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旅游村茶文化论文

2022-05-0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观光旅游村茶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将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赖木山村生态茶叶观光体验式旅游创业为关注焦点,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分析浙江省内研究现状,探索与赖木山村发展相适应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实现以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我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观光旅游村茶文化论文 篇1:

建瓯市小桥镇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 茶业是福建省七大优势产业之一。加快小桥镇茶产业发展壮大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新的茶业发展之路也是政府部门重要职责。基于此,对小桥镇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旨在为茶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茶业发展;特色产业;对策建议;福建省建瓯市

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古就是适宜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地区,自北宋起就有茶业发展的记载。近年来,小桥镇历界党委政府始终将茶产业作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呈现出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何将茶产业做成小桥镇的特色支柱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已成为当前小桥镇的茶业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现状

1.1 生态环境优越

生态环境对于茶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小桥茶叶的优良品质。小桥镇地处闽北山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生态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9 ℃、降水量1 673 mm,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森林覆盖率79.8%,适宜茶树生长的岩质土壤达100 km2。

1.2 资源优势明显

全镇现有茶山26.7 km2,各类茶叶加工企业400多家,茶叶加工设备4 000多台(套),茶叶色选机100多台,年加工茶叶8 000 t以上。全市80 km2茶园生产的毛茶,80%左右由小桥镇茶企收购加工销售,是闽北乃至福建省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规模最大的乡镇,已成为北苑贡茶集散中心。全镇4.2万人口中,有2万人从事茶产业,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茶产业收入在居民收入结构中占比大。

1.3 茶旅融合发展资源多

推进茶产业、乡村旅游业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努力打造茗香古镇、茶旅小桥。由镇党委政府牵头,茶叶协会主办的“小桥镇品茗推介会”[1],已经连续12年举办,有效促进了茶农、茶企、茶商三方交流,2016年起谋划建设的“北苑贡茶加工园区”项目,用地面积

0.2 km2,项目分3期建设,以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建成南平市最大的茶叶加工园区,目前项目1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在中国传统古村落小桥镇阳泽村建成“北苑贡茶一条街”、甘源古茶道等一批观光休闲园区,北苑贡茶文化观光旅游路线正逐步形成。

1.4 文化底蕴深厚

小桥镇茶饮千古流芳,上屯西焙、甘源茶山、百丈岩茶等是北苑贡茶官焙内园,都是西焙御茶茶青主产区,历史上所制“龙凤团茶”为御贡上品,持续御贡458年,是著名的茶叶产区。北苑贡茶的兴盛,引起茶学研究風行,有关北苑贡茶的专著集中在宋代,融诗词、书画、歌舞、戏剧、文学艺术于一体,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是小桥镇发展茶产业坚实的文化基础[2]。

2 存在的问题

2.1 茶园生产经营落后,产业化水平低

茶园多为农户家庭作坊式种植经营,组织化水平低。茶叶种植品种混杂、树龄老化问题突出,规模化种植程度低,规模效应不明显,难以从根本上改善茶叶生产经营条件,茶叶适用技术也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茶产业发展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的速度不快,产业化进程较慢,尚未形成镇域经济支柱。

2.2 茶企规模小,龙头企业缺失

大部分企业经营理念陈旧,制茶工艺不精,产品品质多以操作者的经验来判断,专业化程度不高,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不足,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质不稳定,价格偏低,效益不高。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缺乏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带动引领。

2.3 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

在品牌建设上,大多茶企只重视自身品牌的宣传,对公共品牌的宣传营销不够热心,缺乏高层次、整体性策划和中长期营销推介规划,尚未形成品牌宣传的整体合力。对外宣传上,政企互动不足,尚未形成品牌聚合力,总体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对策

3.1 建设生态茶园,打造高颜值产业

推动茶产业发展壮大,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优质、产业融合、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业发展道路,重点是实施好“三大工程”和“一个保护”。1)茶山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出现水土流失茶园、茶山的生态修复与提升,推动茶园管理向“降密度、提高度、深施肥”方向发展;保留梯壁上的绿草,在茶树行间或梯岸上种植紫云英、黄豆、百喜草、爬地兰、平托花生等植物,形成绿色覆盖,提高茶园水土保持能力;以人工除草代替除草剂除草,引导茶农以割草代替劈草,促进生态恢复和平衡,走“恢复植被,巩固成效,保护生态,优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每年实施茶山生态修复0.2 km2以上。2)生态茶园创建工程。严格按照《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DB35/T 1322—2013),在茶园顶部、路边、沟边及茶园空旷处种植适合生长的树木,构建茶树生长的良好大生态;保留茶园绿草,覆盖地表,保持水土,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场所,营造良好的茶园小生态。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2 km2,推广使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研发的“以螨治螨、以虫治虫、以螨带菌治虫”国家级成果技术:在甘源

0.27 km2茶山实施该防控手段,在茶园内均匀的播撒捕食螨,在茶园取食红蜘蛛、小绿叶蝉、粉虱等害虫时,利用自身携带的白僵菌,对茶园内的害虫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提升茶树抗病虫害能力,并结合色板、杀虫灯等,多靶标、多层次实施生态病虫害防治,从而有效建立茶园动植物生态系统平衡,减少农药使用量30%,确保茶园有机生产管理。3)茶园地力提升工程。积极推广“有机肥+配方肥”的施肥模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茶园内增施符合无公害要求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畜+沼+茶”模式,充分利用畜禽粪污、沼渣沼液等废弃肥料,减少化肥施用,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推广“绿肥+覆盖”模式,在茶树行间裸露土壤上覆盖杂草、绿肥草、稻草等,综合应用耕翻、采摘、修剪等农业防治措施,积极推广杀虫灯、粘虫板等物理防控措施,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茶叶质量效益提升、茶园可持续发展,每年茶园土壤改良1.3 km2。4)实施茶叶主产区生态保护。整顿治理毁林开垦种茶等非法破坏林地的行为,将茶叶主产区生态保护作为茶产业发展的一条红线,在维持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不再新增茶园面积。对2015年12月以后所有违法违规开垦的茶山进行彻底整治,对高坡度、低海拔等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实行退茶还林还耕,锁住茶山水土资源。

3.2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水平

将精深加工作为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1)建设加工园区。加快推進规划面积14.6 hm2的北苑贡茶加工园区建设,完善电力、给排水、绿化、道路及场地平整等配套基础设施,构建生态产业园,推动茶叶加工、流通及配套服务高效融合。2)培育壮大龙头。围绕产业集聚,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鼓励现有骨干茶企增资扩营、收购并购,引进战略投资者[3];实施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新建、扩建一批名优茶全程清洁化、智能化、连续化生产线,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加强在食品、保健、医药、化工和软饮料等方面的科技攻关、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应用,发展茶食品、茶罐装饮料、茶医药、茶保健品、茶工艺品等,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3)建设专业市场。加快产地市场建设,在阳泽村规划建设集贸易、茶文化、茶旅游、茶科研为一体的“茶叶一条街”,完善茶叶交易厅、茶叶精品展览厅、多功能茶文化活动中心、茶叶科研中心、茶叶质量检测站、电子商务网站、茶文化博览馆、茶文化广场等设施,促进茶产业加快发展。

3.3 强化品牌建设,扩大市场知名度

1)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抢抓高铁经济时代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品牌化与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融合发展;加强“北苑贡茶”公用品牌保护管理与营销,提升区域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茶企用好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北苑贡茶”公共品牌[4];引导茶企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统一标志,提高小桥茶产业知名度。2)政策扶持,培育品牌。制定扶持茶企品牌建设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名优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及原产地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企业在采摘、加工、质量、商标、包装、售价等方面统一标准,促进品牌建设;鼓励创办龙头企业,在企业立项、用地、税费、信贷、技术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重点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北苑贡茶发展,壮大北苑贡茶品牌。3)宣传营销,推介品牌。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利益链接”的原则,着力推广“武夷山水”“建字号”公共品牌,老字号“北苑贡茶”“闽北水仙”,打造著名、驰名商标,千方百计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5];组织力量制作“北苑贡茶”专题宣传片,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定期举办茶事活动,开通小桥茶叶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在高铁站口、高速公路沿途等醒目处,设立“建瓯北苑贡茶——名冠天下”巨幅广告牌;鼓励支持茶企通过举办展会、推介会,开展北苑贡茶文化知识巡讲,加大媒体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邱冬勇,魏剑生.品北苑贡茶 游生态小桥:小桥镇第十届品茗推介会暨乡村旅游文化节举行[EB/OL].(2019-06-21)[2021-08-25]. http://www.greatwuyi.com/info/content/2019-06/21/content_1331276.html.

[2] 黄善旺,范爱娟.小桥镇创新产业机制 谱写茶叶文章[EB/OL].(2017-12-5)[2021-08-25]. http://www.jrjonews.com/2017-12/05/content_177661.htm.

[3] 李锦生.浅谈建瓯北苑贡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J].中国茶叶,2020,42(4):67-70.

[4] 周理飞.建瓯茶区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践[J].福建茶叶,2011,33(1):26-28.

[5] 郑立盛.建瓯茶业现状及其发展思路[J].福建茶叶,2003(4):36-37.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范爱娟

观光旅游村茶文化论文 篇2:

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赖木山村生态茶叶观光体验式旅游创业服务精准扶贫研究

摘要:本文将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赖木山村生态茶叶观光体验式旅游创业为关注焦点,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分析浙江省内研究现状,探索与赖木山村发展相适应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实现以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我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茶叶;体验式旅游;创业;精准扶贫

一、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赖木山村生态茶叶观光体验式旅游创业服务精准扶贫现状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赖木山村,具有漫山遍野的茶树茶园、天然的瀑布可进行灌溉的引渠方式、青山绿水的大自然的优美风光,是天然的“大氧吧”。赖木山村生态茶叶观光旅游体验项目是以茶文化的传承的为宗旨,集高科技人才技术的引进、高水平的创新方式的种植茶树、休闲观光放松的娱乐旅游、辐射带动周边服务设施为一体的绿色大自然生态区。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质量的天然有机,茶树的种植培育采取的是天然的循环模式,由专家进行技术的指导农药的配比,进而达到既能除虫又能无公害的天然有机茶叶。地处大山怀抱的赖木山村,以山水吸引游客,以绿茶闻名遐迩。当地茶手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赖木山的先辈们很早就开始在赖木山这个村子种茶,炒茶,生产出清香甘润的炒茶。是一个典型的盛产茶叶的古老村子。村子地势高,空气清新,更有巨型瀑布,瀑布水流湍急,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山上到处可见一片片规整的茶园,整个空气中都能弥漫着茶的清新的气息。

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实则是种植茶树的技术的创新,茶叶制作加工的创新,从而通过茶叶的种植区、观赏区、体验区、品尝区的一体化连接化的带动经济的发展,带动赖木山村全村村民脱贫。生态茶叶观光旅游项目将茶叶和发展旅游产业完美结合,对传统的农家乐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生态茶叶观光旅游项目开发,以生态茶文化旅游节为抓手,传承茶文化的精髓。生态茶叶观光旅游不仅仅是参观茶树,而是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茶叶的历史来源以及可以亲身体验到茶叶的加工制造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具备当地的文化特色的旅游节来对赖木山村的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或者把赖木山村村民日常的采摘茶叶、炒茶、加工茶成品的过程拍摄制作成为微电影,进而政府部门可以将其加大力度的宣传赖木山村的茶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了解品尝茶叶。生态茶叶观光旅游种植的茶树主要希望能引进高新技术帮助村民培育茶叶,利用瀑布的天然水资源引流到茶园,进行喷洒式灌溉,这样既能减少村民的辛苦人工洒水,又能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优势。同时通过对泥土的酸碱度进行有效的把控,提高土壤的肥沃能力,让茶树可以在其相对适宜的泥土中培育。引进科学有效的防虫害技术,利用生态自然循环的体系帮助茶园自身物质的循环。同时吸引城市高水平人才进行对茶树的杂交,研究更加抗虫害的茶树,然后进行普遍推广,从而达到降低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使茶叶更加绿色无公害。

生态茶叶观光旅游的发展使得城市乡镇的资源共享一体化。茶文化的体验式旅游服务、休闲观光的茶叶的生产制造加工过程,赖木山村的劳动业、种植业、加工业有机结合,使赖木山村村民依靠自己的种植技术,促进茶叶的生产制造,依靠劳动换取收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二、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赖木山村生态茶叶观光体验式旅游创业精准扶贫对策

1.开辟生态茶叶观光旅游区“体验式服务”

生态茶叶观光旅游区“体验式服务”让游客可以亲自体验在茶场中采摘茶叶——在加工厂中加工制作茶叶——在休闲区中品尝茶叶等一体系的体验式服务。让游客感受“回归自然”的感受,吸引游客积极参加生态茶叶的生产,加工,体验农耕的乐趣,感受田园的风光,享受自然的“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情怀,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茶叶周边产品利润。

2.提升改造生态茶叶观光旅游区基础设施和游览线路

改造提升服务接待区、停车区、洗手间等服务便民设施,采用现代化材质、大众标志提示,方便游客寻找其准确位置。开发多种休闲项目和路线,发展赖木山村生态茶叶观光旅游体验创业服务,建设农业生态园和配套茶庄茶饮服务,展现“赖木山村居民”特有的风貌,生态茶叶观光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上将充分考虑“赖木山村民居”元素。合理规划好生态茶园的建设基地,周边交通的覆盖情况,自然资源分布的情况。努力做到合理的布局结构,有序的规划统筹,有计划的分期、分项目的逐步实行。

3.引入建设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赖木山村是一个贫困山区,资金筹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不仅要积极鼓励当地村民自己参股投资,而且需要政府资金的大力扶持,同时吸引外来企业的投资,从而进行合理的分配,进行初步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耀斌,杨玲,刘秋霞,陆路正,陈海龙.基于多维贫困测度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象识别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11).

[2]孙琦,郭邦顺.湖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实施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张家界市桑植縣马合口乡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0).

[3]谢永红.贵州塘山村旅游扶贫项目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31).

[4]李建峰.乡村振兴视阙下的承德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18(20).

[5]潘鸿雷,陈玲玲,顾婷婷,徐子琳.精准扶贫视角下江苏乡村旅游产业链的优化[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3).

[6]廖君,腾丹,白永忠,刘彦兵,华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马家乡马香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8(10).

作者:柳霆钧

观光旅游村茶文化论文 篇3:

明前龙井梅坞寻

早春二月,绿意盎然,我们几个老友又踏上品赏明前龙井之旅。

行程是“汪怡记”茶庄梁总安排的。每年清明前,他都要去杭州梅家坞收购明前龙井并赶运回沪,第一时间在“汪怡记”大世界门店上柜,满足新老茶客的渴求。

梅家坞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之一,地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腹地,沿梅灵路两侧纵深长达十余里,有“十里梅坞”之称,拥有“不雨山长涧,无云山自阴”的自然山水风光和悠久人文资源,是杭州最富茶乡特色的农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区。

下午5点,我们一行到达群山环抱、暮霭缭绕的梅家坞,望见村外青翠碧绿的山坡茶园。

梁总告诉我:“明前龙井,鲜茶2 250克制成500克茶叶,至少含5万个嫩芽,全凭采茶女手摘,她们从清晨到日落,最多摘5 000克左右鲜茶。”

老朋友梅村长在村口迎候。汪总笑道:“与梅村长做龙井购销已经30多年,当年是小梅,现在是老梅了。今晚梅太太亲自掌勺,做地道农家菜款待各位。”

拾级而上,茶香弥漫,家家门口一台台制茶机在轻轻运转,旁边的竹匾里晾晒着翡翠色的新茶。

到村长家门口,小圆桌上已摆好晶莹的玻璃杯,梅村长为我们沏茶:“这是前天摘制的龙井,水是村边山脚下的泉水。”

我笑道:“为了明前龙井,我们强忍干渴,车上不带一瓶水。”

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清代诗人陆次云赞誉龙井:“真者甘香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则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清明前采制的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称“雨前茶”,茶客历来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

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大特色,这是其他茶叶所不具备的。泡饮龙井,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冽,幽香四溢,因此老茶客喝龙井都用玻璃杯,不用盖碗和紫砂壶,就是为了欣赏茶叶在杯中轻盈摇曳的形美身影。

轻啜一口,清香馥郁、茶涩轻淡,满口甘鲜,明前龙井独有的茶鲜是精彩余韵。汪总解释说,明前龙井的氨基酸含量高于雨前龙井,所以有一股鲜味。

真是心旷神怡。

“今年明前龙井收成如何?”我问。

“收成不错。美中不足是這几天偏热,茶芽窜得太快,芽一大,品质就会下降,所以这几天都在赶工抢时间摘芽。”梅村长一面斟水一面招呼大家:“菜弄好了,来吃饭吧!”

客堂间正中的圆台面上摆满了腌笃鲜、盐水虾、白斩鸡、三文鱼、拌黄瓜、酱牛肉、红烧肉、炒菜笕、红烧鳜鱼、炒螺蛳、春韭炒蛋、鲜芹水饺,琳琅满目。

为了助兴,同行的陈先生特意带了两瓶茅台,梅村长又为大家斟上新茶,美味佳肴与茅台、龙井堪称绝配。

谈到梅家坞历史,梅村长告诉我:“梅家坞村民一半以上姓梅,祖籍河南,是南宋定都杭州时与朝廷一起迁来的,距今已1000年了。”

边吃边聊,很快2小时过去。大家都要买明前新茶带回去。

梅村长和太太从竹匾舀出茶叶,装入纸袋过秤,再用红丝带包扎,一包包新茶非常漂亮,堪称工艺品。

我买了1千克。

天已全黑,明月高悬,我们告别梅村长,驱车前往屏风山千禧酒店。

我告诉大家:“我用电子天平称过,一杯绿茶通常用3克茶叶,所以500克茶叶可泡170杯龙井茶。市售每500克千元的龙井茶叶,算下来每杯不到6元,与街头随处可见的珍珠奶茶、鲜榨果汁动辄十几元一杯相比,根本不算贵,性价比极高。”

大家纷纷赞同。

到酒店安顿好房间,看到大堂一侧有个露台,面对远山和影影绰绰高耸入云的古树,景色绝佳。大家意犹未尽,取来电水壶烧水泡新茶。明月当空,微风轻抚,松涛声声,没有比这更幽美的情境了。

南北朝大诗人谢灵运曾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聚。我们这次到梅家坞问茶,四者皆备,非常难得,乃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杨周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失业保险基金研究论文下一篇:农村小额信贷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