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2023-03-16

第一篇: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全面深化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知行合一。不付诸行动,不狠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只是一纸空文。改革攻坚,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关键词”。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习总书记指出,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总书记指出,起跑决定后程。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对改革的任务和重点,要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进度。对已经推出的改革举措,要加强跟踪了解,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果决勇毅,用行动说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改革者最可贵的政治品格。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实际行动,为“实干兴邦”作出了最好的表率,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总书记给全党的行动宣言。全面深化改革,行动要快,指向要准,落点要实,需要各地各部门动真格、做实功,该启动的必须立即启动,改革不能等也没法等。尤其是当前经济发展稳中有忧,面对下行压力,面对风险和挑战,更要下好改革先手棋,甩开膀子真抓实干,落实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各项改革举措,从而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克服当前困难,谋求长远发展。

抓落实,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是真抓实干、全面打好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习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改革的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把改革措施抓实、抓实、再抓实。面对改革深水区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拿出行动来,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全力推进改革之舟乘风破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彼岸。

第二篇: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调研报告

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环境工程

姓名:冯雷

时间:2014年4月17日

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 3

摘要: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之后,以习近平主席为中心的党的第5代中央领导集体诞生,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国外形式一片大好的阶段,但也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新的领导班子面对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积极地开展各种改革,中国引上了一条全面改革的道路。中国要改革,并不是习主席上台之后才提出来的,早在江泽民时代都曾有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政治上的改革,经济制度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医疗的改革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取得长期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需要。

........................... 3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制度 政治体制 小康社会 .......... 3

前言 ......................... 3

主体 ......................... 3

1.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3

2. 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4

3. 全面深化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的必要性 ........... 5

结尾 ......................... 6

附录 ......................... 6

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摘要: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之后,以习近平主席为中心的党的第5代中央领导集体诞生,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国外形式一片大好的阶段,但也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新的领导班子面对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积极地开展各种改革,中国引上了一条全面改革的道路。中国要改革,并不是习主席上台之后才提出来的,早在江泽民时代都曾有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政治上的改革,经济制度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医疗的改革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取得长期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制度 政治体制 小康社会

前言

2013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指出,今后要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次中央下定决心改革是由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是迎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历史的进步。从中国的历史可知,改革会伴随着风险,若改革不当,轻则使社会动荡不安,重则改朝换代,比如清末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宋代的王安石变法,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还是失败。可毕竟还有很多改革获得了成功,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慢慢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了六国,唐朝的贞观之治,使当时的唐朝繁荣富强,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国。中国的改革是必须的,但也要审时度势、考虑周全、谨慎行事。

主体

1.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

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怎样理解中国进行全面经济改革的必要性,这得从中国经济发展说起,从中国经济体制的历史说起,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与中国当时的经济水平及各个方面情况紧密联系的,可以说,中国无论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是由中国实际所决定的,由中国现状决定经济体制的变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期间都属于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由于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国家的经济体制,二是由于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为了发展农业、工业,为了使新中国在世界中站稳脚跟,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统一调配有限的各类资源,使各类资源充分用在紧要的事情上,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军事实力显著增强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计划经济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许多弊端,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第二,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第三,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地巨大浪费等等缺陷。1992年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时至今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飞速发展,GDP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已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增大、就业难、工资低、生产方式落后、国家主要经济来源集中在第一产业等。

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不能满足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是摒弃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我国党政机构的公职人员,是公权力的主要行使者,特别是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人员,更是其中的核心。如果他们都能够正确地对待权力、金钱、美色,言行具有良好的道德约束,那么,我国政府的清廉就有了基础。离开公职人员的清正,就不可能有政府的清廉。同样,没有公职人员的清正和政府的清廉,政治清明也就只能是空话。当然,政治

的清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清明的政治,不仅要有官员的清正、政府的清廉,还要有基本的公平正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众认同的政治制度。

对于公众最为关注、社会普遍诟病的特权问题,在以往的改革中曾经做出许多努力,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愈演愈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政治局作出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社会反响广泛、热烈。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全面清理、果断废除不合理的特权,并且建立起严格的制度监督权力,不仅可以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也为规范官员的待遇、约束官员的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对于弘扬民权,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不断拓展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途径和范围。在这方面,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保障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等,是很难想象的。

权力地带及其“灰色权力”、“灰色资本”、“灰色暴利”的“三灰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处理“三灰现象”。首先,它直接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它直接威胁市场的公平和公正。第三,它根本地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完善。第四,它扭曲国家的整体利益格局,加剧了官民冲突、劳资冲突和贫富冲突。第五,它吞噬全国人民的福利。

我国一些政府机构存在自身特殊利益的现象和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政府过度主导经济生活,导致政府与民争利。第二,政府所支撑的庞大的官员体系,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少见的。第三,政府的公共属性被自身的特殊利益异化。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是革除政府特殊利益,封闭政府权力出轨的必由之路。

3.全面深化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的必要性

除了要全面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全面深化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却没有跟上。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到处充斥着不文明的现象,中国人丧失了好多传统的美德。由此可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从1978 年开始,改革始终是以经济体制为中心、以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为配合的, 这也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工作重点相适应。改革开放28 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GDP 由1978 年的3624.1 亿元[2]增长到2006 年的209407 亿元[3]。与此同时, 我国社会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 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引起广泛关注, 其中看病、住房、上学被称作新“三座大山”,医疗、就业、贫富差距成为当前社会最为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医疗体系,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完善教育,加强安全生产监察,加强社会治安,彻底解决看病、住房、上学三大问题。

在之前,中国只注重发展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忽略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使人谈虎色变。中国今后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要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结尾

中国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的改革,必须立足于眼前,放眼于未来。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唯有改革方能解决。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不是一时的决定,而是经过长期的准备,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有,只是进行小方面的改革。相信在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的第五代中央领导的带领下,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一定取得重大成功。

附录

【1】汪玉凯.我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潮州日报(J).2013-12-03:32-36.

【2】李春根,李建华.论社会体制改革中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

(4):38-43.

第三篇:天津“治”权(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原标题:天津“治”权(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海河两岸,生机勃勃。 张 磊摄

春去夏来,渤海湾风平浪静,海河水波澜不惊,而天津布下的改革棋局,弈到了“一子落”攸关“满盘活”的时刻。

沐着晨光,迎着朝霞,5月20日5时20分,一个谐音“我爱你”的时刻,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揭牌静悄悄,但在手握审批大权的干部们心头,难免激起阵阵涟漪:想说爱你不容易。

触及权力比触及灵魂更难,改革难免有阵痛。政府自我革命,既要有“壮士断腕”的敢作敢当,更要有“妙手慧心”的善作善成。

在滨海新区,分散在18个委办局的近600人曾从事行政审批,新成立的行政审批局负责全部划转过来的216项审批事项,目前只有120多人。这意味着,18个部门、400多名干部与审批权说再见。 “发改委的审批权是不是小了?”

“不是小了,是根本就没有了!”

白冰冰递过来两张名片,一张刚成为过去时——滨海新区发改委外经商务处负责人,一张是最新的——新区行政审批局投资项目处处长。

新区发改委原有5个处管审批,白冰冰所在的处只有一项审批权: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如今他负责的处增加了29项审批权,都是从发改委、经信委、建交局等划转而来,处里的同事原都是这些单位的审批骨干。

“以前办理跨部门审批事项,颇费周折,现在我当场就可以协调,一半的事项可以终审。”同以往坐办公室不同,白冰冰的工位在行政服务大厅里,每天面对着川流不息的办事人员,面对着摄像头,被记录着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编随事转,人随编走”,拒绝“收发室”“传达室”的宿命,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的审批权“货真价实”:18颗行政审批章变为1颗。 对这项看准了的改革,天津没有因利益羁绊、制度藩篱而犹豫不决。并非所有部门一开始都痛快同意审批权划转,有的拿出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据理力争;有的担心,划走了审批权,部门的“存在感”何以体现;有的直言:“你批你管你负责!”

滨海新区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是天津市决策层的共识。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与新区18个委办局一把手逐个谈话,有的谈了不止一次:“审批权不仅要交出来,监管水平还要提上去!如果审批局连审批带监管,那还要你们这18个委办局干什么?”

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祭起了先行先试这一利器,在于法有据中摸着石头过河,突破传统的审批模式,解决“权力碎片化”,力避冒进之忧、折腾之险。审批权的物理平移,正倒逼着“化学反应”。

“我最大的压力,其实来自原来有审批权部门的‘关注’,这是专业力量的监督,一点瑕疵都逃不出他们的火眼金睛。”大印在手,审批局局长张铁军如履薄冰,“改革没有回头箭,不允许机制的复归与反弹”。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最怕顾此失彼、相互掣肘。过去“管理就是审批”,如今一颗印章管审批,各职能部门就一放了之?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要主动放掉该放的权,又要积极管好该管的事,做到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齐推进、相协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说。

放管结合,放活不放任,管好不管死,天津勇闯深水区——

不玩“数字游戏”,推出权力清单,行政许可“一份清单管边界”。4月份向社会公布《天津市行政许可事项目录(2014年版)》,明确了政府“许可家底”,“目录”之外再无“许可”。

不搞“多头执法”,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一个部门管市场”。新组建的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即将亮相,不再保留食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三个市级部门。

不再“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试水基层执法“一支队伍管全部”。

不再条块割据,启动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探索“一个平台管全程”……

“只有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由重审批轻管理、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剪掉束缚发展的绳索,才能有效催生社会创新创业的动力。”市长黄兴国说。

权力真正放下去,市场才能真正活起来。3月1日至5月31日,天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3106户,同比增长69.8%。

天津,讲述着新的故事。

消除审批管理的“灰色地带”:在全国率先一次性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突破跑审批的“公章旅行”:18个办事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一颗印章敲定; 打破市场监管的“九龙治水”:力推食药监、工商、质监“三局合一”,大部门制有望在省级层面破冰;……开弓没有回头箭,卒子过河只向前!“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勇闯简政放权的“深水区”,天津先破头脑中的“深水区”,动真的,碰硬的,坚决不搞“一阵风”“挤牙膏”。 牵住牛鼻子,把握破与立的结合、点与面的协调、变与稳的平衡,天津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蹄疾步稳。 晒晒行政许可权 一份清单管边界“以往取得前置许可需40多个工作日。”天津海澜德投资集团刚注册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总裁助理赵卫生将相关申请资料送到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第三天就领到“四证一章”,凭刚办的营业执照,即可从事签订合同购买设备的筹建活动。 办证提速,缘自天津连续6次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将市级事项由2005年的1133项,减少到2013年的394项,今年4月又减到295项,是历年来减少力度最大的一次。 骨头越来越硬,为啥还能减下这么多?“这考验改革的勇气,也考验改革的智慧。”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连庆说。 市审批办自身并无行政审批权,他们自称“第四方”,其实也是“夹心层”——削别的部门的权,谈何容易? 阻力来自长期的“审批即监管”的管理方式、固化心态,有的委办局拿出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据理力争;有的说,把这两项审批权拿走,我这个部门就没有意义了,干脆撤了得了;还有的开玩笑说,要不我们归你们审批办管得了……各委办局说归说,毕竟都明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乃大势所趋,博弈之后,是审批权一批批被取消、调整、下放。4月份向社会公布的《天津市行政许可事项目录(2014年版)》,详细列出了事项名称、许可类别、许可部门等内容,将角角落落的行政许可权力清扫一遍,明确了政府“许可家底”。 设立行政审批局 一颗印章管审批 行政审批局的成立,免除了祥恒瑞金属制品销售公司办事员张璐的爬楼梯之苦。“不少跑审批的职员,包里都要放一双平底鞋,以备有时要跑多个部门、爬很多层楼梯,但是现在不用了。”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开张当天,张璐就拿到了开办企业的“四证一章”。 所有在滨海新区办理注册登记的新设企业,均适用“一口式”办理。程俊霞任副处长的经贸商务处,负责“一口式”审批。“以前,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公安5个部门之间基本上是‘信息孤岛’,设立企业办‘四证一章’,少不了在这几个部门之间‘往返跑’,现在通过‘车间式流水线’‘一口式’审批,把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打破了,24小时即可办结。”程俊霞说。 她原来在新区商务委工作时,先后从事过4种事项审批,目前经贸商务处共有43项审批事项。 与程俊霞需要签字的审批事项骤然增多相反,新区文广新局行政审批处副处长冯家强再不用签了:该局所属的28项行政审批权,全部被划转至审批局。 冯家强算了一下,去年经手签字的审批事项近160件,接件时要去现场踏勘,筹建之后还要现场验收,“大半年时间,都用在事务性工作上。”行政审批局专门组建了综合业务处,负责所有审批事项的现场踏勘工作。“原来以审代管,今后审批局一批完,我们就集中精力进行监管,增加监管密度。”冯家强说。 如何避免市场监管真空?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铁军的答案是:建立审管互动信息交流、重大事项会商、专业审查员审核、监管部门派出观察员参与踏勘等4项机制,实现审批与监管的无缝对接。“成立行政审批局,划转所有审批职能,就是为了实现‘审管分离’,真正实现集中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天津市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说。 试水街道乡镇综合执法改革 一支队伍管全部 见到满头大汗的姚家祥时,正值周末,天津的气温已经飙升至近40摄氏度,他刚和同事制止了辖区内园荫北里一处违章建筑的施工。 姚家祥有两个身份:南开区王顶堤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街道行政执法队负责人。“以往,一是执法队人员不足,二是制度限制,想管的管不了,能管的不让管。”今年年初,王顶堤街道组建了综合执法队,以原有驻街综合执法大队为基础,并从区环卫局、房管局等抽调干部,在辖区内集中行使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行政执法权。姚家祥感慨:“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过去这根针的‘针眼儿’穿不通。”为解决基层行政执法力量不足、效率不高,特别是社区执法“进不去、管不了、不及时”等问题,2013年10月起,天津在15个街镇开展行政执法授权试点。 东丽区是“一支队伍管全部”的发源地,目前已在全区推广。初尝甜头的区委书记尚德来说,通过组建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实现了“管全部”,既减少“大盖帽”多头执法,避免对基层群众和企业“轮番轰炸”,又减少推诿扯皮,逐渐消灭执法盲区和空白点。 东丽区华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长河是个老基层,干了多年街道一把手,最早建起“一支队伍”:“华明有新市镇、农业园区、高科技园区,典型的‘小马拉大车’,传统的街镇管理模式已跟不上发展需要。” “一支队伍管全部=60%服务+30%管理+10%执法”,这是老张沉淀下来的一条经验公式。“心里不装着群众,多少支队伍也没用!”食药监工商质监“三局合一”一个部门管市场 新任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铁军还兼任新区食药监局局长。聊及“九龙治水”、监管“踢皮球”问题,他常举一个例子:“你在餐馆喝了一包奶,出了问题该找谁?”向食药监局投诉,督促餐馆,餐馆说,这不是我生产的,是在超市买的;超市属于流通环节,由工商局负责,超市作解释,这是从厂子里买的;找生产厂家,这时归质监局负责,一看有出厂检验,没有问题,质监局可能会告诉你,估计是在流通过程中,运输保管不善造成的,你再回头找去吧。“消费者能不急吗?看似投诉有门,其实投诉无门,看似都负责了,其实谁都不负责,监管责任模糊。”张铁军也感到无奈。 天津市工商局的一项调查印证了张铁军的说法:在市场监管方面,工商部门和其他部门存在职能交叉的法律、法规、规章共有143部,其中与其他部门共同执行的法规9部,协助其他部门执行的117部,与其他部门存在职责交叉的17部,仅食品安全监管至少涉及12个部门。“由于部门职能交叉,造成了前后审批,交叉监管,多头执法,错位使用,部门分散,行政成本高企。”天津市工商局局长王海福痛说弊端:“有头无脚,看见没法管”“有脚无头,想管不便管”……眼下,天津正在酝酿大动作:力推大部制改革,全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今年以来,加快整合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的机构和职责,以及市卫生局承担的食品安全有关职责,新组建的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即将亮相,不再保留食药监局、工商局和质监局三个市级部门。这一改革方案经过反复论证,国家有关部委也已同意。 启动京津冀通关一体化 一个平台管全程 位于天津港区内的天津新港海关,接单、验放两个中心一派繁忙,目前每个工作日接核6000多票报关单、征收4亿多元税款,全年365天全天候通关。“7月1日,京津通关一体化启动后,业务量将大幅增长。”新港海关关长刘俊倩信心满满。 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谱写京津“双城记”的今天,京津通关一体化提上了议事日程。 京津冀海关不同区域条块割据,相对不统一,监管效能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贸易便利化不强,天津与海关总署、北京市沟通协调,海关总署已出台《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今年7月1日起,相关改革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启动实施,10月,扩大至石家庄海关,在京津冀海关全面推开。“多地通关,如同一关”,京津冀通关一体化,现有海关体制不变,通过机制优化,将各自独立的管理体系,以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形成区域联动的通关中心。“以物流贸易的便利化为目的,打破区域界线,设计新的流程。”天津海关改革办主任邸杰说。 围绕虚拟化的通关中心,将建设4个实体化运作平台,参与方案制定的天津海关风险管理处处长黄彦博形象地比喻:京津通关好像两排4层居民楼,原有的方式互相不通,如今逐层打通,分别建立统一的申报、风险防控、专业审单、现场作业平台。“公司每年进出口130亿美元,60%在首都机场,初估节约的显性成本包括通关时间约8小时,途中运费可降低约30%。”三星国际物流公司经营支援部部长王毅,再也无需在海关之间奔波。“企业无论在任何一个海关办事,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待遇,就像一个海关一样。”王毅的话,也是在天津口岸通关的8000多家天津企业、在京冀通关的近3000家天津企业的共同期待。 专访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自我革命 别无选择 今年以来,天津市政府公布行政许可权力清单,滨海新区试行一个窗口流转,一颗印章审批,街镇综合执法一支队伍管全部,市场监管即将一个部门管市场,京津海关通关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迭出,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本报记者就相关热点问题采访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记者:天津为什么不断抓紧行政审批和管理体制改革,如您常说的政府的自我革命? 黄兴国:中央要求天津积极探索促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试验,这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和现实课题。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之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政府自我革命是一场行政观念的革命,变以往重审批轻监管的“审管一体”为“审管分离”;是一场简政放权、流程再造的革命,大幅提高行政效率;是红利予民的革命,除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促进市场主体活力,政府没有任何自身利益。 记者:政府自我革命应该做什么,怎样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 黄兴国: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可分为三类:政府应该做什么,市场可以做什么,市场同政府共同做什么。 政府自我革命的核心是转变职能,要义是“放管结合”,放是放活,不是放任,管要管好,不是管死,必须同时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做好政府权力和市场活力的“加减法”,两者的有机统

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继续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给市场和社会松绑减压,杜绝“有形的手”成为“闲不住的手”。积极向社会转移职能,通过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把政府“具体服务”交给社会;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研究、宏观调控、规划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上,将管理职能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立企业经营承诺制、报告制、信用监管制等,让诚信企业一路绿灯、失信企业处处受限;三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大部门制改革,推进街镇乡综合执法试点,实现“一个部门管市场”,综合执法“一支队伍管全部”;四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坚持运用“制度加科技”的办法管人管钱管权管交易,推动政府依法履行职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总之,形成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制度法规健全的市场环境,政府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是整体性的、系统性的。 记者:滨海新区“一颗印章管审批”是否可复制、可推广? 黄兴国: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试验一段时间后,如果成熟的话整个天津市可以推广。各职能部门统一授权,把所有的审批权都调到现在的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程序与滨海新区一样,把新区的先行先试经验先在天津开花结果。 记者:建立征信体系是政府信用管理的前提,全社会十分关心,天津如何实现政府自我革命中管理便利? 黄兴国:我们在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当中实行信用管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采集做到真实、严肃、权威、公正、法定,企业有不同意见可以投诉,可查询可追溯。针对企业不同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法人如果没有不良记录,我认为基本不需管它,不要去干扰它,企业无事不插手,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不要狭隘地理解为仅是审批方便,它是整个过程的管理便利。两年、三年、十年甚至更长,只要企业在这里经营,全过程都要便利,这是政府管理一定要做到的。信用不好的,天天盯着它,情节严重的,打入黑名单。用这套方式来进行事中事后全程监管。若发现政府公务员利用信用管理给企业制造麻烦的,要敲掉他的饭碗。 采访札记 改到深处是利益“天天乐道、津津有味”,天津“治”权,值得细细品咂。 集216项审批权于一身,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应是不少人眼中的“肥差”。然而,从某职能部门平调而来的一名副处长,坐了不到一天,就“打道回府”了,撇下的理由是不习惯坐在行政服务大厅的工位:申请人面对面“盯”着你,视频音频全程“录”着你,这处长当得“太没感觉”。 从分散到集中,审批还是那个审批,为什么“一席”之变,会激起不适,甚至失落之感? 跑审批的人都知道,传统的以部门为中心的审批程序,环节稠密、透明度低、自由裁量权大,审批人员常以管理者自居:“审批就是管理”;“批多舒服,你得求我”。“有的单位不愿意取消、调整、下放审批权,首先要肯定人家责任心很强,强在哪?交给别人不放心,出了问题怎么办,说不定还要被追究责任,不如在自己手里攥着踏实。”天津市政府审批办副主任赵宏伟语带双关。 勇闯“深水区”,首先要蹚出审批权力观中的“深水区”。天津“治”权,理念鲜明,行动果敢—— “清”权。“民营企业自己投资盖个楼,为什么也要邀标?难道两人自由恋爱结婚,还要再经过婚介?”将隐藏在各个角落的行政许可权力翻箱倒柜清扫一遍,今年将市级审批事项砍掉1/4。同时,锁定审批事项,推出权力清单,清单就是边界,清单之外再无权。“如果某个部门‘有形之手’再伸出六指儿来,难逃‘见光死’之劫!”在天津采访,类似的警句时有耳闻。“制”权。“审批人员如果把材料一放,啥都不说,让你回去等信儿,申请人就习惯性高度紧张了,四处找人活动。”诚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铁军所言,杜绝不作为乱作为,靠境界最终不如靠制度、靠流程。从“车间式流水线”到“网上办事大厅”,从“网上留痕”到电子监察,以用户体验为第一优先的互联网思维,颠覆着传统审批流程,既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也让张铁军们拥权不敢自重、掌权不敢自利。“放”权。“我们要是不批了,干啥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对政府的要求更高了,再不能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顶破草帽!”天津创新体制机制,对症施治市场监管、基层综合执法职责交叉、力量不足、效率不高等久治不除的顽疾。新组建的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即将亮相,“一个部门管市场”,不再保留食药监局、工商局和质监局三个市级部门;开展街道乡镇综合执法授权试点,“一支队伍管全部”……不能有监管盲点,但并不意味轮番轰炸,“这搁哪家企业也受不了,行政资源也永远有限”,天津正在探索信用管理,针对企业不同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不要狭隘地理解为仅是审批方便,它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便利。”瞄准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天津正在扎扎实实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运营环境。 改到痛处是权力,改到深处是利益,天津勇毅笃行,不搞简单的修修补补,瘦权力、强权利,放权放飞,气象更新。 专家观点 扮好三种角色 做好加减乘法 滨海新区以审批权的“减法”以及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的“加法”,换取市场效率和社会活力的“乘法”。通过扮演好三种角色,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现代化。 一是行政审批权的“剪刀手”。作别过去的行政审批改革存在“批发式减少,零售式增加”现象,滨海新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突破部门阻力;二是事中事后监管的“守门员”。“放”和“管”如同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运转起来,其中尤其要明晰“放什么”的边界和“怎样管”的策略;三是市场效率和社会活力的“催化剂”。滨海新区充分放权市场和信任社会,实现改革红利“加速倍乘”效应。——胡颖廉(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牛一兵、胡跃平、陈杰、禹伟良、孔祥武、靳博采写

第四篇:时政热点:一“减”一“转”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共)

[键入文字]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继续将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削权让利,转变职能,力求把市场能办的放给市场,把政府该管的管住管好。一“减”一“转”,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产生了拉动民间投资、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就业的叠加效应,为当前中国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简政放权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不久前,年过七旬的退休工程师孙伟汉在福建省漳浦县工商局行政服务中心成功注册了一家矿产品销售公司,成为中国创业大军中的一名“新兵”。

“我以前是搞矿产勘察的,退休后一直想继续干老本行。但听说办企业又要验资报告,又要住所证明,手续太麻烦,就打了‘退堂鼓’。”孙伟汉说。

今年3月1日全面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大幅降低,验资报告不用提交了,住所登记手续也得到了简化。听到这个消息,孙伟汉来到县工商局,一天时间就将公司注册下来,营业期限设定为50年。

改革,让出了政府的权力,却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3个月来,从古稀老人到在校大学生,从普通农民到进城“打工仔”,一度被旧有体制压抑的创业热情瞬间迸发出来,越过“藩篱”,涌入市场,激荡起中国新一轮创业大潮。

今年3月,受改革利好因素影响,全国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45.8%;4月,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新登记企业持续“井喷式”增长,比3月又多出两成。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宏观经济的质量和活力取决于这些微观细胞的质量和活力。”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指出,在日益增长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场主体活力四射,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外,今年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在“减”字上做足了文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国务院承诺在去年取消下放4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基础上,今年再取消下放200项以上;企业投资自主权得到进一步落实,交通、能源等领域80个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为民间投资打开“垄断之门”;“正税清费”政策再出新招,旨在扶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到2016年底,部分涉企收费项目被取消„„

一系列旨在削权让利的政策措施释放出强烈信号,对社会预期、市场活力、资本投向等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转变职能营造公平发展环境

一方面,要勇于简政放权,用足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转变职能,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在公开透明上下功夫。 今年3月,国务院60个部门集中公布了正在实施的1235项行政审批事项。这也是中央政府首次统一“晒”出权力清单,彰显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决心。 “公开透明对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非常重要。”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说,只有将权力置于企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才能有效地督促政府转变职能。 发展是第一要务,转变政府职能应当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自贸区近期试行非贸易付汇“一站式”审批服务后,相关的60多个事项实现了当场办结。这给丹佛斯公司负责人张韵留下深刻印象:“以前向丹麦总部支付特许权使用费要一个月,现在可以当场办结,当天付汇。”

从行政审批“马拉松”到“马上办”,从报送材料“跑断腿”到“网上申请”,从“一页纸不能少”到“容缺受理”„„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找准自身职能定位,在服务发展、便利群众等方面创造出不少好的经验。 放和管是一个车的两个轮子,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把两个轮子都做圆。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更习惯于以审批代监管。随着行政审批的大量减少,政府管理更多地从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并对监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适应新的变化,今年以来,一系列旨在提高监管能力的措施相继推出: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失信成本;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推进市县综合执法工作,消除多头和重复执法„„

如果说,简政放权发挥了“松绑”作用,让投资者放开手脚进入市场;那么,转变职能则正发挥着“服务”作用,让企业发展获得一个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近期率先推出了多项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新举措: ——撤销外经贸厅,设立商务厅,实现内外贸统一管理,同时将广东省物价局的职能并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在全省实行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制度,将108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只保留13项前置审批事项;

——在广州实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信用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从广东传来的信号预示着,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为核心的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简政放权方面,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全面启动,意在堵住“偏门”,消除审批管理中的“灰色地带”;“负面清单”制度呼之欲出,一旦实施,除清单列出的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外,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先证后照”将改为“先照后证”,使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

“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构建更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沈玉良说。

从上海自贸区等试点地区看,仅“负面清单”一项就带动了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在新设外资企业中九成以上为“负面清单”以外采用备案制的企业。

转变职能方面,立足于诚信体系建设这个大框架,“黑名单”制度正加紧构建。从6月1日起,全国县以上行政执法机关对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将在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工商部门则拟对企业年报进行抽查,对逾期不发布年报的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对弄虚作假的载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这将使失信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刘俊海说,下一步,关键是要早日实现各部门诚信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真正使政府职能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五篇: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鼓足干劲将改革进行到底!

观看了《将改革进行到底》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充满憧憬,它为将召开的党十九大献了一份厚礼,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干劲,就如片名一样,让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有拼劲。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改革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有的干部患上了改革疲劳综合症,或是虚与委蛇、敷衍了事,或是为官不为、尸位素餐。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党员干部作为“急先锋”,要积极响应总书记“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号召,以非凡的勇气,敢破敢立、敢于吃“第一只螃蟹”。在干事创业过程中敢于创新、大胆探索,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进取精神,“蹄疾步稳”推进改革。

要有巧劲。与时俱进是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改革不是硬着头皮上,也不是胡乱打斗,不讲章法。在改革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创新和发散思维,需要用长远的、移动的观点看待问题。成绩和实效是检验工作的“试金石”,干事创业既要做到低头拉车,更要做到抬头看路,除了苦干实干外,也要学会巧干会干,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开展。对于困难和问题,也要勇于面对,敢于创新,不囿于常规,以“干劲+巧劲”实现改革的全面深化和事业的全面进步。

要有干劲。改革争在朝夕,成效重在落实。倘若不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能使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立足本职,担起责任,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打通改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使改革方案真落到实处,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只有“一竿子到底”,才能打破各种“肠梗阻”,推动改革一路向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报告下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