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思维管理论文

2022-04-27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化学学习思维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实验是化学思维的重要基础。化学实验思维是关于化学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现象和结果的思维活动,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成分。化学实验思维系统是由目的思维、原理思维、操作(包括观察)思维,以及现象思维、评价思维、应急决策思维和综合思维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基本原理思维是化学实验思维的核心。实验设计及实施是养成化学实验思维的重要环节。

化学学习思维管理论文 篇1:

终身教育背景下 学习资源管理深度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摘 要】终身教育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缺少完善的监管机制及体系;未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等。基于当前管理现状,本文提出要完善统筹管理和宏观调控机制;加强质量监管及优质资源适性配置;实现资源个性化发展;开发并完善管理与服务平台;提升学习者信息化能力和素养等,对资源进行深度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信息化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0-086-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网络教育”的新时期教育创新战略。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资源愈加开放,移动学习、智能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和依托大数据、机器智能技术等资源开发与共享方式应运而生。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对学习资源的深度信息化管理,也是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動终身教育发展、提升终身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专门设计与开发,经过数字化处理并能在信息化环境中运行,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集合,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超媒体技术。

数字化学习资源种类多样化、存储量大、更新速度快;可以智能化管理,通过大型数据库实现快速的查询和检索,且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送、接收、共享和储存,使学习者可以采用更加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1.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缺少完善的监管机制,质量参差不齐

在资源建设早期,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偏重于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数字化学习资源呈现方式逐渐丰富,加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资源开发,很多资源内容类似,创新性不强。加上资源建设指导思想不够统一,导致部分资源与使用者适配性较低,资源利用率偏低。部分资源技术手段落后,影响了资源使用的便捷性、流通性以及安全性。缺少明确、规范的评价标准,导致很多企业或个人开发的资源鱼龙混杂,准确性和权威性经不起推敲,可信度不高。

2.各学段数字化学习资源缺乏完善体系

终身教育包含学校教育及之外的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覆盖内容多,时间跨度大。但当前阶段,各学段之间缺乏贯通、完整的教育体系,很多学习资源不连贯,利用率不高。使用者搜索信息多,筛选信息难,耗时耗力。其继续教育学习需求差异性大,对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的需求更加灵活多样,推动了学习资源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现象,缺少统一的标准和体系支持。

3.数字化学习资源未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背景下,学习者受教育背景、地域文化、学习目标等影响,对学习资源的内容和形式需求呈现多样化、差异化。受传统思维影响,优质资源的开发更加倾向于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而校外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资源中,一般性、普及性的较多,个性化、针对性强的优质资源较少,未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当前,各种适应网络环境的新型学习资源应运而生,如移动学习小程序、AR/VR平台与资源等,都在推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进而对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与服务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传播及运用不受时空和方式限制,加上资源开发者不仅是学校,还有企业及社会机构,影响了教育管理部门对资源的总体规划和调控,缺少系统的管理标准和完善的支持服务。各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占有率存在不平衡性。且由于市场竞争,部分资源开发者只追求市场占有率,而忽视了资源的质量和适配性,资源缺乏创新教育理念,技术手段更新慢,科学严谨性差。同时由于监管不足,数字化学习资源随意传送、接收、共享和储存,部分资源中可能包含违背教育规律和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的网络游戏、色情暴力、商业广告等内容,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深度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完善对资源的深度信息化管理,是促进终身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

1.完善统筹管理和宏观调控机制

调控资源分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为终身教育服务。教育管理部门要打通各学段教育的壁垒,推动教育体系更加系统、完善;加强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指导,对教育数据、信息、资源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分配,构建全方位的资源开发网络。

完善资源建设标准。教育管理部门要立足宏观的教育决策,分析终身教育背景下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精准分析和反馈,提升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科学决策能力,指导资源建设。

规范资源市场的监管。要通过监管,保证学习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先进性;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质量;提升资源利用价值;调配地区之间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推动资源分配均衡合理。

完善评价标准。要明晰资源评价标准,提高资源丰富程度及交互深度,开发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优质教育资源。以评促建,提升教育治理水平现代化。

2.加强质量监管及优质资源适性配置

教育规律是教育的核心,学习资源的开发要避免轻内容、重形式,要建设符合教育规律、有教育内涵的学习资源。要持续加强质量监管,通过大数据收集,建立长效、全面与可持续的教学评价方式,监管资源的开发和流通,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国家项目的引领和带动,加强资源市场的调节、公众媒体的推动及资源使用者与研发者的互动生成,保证资源质量,提升资源安全性和有效性。

3.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实现资源个性化开发和使用

资源管理部门以及研发部门要利用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技术和云计算深入研究,挖掘不同学习者的内在需求,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服务体系,开发个性化学习资源。通过MOOCs和远程教育等在线教育形式,构建信息化与终身学习结合的教育体系,从而提高学习资源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满足终身教育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开发升级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

做好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是学习资源深度信息化的关键保障,要加大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如资源检索系统、评价系统、服务平台等,加大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将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向终身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转变,健全资源更新发展以及共建共享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化教育“云”服务模式,以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精准管理。

目前,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3100余万条基础教育资源的检索和下载。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可尝试依托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移动学习终端等学习载体,服务线上答疑、考试招生、综合素质评价、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等,后疫情时代还应加大研发开放型在线辅导管理服务平台等。笔者所在的社区学院,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教育中心,为区域内家庭和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协同推动信息化资源的健康科学发展。

5.提升学习者信息化能力和素养

针对学生及在职人员,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素养提升的培训。提高对学习资源的检索、运用、传播以及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能力,强化信息安全意识,提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与运用、资源检索与获取等综合运用能力,使资源的使用向着互动、便携、互联、安全的方向迈进。也可以如笔者所在社区学院,开发社区教育课程,为在职人员之外的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提升其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环境中获取有效优质资源的信息化能力和素养。

教育信息化渗透在终身教育的全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建设既要快速发展,又要创新提质,才能满足终身教育发展的真正需求。学习资源管理深度信息化是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一次变革,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的一次提升和跨越,是信息化与终身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促进终身教育健康发展和实现终身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举措。

参考文献

赵桂霞. 大数据时代终身学习平台发展现状及策略[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21(3): 99-103.

高红星. 大数据在推动终身教育质量提升中的运用[J]. 继续教育研究,2021(6):15-18.

余凡.“学有所教”目标下苏州终身学习数字化平台建设应用现状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 ( 17) :71-75.

倪玉琴,陸松岩,周忠浩.教育信息化2.0时代开放大学办学模式的思考[J]. 成人教育,2018(9):31-37.

任友群,冯仰存,郑旭东. 融合创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 7-14+34.

作者:李彦超

化学学习思维管理论文 篇2:

中学化学中的实验与思维

摘要: 实验是化学思维的重要基础。化学实验思维是关于化学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现象和结果的思维活动,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成分。化学实验思维系统是由目的思维、原理思维、操作(包括观察)思维,以及现象思维、评价思维、应急决策思维和综合思维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基本原理思维是化学实验思维的核心。实验设计及实施是养成化学实验思维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水平需要改进课程、教材和评价。

关键词: 化学思维; 化学实验思维; 化学实验思维系统; 中学化学

1 实验是化学思维的重要基础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内隐或外显的语言或动作、表象表现出的对现实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形式和反映过程,它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化学思维是关于物质(实物材料)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相互联系的思维,是化学的灵魂,也是化学学习最重要的内容[1]。要开展化学思维必须具备有关事物的丰富的感知觉材料,而实验正是提供这些材料的最有效的来源。因此,实验是化学思维的重要基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生动地证明了化学思维和实验的密切联系。例如:

元素是化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没有科学的元素概念就没有化学科学。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先贤虽然早就分别臆测水、火、木、金、土和火、土、水、气是组成万物的“元素”,由于没有实验事实支持,它们不可能导致化学科学的建立。直到17世纪下半叶,波义耳(Robert Boyle, 1627~1691,英)通过实验发现有些物质“用一般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指出“元素应当是某些不由任何其他物質所构成的原始的和简单的物质或完全纯净的物质”,从而为化学元素作了一个朴实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道尔顿(John Dalton, 1766~1844,英)提出原子论,是以他对空气组成、混合气体扩散和分压问题的实验研究为基础的。他推论空气是由大小、重量都不同的原子组成,从而使思维进入微观领域。他用原子的化合与化分来解释、说明各种化学现象和各种化学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成功地抓住了化学的核心和本质问题;又进一步用原子思维对当时人们了解的、彼此孤立的各种化学变化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经过不断完善,最终形成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开启了“化学中的新时代”[2][3][4]。

分子概念的提出也离不开实验: 盖·吕萨克(GayLussac J L, 1778~1850,法)等人综合多个实验结果作出结论: 各种气体在彼此起化学作用时常以简单的体积比相结合;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他和道尔顿一样,把各种元素的“简单原子”跟化合物的“复杂原子”统称为“原子”)。但道尔顿认为,不同物质的原子大小一定不同,因此在相同容积内不同物质不可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坚决反对盖·吕萨克的结论。为了解决盖·吕萨克和道尔顿的争论,阿伏伽德罗(Ameldeo Avogadro, 1776~1856,意)以盖·吕萨克的实验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假设与推理,引入分子概念,圆满地解决了这个争论,也使化学对物质的理性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物质的结构是化学的核心问题。化学家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建立在最初为解释种种实验现象而提出的同分异构、原子价、碳四价学说以及碳链、基团概念、立体化学模型等认识基础上的。没有有关的实验,就不能形成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没有物质结构认识的深入和发展。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平衡原理、催化作用原理,等等,关于化学反应的认识无一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

上述史实说明,没有实验提供思维材料,就没有对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思维,也就没有对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认识。

还必须指出,实验不仅是获得化学思维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对化学思维进行检验、发展的重要手段。

总之,实验是人类化学思维的重要基础。

2 做好化学实验需要思维

要做好化学实验必须积极地开展化学实验思维,没有化学实验思维的实验过程充其量不过是照方抓药的过程,不可能做好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有抽象思维成分,又有实验操作(动作)思维成分。

化学实验思维水平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成分。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化学实验教学尤其要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水平。

2.1 化学实验思维系统的分析

人类的化学思维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也离不开思维。要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化学实验思维作深入的分析。

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是人们创造或者控制一定的条件,使实验物质(试剂)发生纯化、强化和典型化的化学变化,以便组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从而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实践活动,是由实验试剂、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实验装置、操作方案、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主体(实验者)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实验结果是各要素协同作用下系统运行的产物。

对于中学化学实验来说,其系统要素除了实验原理和实验物质(试剂)、实验条件、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主体(教师或学生)之外,还有观察主体(学生)。操作主体跟观察主体常常是分离的,这是中学化学实验系统跟一般的化学实验系统的显著区别。中学化学实验系统的各要素都要受教学对象——中学生的特点和中学的实验条件所制约。这种复杂关系可用下图示意[5]:

化学实验思维是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原理、过程(包括方法及运作)、现象和结果的思维活动。与化学实验系统对应,化学实验思维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化学实验系统有效地运行(即做好实验),实验者需要通过目的思维来明确实验的目的,通过原理思维来明确实验的化学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明确实验的预期现象和结果,需要通过过程思维来确定实验的过程、方法和运作,需要对发生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判断、评价,以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即进行观察思维(现象思维)、应急决策思维和结果处理思维,还需要对整个实验方案和实际过程进行综合思维。可见,化学实验思维系统是由目的思维、原理思维、操作(包括观察)思维,以及现象思维、评价思维、应急决策思维和综合思维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2.2 基本原理是化学实验思维的核心

在化学实验思维系统的诸要素中,包括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在内的原理思维决定着实验目的能否有效实现,也决定着实验的现象、过程和结果,因而是整个实验思维系统的核心。掌握实验原理的基本规律,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原理思维,是实验思维取得成效的关键。

3 养成化学实验思维的重要环节

科学实验能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实验思维是科学实验的核心,而良好的实验思维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块。要改变这个现状,需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等协同做出努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素养,需要让他们在化学实验思维指导下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训练,需要引导他们适时地进行小结、提升。

3.1 在化学实验思维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在化学的研究和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18世纪后半叶燃素说流行之时,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 1743~1794,法)为了证实自己对燃素说的怀疑,特别设计实验来推翻燃素说并提出科学的燃烧理论,促进了逻辑思维在化学认识活动中的应用。基于化学事实概括元素概念的成功以及化學逻辑思维的需要,刺激化学家们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更多、更有力的实验事实,促使他们运用逻辑思维指导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提高实验的科学水平,不但为具有学科特点的化学实验思维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也使实验设计由此逐步成为化学研究与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工作。

中学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教学目标设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试剂选择与加工、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操作和观测方案制订以及实验及教学效果评价设计等方面。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各方面的设计进行思维训练。

在思维训练中应注意有效的思维策略的渗透、评价和总结、强化。例如,在目标设计中渗透综合策略、缺点排除策略、系统测定策略;在实验原理设计中渗透原理物化策略、组合策略、强化或弱化策略、渐进策略、简化策略、变换输出策略、技术模拟策略、技术置换策略、综合策略等[6]。

3.2 实验思维化,在化学实验思维指导下实施实验方案

实验实施不但可以强化对实验设计的体验,还可以发现设计中的疏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强化设计思维。

在实践中,学生常常会因为赶时间出现方案实施与实验思维脱钩现象,或者出现实施疏漏现象。对此,教师应加强指导、加强管理。

3.3 改进、完善教材

跟知识传授比较,现有教材忽略实验训练,特别是化学实验思维的训练,不利于化学实验思维的养育,也是造成目前化学实验教学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课题组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下列有效方案:

(1) 比对不同版本教材,就实验的思路、目标、学生活动方式以及栏目设置、编排次序等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案,或者整合成最佳实验方案,供教师授课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

(2) 增加实验中主要步骤的思维活动要求;

(3) 设计单元实验教学,适当增加实验设计任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开放性等,逐步提高要求,优化、提升学生化学实验的思维品质;

(4) 习题实验化。把部分习题改编成实验习题,增加学生设计实验、开展实验思维活动的机会。

3.4 积极开展实验思维教学及评价研究

要积极地推动把实验思维教学纳入课程标准,纳入学业质量标准,纳入教材,纳入教学活动之中,重视发挥实验习题在培养学生实验思维方面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把对实验思维水平的评价纳入化学学习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俊明. 化学思维引论[J]. 化学教学, 2018, (6): 3.

[2]《化学发展简史》编写组编著.化学发展简史[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3]赵匡华编著. 化学通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4]恩格斯. 于光远等译编. 自然辩证法[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28, 275.

[5][6]吴俊明.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作者:李岚

化学学习思维管理论文 篇3:

浅析中职校学生学习管理的艺术

【摘 要】学生的学习管理是指向学习的本质和学生内心深处的。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情,教师进行学习管理时,必须深入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认识学习管理的细致性与复杂性,讲究学习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管理

【作者简介】雍照章,泰兴市职业教育研究室(江苏泰兴,225400)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课程。

学习管理包括课内与课外的学习管理,通过对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价,使学习程序化、规范化,让学生从勤学、会学到好学、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管理指向学习的本质,即学习主体通过阅读、听讲、观察、讨论、实践、思考等行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的过程。教师要使学习管理真正有效,必须对“学习”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学习的特征与规律、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背后蕴含的思维与思想,进而推进学生真正理解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多重内涵、实现课程的完整价值。学习管理必须指向学生的内心深处。中职学生普遍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个体的学习特征各不相同。学生的这些特征是其精神、情感和思维等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所以,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实时掌握学情,有效利用学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唤醒的艺术

在“考高中比考大学更重要”的年代,多数学生“上职业学校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进入职校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普遍受到过冷落、斥责、讽刺和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学生也对之前的“教育”形成了一定的“抗药性”。职业学校如果依然如此管理学生的学习,不但没有效果,还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解决思想问题、解开心结,必须有能够打开心灵的钥匙。

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深入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用爱心激起信心;以积极的方式进行思想引导,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用学生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以身作则感染学生;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如鼓励、激励、奖励、表扬与启发、点拨、“吊胃口”等,适时开展系列化、专题性的、学生理解并积极参与的理想、信念、道德、励志等引导活动,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唤醒并激发学习动机,重新树立学习信心,确立学习目标,鼓起学习干劲,让学生心中拥有广阔的、多维的、创造性的、可以到达的空间。可以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从“权利与责任”的讨论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责任心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通过与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系统化谈话,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并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愿望,据此与学生商定一个个性化发展目标。当然,还要通过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过程是一个必须付出艰辛劳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困难与机会、成功并存的过程,要正确面对并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调节不良情绪,培养学习毅力,形成对学习成功的向往。

走進中职生的内心世界,“唤醒”中职生学习意识并非易事,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才能使学生动心、动情。

二、方法的艺术

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教师的责任是教育,角色是指导员,不仅要有思想与热情,还要讲究艺术与技巧。艺术是精神与生命的积累,技巧产生于“机缘+需要”。对中职生的学习管理,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教师管理学生的学习,“顺心”与“敦行”相结合。“顺心”是指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内在的遮蔽与抑制,引导学生心向学习;“敦行”是指制约学生学习上的不良行为习惯。二是师生共同管理学习。教师指导学习管理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师生共同解除学习过程中各种外在的束缚,让学生“会管、会学”,使学习管理变得简单。三是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好学、乐学。学习管理没有固定模式和万能钥匙,需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自我中心出发,从学生的心灵自由出发,在典型的学习活动中找寻学习管理的操作法宝。知识、技术、道德的存在方式影响其学习形态,要根据不同学习形态、学习类型采用相应的学习管理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类型的分类,学生是变化的,学习类型也是发展变化的。帮助每个学生找出学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挖掘潜能,确定解决方法,形成“各不相同”的学习管理方式,实行个性化学习管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陪伴、协助、督促下探索,不仅习得相应的技能,更掌握受益终身的学习管理方法。

学习习惯不良和学习方法不当是中职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条文式规定的“习惯”和“方法”对中职生没有任何作用,需要在具体学习内容、具体学习情境中进行系统性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感悟、自发改变,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从典型内容中提炼并领会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针对中职生“大多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做中学”——以“做”促进学习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为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学而时习之”,画思维导图——“知识树”,让自主学习的内容更系统;为培养自主意识和互助合作品质,选择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探究过程从课内延续到课外,等等。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如,进行独特的、有诱惑力的问题交流,交流是自由的、深入的,交流空间是自主的、开放的,以激趣益智;开展角色体验式、经验分享式、问题推进式学习;学习与工作相融合,把学生“带入食物丰富的下一个牧场”;根据中职生的心理机制,设计可选性、探究性、操作性强的作业等等。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以提高学习能力,加快转变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行动中自我发展,快乐健康地成长。

快乐学习、寓教于乐固然好,中职生需要快乐和自由,但也需要规则和约束。尤其是针对不良的学习习惯,师生需共同制定学习规范、建立课堂常规,并予以监督。对不良学习行为必须及时批评与纠正。批评和表扬是相辅相成的常态化教育手段,但都要讲究艺术性,批评与矫正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与爱,表扬不能是廉价的赞美,更不能养成只听得进“好话”的习惯。

三、理解的艺术

学习管理是重要的也是复杂的。考学生学过的内容出错,订正后再考还错,原因是没有真正“学进去”,订正也没有“正过来”,这种现象较普遍。正如职业学校的教师常说的,“如果说一遍就听进去的话,学生就不来职业学校了”。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社会、家长、老师过分追求、崇拜直接效益和急功近利的牺牲品。要改变学生多年形成的不专心学习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何况还有责任心、意志力、道德感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进行教育和耐心地进行引导,要理解并包容中职生的不足。职业教育的幸福在于我们理解了职校生,职业教育的不幸在于我们误解了职校生。理解是大爱。

作者:雍照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厂企业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医院病人现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