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2-09-11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一、兴趣策略,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 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教师要以兴趣为先导, 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 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 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 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 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 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 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 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 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 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置身其中, 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 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 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 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 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 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 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 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 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 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 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 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花钟》一课, 学生对花不太熟悉, 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 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 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 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 也为将来收集, 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学法指导策略,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 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 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阅读过程中, 学生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讨论, 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 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又反过来加深了学生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角色应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把学生学习的课堂“放心”地交给学生。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 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 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 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 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 就请他来表演。这样, 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 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 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 不断探索知识, 不断完善自我, 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 然后通解一句之意, 又通解一章之意, 相接连作去, 明理演文, 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教学《观潮》第3、4自然段时,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 想象画面。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 并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作者描写钱塘江涌潮声音和形状的语句。这样, 学生才会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既理解了内容, 体会了感情, 又领悟和学习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在现代社会当中, 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 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 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 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 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 丰富学生的生活, 开拓他们的视野, 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同学们阅读的有关报刊、书籍, 经常开展阅读课外活动,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如我教学完《幸福是什么》后, 搜集了有关幸福的名言, 如: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 那是神话”;果戈理的“如果有一天, 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 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教师应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式, 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对读等。教师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 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使学生读中品味, 并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例如,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我作了如下设计:A.自读。学生各自初读课文, 引导学生针对课本预习的要求, 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B.轮读。在检查预习情况时, 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 按自然段顺序读。C.试读。让学生各自练习有感情朗读, 琢磨语气、语调、语速。D.议读。边读边议,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并结合实际号召学生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E.比读。抓住关联词语, 让学生比较着读, 如采取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读, 读后评议。F.听读。学生通过对比读、试读后, 究竟怎样读才好, 再放录音听读。

三、读写策略, 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 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 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 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 到中年级的写片段, 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 这并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 勤于练笔的习惯, 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 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以教材为突破口, 找准聚集点, 捕捉契机, 依据学生特点, 灵活变换角度,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并把学生引入情景,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萌发求知欲, 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 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 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 婉转的歌唱, 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 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 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 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 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李某同学的发言, 他说:“老师, 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 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 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 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不一会, 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大白鹅……不光写了外型, 还写了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 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 教师更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把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体验中增强自身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乐于学习语文, 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参考文献

韩苗苗《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 (7) :00224-0022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比迪欧二期6kvII段电源优化供电改造方案下一篇:MRI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