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艺术论文

2022-05-0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舞蹈表演艺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我国各种民间戏剧中,由于其地域、文化、人文品性的不同,所体现的戏剧人物性格也截然不同。赣南采茶小戏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等特征,具有很典型的人物性格特征,尤其是以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为主体的“三大表演技巧”具有浓郁的人物性格体现,在我国众多戏剧中独树一帜。对此,文章重点就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舞蹈表演艺术论文 篇1:

论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

摘要:赣南采茶戏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发展的艺术结晶,被戏剧家田汉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主要从赣南采茶戏中“三绝”——“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的角度分析其舞蹈表演艺术特色。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 舞蹈表演 客家文化

贛南采茶戏是著名的江西地方戏,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在赣南九龙山茶区,它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与赣南客家人的生活方式、习俗息息相关,体现了客家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与性格特征。它的发展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起源于劳动妇女山里劳作采茶时唱的“采茶歌”,后加入了民间舞蹈形成“采茶灯”,最后不断丰富的融入了唱腔、内容等表演形式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赣南采茶戏。采茶戏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采茶歌——采茶灯——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的剧目比较丰富,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其中喜剧、闹剧占多数。题材较为通俗,唱腔上“三腔一调”(茶腔、灯腔、路腔、杂调),用方言演唱。人物行当通常为“二旦一丑”,载歌载舞,具有浓厚的生活和劳动气息。舞蹈方面主要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拟动物形象。

一、源于生活的矮子步

(一)矮子步的形成原因

追根溯源,矮子步的形象特征是原始“登山步”的模拟。赣南地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客家人靠山吃山,垦荒种茶,几乎所有负重的劳力都有人力来挑或者背。由于长期的劳动生息,老百姓已经习惯了上山腿蹲、单挑重压的的动作,矮子步就是从这里提炼出来的。

有民间艺人介绍,矮子步与茶园生活密切相关。俗话说“负重必蹲,爬山要倾,摘茶要矮,挑担要稳”。茶树一般较矮,摘茶时大多数采用的是半蹲的姿势,尤其是男性。茶叶交接的时候,女性把自己篮子里的茶叶倒给男性的背篓的时候,由于男性比女性高,男性需要比女性略矮,保持屈膝的姿势。长期以来,这个姿势一直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矮子步。

(二)矮子步的风格特点

在赣南采茶戏里面矮子步是生与丑的表演技巧和基本步法。矮子步有高桩、中桩、矮桩之分,其表演技巧主要是始终保持双腿半屈膝或屈膝蹲身,抬头、直腰的典型基本体态。矮子步的基本步法有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惊歩、滑步、铲步。通过一人的长期创造发展,逐渐形成了河东、河西两个不同流派,表演上各有特色。

矮子步中,男生的步法一般要比女生低,意图表达一种女性地位高于男性的舞台形象,这种的矮子步由于体态滑稽、夸张的步伐,极大的增强了它的艺术娱乐性,丰富了它的表演魅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客家人开朗风趣独特的生活方式。

矮子步的要诀“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峨眉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稳紧住,膝头定三桩”,矮子步又以丑角的矮桩最富有特色,“丑角”中的“矮子步”的要诀是“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筲箕背,画眉跳架、贼手侧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随。”这是滑稽风趣的形态特征的一种体现。总而言之,表演做到头要有神,手要柔和,腰有风韵,步伐轻盈,才能做到有特色的美感。

二、变化莫测的扇子花

(一)扇子花的形成原因

“采茶没有了扇子,就等于吃饭没筷子”是采茶戏老艺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见扇子在采茶戏的表演中占着重要作用。扇子花是茶农在山中采茶时,一边摘茶一边不停的给茶蓝扇风,避免篮子的采摘的茶叶藏熟,以确保茶叶的口味纯正、保鲜而创造的。在明清以前,茶叶的制作工艺,大多数为使用铁锅进行手工作坊式制茶。因此在制茶过程中,为了使茶叶不烫确保茶叶的纯真的效果,需要一手用大蒲扇不停的扇风。茶农在平时休息的时候,也习惯用大蒲扇来扇风避暑。因此扇子成为赣南采茶舞动中必不可缺的一项道具,以此增加舞蹈活泼诙谐的形象。由于大蒲扇携带折叠不方便,在演出中渐渐被轻巧的折扇代替。

(二)扇子花的风格特点

扇子花的表演动作千姿百态,扇法极为讲究,其模拟形态与许多民族舞蹈或民间戏曲中的用法相似,有避风、闻花、扑蝶之说,但是在扇花指法上别具一格,分为二指、三指至五指的不同指法,表演时有“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的口诀。表演者右手持扇,有“单扇花”、“双扇花”之分。“单扇花”男女通用,而“双扇花”一般多用于女性。扇子可形象地用作瓢、刀、挖笋、打鞋底、绣花等用途。采茶戏常用的扇子花主要有:、三击扇风车扇、抛甩扇、平端扇、摇摆扇、风流扇、瞄路扇等三十多种。在不同的情境之中,艺人往往根据剧情舞着各种扇花,艺人在三十多种扇花中可自由变化,具有一定的即兴性。老艺人也有艺决说“扇花变化在于手,力在手腕见于烽,左甩袖筒右摇扇,十指牵着两臂走”。

三、别具一格的单袖筒

(一)单袖筒的形成原因

关于单袖筒的形成原因,民间主要有三种说法

1.相传采茶戏的鼻祖在峨眉山上迷了路,山高林密,找不到方向,这时候忽然来了一条黄狗,狗在前面带路,引导着鼻祖走下了山,人们感激不尽,特意将左袖加长,模仿狗摇尾巴的姿势,变出了各种水袖的动作。

2.传说采茶舞的先师惨遭暗算后失去了左臂,形被一茶女相救,茶女无微不至照顾他,用浓茶洗其伤口并嚼碎茶叶敷于伤口。为了遮挡失去的左臂继续舞蹈,茶女为其缝制了一件左袖较长的衣裳,结果空荡荡的袖子舞出了各种“袖花”,一直流传下来。

3.采茶舞属于民间小舞种,经常被一些大戏班子瞧不起,认为其庸俗,难登大雅之堂。采茶艺人于是专门制作了上身留一只带水袖的左袖袍衣,威风凛凛的像帐中坐稳的元帅。演出时,头戴“一把抓”,腰系“白堂裙”,下穿“灯笼裤”,右手舞“扇子花”,左手甩“长袖筒”。不敢弱小,以示自强。

也有说法是赣南气候湿热,茶农在劳作时,右手一长袖,时而遮阳,时而擦汗,时而用来驱蚊,时而做茶蓝盛茶,于是长袖便保留了下来。

(二)单袖筒的风格特点

一般我国的传统戏曲在表演的时候,袖子都是成对存在的,但在赣南采茶舞中,单袖筒是它特有的一个特征。在采茶舞中,单袖筒一般是生和丑的专用技巧。虽然为单水袖,但是刷袖筒的动作确是很丰富,有甩、扬、抓、遮、绕、抛、挥、摆、飘、圈、拖、缠、摇等等,每个动作都有其鲜明的意义。由于它的劲道和用劲的地方不同,又形成众多的水袖动作,如抓袖、背袖、搭袖、绕膝袖、绕肩袖、抖袖等等。运用的时候,没有特殊的规定,大多数时候都是与右手耍扇配合身段即兴演出。关于耍单袖筒的要领,老艺人也传下了艺决:“摆动象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这句艺决生动的描绘了赣南采茶戏在表演中的形象生动、变幻莫测的艺术特色。尽管由于受角色不同的影响,采茶舞袖的表演技术要领还是大同小异的。

四、结语

“三绝”与勤劳的客家人的生产活动有关,是人们日常生活在艺术中的抽象。它来源与生活,是客家人长期生存与山林中的严峻的生态环境中的产物。是赣南客家先民遗留给后代的我们一笔重要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黄文华.浅谈赣南采茶舞中的“矮子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2]刘斌.奇绝的采茶舞幽幽的客家情——析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征[J].艺术评论,2006,(11).

[3]赖丹.赣南客家舞蹈艺术中“三绝”的审美意韵[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

[4]温雅丽.赣南采茶舞蹈中“三绝”的艺术特征[J].艺海,2010,(12).

作者简介:

[1]毛建舟:国家二级演员,宜春市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

作者:毛建舟

舞蹈表演艺术论文 篇2:

论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

摘要:在我国各种民间戏剧中,由于其地域、文化、人文品性的不同,所体现的戏剧人物性格也截然不同。赣南采茶小戏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等特征,具有很典型的人物性格特征,尤其是以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为主体的“三大表演技巧”具有浓郁的人物性格体现,在我国众多戏剧中独树一帜。对此,文章重点就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舞蹈表演;艺术特色;分析

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等省区的一种汉族的戏曲,这种表演欢快,诙谐幽默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的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戏曲,颇受当地群众的喜爱。采茶戏的表演艺术也就是剧种的艺术风格和基本特征,只有挖掘采茶戏的表演特点,汲取其精华加之现代的表现手段,才可以更好的将这个戏种传承下去。

一、赣南采茶戏的表演风格

赣南传统采茶戏的表演风格是歌、舞、戏三者并重的,唱、念、舞融为一体,是赣南传统采茶戏中重要的表演元素,以下进行详细论述:

(一)采茶歌的唱腔

赣南传统采茶歌是用当地客家方言表达的,以曲牌体的茶腔和灯腔,再结合路腔和杂调的音乐唱腔,被誉为南方的“二人转”。曲牌体的唱法大都是较为轻快、欢乐、诙谐的,唱腔主要是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曲牌体独特的客家方言唱腔风格是赣南传统采茶戏的核心,在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刻画人物性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赣南传统采茶戏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其独特的客家方言也成为了赣南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赣南传统采茶戏是从民歌小调引导进来的,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十二月采茶歌”。灯腔与茶腔相比,则是有较大的区别,这类曲牌音调节奏率强、舞蹈性强。灯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唢呐加一套锣鼓,渲染起火热火红的气氛。路腔则又是另一种性质,其曲风轻松欢快。

(二)采茶歌的舞蹈

赣南传统采茶歌的舞蹈是通过农民们来源于劳动生活创造而来的,而如今舞蹈衍生出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摹拟动物等,造型十分独特,变化无穷。“扇花变化在于手,力在与手腕见于烽,左甩袖筒右摇扇,十指牵着两臂走”这就是对赣南传统采茶戏舞蹈的形象刻画,赣南采茶戏的舞蹈多为“矮子步”“单袖筒”,舞蹈在赣南传统采茶戏也包含有基础功的意思,其矮子步更是被人誉为“东方的芭蕾”。

(三)采茶歌的“念”

赣南传统采茶戏中的“念”是区分丑角不同于旦角的艺术表演特征,这种富含音律性质的语言,具有着沉重的节奏感以及悠长的音律美的唱腔叫做念白。念白的基本要求要做到顺口以及美音,舞台上的念白,可称之为在音律中加工而成的艺术语言。

二、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分析

(一)矮子步的风格特点

在赣南采茶戏里面矮子步是生与丑的表演技巧和基本步法,矮子步有高桩、中桩、矮桩之分,其表演技巧主要是始终保持双腿半屈膝或屈膝蹲身,抬头、直腰的典型基本体态。矮子步的基本步法有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滑步、铲步。通过一人的长期创造发展,逐渐形成了河东、河西两个不同流派,表演上各有特色。矮子步中,男生的步法一般要比女生低,意图表达一种女性地位高于男性的舞台形象,这种的矮子步由于体态滑稽、夸张的步伐,极大的增强了它的艺术娱乐性,丰富了它的表演魅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客家人开朗风趣独特的生活方式。矮子步的要诀“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峨眉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稳紧住,膝头定三桩”,矮子步又以丑角的矮桩最富有特色,“丑角”中的“矮子步”的要诀是“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筲箕背,画眉跳架、贼手侧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随。”这是滑稽风趣的形态特征的一种体现。总而言之,表演做到头要有神,手要柔和,腰有风韵,步伐轻盈,才能做到有特色的美感。

(二)扇子花的风格特点

扇子花的表演动作千姿百态,扇法极为讲究,其模拟形态与许多民族舞蹈或民间戏曲中的用法相似,有避风、闻花、扑蝶之说,但是在扇花指法上别具一格,分为二指、三指至五指的不同指法,表演时有“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的口诀。表演者右手持扇,有“单扇花”“双扇花”之分。“单扇花”男女通用,而“双扇花”一般多用于女性。扇子可形象地用作瓢、刀、挖笋、打鞋底、绣花等用途,采茶戏常用的扇子花主要有:三击扇风车扇、抛甩扇、平端扇、摇摆扇、风流扇、瞄路扇等三十多种。在不同的情境之中,艺人往往根据剧情舞着各种扇花,艺人在三十多种扇花中可自由变化,具有一定的即兴性。老艺人也有艺决说“扇花变化在于手,力在手腕见于烽,左甩袖筒右摇扇,十指牵着两臂走”。

(三)单袖筒的风格特点

一般我国的传统戏曲在表演的时候,袖子都是成对存在的,但在赣南采茶舞中,单袖筒是它特有的一个特征。在采茶舞中,单袖筒一般是生和丑的专用技巧。虽然为单水袖,但是刷袖筒的动作确是很丰富,有甩、揚、抓、遮、绕、抛、挥、摆、飘、圈、拖、缠、摇等等,每个动作都有其鲜明的意义。由于它的劲道和用劲的地方不同,又形成众多的水袖动作,如抓袖、背袖、搭袖、绕膝袖、绕肩袖、抖袖等等。运用的时候,没有特殊的规定,大多数时候都是与右手耍扇配合身段即兴演出。关于耍单袖筒的要领,老艺人也传下了艺决:“摆动象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这句艺决生动的描绘了赣南采茶戏在表演中的形象生动、变幻莫测的艺术特色。尽管由于受角色不同的影响,采茶舞袖的表演技术要领还是大同小异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赣南传统采茶戏其历史悠远,具有非常强烈的传统文化深度,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客观真实反映了客家先民从古代到今时今日的生活追求、喜怒哀乐,代表着正宗的客家人物特征,是对赣州人民内心世界的赞美,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如此艺术魅力,应当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谢洋扬.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的舞蹈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欧阳旭.赣南民歌与赣南采茶戏的演唱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王亚菲,朱俊林.论赣南采茶戏的创新[J].农业考古,2013(02):160-167.

作者:游婷

舞蹈表演艺术论文 篇3:

简析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

摘要:赣南采茶戏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是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艺术产物。在采茶戏发展早期,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唱歌,使他们带来乐趣,之后融入多种多样的唱腔,使歌唱更加多元化。而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常见的舞蹈表演形式有矮子步以及扇子花等等,不同的表演形式有着不同的表演效果,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为了可以更好地促进赣南采茶戏舞蹈稳定发展,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展现其舞蹈艺术特色。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征,而且分析了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舞蹈表演;艺术特色

赣南采茶戏在我国江西省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其表现内容以及艺术形式都与赣南客家人的生活习俗以及生活方法等有紧密的的关联。并且其发展总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采茶歌,第二个阶段是采茶灯,第三个阶段是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多个剧目,其来源途径是以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主,主要是用方言进行演唱。就采茶戏的舞蹈来看,通常应用矮子步以及扇子花等等。

一、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征

(一)音乐声腔

赣南采茶戏的特殊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其中,音乐声腔表现非常特殊。在赣南采茶中声腔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而且音乐不同,充分利用背景音乐能够将喜剧想要表达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现出来。音乐结合强调,运用每种乐器,展示的功能都是有差异的。音乐声腔通常可以划分成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茶腔,还有路腔等等。赣南采茶戏的表现方法是以采茶戏为主,利用自身比较欢快的语气将喜剧的幽默全面表现出来,而且具有乡村气息[1]。每种声腔表现的意义也是有差异的,比如:就灯腔来讲,通常表现的高亢,让人觉得十分狂野,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环境背景和人物性格。并且与传统乐器相结合,使戏曲的气氛可以得到烘托,让听众体会到戏曲中包含的丰富的情感,振奋人们的心灵,感受山区人们的精神面貌;就路腔来讲,顾名思义,其由来是在路上唱歌,其作用在于为主腔调表现的特征起到辅助作用们可以在主腔调的特色更好的衬托。其实,任何声腔表现,其在衬词中普遍应用。

(二)伴奏乐器

戏曲的伴奏乐器是以民间传统乐器为主,比如:勾筒、还有唢呐等等。在戏曲伴奏中展现的艺术特色存在差异。在演奏中合理利用客家话以及赣南方言进行展示,形成相对独特的戏曲文化。每个角色都应该使用适合的伴奏乐器进行体现,也能便于观众正确区分。通过伴奏乐器能够营造出戏曲生动形象的氛围,而且利用民间古朴的乐器可以将赣南人们朴实生活特征充分体现,使戏曲有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三)表演形式

由于赣南戏曲非常有特色,主要是歌舞戏重复进行表演,有着独特的表演特征。表演形式是通过对动物的日常动作进行模拟,将人物性格体现出来,采茶戏的全部剧目都将劳动人民的平时生活体现出来[2]。并且采茶戏中渗透各种各样的舞蹈以及歌唱,主要是受到演变历程带来的影响,以自然而然形成表演的特色。并且在采茶中表现方法是十分独特的,主要包括扇子花以及矮子步等等。这些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都将赣南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聪明智慧表现出来,在戏曲中将其审美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展现出来。

二、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

(一)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矮子步

1.矮子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就矮子步来讲,其形象特征是模拟最原始的登山步。赣南地区有很多山,地比较小,交通不方便,客家人依赖山,将山地垦荒用于种茶,大部分劳力都需要人力背[3]。因为采茶工作坐久了,演变出很多特殊的姿势,在戏曲中融入平时生活中采茶中熟悉的动作来表演,与生活非常贴近。矮子步和茶馆园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在戏曲中充分展现采茶人的形象以及动作。在茶叶交接过程中男子必须要蹲着接茶叶,呈屈膝动作,久而久之,便形成所谓的矮子步。

2.矮子步的风格特征

对于赣南地区的戏曲来说,矮子步是十分普遍的形态。矮子步的表演方法通常是结合平时活动中人们的动作演变成。矮子步中每个动作都有着不同的名词,而且矮子步往往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色充分表现出来。利用漫长的发展,矮子步已经逐渐形成多个流派,在矮子步中,就形象来讲,女生必须要高于男子,这样可以体现出女子的地位比男子高。矮子步利用多种方法将戏曲特点全面表现出来,比如:身体滑稽,还有夸张的步伐等等,使人物形象以及主题都可以得到突出,让戏曲看似更加艺术风趣。其实,矮子步属于滑稽的表演方法,将人物的诙谐吐出来,与正、丑形成强烈的对比[4]。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每个重要表演动作都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刚柔相融合,所有眼神都不能毫无深意,而且对整体表演的要求相当严格。

(二)千变万化的扇子花

1.扇子花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古时候扇子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书香文人的常用道具,而且在戏曲中是不可或缺的。对于采茶戏来说,扇子是比较特殊的表演形式,动作种类各种各样,比如:扇花的遮日扇、抛用扇以及避风扇等等,不同的动作,其表现力是有差异的,然而让人感觉十分鲜明。前人积累的艺术方法和艺术形式将采茶戏中扇花的重要作用充分表现出来。在采茶戏中扇子花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在采茶中必须要熟练掌握技巧,才能让茶叶始终保持新鲜,而且迅速采摘,在扇花表演中也必须要采用相同的技巧。在采茶中扇子便起到关键的作用,能够防止采摘后的茶叶出现藏熟的情况,保证茶叶口味良好。并且制作茶叶的 工艺,很多都是手工作坊式制茶,使用的工具时铁锅。要想让茶叶不烫保证茶叶是非常纯真的,必须要用一只手连续用大蒲扇扇着大风。种茶的人在休憩时通常为了解暑,使用扇子为自己扇风。在采茶中扇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结合采茶的动作特征,产生扇子花。

2.扇子花的风格特征

就扇子来讲,不仅是拥有传统韵味的物品,而且扇子的使用方法有着技巧,在戏曲中进行表现时,人们往往使用各种指法,比如:二指,还有三指等等[5]。不同种类的扇子也能使观众见到戏曲中各种人物,感受戏曲人物的不同特征。

(三)独特的单袖筒

1.单袖筒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采茶中单袖筒是主要的动作,是种茶人在采茶中因为身体十分疲惫,利用自己身上衣服的袖子进行解暑的过程。而赣南地区大部分都在干农活的同时唱歌,进而使工作更加轻松,这样一来,就在戏曲中运用单袖筒。

2.单袖筒的风格特征

在我国戏曲表现中注重成对,意思是成双成对。在采茶戏中的确有袖筒。在原来的采茶舞中单袖筒专门用于生与丑。单袖筒的刷袖筒有很多动作,主要包括飘、遮、甩、抓以及拖等等,动作多样化,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特色,将人物的具体特征和戏曲主体都展现出来。在刷袖筒过程中力度都是有差异的,比如:抖袖以及抓袖等等。

结语:

赣南的采茶戏将古时候人们的聪明智慧展现出来,在各种角色以及人物形象中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特色。茶的文化对戏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利用对戏曲的喜欢,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将优秀文化大力传承。因为每种戏曲,采茶戏都将赣南人们的民俗风格展现出来,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參考文献:

[1]肖慧梅,刘卓琳,成明明.试论赣南采茶戏与红色文化的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292-294.

[2]欧阳剑.论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J].艺术品鉴,2019(26):189-190.

[3]李俊玲.赣南采茶戏中的“旦角”舞蹈表演[J].福建茶叶,2018,40(03):358+361.

[4]毛建舟.论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特色[J].音乐时空,2014(09):49+59.

[5]黄文华.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中的舞蹈略谈[J].作家,2011(20):225-226.

作者:温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区矫正工作论文下一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