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记谱法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影响

2022-09-13

关于记谱法概念, 很多权威人士和辞典等都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解释说明:

“将音乐记录成乐谱的各种方法。包括记录音的高度、长度、强弱、表情及演奏方法, 大体以下类别音位记谱法:奏法记谱法, 文字记谱法和图像记谱法。”

——《音乐百科词典》缪天瑞主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记谱法纵然不能完整保存、再现音乐的全貌, 但是作为记录、保存音乐信息的手段, 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一、工尺谱

用“工、尺”等汉字记录下来的乐谱称为“工尺谱”。“工尺谱”是我国传统乐谱中的一种, 虽然兴盛于明清时期, 但是作为记录、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媒介, 在古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直到今天, 许多传统的民间乐种仍然以它作为记谱方式, 比如:福建南音、西安鼓乐、智化寺音乐等等。

“工尺谱”中用“上、尺、工、六、五”五个汉字来记录“宫、商、角、徵、羽”五声, 在工尺字右下角加一撇表示低音, 加两撇表示最低音。在工尺字左边加单立人表示音高, 加双立人表示最高音。工尺谱用“一”来记录“太变宫”与“太清羽”, 用“乙”来记录“变宫”与“清羽”, 用“凡”来记录“中”和“和”。若要区别“变宫”与“清羽”, 则将前者称为“高一”, 后者称为“下一”。若要区别“中”和“和”则将前者称为“高凡”, 后者称为“下凡”。

工尺谱看着复杂, 其实很简单。它最大的优势在于, 只记录了基本旋律, 在基本旋律不变的情况下, 演奏、演唱者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二度创作。因它只将音乐形态结构概括出来, 所以人们将它是视为一种民间音乐的框架谱。与简谱和五线谱相比, 纵然有许多不足, 比如, 记谱简单, 给古谱翻译人员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 正是由于这种非精确性才能更好的体现我国古代特有的审美文化。

二、琴谱

琴谱, 即古琴的乐谱,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 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汉魏之交的文字谱和唐末以来的减字谱。

汉代以前, 琴曲的流传主要是以“口传心授”为主。到汉魏之交, 随着琴的形制的定型、演奏技法的成熟, 便有人发明了文字谱。文字谱是琴曲奏法的说明文字, 它用文字叙述的办法把古琴曲的定弦法、弹奏手法以及分句法等记录下来。梁朝丘明的传谱《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谱, 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

文字谱相当烦琐, 古人说它“动越两行, 未成一句。”《幽兰》就用了将近5000个字记录了此乐曲。唐代的曹柔有感于此, 创造了最初的减字谱。这是古琴记谱法最为重要的变革。减字谱用减字笔画拼成若干符号作为左右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 是一种只记录弹奏音位与弹奏方法而不记录音乐的记谱法。如“一”代表着第一弦, 这个符号意为无名指向内勾一弦。又如“四”是“第四弦”, “大”即左手大指按弦等等。减字谱“字简而义尽, 文约而音赅”, 因为有了减字谱, 大量的古琴曲得以传世, 减字谱也是目前古琴家所使用的重要琴谱。

清代有人把减字谱和文字谱结合起来记录乐曲, 现代人采用减字谱和五线谱、简谱结合起来记录琴曲。但是减字谱还是不能被其他的谱式所取代, 古琴家还是用减字谱演奏。

三、燕乐半字谱

唐代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巅峰时刻, “燕乐半字谱”其中的许多符号像是半个汉字, 又多用于记录燕乐, 故名。这种乐谱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两个系统。

弦索谱是一种指位谱, 其原理与今天的吉他指位谱相似, 又有琵琶谱和五弦谱两种, 琵琶谱用20个、五弦谱用25个符号来记录两种乐器上不同的指位。例如1900年5月26日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曲谱》, 是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四年 (公元933年) 抄写的一份曲项琵琶谱, 用的燕乐半字谱。然而, 这种乐谱在我国失传已久, 虽经许多专家努力, 至今尚未真正解读, 还需继续努力研究。

管色谱是一种音位谱, 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变而成的。花蕊夫人《宫词》中“尽将筚篥来抄谱”所说的可能就是这种谱子。在宋代, 这种谱式因用在与雅乐相对的俗乐种, 又称“俗字谱”。俗字谱后来经过演变, 发展成为明清时流行的工尺谱。

明清时期, 由于民间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的广为流传, 源于唐代的燕乐半字谱的工尺谱形式得以在不同的阶层广泛流传使用。但幅度于流行地域和乐种的不同而有多种记谱方式和唱名。工尺谱在这时期的出现, 对保存我国传统音乐和明清戏曲、民歌、器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简谱

简谱是一种简易的记谱法, 分为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我国采用的是数字简谱。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对它加以改进并大力提倡。美国人梅森于1882年到日本讲学, 并将其传到日本。20世纪初, 经沈心工等人介绍, 由日本传入我国, 后普及各地学校。20世纪30年代, 随着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 这种乐谱在我国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 并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到普遍的运用。

数字简谱以首调唱名法为基础, 用阿拉伯数字代表音阶中的七个基本音级。简谱运用五线谱记录节奏的二分法建立了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的体系, 并用在音符上、下加点的方法表示高、低音, 用在音符后面加线、加附点和在音符下面加线的方法表示时值。由于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又与我国传统的工尺谱有许多相通之处, 加之它记录节奏的记号又比工尺谱易学, 因此这种谱式从清代末年起便在我国流传。

简谱固然有其优点, 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 不能记录某些乐器的乐谱, 不能像五线谱那样记录复杂的合唱、合奏谱, 甚至不能体现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许多概念, 比如散板、民族乐器演奏和民族声乐中各种各样的摇声等等。

从当期的形势看, 尽管简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推广, 现在已经成为流传最广, 使用比较频繁的谱式。如果在简谱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改造, 对各种符号进行规范, 并使它彻底民族化是可以做到的, 也是切实可行的。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乐谱的国家之一。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工尺谱等数十种记谱法, 它们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过的重大的作用, 纵然这些乐谱在今天已经鲜为人知, 但是, 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以及传承, 我们仍然需要对其进行了解。

关键词:记谱法,发展

参考文献

[1] 臧艺兵.记谱法的变更对中国音乐传承传播的影响[J].中国音乐, 2000, 03:25-28.

[2] 廖红宇.五线谱和简谱在中国的演进及其对中国音乐传统记谱法的影响[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6, 03:52-58.

[3] 陈建国.对中国传统记谱法的再认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及表演版) , 2003, 03:31-3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让学生走出教室——也谈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教学中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下一篇: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