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理施之以法

2022-08-09

第一篇:晓之以理施之以法

主题班会《施之以爱报之以恩》

《施之以爱 报之以恩》主题班会说课稿

朱家镇中心小学

栾文雯

尊敬的各位评委: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五年级主题班会——《施之以爱 报之以恩》。 下面,我将从这节课的设计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 一.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设计背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发现,由于一直缺少感恩教育,目前许多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恩,不会说“谢谢”,没有感恩之心,令人忧虑。特别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亲情较为麻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有的对父母不太礼貌,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甚至做出忘恩负恩、伤害父母的事。一个连亲情都不懂得珍视的孩子是极为冷漠的,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希望通过感恩教育活动,营造感恩的氛围,让学生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尝试怀着感激之情,诉说值得他们感恩的事,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从而学会感恩、报恩。根据这一需要设计了这节以《施之以爱 报之以恩》为主题的班会课。 二.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 2.使学生懂得,现在每个人享受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付出得到的,培养学生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3.能够在日常行为中做到施之以爱 报之以恩 4.能够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三.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准备”

为了使这节班会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课前需要做一定的活动准备。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二块进行。

教师准备:

1.搜集家长工作时的相片,录制家长小视频。

2.选定2名主持人和表演者,并进行相关节目的排练。 3.收集一系列反映感恩父母、故事、歌曲和背景音乐。 4.制作PPT 学生准备:

1.刘宇瑄讲述《地震中母爱的故事》 2.孙薇然小提琴独奏《烛光里的妈妈》 3.情景剧《你别管》 4.讲述父母爱的故事 5.亲手做一张感恩卡 6.手语《感恩的心》

四.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这节课,要让学生们理解(感受)到父母艰辛的付出。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的人。 五.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和具体内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及认知基础等因素,我准备采用讲述法、课堂讨论法、表演节目、举例子等方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的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去感知、体验、思考、收获,以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并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六.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过程”

(一)你关心自己的父母吗 问卷调查

1.出示几个问题,看看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多少?随着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2.观看短片,让学生感受到从小到大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

3.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明白:父母为我们终日操劳,默默奉献,而我们作为儿女的对父母的关心却远远不够。

(二)你了解母爱的伟大吗

1.刘宇瑄同学讲述《大地震中母爱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5.12大地震,救援人员发现一位年轻的母亲双膝跪地,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支撑着地面,孩子毫发未伤。人们在孩子的被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在场所有看到短信的人都哭了。 (多媒体画面辅助)。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哪些感受呢? (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师总结:孩子们,这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最圣洁的、最勇敢的母爱,我们面对这样伟大而又无私的爱,内心当中充满了对这位母亲的无限敬意,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用队礼表达我们对这位母亲的敬意吧!(全班敬礼)

2.故事中的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圣洁、最伟大的母爱,而我们生命中所拥有的父母的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这其中就蕴含着十分深厚的爱。(学生讲自己和父母之间的 爱的故事)

3.孙薇然小提琴独奏《烛光里的妈妈》,献给所有的妈妈。

(三)你是这样的孩子吗

情节剧表演《你别管》,讲述以为小男孩对妈妈的管束产生逆反心理,让我们看到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同时安排孩子们对小品“议一议”。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以此,过渡到话题讨论“在你身上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吗?你认为这样做对吗?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讨论来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让学生勇敢的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四)你想说些什么吗

1.播放学生父母工作的照片,配乐教师旁白,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是否有千言万语想对父母说,那就把你想说的话写感恩卡上。(写完后找几个同学读一读)

2.孩子们,听到你们这样真诚的话语,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其实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有很多话想对你们说(播放几位家长小视频) 3.孩子们让我们真诚地、大声地说一声: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五)你能坚强面对吗

本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最舍不得的人》: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在音乐的背景下让大家认真的想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人并把他们写在纸上,随后通过语言带入情景让同学们依次去掉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直到在最重要的两个人的时候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游戏中,每一次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去划一个的同时,对同学们在灵魂上都是一次震撼。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一样甜的生活中,他们很少或根本就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也不会去思考最爱他们的人,有一天突然离开了他们,他们怎么办。以此告诉学生,要从学会感恩父母开始,要感恩你的亲人、师长、朋友和帮助过你的人,要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他的人,同时也要坚强的去面对人生中的任何突如其来的变故,拓展、深化了主题。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一种行为叫做感恩,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美丽的,做着感恩之事的人是高尚的也许有人会说,感恩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感恩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它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时伴随着我们成长,通俗地说,感恩就是对别人的关怀和帮助抱有感激之心,感谢之意,回报之举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或事值得我们去感恩。但是,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感恩的人,应该是我们的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陪父母聊聊天、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一份优异的成绩,甚至只是一个微笑,他们也会非常高兴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天下的父母永远健康、幸福!

(七)在手语《感恩的心》中结束本节主题班会课。

以上,是我这节《施之以爱 报之以恩》主题班会课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评委及同仁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体制转轨在深化,社会转型在加快,利益调整力度在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

新阶段,对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南宁市着眼“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新时期“三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晓之以理,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晓之以理的实质是教育农民,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近几年来,南宁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农民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在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向农民群众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了专栏、专题节目,加大对“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完善干部包村、定点联系等制度,推动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政策宣讲团、农村工作队、文艺演出队进村入户,把中央、自治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送到农民群众中;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动之以情,带着感情做好“三农”工作

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对待农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党风的根本问题,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必须动之以情,深怀爱民之心。近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南宁市提倡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名农民,假如我是农村困难户,假如我是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等,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地摆正与农民群众的关系。通过建立市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县区工作制度、领导干部下农村基层与农民群众“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制度、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农村脱贫、建设生态文明村、支教助学、发展县域经济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强各级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联系和了解,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群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听农家话,解农家忧,排农家难。正是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身入”农村,而且“心入”农村,南宁市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农民群众的配合和支持。

明之以法,营造农村发展的稳定环境

明之以法就是要让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近几年来,南宁市初步探索了对农民群众“明之以法”的有效途径。首先,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南宁市紧密围绕中心工作的推进和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实际,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入户”以及广播电视、报刊、法制文艺等多种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其次,广泛开展依法治村活动,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南宁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并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作为全市农村“五村、两规范”建设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依法治村进程。再次,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全面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不断推进村委会选举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1998年全市村委会全部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近年来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把村务公开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工程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责任追究贯穿于村务公开工作的全过程,推广典型,强化监督。此外,加强农村法律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乡镇司法所以及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的作用,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等等。据统计,2001年至2004年上半年,南宁市共处理了农村山林、土地、水利等自然权属类行政复议案件215件,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

帮之以需,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

帮之以需就是要为农民群众服务。当前,“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是最需要我们关注的产业,农村是最需要我们关心的区域,农民是最需要我们关爱的群体。近几年来,南宁市坚持把农民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农民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农民群众难题作为“第一抓手”。一是帮助农民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南宁

市提出要树立“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发展城市才能带动农村,只有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才能支持和反哺农业”的思想,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以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劳务型经济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投资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二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

优质服务。建立了“红土地”网站,发挥市县区各单位、各部门“信息灵、门路广”的优势,送致富信息以及种植、养殖、加工的技术和服务下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帮助理顺农村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南宁市通过加强农村基层法制建设,理顺了“两委会”关系,使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为了领导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羊。四是引导、帮助农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南宁市注重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里连续两年共投入500万元,建设了50个乡镇的宣传文化站;在农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村评选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是着力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南宁市始终把解决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推进农民灾有所救、贫有所扶、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病有所医。推进灾有所救。建立了完善的救灾救济机制。2001年以来,全市累计筹集抗灾救灾资金4879万元,切实维护了全市农村灾区的社会稳定。推进贫有所扶。加大投入,解决贫困山区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全市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公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特困户实行临时救济。推进老有所养。把五保新村建设作为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目前,全市已经建成211个五保新村(今年底还将建成205个),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313人;建有乡镇敬老院84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839人。推进幼有所学。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旧房改造力度,建立农村教育对口帮扶制度。实施“百万基金扶贫助学工程”,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条件上与市区学生一视同仁。推进病有所医。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造提升全市乡镇卫生院、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予之以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予之以利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做到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共同繁荣。一是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农民围绕种植基地化、养殖园区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项目规模化、投入多元化,调整农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了具有南宁特色的优质谷、蔗糖、亚热带水果、木薯淀粉等10个重点产业,强化农产品综合开发和深度加工,全市初步形成了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等12项农产品加工链,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扩大了农民增收。二是落实和实行各项支农政策,保障农民利益。据统计,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市农民人均减负50.5元,减负率达54.4%,减负总额达22992.1万元。仅2004年上半年,市级财政累计投入支农资金就达1.2亿元;2001至2004年,全市共投入资金3亿多元,修建村屯道路约4000公里,大大改善了农村的道路交通状况。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南宁市决定从2003年底起,用三年时间,市财政投入5亿元资金,再多渠道筹集,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在全市农村开展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和生态文明村“三大会战”,以提高农业和农村装备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拓宽农民就业门路,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增加非农收入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举措。南宁市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拓宽就业门路,向

二、三产业转移。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据初步统计,南宁市2002年以来通过加强城市建设,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15万人。同时,南宁市还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仅2004年1—6月,全市共对2.72万农民进行就业培训,经过培训实现就业的农民2.18万人。总之,南宁市通过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谋划农业,推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给农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31元,比上年增加120元;2004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0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06%,是近年增长最快的一年。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要求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问题,既要加强教育又要加强法制化管理,既要增强针对性又要增强实效性。南宁市的实践表明,这些基本方法适应新形势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是有效和可行的。版权所有

第三篇:河南替考:让舞弊者付出代价,将渎职者绳之以法

河南替考:让舞弊者付出代价,将渎职者绳之以法中新社郑州6月18日电 题:河南替考事件:让舞弊者付出代价,将渎职者绳之以法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十年寒窗”无情遭遇“7万元打点”,河南替考事件直逼人们关于高考公平、公正的心理底线。

在高考落幕10天后,中央电视台17日播出《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报道称,有人组织武汉在校大学生“枪手”前往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参加替考。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人们纷纷指摘这种不齿行径,有人斥责买方,也有人批评卖方。但当务之急,是要查明真相,让舞弊者付出代价,将失职渎职者绳之以法。

曝光当天,教育部旋即派工作组赴河南、湖北指导督办调查。河南省招办也回应,已请公安部门针对发现的高考替考案件立案查处,对涉案人员依法依纪进行追究。

开封警方18日表示,他们一是责成杞县、通许县公安机关全力以赴,彻底查清事实真相;二是成立两个工作组,会同纪检监察、教育、招生等部门,于当天下午分赴两县督导开展工作。

组织替考者自称,他们花钱可在监考各个环节获得通融,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暗访视频中,监考老师发现破绽竟也没有阻拦。

从近年来的替考事件不难看出,“枪手”、“掮客”,以及那些组织替考者、主考官、监考老师等,已形成从买方到卖方的完整利益链条。此番河南替考事件,概莫能外。

舞弊者何以有恃无恐?从央视报道看,这些被替考者的学生家长皆是两地“有钱人、当官的”,地方上有关系网。再者,老枪手们有“死不承认”的应对之道,并称曾顺利过关。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则在事件中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下,内地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顽疾仍存,舆论也曾引发“寒门难出贵子”以及“穷孩子没有春天”的讨论。

正因如此,包括河南等地在内的考生,更加体会到高考公正性的意义所在,更加痛恨高考作弊,更加渴望公平。

替考事件,不仅仅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它可能会影响他人一辈子,严重破坏和干扰正常高考,更是对社会公平底线的挑战。

然,网络上却出现这样的声音,认为替考事件发生,是源于河南高考录取率低,无奈之举;甚至还有人为“枪手”鸣不平。

诚然,教育在城乡、区域之间严重不均衡,这在被曝光的农业大县杞县、通许尤甚。但这决不能成为被替考者的借口。特别是当“十年寒窗”遭遇“7万元打点”,无疑撕裂了高考公平的底线。

解开公众关于“枪手”们一路绿灯之惑,应当严查事件背后的权力寻租,以儆效尤。既不能让“枪手”和“掮客”们觉得违法成本低、收益高,也不能让组织者和雇主们觉得“教育部门怕事惹大”。

目前,教育部以及河南、湖北两省相关部门已着手调查此事。在官方、民间以及舆论关注之下,相信真相不久会大白天下。舞弊者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亦将被绳之以法。

第四篇:以法治促民生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和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目前,人们普遍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要切实保障民生,实现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社会生产力的较大发展,物质比较充足,社会服务产品比较丰富;二是法律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形成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普遍得到较大改善并处于稳定提高的状态,我国民生问题却越发凸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百姓对自身权利的维护愈来愈强。因此,只有加大涉及民生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才能使民生保障问题得到根本地、有效地解决。

法制建设对保障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因此他的一切行为将与社会相关联。而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人的第一选择,这些社会活动,都必须依据法律来规范,否则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而每个人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也都必须依靠法律来调整。因此,推进法制建设对保障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民生的根本 。如前所述,法律与每个人的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依靠法律要规范、调整和约束,离开了法律,则使民生陷入不稳定、不安全的状态。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则使民生保障陷入不充分、不确定、不规则的境地。法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不可能朝令夕改。法律规范的这些基本特点,为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稳定有序提供了有力保障。法律通过规定社会人在各项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责任,调整人们的行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而法律的强制性的特点,则使法律借助通过国家强制力得到全面遵守和执行,达到维持正常秩序的目的。由此可见,制定法律是保障民生的根本所在,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势在必行。

依法行政是保障民生的关键。政府是社会公共权力的行使者,通过发挥其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来改善、保障民生。而公共权力具有连续性、主动性、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公民合法权益的影响最大。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协调好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譬如最近频发的违规征地拆迁、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暴露出政府在行政管理中的制度缺陷。由此可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保障民生的关键。

公正司法是保障民生的基石。司法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对受到侵害的权利进行救济,对受到破坏的秩序进行修复,从而维护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序。司法活动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司法活动通过解决各类纠纷案件,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经济关系,保障经济发展;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司法不公,影响的不仅是当事人的权益,更大的危害在于人民对法律丧失信任,正如哲学家培根所言:“一个不公的判决比一次不公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一次不公的举动好比破坏了水流,而一个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破坏了”。因此,公正司法是保障民生的基石。

守法用法是保障民生的基本要求和条件。法律的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保障民生民权。因此,法律与每个公民的生活密切联系,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当中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法律明确规定了人民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法律将依职权或公民的诉请作出判断,责令侵权人承担责任,从而使公民的各项权益得到保护。因此,遵守法律,是保证公民自身安全的主要条件,运用法律,是实现公民自身权益的基本途径。

当前民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法制的关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涉及民生保障的各种问题也集中表现出来,主要是: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不充分,失业人员较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别大,分配不公的问题突出;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农村仍然存在,医疗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较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住房价格大幅上升,享受住房福利政策的机会不公平,配套的措施没有跟进;社会福利、社会保险覆盖面窄,孤、寡、鳏、独及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行政执法部门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执法过程中侵害相对人利益的问题经常发生;一部分群众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后,不能及时得到司法救济和保护;一些群众自身或群体利益受到侵害后不依法寻求司法保护,而是采取过激甚至违法行为进行对抗,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因素,但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法制建设的进程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依法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仍然固守行政管理模式,不重视也不善于依法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二是涉及民生保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一些涉及民生保障的政策没有及时上升为法律加以规范、固定,造成了执法的随意性、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三是依法行政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运用行政权管制的倾向比较严重,向法治政府转变的步伐缓慢。四是司法不公、效率不高、执行不力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使一些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救济和保护。五是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高,法治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群众不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促进民生保障的建议

——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建立完善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大量凸显,各种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出现,许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和制度亟待完善,待上升为国家法律;一些已经出台的法律还出现空白和缺位,亟待修改、补充、完善。缺失了法律规范,就缺失了法律的保护,就将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立法机关应当把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把事关民生、加强权益保护的项目优先列入立法计划,如:农民社会保障法、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药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价格监督法等,应尽快制订出台;对一些已经惠及群众的政策和制度进行研究、补充、完善,并以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如:合作医疗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等,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以服务民生为立足点,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其核心是依法行政,宗旨就是执政为民。要强调以人为本,把服务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着眼点,以实现人的基本权利作为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受制于法律,政府的一切活动都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依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法律不再是政府手中舞动的权柄,而是制约政府的强权。各级政府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逐步建立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凡是关系国计民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均应通过媒体民意调查或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凡是重大决策、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做出决策,使政府的各项决策顺应民心,符合法律,惠及群众。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从官本位、管理本位到公民本位、服务本位转变,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各项事务。要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逐步缩小行政审批范围,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使行政执法活动公开透明、快捷高效。要特别警惕因利益驱动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问题,坚决克服行政执法中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以保障民生为落脚点,坚持公正司法

司法为民是司法工作的方针,坚持司法为民,就要始终把司法活动的着眼点放在保障民生上。首先,要平等保护各种主体的合法权益,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始终保持中立平等,公正司法,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其次,要畅通诉求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使经济困难的群众能打得起、打得赢官司。再次,采取各种便民利民措施,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简化办案程序、坚持就地办案,加大执行力度,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构建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机制,维护好、保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以保护民生权益为切入点,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要实现守法用法,首先要知法懂法。事实上,很多老百姓就是对法律的无知,遇到问题就走极端,造成巨大的不必要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后果,譬如在征地拆迁中自焚现象,民工讨债跳楼事件等等。其实,这些事件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对公民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就应当把着眼点放在保证公民的生产生活和合法权益上,大力普及与民生密切、问题较多、群众最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学校、单位、新闻媒体、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作用,提高普法的覆盖面;要适时开展以案说法、公开审判、就地办案、法进社区、送法下乡、法制宣传等活动,增强普法的效果。要制定普法的远期规划和近期计划,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活动,逐步提高全民族的守法意识和法律素质,使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五篇:以德理财以智理财以法理财

以德理财以智理财以法理财

3月5日,为响应公司*届*次职工代表会暨*届*次工会会员代表号召,大唐**工程项目部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安国向广大职工传达了公司“两代会”精神。财务科全体成员在认真听取和学习王宏生总经理的行政报告后深受启发,决心以财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充分运

用会计理论、会计方法、运用相关的会计信息为公司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可靠的依据,积极主动当好领导的参谋。为实现公司“做精做强”远大目标和项目部顺利完成安装任务而努力工作。通过认真反思、集体讨论、结合财务科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德理财

作为财务工作人员,理财而不贪财,近财而不迷财,视国家之钱财如生命是我们职业素质的根本。“两代会”一个目标三个管理的方针振奋人心,作为财务人员,我们更要树立大局观念,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各项财政法规。是公正无私、秉公办事,还是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深刻做到了反躬自省,警钟长鸣。古人云:“剑拆于莹,墙甭于巢,微渐不杜,将来害之大也”。此次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职工代表大会,从各个层面、多角度的介绍了公司现状及发展前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广大职工生存的根本—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并不富裕。在扭亏为盈的起步阶段,机遇与风险并存,作为财务人员,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发挥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聚财、用财、生财、省财,为公司创造利益最大化而不懈奋斗。

二、以智理财

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基础要牢

扎实的财会基础理论功底是做好财务工作的本钱,也是拓宽知识领域、实现知识更新的根基,感谢公司为财务人员提供了多次会计电算化、职业化素质教育、会计人员后续学习的机会,在“两代会”精神指引下,公司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得**项目部财务科安全管理、资金周转、人员配置等方面做到最好。

针对电建施工企业的特点,服务一线是财务人员的天职,热心配合一线施工我们责无旁贷。在有限的资金使用方面,怎样做到积极运筹、合理调度资金;怎样控制库存材料的收发有度,做到节能降耗,开源节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树立企业形象,吸引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怎样正确处理同甲方财务、公司总部财务部、银行的关系,保证资金往来顺利;作为把安全工作视做生命的施工单位财务科怎样做好部门安全,做到库存现金和重要财务信息的安全完整我们不能玩忽职守;怎样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保证施工安装工程需要;怎样做到及时、准确、合理的对一线工人的日常报销、工资、津贴、奖金的发放工作。这些看似细微的工作,财务科人员都要以高度的耐心、一贯的细心、坚定的决心抓紧抓好。“两代会”上多次提到一个名词——细节管理。作为财务工作者,我们更能体会到认真和细致是我们工作的基本,把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情重复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争取在平凡简单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不简单的业绩。

(二)眼界要高

在此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司经营指导、市场开拓、多经指导的三条思路引发了财务科人员深深的思考。我们怎样早日实现思路中提到的目标,怎样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家一致认为在兢兢业业做好工作的同时,更要对国际国内经济大形势、重大经济金融事件、政府领导、政策导向、市场变化、产品行情、经营环境、企业发展方向、行业竞争、风险因素等关系到企业命运的问题,都要纳入自己的视野之内,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判断,只有看准了大形势,才有坑内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时,就资本运作、筹资策略、资源配置、成本控制、奉贤规避等重大问题提出好的情况。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只埋头算帐,一点儿也不关心上述事件,外部世界变化了,我们还在夹着算盘帐本踱方步,对企业财务经营战略不作任何调整,不及时采取一些因有之策,这个企业的财务工作肯定被动得一塌糊涂。在实际工作中,对外付款方面,为确保施工安装的质量和工期,财务付款采用预付形式,极大提高了外协队和供货方的积极性;内部控制方面,对银行预留印采用了会计和出纳分员管理,实施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职权分明,严格有序;内部往来方面,及时催收单位借款,加大债权债务清理工作,预先向银行,总部财务部做好部分往来帐款的核对工作,高效率完成任务;成本费用方面,积极与领导共商对策,对日常报销、工资定额管理得到合理控制;认真参与项目部经济合同签定、定额工资分配、工资制度改革等,提出了一些加强管理方面的良好建议;对与项目部有资金往来的单位一律采用竞标的形式,采用现今的财务制度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收益匪浅。我们更加体会到:以智理财,就是要勤快一点,看远一点,多想点事,不能懵懵懂懂过日子,做个心中有本帐的明白人。

三、以法理财

为深入

贯彻公司“两代会”精神,作为财务工作人员,我们更要知法、懂法、模范守法。依照国家的有关财经、税收政策和法规,按照《会计法》的要求,结合项目部财务运作情况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制定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并坚持参照制度履行会计职能。如:财务科长岗位职责、综合会计岗位职责、货币资金会计岗位职责。在间接费用的控制上,财务科执行公司

总部下发的《河南省带那里公司关于差旅费报销的有关规定》、《关于项目部业务招待费的有关规定》、《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大唐**项目部差旅费及相关费用报销的补充规定》等的有关文件,压缩开支,开源节流,建立健全项目部内部控制制度;根据《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大唐**工程项目部移动通讯管理规定》,对项目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以及确因工作需要的相关人员电话费报销规定进行有效实施。合理控制资金调度,把公家的钱当成自己的钱一样珍惜。避免了部分管理人员以权谋私的不良现象。通过履行各项法律法规,大唐**项目部财务科营造了一个健康、规范、合规、合法的财务工作环境,在团结向上的良性氛围中相信我们会把财务工作做到更好。

在全国上下掀起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热潮的同时,又迎来了公司“两代会”精神的洗礼。财务科全体成员立足本职,敬业爱岗,精打细算,扎实工作,以服务一线为宗旨,一定会在项目部党政领导的带领下精心组织成本核算,为公司把好关、理好财,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占领市场而不懈努力。以“三个代表”思想和“两代会”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用一流的工作业绩服务公司、回报社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镇行政执法总结下一篇:协助团队建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