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劳动关系论文

2022-05-0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高校工会劳动关系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基于人事制度聘任制的转型,高校劳动关系、用人模式发生变化。对于高校工会而言,更需要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要求。

高校工会劳动关系论文 篇1:

高校工会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

摘 要:随着聘任制的逐步深入推进,中国高校的人事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动,教职工与学校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会不仅要维护教职工的利益,协调好人事劳动关系,而且还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稳定与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工会组织与人事部门作为校内两个独立的单元,相互联系较少,工会基本不参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事部门也不介入工会工作。通过发放问卷采集数据,发现高校工会与人事部门在共建人事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应用回归分析法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工会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的途径。

关键词:工会;人事部门;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

早期的高校管理中,工会仅仅充当为职工提供娱乐与福利的角色,不参与任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随着高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与人事部门的职能责任发生了许多变化,工会作为领导与职工联系的桥梁纽带,积极参与到人事管理,将教职工维权、民主管理等落到实处[1],真正去履行《工会法》中所规定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使之与人事部门两两联合,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已经成为了该研究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相关研究回顾

(一)国外相关研究

在国外,过去人们认为,工会可以参与劳动力训练。而在当今信息革命时代,一些工会已经提出新的工会工作模式,如提供职业辅导、继续教育和职业介绍之类的服务。Sinan Caya(2015)提出工会最初创建是为了工人获得经济保障,随着后来在经济方面保障的成熟,工会的福利、就业指导职能也得到发展。Wolfgang Streeck(2015)探索工会这一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劳资关系管理、集体主义文化方面的功能演变[2]。KwanHyungYi,HmHakCho,JiyunKim(2011)倡导工会积极参与职业安全与卫生系统的维系,处理好工作与健康这一冲突关系,避免因工伤引起的劳资关系破裂与法律纠纷。这样,劳方获益会更多、也能使雇主更好地面向工会。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雇佣与就业已不再需要传统因素发生作用,工人的权利、劳动保护等问题已转移到了现代的工会运动和工厂法、社会立法的领域。”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关于工会在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管理中的作用,包志勤(2001)强调,应当对劳动关系与工会作用领域进行再定位,在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管理过程中,中国工会应当积极地做好职工劳动群众利益的代表者、人力资源管理的辅助者、新的劳动关系的协调者[3]。雷智中(2010)提出,高校工会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竞争水平、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内部的各项深层次改革。第二,关于工会如何参与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研究,周立军(2011)提出工会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若干有效方法。谭华霖(2014)阐述了工会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提出工会应以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为基本点,以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为切入点,以加强与员工沟通合作为着眼点,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落脚点,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实际效果[4]。

(三)相关研究述评

纵观相关文献,国内外学者集中研究工会参与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管理的作用与参与方式,且主要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但是对于在高校内部工会如何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的研究很少,这是本文要着力完成的核心任务。

二、高校工会与人事部门在人事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工会存在的问题

1.上级领导不够重视。当前,许多高校的重心在于教学与科研,对工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对工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在高校教职工的眼里,工会仅仅只是组织活动与节日发放福利的组织[5]。

2.队伍建设不太合理。目前,高校工会的工作人员逐渐偏向于老龄化、兼职化,多由学校即将退休人员担任以及单位一些干部兼职担任,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固执守旧的情况,在思想方面受到严格的限制,举办活动也是循照惯例,缺乏创新性[6]。

3.工作职能太过单一。高校工会普遍存在参与民主管理程度不高,处理人事劳动关系纠纷的效率较低的问题,且对于教职工的工资、培训、考核等人事管理工作参与度很低,与人事职能部门也几乎没有任何交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工会对教师工资、进修培训、职称评审、聘用解聘等人事部门各项工作的影响力很微弱,仅有7%~9%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力“比较大”;即便是工会对人事劳动关系纠纷的影响力也很有限,仅有17%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力“比较大”。

(二)高校人事部门存在的问题

1.人事沟通不到位。高校的人事部门往往本着“重知识,重人才”的理念,但在用人机制上又相对传统,缺乏灵活性,管理理念落后[7]。人事部门的工作都关乎员工的工资福利、职称评审等切身利益,人事政策一般都是通过官方网站进行发布,其他沟通渠道较少,因此容易导致高校职工错失一些相关的人事信息。

2.体系建设不完善。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虽然层出不穷,但许多高校并未很好地借鉴其中的精髓,针对员工的培训体系、绩效考评体系等相对来说都十分不完善。许多高校目前都面临着激励制度不完整、薪酬管理存在弊端等问题。

3.与工会工作相脱离。在当前高校管理模式中,工会与人事部门的工作职能仍然处于分离状态。人事部门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小,因此也导致教职工对人事部门工作满意度很低。调查结果显示,人事部门对工会开展教职工维权、民主管理、帮贫扶困的支持力度相当欠缺,仅有18%~25%的受访者认为支持力度“比较大”;仅工会对开展文体活动的支持力度得到一定认可,有35%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力“比较大”。

三、高校工会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人事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某高校100名在职在岗职工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来进行实证研究,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

(二)数据处理分析

1.信度分析。信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检验回收样本数据的结果是否可靠,或样本是否真实作答,本文主要采用α信度系数(克隆巴赫系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样本的信度系数在0.8以上,说明样本数据的结果十分可靠,可做进一步的可用性检验。

2.效度检验。效度检验主要运用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KMO系数大于0.7且十分接近于0.8,而巴氏球体检验的显著性低于0.001,说明样本数据的效度比较好,是可用的。

3.相关分析。本文旨在通过调查该高校教师对和谐人事劳动关系的满意度,分析工会与人事部门相互协同对和谐人事劳动关系的影响。运用SPSS进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事部门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力度、工会对人事部门工作的影响力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1,这说明和谐人事劳动关系满意度与二者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4.回归分析。本文以和谐人事劳动关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人事部门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力度和工会对人事部门工作的影响力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调整R方为0.882a,说明模型的拟合情况较强。模型的检验P值(Sig.)小于0.05,说明模型整体十分显著。以和谐人事劳动关系满意度为因变量,得出Sig.值为0.025,小于0.05,为显著。

(三)结论

以上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发现,该高校职工对和谐人事劳动关系的满意度受到工会对人事劳动管理工作影响力和人事部门对工会工作支持力的影响,这也直接说明,工会与人事部门协同工作在人事劳动关系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高校工会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的途径

(一)工会代表职工参与人事管理活动

高校工会作为职工与学校领导沟通的桥梁,应当代表所有教职工切实参与人事管理活动。工会可以根据职工个人信息和高校实际情况,站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立场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人事管理中积极进言,针对职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帮助提高职工的个人能力[8],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之在高校这个环境中能找到归属感,真正达到高校“留人才”的最终目标。

(二)人事部门支持工会开展各类活动

传统的高校管理中,工会一直都是各类文体活动的组织者,既丰富了职工工作外的生活,也加强了职工对高校的依赖感,潜移默化中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人事部门作为人才的开发与管理部门,应当支持工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职工搭建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增进职工之间的友谊,加强职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人事部门也应当关心职工,关爱弱势群体,真正关注职工需求,切实协助工会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高校稳定教职工队伍,提升工作积极性[9]。

(三)加强工会与人事部门的交流

工会与人事部门职能工作近乎零交流的现状,已然造成职工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局面,引起了职工的不满情绪。由于高校人事调动及部门之间联系过少,工会与人事部门干部对彼此部门之间的工作性质完全不了解,在协同管理人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也无法落到实处。工会与人事部门应定期交换信息,双方各派出得力干部,为对方部门培训本单位的相关工作事宜,在双方干部都充分储备对方部门的相关知识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为职工谋福利、谋发展的优良方案。

参考文献:

[1] 齐凯.关于工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3,(21):127-128.

[2] SinaCaya.OnStrong,ResoluteLaborUnionLeaders[J].Procedia-SocialandSciences,2015,(190):559-568.

[3] 包志勤.当代中国工会组织的角色与使命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做若干的分析[J].工会论坛,2001,(8):1-3.

[4] 谭华霖,田禀炜.人事制度转型背景下高校工会维权职能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1,(3):50-56.

[5] 汪鼎禄,刘绍兰.新时期高校工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6):104-106.

[6] 苏明.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版,2015,(12):14-15.

[7] 雷智中.高校工会参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174-176.

[8] 向鑫.高校工会参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1):70-71.

[9] 曾惠娴.浅析高校工会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189.

[责任编辑 吴 迪]

作者:霍生平 李娟

高校工会劳动关系论文 篇2:

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摘 要: 基于人事制度聘任制的转型,高校劳动关系、用人模式发生变化。对于高校工会而言,更需要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要求。人事制度“双轨制”对高校工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高校工会在面对新常态、新任务时,要努力建立健全教職员工的维权机制、加强教职员工对高校工作决策的参与程度、努力发挥工会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寻找行之有效的途径,为建设和谐校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人事制度“双轨制”;高校工会;和谐劳动关系

一、研究背景

在向市场经济国家转型中,人事代理和事业编制并存的“双轨制”改革是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1999年教育部正式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0年中组部、原人事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0年3月,国家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上文件均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并具体提出了高校应采取完善编制管理、创新教师遴选机制、建立流转退出机制等具体举措,鼓励高校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倡导推行聘用制度,建立符合高校办学规律的用人制度。由此可见,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无疑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高校的用人方式也逐渐由事业编制、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多元化用人方式取代传统的单一用人方式。

新时代,高校在教职员工选聘、人员管理、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高校工会在面对新时代的环境变化,既获得了诸多机会也面临众多挑战。工会作为高校与教职员工联系的桥梁纽带,不仅要维护教职员工的利益,更要积极参与人事管理,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研究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高校工会是高校劳动关系中的劳方——教职工的代表者,享有对高校教师代表权,根据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原理,高校工会相应地负有代表职工利益、维护其权益的责任和义务。基于人事制度聘任制的转型,高校教师已不再采用计划录用的方式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而通过市场调节的作用由高校按需设岗,进行自主选聘。因此,目前高校中既有事业编教职员工,又有非事业编教职员工,高校的劳动关系模式已逐渐转变为市场化和契约化的劳动关系,其复杂化也导致高校在处理人事关系时面对法律上的多元化。这一系列因人事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对高校工会而言,更需要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对于高校而言,必须从教职员工实际情况出发,重视工会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因此,在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探究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会如何参与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管理工作以及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两个方面。周立军(2011)提出工会在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管理工作时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谭华霖(2014)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工会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建议工会工作要努力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作为基本点,将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作为切入点,将加强与员工沟通合作作为着眼点,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落脚点,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实际效果。包志勤(2001)认为工会应当积极地做好职工劳动群众利益的代表者、人力资源管理的辅助者、新的劳动关系的协调者,应当对工会发挥作用的领域与劳动关系进行在定位。雷志忠(2010)提出,高校工会应当通过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式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推动高校内部的各项深层次改革,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竞争水平。霍生平、李娟(2016)进一步探究了工会如何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人事劳动关系,提出工会要代表员工参与人事管理活动,人事部门要支持工会开展各类活动,工会与人事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

人事制度的变革为高校劳动人事关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高校劳动人事关系的协调和完善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人事关系中所应担负的职责更加重要。

四、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高校劳动关系现状

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打破了高校传统的“铁饭碗”,新增了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形式的非事业编教职员工。非事业编教职员工在工作地位和福利待遇上都与事业编制的教职员工有较大差异,比较容易与学校之间产生矛盾。

目前,高校中的新型劳动关系趋于市场化、契约化、多元化和复杂化。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高校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这一改革既提高了高校教职员工的危机意识,又激发了高校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此背景下,高校所需要处理的劳动关系更加复杂,既需要面对传统的事业编教职员工,又需要安抚好非事业编教职员工,各种劳动关系的复杂化也对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所应起的作用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和较高的要求。

此外,在新型劳动关系背景下,高校教职员工心理契约及归属感趋于弱化。教职员工的心理契约是指教职员工以自己与高校的关系为前提,以承诺和感知为基础,教职员工和高校之间彼此形成责任和义务的各种信念。教职员工的归属感是指其与组织的交往过程中,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对组织强烈的认同感、高度的信任感。当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出现散漫懈怠、推卸责任等现象时,就是心理契约及归属感被削弱的直观表现。编内、编外同时并存的“双轨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使得编外员工稳定性较差,他们对学校的心理契约及归属感也较差,而编外员工的工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编内员工。

五、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在高校中,和谐劳动关系是指教职员工和学校之间形成的、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性规律的良性状态。在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高校工会是教职员工与学校沟通的桥梁,维护学校发展的稳定性,代表并维护着广大教职员工的权益,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高校工会是全体教职员工的维权组织,它的基本职责是依法维护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高校工会要充分了解教职员工的需求,关心教职员工的诉求,关注教职员工的思想动态,通过推动学校民主管理等合法途径,以制度维护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

其次,高校工会是高校维稳的重要机构,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推进者。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员工与学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尽可能让双方平等充分地沟通,减少双方产生的矛盾,在维护教职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学校发展的稳定性。

最后,高校工会是教职员工的服务平台,能够为教职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高校工会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来丰富教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融洽各类教职员工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六、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高校工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工会除了要平衡好教职员工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平衡好编制内与编制外两类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由于编制及身份的不同,两类教职员工在学校中享受的权益也有所不同,容易引发教职员工之间以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因此高校工会更需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教育引导以及人文关怀,以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此外,在人事改革的特殊时期,高校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变革,要想顺利推动各项改革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工会的工作重点也需要向代表教职员工全方位参与学校改革决策过程而转变,关注学校改革发展大局。一方面,高校工会要代表全体教职员工表达对学校改革的建议与意见;另一方面,还需要代表学校向教职员工传达改革方向与理念;使得学校顺利平稳地度过改革的关键时期。

七、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途径

首先,高校工会应坚持依法为教职员工维护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责,提升工会工作的法律思维,依照法律政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的调节及维稳作用。在帮助教职员工解决切身问题的同时,也要引导教职员工提升自身的法律思维,倡导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个人诉求,维护个人權益。

其次,高校工会应帮助教职员工提高其在学校改革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教职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不仅能够推动学校和教职员工建立起协商共事的机制,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处理学校长远利益和教职员工现实利益之间的关系。

最后,高校工会应大力发挥基层工会小组的作用。工会小组是教职员工日常参与工会工作、反应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宝贵意见的重要途径和直接渠道,是工会工作的第一线。因此,建立健全各工会小组骨干培训、经验交流等工作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在高校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高校工会在面对新常态、新任务时,要努力建立健全教职员工的维权机制、加强教职员工对高校工作决策的参与程度、努力发挥工会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寻找行之有效的途径,为建设和谐校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包志勤.当代中国工会组织的角色与使命——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作若干的分析[J].山东工会论坛,2001,7(4):1-3.

[2] 陈露红.浅谈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J].福建轻纺,2016(8):52-54.

[3] 邓叶芬,DENGYefen.人事制度转型背景下高校工会维权的职能分析[J].科教导刊,2014(29).

[4] 何舰.新常态下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5):93-96.

[5] 霍生平,李娟.高校工会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6(30):131-132.

[6] 蒋景坤.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1-6.

[7] 赖勇强,何世英.高校工会加强非在编员工队伍建设的叙事研究——基于广东X学院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9):80-80.

[8] 蓝寿荣,谢晓萍,赵丽.论工会在发展高校和谐劳动人事关系中的作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9(1):110-111.

[9] 雷智中.高校工会参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7):174-176.

[10] 刘畅.人事制度“双轨制”背景下高校工会促进员工归属感的作用机理研究[J].特区经济,2015(2):137-139.

[11] 刘平青,张剑军,吴莹.高校劳动人事关系转型与工会角色定位研究——对教职工的初步调查[C]// 2010.

[12] 谭华霖,田禀炜.人事制度转型背景下高校工会维权职能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50-56.

[13] 王慧.经济新常态下工会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J].山东工会论坛,2015(4):5-7.

[14] 周立军.企业工会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J].时代金融旬刊,2011(12):126-126.

作者:于海莹 徐文梅 齐聪

高校工会劳动关系论文 篇3:

新时期高校工会角色定位探讨

摘要:在高校工会建设工作发展过程中,高校需要明确工会角色定位,依托“党建带工建”,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纽带作用与桥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工会工作成效,为高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我国工会发展历程入手,着重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工会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工会角色定位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工会;角色定位

高校工会属于群众性组织,是高校党委组织与教职工相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高校建设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参与高校建设、教育、维护等各项工作。然而,在社会发展新时期,高校工会角色定位存在着一定问题,有些高校工会角色被同化,成为高校的普通党政管理部门。还有一些高校工会职能弱化,难以发挥其职能。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工会角色定位的科学策略,通过“党建带工建”,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研究新时期高校工会角色的定位不仅能够实现高效工會职能,而且对新时期高校建设发展意义深刻。

1我国工会发展历程

首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我国工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以行帮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对早期工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其次,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将产业工会的成立作为党的重要任务,主张建立工会学校。自此,我国工会进入了有组织、有思想的时期;再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工会的职能发生了变化,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不仅要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可以通过游行示威、罢工代工等方式与反动统治相斗争;第四,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工会成为了党与工人阶级大众联系的桥梁,工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为工人阶级服务,维护工人阶级利益;最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十分重视工会的角色地位,对工会职能进行了法律方面的调整,为工会角色定位提供了法律保障。

2新时期高校工会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工会角色定位职能异化与党政同化

现阶段,有些高校工会已经成为高校普通的党政管理部门,工会主席承担着党政副职。虽然,高校工会主席也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但是大多数高校采用工会主席分管工会工作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工会主席的任命、工会主席工资发放、干部编制、职务晋升等与党政管理部门雷同。另外,高校工会在发展中将自己视为党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政管理者的身份组织开展工会工作,党政同化现象明显。

2.2高校工会职能异化

当前,有些高校工会的维护职能出现模糊化现象,高校将工会职能定位与文体工会或福利工会,主要负责为职工搞文体活动、发放福利温暖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职工都认为工会的作用就是发福利、搞活动,缺乏对工会的认同感。并且,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高校工会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缺乏法律依据,其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另外,由于高校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途径不畅,高校工会职权被虚化。

3新时期高校工会角色定位问题的原因

3.1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高校工会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大多数高校采取教科文卫工会和学校党委双重领导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学校党政领导副职担任高校工会的主席,加强了党委对高校工会的政治领导,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工会工作的发展。然而,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工会的相对独立性,工会干部工资、编制、职位技术能耐等由学校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工会被纳入高校党政管理部门,导致高校工会的主要职能变成了协助高校行政和党委工作。

3.2对高校的依附性较强

从组织体制方面来讲,高校工会与高校属于上下级关系。高校工会以高校为依托而建立,对高校人事、财政等方面的依赖性较强。从人事依赖上来看,高校工会领导过于依赖高校管理层,工会人事任免权通常由学校管理层决定。从财政依赖上来看,工会需要向会员收费。高校每个月从职工工资中抽取费用向工会拨款。工会的各种活动都需要高校的财政支持,受到高校的财政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工会成为高校管理的辅助性组织,在面对职工纠纷的时候,通常同学校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忽视了职工权益的维护。

3.3法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高校工会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工会法》的实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工会法》在有的单位成为了束之高阁的公文。由此可见,高校缺乏对工会角色和工会职能的充分认识。并且,当前我国工会法律存在着一定缺陷,关于职工民主管理权的相关规定不够细致明确,在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方面缺乏明确的方式和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3.4队伍素质不高

高校工会的工作内容丰富、工作方式多样、工作对象复杂,职工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工会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能力,熟悉高校办学规律和教育规律,掌握工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然而,现阶段,高校工会人员主要由高校行政人事部门负责安排,工会委员大多是兼职的,其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能力难以达到工会工作的要求。并且,还有一些工会干部的群体意识薄弱,缺乏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部分工会干部队伍素质不高。

3.5维权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工会维权机制不健全。具体来讲,高校工会在维权过程中缺乏对教职工需求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的考虑,维权内容不明确。并且,还有一些高校工会将维权视为行政事务要求,维权机制利益失衡,没有形成配套的内在维权机制和外在维权机制,难以保障高校教职工的权益。

4新时期高校工会角色定位的优化策略

“党建带工建”是新时期高校做好工会工作的有效路径,因此,高校需要实现“领导班子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职工群众反映好”的总要求,并在党建工作带动下优化高校工会日常工作与管理机制,通过推动工会日常工作与管理呈现出民主、公正、透明等特点,确保高校工会日常工作与管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政治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

4.1改进工会主席的选举模式

新时期高校工会主席选举可以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模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这种选举模式下,会员候选人和会团代表无法内部商定,也无法事先确定,具有民意代表性。并且,工会能够具备直选代表,成为工人利益的代表组织。同时,工会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能够综合会员意志和集体意志,并将会员意志传递给校方。第二,直接与间接选举相结合能够采用无记名的模式进行选举,并当场公布选票的结果。无记名方式能够使工会会员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防治恶意报复打击的现象。同时,当场公布选票结果能够使选举过程更加公开透明,积极接受会员的监督,进而确保工会主席选举的公正和公平性。第三,直接与间接选举相结合能够通过公开竞选的环节确保被选举人与选举人的信息对称,充分调动被选举人与选举人的积极性。同时,公开竞选能够让被选举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路和实力,进而提高选举的质量。第四,直接与间接选举相结合能够实行差额选举,引入竞争机制,便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同时,差额选举为工会会员提供了选择形式选举权的可能性,能够有效增强工会会员的民主意识。

改进工会主席选举模式,实施直接与间接选举,我国应积极完善高校工会法律规定,确保高校工会主席选举的法律保障。为此,我国应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工会候选人的提名权、选举权、罢免方式等,确保工会选举的合法性。

4.2落实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首先,高校工会应积极明确工会的义务,积极承担工会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工会对教职工权益的维护作用;其次,我国在《工会法》中应积极明确工会的义务和权利,为工会义务和权利的承担和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再次,我国应积极明确高校工会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工会工作人员出现违法行为时工会应承担的责任,工会对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以及工会对其他主体的法律责任。

4.3完善教代会运行机制

为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的作用,我国应积极完善教代会运行机制。为此,我国应明确教代会的职权,不断提高教代会的履职能力。具体来讲,高校应加强对教代会代表人员的指导与培训,提高教代会代表人员的责任感和履职能力,切实恢复教师职工的切身利益,积极为高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学校改革等提供意见和建议,进而提高教代会代表人员的民主能力,优化教代会运作效果。并且,我国应积极为教代会制度的实施提供良好环境。为此,我国应不断优化现代大学制度,加快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高校制度,将教代会制度纳入高校制度范围,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上实施教代会制度。同时,我国应积极完善教代会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制度,优化高校对教代会民主评议的内容、方式、程序,提高评议质量,规范民主评议制度。另外,我国应积极建立教代会长效机制,设立教代会执委会,配置专门的编制,落实教代会职能,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增强教代会在高校工作中的独立性。此外,我国应积极完善教代会选举工作,明确规定教代会选举的方式、选举资格条件、选举原则,确保教代会选举工作的合法性与公平性。

4.4坚持党的领导

高校工会应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会工作。具体来讲,高校工会应明确党对工会的领导作用,强调党对工会的领导主体。并且,高校工会应积极落实党关于高校发展和高校教职工管理发展的相关政策方针,在党的政策方针指导下维护教职工权益,优化党关于高校发展和教职工发展的工作效果。另外,高校工会应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政治方针等,为高校发展和教职工发展提供正确方向指导。

5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工会角色定位工作仍旧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在推动高校工会发展过程中,高校有必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带工建”,实现五个好发展目标,并在改进工会主席的选举模式、落实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完善教代会运行机制、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工会角色定位的明确化、清晰化,充分体现高校工会在高校稳定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铁虎.党建科学化视域下的高校党建带工建研究[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3):66]68.

[2]姜玉琢.新时期高校机关党建工作引领基层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6(02):36]38.

[3]王丽静,常顺英.关于高校“党工共建”工作的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24(03):76]79.

[4]蔡立平,陶晓环,陆桐.高职院校“党建带工建”工作路径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4,2(02):69]72.

[5]沈秋红.“党建带工建”重在以“带”促“建”[J].人民论坛,2017,(31):184]185.

[6]王彩虹.高校工会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75]76.

作者:华妍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言石化外语教学论文下一篇: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