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学中实践性与兴趣结合的重要性

2022-09-12

1《机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机械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主要工具,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机械知识无所不在, 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对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目的是, 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机械相关工作所必须具有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目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市场上需要的不只是有理论或者有实践技能的待业者, 更需要理论与实践技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育的就是这样一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占据一席之地的综合性人才。因而, 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了当下中职教师们的一大重要课题。我们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这门课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好、学通。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1 学生自身原因

当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的学生大多是刚毕业的初中生,他们自我意识强,但自律自信心欠缺;思维活跃,但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情感关怀淡漠,叛逆心重,但叛逆中彰显个性;专业底子薄弱、文化基础差,但比较务实,愿意探索和实践。在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机械基础》对于这些技校生来说,无疑是难度较大的课程。首先,成长环境的关系,他们对机械缺乏感性认识;其次,他们还未曾学过相关的读图知识;再加上课程内容本身繁杂,学习难度系数大等的特点,都给这些新生代学生学好这门课带来困难。

1.2 课程内容的原因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等技术理论知识,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但由于其课程内容理论抽象,实践性强,分布面广,且课程系统性较差,表现在各章之间内容各异,相互连接不很密切,并且内容前后安排不合理,很多同学学到后面又忘记前面的内容,最后也就造成了学生一个学期下来,什么都没学懂的局面。而且该课涉及的概念繁杂,原理、公式、图表、专业术语等较多,也为该门功课的学习增加了难度系数。在教学中,这些因素不仅打击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积极性,更甚者会放弃对这门的学习。

1.3 传统教学模式的原因

在《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传授一些有关机械装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这种抽象的说教,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比如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是教师用粉笔、黑板、模型、挂图进行教学,课堂上只能靠教师仔细讲解、比划来讲授机械零件的结构、作用和传动机构的概念和原理,这样便造成了由于缺乏直观性,往往是教师讲得很卖劲,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与教师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距离,最主要的是影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讲授课堂理论知识时,想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通过对实际设备进行讲解或亲眼观看设备的实际应用,从整体到分支的思想进行学习。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提供教学模型和一些方便带到课堂的简易实物,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有机会的话让学生一起参与制作,这样学生不但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而且印象十分深刻,因为,直观鲜明的实物或教具,能唤起学生注意,达到清楚地表现或者论证理论知识的目的,学习效果比单纯听课要好得多。

2 实践性在掌握《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学生学习知识将不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的过程。而这样的教育方式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实验、实践、课程设计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它是当下高等学校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注重的就是培养、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理论的抽象性与对象的现实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实践性教学这一教学方式。

教学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既然《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当结合贴近日常实际生活的实例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快速掌握知识要点。在学习机械和机器的概念时,学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结果只会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现实生活,从实践中来,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因为只有联系实际,学生对机械知识才有“亲切感”,才会有兴趣去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可提高学生听课的兴奋值,最后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成倍增加。再者,《机械基础》内容虽然讲的多为各种单个零件和各种独立的机构,看起来零碎芜杂,实际上它们都是有机地统一在各种机器之中,所以学生学习之前如果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机器有个整体、初步、完整的感性认识,并且根据课程安排多去本校实习工厂或企业车间进行现场教学,那么这种现场教学的自观性便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解除传统课堂模式的死板烦闷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所以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之余,对加强学生生产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方式的注重,也是顺应了提高技校学生就业能力这一现实要求而来的。因此,必须好好把握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相关的实践技能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3 兴趣在学习《机械基础》中的重要性

兴趣是人们在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些活动时伴有的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同时, 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 而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还有研究表明, 情感对大脑思维的有效工作有巨大影响, 积极的情感能够活跃大脑思维;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对它起到阻碍、抑制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旨, 因为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其强大的学习动力, 因为有了兴趣能逐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力,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基础》的教学同样如此。

《机械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到“机械原理”、“液压传动”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 学习兴趣低, 最终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努力培养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 是任课教师需予以重视的问题, 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在实践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容易理解、领悟, 消除了担心学不好这一心理后障碍, 学生自然有了学习的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无形中提高了课堂质量和学习效果, 老师教的轻松, 学生学得开心。这样《机械基础》就不再会是单调枯燥、教学效果不显著的一门课, 而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一门课程。

4 结语

由此, 我们能够看的, 实践性与兴趣的结合对于学习《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在哪了。只有让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教学效果明显。因为, 当下技校学生大多是文化基础薄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而实践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 对于与日常实际相联系的知识很容易接受, 而纯理论的教学只会增加他们的厌学情绪。因此, 只有让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把教学内容尽可能地直观感性化,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摘要: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抓住这门课程的特点, 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方式,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研究对象是机器和机器构造。具有名词、概念和原理多, 内容抽象, 实践性强等特点, 教学过程中难免枯燥乏味, 容易使学生产生惧学、厌学心理, 加上技工学校学生大多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 这些都给《机械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特色来论述教学过程中实践性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程特点,实践性,兴趣,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韦竞章.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的实效性[J].中等职业教育, 2010 (3) .

[2] 李青莲.浅谈机械基础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之友, 2009, 8 (2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LNG液化工厂中导热油的应用下一篇:煤矿采煤掘进工作中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