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字教育三解

2022-09-13

人们总是把教师与“严”、“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我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微笑”的力量更是无穷的, 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 不但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 而且会使学生的智能有长足的发展。

参加工作以来, 我因为管的“严”, 而在一级又一级的同学中拥有很大的名气。我也因管的严而使我的学生取得很好成绩。可是一次与学生推心置腹的谈话, 深深触动了我, 让我重新认识“严”字教育。那时我担任0 6级4班的物理课教学任务, 四班同学平时在我的课堂上纪律很好, 学习都很认真, 课下作业干净整齐。可是一学期下来, 每次单元测试成绩都感觉不理想。我找成绩不好的或成绩有退步同学谈话, 分析原因。可到了期末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 且与自己的设想相去甚远。到底什么原因呢?我冥思苦想, 找几个班干部问一问, 调查一下自己的教学有那些不足。班长王梅直言不讳的说:“老师你太严肃了, 多数同学都怕你, 每节物理课我们都胆战心惊的听讲, 总怕哪里做得不好……”听着王梅的话, 我不禁想起:每次去上课, 只要一往教室里走, 热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我快步走到教室门口, 用严厉的目光扫视一遍教室, 然后定格在还没进入“状态”的学生身上, 两道犀利的目光就像两把利剑直刺学生神经。看到全体学生肃然端坐,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随着一声“上课”, 一堂严肃、紧张而有序的课开始了。回想同学们见到我躲躲藏藏、说话时唯唯诺诺, 甚至语无伦次的样子, 再想一想课堂上鸦雀无声、同学们正襟危坐、回答问题小心翼翼的神情, 我突然找到了答案:正是我的“严一次又一次切断了师生交流的桥梁, 正是我严厉的目光和苛刻语言阻断了学生的思维, 正是我的苛求熄灭了学习求知的欲望。这次谈话使我清醒地再认识到了“严”字教育, “严师出高徒”这句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的至理名言, 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解释解释。

1“严”字教育的理解误区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 “严”的理解应该更加立体化, 其表现为不仅是“严生”, 更应是“严师”。其中“严师”一词是指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质朴方正, 学识深厚, 不怒自威, 自然为人爱戴。而不是仅仅是严格要求学生, 对学生提要求、搞检查等。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正是是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为学生做榜样, 作楷模, 在润物细无声中去感染、教化学生。这种教育才是育人的教育, 才是正确的教育之路。

就“严生”而言, 即为“严师出高徒”, 就是对学生的严格。从古至今对严师出高徒有不同的解释, 但更多的教师却误解为“严”就是为“严”、“凶”。在他们眼里, “严厉”、“严格”其实就是“凶巴巴”!一贯的做法是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 给学生一种“威严”的感觉。让学生不敢放肆, 最好在您面前连大气也不敢出, 这样才有了“严”的感觉!这是对严的谬解。教师的使命便是培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在严父之威的同时, 更应该有慈母之爱、朋友之情, 只有将多种角色集于一身, 宽严有度, 严而有法, 才能严出效果。严也应该看对什么人, 看在什么时候。严也不一定要气势汹汹, 有时候和风细雨,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可能更奏效。

2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为保持“严师”形象, 对学生整天板着脸, 让人无法亲近。“严师”往教室门口一站, 立刻鸦雀无声。“严师”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 不跟学生开玩笑, 更不和学生玩。“严师”批评学生, 总是声色俱厉的, 不容许学生“狡辩”。“严师”总是让学生站着说话, 宁可自己不坐, 也不让学生坐下来。有老教师传授经验, 对学生“宁愿给好心, 不能给好脸”。可见, 严在脸上更重要。然而, 这种“严面”的教师, 教学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学生对你是“畏而远之”, 所教学科的成绩短期内会“蒸蒸日上”, 但学生对你所教学科是因为害怕而努力, 是畏惧, 甚至是恐惧, 是老鼠和猫的关系, 从长远来看, 这种是学生不敢不学的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其实, 批评是一门艺术。教师批评的态度要真诚和蔼。只有以真诚的态度进行批评, 才能唤起对象的真挚感、亲切感、温暖感、信任感, 愉快地接受批评。如果教师态度生硬、粗暴, 学生不但听不进去, 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同时, 批评学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当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时、情绪稳定时或对其错误开始悔改时, 教师进行批评,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批评要把握准确度:即批评错误要有证据, 不能凭空想象, 捕风捉影;做到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还要摆事实, 讲道理, 以理服人, 并且注意方式方法, 根据情况分别进行婉曲式批评、暗示式批评、激励式批评或模糊式批评。

3 正确理解“严”字严教育

3.1 高师出高徒

“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应该有所改变, 更应该提倡的是“高师出高徒”。时代在变化, 环境在变化, 学生所接触的世界也变化, 如果我们的老师依然还抱着唯我独尊的心理去教育学生, 依然抱着陈旧的理念就怕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严师不一定出高徒!这里所谓的高师出高徒是指学问高、师德高、关键是高在教育学生的方式高。高就高在:他能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世界, 倾听学生们内心的呼唤;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需求, 探寻学生所需求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高。

3.2 严的方法要适当

方法不当, 有时不免激出事端。“严师”们觉得对学生只要严格要求就没有错, 只要是严就理直气壮, 家长们也都会支持, 所以方法上是否欠妥也就不太在意, 往往会酿成事端。据报道, 有个教师, 学生偷了别人一点东西, 她就在学生脸上写了“贼”字, 还说要扭送到公安局, 吓得学生不敢上学。有一个老教师, 仅因为学生迟到了几分钟, 本来事体不大, 她却联系学生相貌长得平平, 说人家“连坐台都不配”, 结果学生跳楼自杀了。这些“严师”被称为“大魔头”, 被家长推上公堂, 也不冤枉。

3.3 严要切合实际, 允许“不严”

“严师”讲究高标准, 严要求, 但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同在一个班里, 学生的层次大不相同。对好学生适当地压一压可以防止他们骄傲, 对差学生适当地抬一抬可以给他们以信心, 而用一把严尺子量所有学生, 未免鞭打快牛, 实际也放弃了差学生。同时, 严师也要允许有不严的时候。要求学生“事不过三”往往过于苛刻。学生的不少错误涉及到他们的不良习惯, 改正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反复复都属正常, 你的宽容, 对学生来说, 可能是一个难得的修正机会。

把满脸的严肃换成了亲切的笑容, 把严厉的批评换成委婉的提醒, 把苛刻的要求变成热情的鼓励, 创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可能比“严”字更有效。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 现代教育环境下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师的“严”字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 探讨“严”字教育的内涵, 并对“严师出高徒”提出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严师出高徒,严肃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课堂教学评价浅议下一篇:政工干部在维护信访正常秩序中的职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