必须从创新军队基层管理课程课堂教学做起

课堂教学是学员学习的主渠道。我军院校历来重视军队基层管理课堂教学。目前普遍使用的《军队基层管理》教材,虽然规格高、形式潮,但传递的信息却比较落伍。表现在:没有面向学员会带兵管理的实际需求,用鲜活的基层管理事例说事;没有紧密结合生长干部学员基层管理能力培养实际,按照基础理论、基本法规、基本技能、综合实践的方法,构建知识体系。二是方法不科学。要点提示、理论讲授、观看课件等,仍然是基层管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步骤。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教学模式,仍然是军队基层管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开展基层带兵基本功的训练,仍然处在探索发展之中。

深化军队基层管理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要注重我军建设和管理教育经验的大力继承和发扬;要把《共同条令》等法规制度纳入基层管理课堂教学范畴;要把主持召开各种基层会议等学员今后带兵应知应会的内容纳入基层管理课堂教学知识体系。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着眼生长学员带兵管理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实行院校部队一体化的管理教育课程网上教学,包括:网络授课、网络热点管理教育问题研究;运用计算机及仿真设备、器材,模仿基层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经常性管理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各种训练;搞好基层管理理论知识的竞赛以及实际带兵管理实践的锻炼活动等。

二、学员管理干部是基层管理能力培养的旗手,提高生长学员带兵管理能力,必须从抓好学员管理干部的教育管理入手

学员管理干部是生长干部学员的“模子”,生长干部学员是学员管理干部的“镜子”。近几年,普遍反映当前一些新毕业的基层干部存在的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与军校学员管理干部自身素质不强、带兵经验缺乏直接有关,学历教育院校的学员管理干部经历单一,对部队情况了解掌握不够,在学员旅工作和学员管理实践中,没有给生长干部学员当好标杆,做好表率。

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发挥学历教育院校学员管理干部榜样的作用,必须从抓好学员管理干部的在职培训入手。全军学历教育院校要认真落实军委总部有关部署和规定,着眼学员旅模式管理工作实践,着眼培养会带兵管理人才的要求,扎扎实实搞好学员管理干部在职培训。要按照《关于军队院校指挥生长干部“合训分流”实施意见》[2]的要求,积极安排学员管理干部到基层部队指挥岗位任职或代职,进一步增强其指导和考评学员连日常管理、训练以及学员骨干的选拔、培训等工作的能力;要遵循生长学员思想认识活动的规律,启发其自觉地接受与连队一样甚至还严于连队的熏陶砺练;要通过把教育与养成结合起来,使生长干部学员养成自觉按照条令条例办事的习惯;要切实重视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良好的带兵管理形象,促进生长学员实际带兵能力的生成。

三、考试是基层管理能力培养的指挥棒,提高生长学员带兵管理能力,必须从推行军队基层管理任职资格转型开始

笔者认为,当前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基层管理课程考试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内容不尽合理。多数试题仍以客观为主,甚至甚至是书上的题目,这种试题容易导致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最终使得学生因生搬硬套而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二是考试方式太单一[3]。考试主要是限时闭卷笔试,重理论、轻技能;终结性知识多,形成性知识少。局限了学员的想象力。三是考试一次定结论。课程往往只进行一次课终考试,并且以这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员该课程总成绩的主要指标,容易导致“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等现象的发生。

考试是指挥棒,落脚点是推行军队基层管理任职资格考试。要着眼建立由本单位教员、学员管理干部、部队干部、同类院校教员共同组成的军队基层管理任职资格考试组织领导机构,实现对生长干部学员基层管理任职资格考试的统一领导;要着眼建立考军队基层管理责任感、基层管理科学知识与考基层管理法规制度、基层管理技能和综合实践于一体的基层管理任职资格考试知识体系,实现基层管理理论知识的考试与实际带兵管理能力的考试相统一;要着眼完善基层管理能力素质考试改革方案,实现生长干部学员基层管理任职资格考试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要着眼部队错综复杂的考核情况,让考生在近似基层管理实际的环境;要着眼由部队和同类院校的同志参与把关考核,实现院校考试向部队实际带兵管理需求靠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2014,3:188

[2]关于军队院校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组训方式的实施意见,http://22.41.32.139/Item/....aspx - 2014-11-12-倍速快照

[3]刘清国,胡军涛,李莎澜.改革军校考试模式,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9,02:145

作者:柳成成 李文山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关于解决国防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是我国适应军事高科技应用与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这是一个新型国防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复杂性强。重点解决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工作中的军地权责问题、国防生军政训练与专业学习的关系问题、国防生缺乏职业规划与教育等突出问题,对于推动国防生培养工作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新型国防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的人才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防人才;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是当今世界军事高科技应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美、俄、英、日等世界军事强国相比,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起步较晚。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国发[2000]9号),标志着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正式拉开帷幕。国防生是军队根据生长干部补充需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享受国防奖学金、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的地方大学生。从1998年我军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进行国防生培养工作试点至今,国防生从无到有,并逐渐实现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的转变。到目前为止,全国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已达116所,在校国防生近4.8万人,累计招收选拔国防生6.5万人。在这过程中,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经验缺,加之国防生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广泛性和复杂性,不少制约国防生培养工作的问题纷纷涌现出来。而根据中央军委的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到2010年,依托培养的军队干部将占军队生长干部的60%,其中国防生占三分之二以上。所以重点解决国防生培养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显得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

一、军地权责问题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合型的工程,涉及到军队和地方的方方面面,这当中有总部和各大军区的干部部门、训练部门、后勤部门,有地方的高等教育招生考试部门、人事部门、依托培养的高校,还有所在省的省军区、军分区(警备区)、教育厅(局)、军队院校、高级中学等。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形成合力本应是这项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但一直以来都没有相关的制度明确军地各方的职责,即使是2007年颁布的六部委联发文件《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也只是说到“国防生教育管理由高校负主要责任,军队驻高校选培办协助”,并没有作出量化、细致的规定。权责不分,职责不明,于是工作中便常常出现“无人管”或“争相管”现象。

解决军地权责问题是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着眼长效,从制度规范上着手。美国是当今世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其后备军官培养体系良好、持续的运行,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赖于制度的保障。美国《国防法》早在20世纪初便明确规定:“各军种部长遵照总统颁布的规章,可以在任何民间教育机构制定并维持后备军官培养计划。……地方高校必须为培养工作创造必备条件,完成赋予的培养任务”。美国军方与地方高校签订国防生培养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无论那一方违约,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作出经济赔偿。借鉴国外做法,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力。

1,加快法规建设,强化培养工作立法保障。《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的出台,已经标志着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朝规范化、系统化和长效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作为国家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国防生培养工作在法制保障上仍存在许多盲点。针对这种局面,必须加快出台与健全相关法规的步伐,对军队各级单位和部门、地方有关行政部门、普通高校、军队院校在国防人才培养上的权责进一步明确、细分,解决当前国防生培养工作各自为政、步调不一的问题。

2,加强军、校沟通,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军队驻校选培办和高校是国防生培养的具体承担单位,双方关系的协调与处理,直接影响到国防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按照《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国防生教育管理由高校负主要责任,驻校选培办协助。但培养工作千头万绪,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自然无法细化到实际操作的各个层面,因此双方责任的落实还需借助于其他规约。笔者认为,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可以签订培养合同或其他协议性文件,对双方在国防生培养的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军政训练、党团建设、配套设施、财务卫生保障等诸项工作中的权责作出细致的明文规定,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化制度,改变目前国防生培养工作“一任领导一个方向,前人方走茶已凉”的局面,变“工作靠感情”的人治为“一切靠规章”的法治。同时,双方还要整合资源,成立依托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解决国防生培养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矛盾,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与专业学习的关系问题

解决国防生军政训练与专业学习的关系问题是关键。国防生具有大学生和后备军官双重身份,在完成普通大学生应修课程任务的同时,还要参加军政训练。这意味着军政训练必然会占用国防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甚至会影响到其正常的专业学习。军政训练和专业学习的关系如果不理顺,那么势必导致国防生在两者上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出现“瘸子现象”。根据新型国防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普通高校培养的国防生要有别于过去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和直接从地方大学招收入伍的毕业生,它应该是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优良的创新能力和过硬的军事素质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但我们在培养实践中往往发现,由于缺乏对军政训练和专业学习的统筹协调,大部分国防生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问题,只有极少部分优秀的国防生能真正做到“鱼与熊掌兼得”。确保国防生在完成一个普通大学生学习任务的同时,强化军事素质,培养军人作风,从而成长成为合格的新型国防人才,是理顺国防生军政训练与专业学习关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1,必须坚持以国防生专业学习为主导。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就是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掌握丰富科技知识和人文理论的新型军事人才,国防生如果没有科学文化的专长,那便与新型国防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失去培养的意义。笔者在多年的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与军校生长干部和直招毕业生等传统国防人才相比,国防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使国防生在任何环境和客观条件下,迅速掌握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和方法,迅速适应环境,融入环境。而这个能力则是主要通过专业学习来培养和加强的。此外,鉴于目前国防生培养的“4+1”模式,即国防生在完成大

学学业后,还有一年的时间在军校接受训练教育,所以必须把国防生的专业学习放在培养过程的主导地位,教育引导国防生把专业学习作为大学期间的核心任务,打牢科技文化知识基础,逐渐培养和加强核心竞争力。

2,必须坚持把提高军政训练实效作为解决国防生专业学习与军政训练关系问题的核心举措。扎实的军事技能是国防生在军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从不少毕业国防生到部队工作后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国防生的军事素质与当前部队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从目前在校国防生的军事技能和身体素质情况来看,也不容乐观。据悉,在南方某工科重点大学2008年国防生毕业考核中,80名国防生有19名3000米考核不及格(15分钟合格),不及格率近20%,其他高校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国防生军事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国防生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坚持以专业学习为主导,非但没有意味着军政训练无足轻重,反而对国防生的军政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国防生要在搞好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打牢军事技能基础,那么唯一可行的核心举措就是提高军政训练实效。笔者认为,提高军政训练实效,必须严格落实《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把军政训练纳入高校教学体系,做到“三化”,一是日常训练规范化,改变目前训练随机性、临时性和不稳定性的现状,规范教员队伍建设,规范训练计划安排,规范训练目标落实;二是集中训练科学化,充分利用国防生大学期间的三个暑假和四个寒假,见缝插针,科学安排国防生到部队训练基地集中进行军政训练;三是军政考核长效化,进一步量化军政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国防生学年军政考核评价体系。

三、国防生的职业规划与教育问题

由于国防生职业目标的定向性,一直以来都很少有高校和驻校选培办把职业生涯规则引入国防生的教育管理。缺乏对军人这一职业的了解和规划,首当其冲的便是国防生的从军信念问题。根据我们对南方某重点大学国防生报考动机的调查显示,受父母和亲友影响而报考的占20.2%;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希望通过国防奖学金减轻家庭负担的占21.9%;从小向往部队,想圆从军梦的占24.6%;好奇,想体验一下军旅生活的占10%。在这种多元化动机的影响下,由于缺乏对职业的了解和规划,缺乏理性的认知,一方面导致从军信念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者是在理想和现实差距的触动下,易于动摇;另一方面使部分国防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失去奋斗目标,迷失自我。以该校为例,八年共招收选拔国防生599人,其中因为成绩差和思想动摇淘汰的人数高达52人,比例几近10%。职业规划与教育的缺位,直接影响到国防生的从军信念,影响到国防生对大学期间专业学习和军政训练的认知,影响到国防生对自身成长成才的规划和掌握。加强国防生职业规划与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防生培养不可忽略的一个重点问题。

1,加强国防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从入学开始便对国防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点介绍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现状、新时代军队发展与变革的方向以及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国防生对部队和军人这一职业的了解,引导国防生结合军队人才需求和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因素深入思考,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大学生涯计划和军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军政训练、社会实践、党团工作、情商培养等作出总体的规划和具体的落实安排。同时,根据一年级到四年级各成长阶段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细分,选培 ,工作人员应建立国防生大学生涯规划档案库,及时跟进、了解其规划的实施情况,帮助国防生随着目标和形势的变化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调整。通过对国防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引导,激发其内在要求和成长成才的动力,变“要我学”的被动状态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增强国防生培养工作的主动性。

2,完善国防生毕业分配体系,增强国防生培养的长效性。目前,国防生毕业分配主要由驻校选培办和高校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一个萝卜一个坑”,由选培工作人员对毕业国防生进行意向谈话后便直接制订分配方案。大部分国防生只有到公布任职命令当天,才知道自己的分配去向。在这种体制下,国防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较小,由此也为国防生职业生涯规划增添了较强的未知性和随机性,削弱了国防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不利于激发国防生成长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完善国防生毕业分配体系,具有重要且长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在经过多年国防生教育管理实践的探索后,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优,赋予优秀毕业国防生以自主选择工作岗位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参照普通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建立相对的“双向选择”毕业分配体系,搭建一定的平台,通过良好的调控,逐步实现部队需求单位与毕业国防生之间的双向选择。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突出体现“优秀者=更多的机遇选择者”,这既是为国防生的成长成才树立一盏指清航向的明灯,同时也是为国防生的培养注入一汪长流的活水。

作者:冯小宁 陈占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流动性过剩经济学试析论文下一篇:外汇储备过剩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