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机智培养管理论文

2022-04-1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教师教育机智培养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相比,人们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这不利于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有些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在数量、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存在不足,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应该从多方面予以优化。

教师教育机智培养管理论文 篇1:

集体备课对教师成长的帮助

【摘要】: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认知和行为向着更合理的方向转变,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集体备课由于在个体中汇集了群体的合力,从而导致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并迅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小组课准备的优势,根据我校备课组的备课实践,我谈一谈集体备课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1.从集体备课中汲取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成长和成熟始终与集体的培养密不可分的。即使有些老师比较优秀,如果他们只相信个人的力量,那也肯定会影响他们教学技巧的成熟。因此,集体备课表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集体备课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人才华横溢,有的人思维敏锐。他人的长处一直在感染,培育和教育着人们。同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个人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2]知识视野“宽广得无可比拟” 就是说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知识。在小集体研讨中,一些老师可以引经据典,对问题分析的透彻入里。一些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一些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是独特的,给人一种曲径通幽之感……使得那些不甘平庸、学养尚浅的教师,一定会深受激励,而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汲取他们的营养,并以多种方式改善自身的教学。此外,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处于劣势的教师也不会保持沉默,而是会积极利用这一机会吸收精华,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

2.集体备课反思明辨,促进教师教育机智的养成

一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的老师,他的课堂一定会充满了魅力和活力,会使学生痴迷和向往。教育机智还必须是教师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能力。而集体备课又为为教师的演习创造一个环境。在集体备课中,教师通常会总结过去的工作,反思教训,推广经验,这实际上是教师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是反思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也是不断磨炼教育机智的过程。

在集体备课时,有两种情况需要反思:一种是由一名老师回顾和反思自己对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管理,其他老师发表意见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另一种是在老师的集体讨论之后,形成给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待该方案实施后,大家对实施情况进行诊断,从而得出结论或提出某些改进意见。

一次,一位年轻的老师使用小组学习和讨论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一知识点时。在上课期间,他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由地发挥,这样使得上课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而学生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无法深层次地理解课文。这种只重形式而忽视文本教学的形式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后集体备课时,我们在课堂上对老师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达成了共识:要想促进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突出学科的人性化,要尊重数学学科特点。在开展多样化数学学习基础上,而且还要认真分析题意,提取有效信息,正确把握其中内涵。在这次集体备课的影响下,这位年轻教师在下一节教学时,就会把讨论的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3.通过集中式备课和分散式备课相结合的优势,助力教师成长

在传统的集中式备课中,集体备课能减轻教师负担,减少工作量,要先分配备课任务,然后集中讨论定案。其备课负责人主要负责组建备课环节和推动流程按计划开展,尽管其他参与教师仅需要根据“磨课、研课”要求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及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全员的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每节课都凝聚的是集体的智慧,这样也给数学老师带来一些心理压力。数学老师在进行高强度的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他们还需要利用空闲时间来备课和参加集体磨课、研课、备课。久而久之,老师们形成这种备课习惯,更能提高老师们的参与度与参与热情。因此,需要注意教研组内同年级教师的合作与备课工作的分配,或该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安排集中备课时间,为了将集中式备课和分散式备课结合起来,对于一些难度较小的数学教学章节,可以通过单独的备课来完成备课,也可以避免老师对集体备课方法的依赖,而对独立备课方法感到迷茫。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数学问题,或者超过一半的数学教师申请的则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开展。因此,这种方法不仅不会给数学老师造成太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以提高每节课的备课效率。 对于一些具有惰性心理的教师来说,集中备课和分散备课的结合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避免出现照搬照抄的情况而缺乏独立思考。教师只有同时适应这两种备课模式,才能学会更多的集体备课方法和经验,才能独立,高效地完成备课任务,使个人可以更快地获得发展和进步。集体备课基本上是对某一教学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和研究,使思维在冲突中产生火花。完美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改进和重新创建,以适应学生的学业状况,正是在这种反复的磨炼中,教师的教学个性才会逐渐形成。

结束语: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是教师成长的最佳课堂。因此,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參考文献:

1.李和梅.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zA):94-95.

2.黄岚.集体备课: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J].教育科学论坛,2018(1).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教研组集体磨课、研课、备课对教师成长帮助的探索研究》,立项号GS[2019]GHB0576”

作者:薛丞忠

教师教育机智培养管理论文 篇2: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  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相比,人们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这不利于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有些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在数量、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存在不足,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应该从多方面予以优化。本文针对这一迫切问题,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要求及专业课程体系等多个层面上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本科院校  工商管理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其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探究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根据系统优化理论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措施。

一、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要求及专业课程体系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给予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也是彼此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其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其余两方面的要求,是三个问题中首先需要加以明确的方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过程实际上是专业人才培养社会性(一般性)目标和专业性(特殊性)目标的融合过程。社会性目标传达的是社会整体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性、普遍性要求,其对同处某一特定社会系统的任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不因专业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只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有关。而专业性目标传达的是专业人才未来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非普遍性要求,其对同处某一特定社会系统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不相同、不一致的,因专业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所谓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决策层人才和作业层人才之分等等。如果将前者视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宏观环境要录,那么,后者就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微观环境要求,它们都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特点与层次结构

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1)起点高,工作性质决定了毕业生将担任管理工作,负责对人、财、物的调配;(2)边缘性,作好管理工作,需要科学的知识和艺术技巧。(3)实践性,理论的有效性必须得到实践的检验,在国外.其他企业或一定时期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一定对每一个企业都有效。因此,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也因此体现出了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点。

(一)“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

就整个社会人才分布来说,高学历和高学位人数少,低学历和低学位的人数多;就学习的基本规律来说,从低到高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因此在数量上也体现出了同样的低多高少的现象,即社会总体意义上的人才层次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呈现出该结构形式,即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数量大于研究生的培养数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层次的“金字塔”型结构,没有体现出本科院校的特色和社会分工中的角色,并因此与一般大学及专科学校在“金字塔”的底部形成激烈的竞争。当前一些专科学校招生困难,造成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正常的招生竞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这些学校教学效果、分配困难或者违规操作,也是不客观的。同时,招生困难与较低的适龄青年入学率也是一个不协调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层次上的定位不准确存在较大的联系。

(二)本科层次是培养重点,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生在我国一度被认为是天之骄子,一般认为,本科生就是高级人才,这种认识在很多学校的本科招生简章中随处可见,有的学校甚至在本科生招生简章中表明要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基于这种认识,专业教育在本科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得到加强,作为折中的产物,本科四年被分成两个阶段,形成了前两年以通识教育为主,后两年以专业教育为主的培养模式。这一特点与日本的大学类似,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由于学校负责通识教育,各专业学院负责专业教育,于是学校和各专业学院各自强调一块,出现了通识教育挤兑专业教育,或专业教育挤兑通识教育的局面,使本应该协调发展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变成了“鱼和熊掌”的关系。一些学生感到在素质教育培养模式下通识教育的不足,而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专业教育非常薄弱。

因此,在我国,对于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有两个关键性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对本科生的培养应该以学校为主还是以各专业学院为主?本科生教育应该以通识教育为主还是以专业教育为主?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一)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创业类课程

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总体优化设计,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加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建设时,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新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破现有课程的界限,注重系列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构建“能力主导型”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比如《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商务沟通》等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精选教学内容,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在传授经典内容的同时,必须渗透现代管理的观点和方法,为现代管理适当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转变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种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其实,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实践证明,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因此,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就首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学应该更多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兴趣,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

(三)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教育能否为新世纪培养出理想的创新型人才,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要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创造性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和喜欢学生求异、创新,等等。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组织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四)提倡体验式教学等现代管理教学方法

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和“鼓励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学生越来越注重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及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享受获取信息的乐趣并培养专业情感,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五)构建有利于学生工作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弱于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出现极强的求同现象。要想打破这种“趋同现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一是要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二是要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学习评价上,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学生体验与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多元化评价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统一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弹性,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建中,陈晓红,郇良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6)

[2]莫少颖.互动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9)

[3]杜沔,刘贻佳,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汕头大学学报,2006(06)

[4]王玖河,李晓霞.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7(01)

[5]方晓波.工商管理参与式学习教学法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1)

作者:聂小红

教师教育机智培养管理论文 篇3:

浅析教育机智

摘要:教育机智,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意外情况准确、恰当、迅速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恰到好处地采取果断措施的能力。教育机智是一种可观察的行为表现,是教师对每个孩子的爱。

关键词:教育机智;涵义;主观因素;发挥;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实践者。”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育机智应是每位教师的必备素质。

1教育机智的含义

《韦氏大学词典》将“机智”定义为:“一种对言行的敏锐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避免触犯别人。”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意外情况准确、恰当、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恰到好处地采取果断措施的能力。教育机智是一种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但不是纯粹的技巧,而是教师对每个孩子的热爱,是对教育使命感的认同。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关爱学生,才能洞察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与可能,从而作出切实的反应。

2影响教育机智的主观因素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一种判断能力、心理能力。教师在运用教育机智时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知识经验

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教师,教育机智水平有差异,22岁~55岁间,随着年龄的增大,水平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使中年教师的认知加工水平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发展,并出现辩证思维。这充分表明,知识经验对教师教育机智水平有极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表现出较强的教学机智才能,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对各种突发的教育教学事件,他们都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而缺乏知识经验的教师,在突发的事件面前就可能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置。知识经验包括专业知识,还指教师掌握知识的广度,涉猎的领域,对教师的教育机智都有极大的影响。

2.2问题空间的重建能力

教育机智实际上是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解决问题的水平取决于对问题空间的重建能力,教育机智实质上反映了教师认知加工的复杂性和辩证性。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知水平、问题空间重建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对问题的判断,也就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合理程度和创造力水平。

2.3教师的心理成熟度

教师的心理成熟度主要指教师在心理上对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师如果能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出积极的、正确的评价,他就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成绩。

2.4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表现出强大的作用。同样,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机智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如情感、意志、个性等都会对教育机智起制约或促进作用。教育机智特别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果断性。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迅速而合理地采取措施,这正是意志果断性的表现。同时,教育机智与教师的个性联系非常紧密,不同的个性会使教师在处理事件时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

3教育机智的发挥

教育机智作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的中介,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它有助于整个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机智的发挥受很多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虽然说教育机智是一种随机行动,但其背后有深厚的理论支持。教育机智源于教育理论,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机智就是空中楼阁。但是只掌握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教师也很难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因此,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机智。

3.1把握教育情境

机智是在情境中产生的。我们不会在普遍意义上说一位教师具有教育机智,只能说在某个活动中某位教师发挥了教育机智。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特殊的教育情境激发下产生的。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就要善于把握瞬息万变的情境,要时刻在意想不到的教育情境中表现出积极的状态。

3.2捕捉教育时机

教师不仅要善于把握教育情境,还要善于在教育情境中捕捉教育时机,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会从普通的教育事件中捕捉到教育时机,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化为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善于利用周围环境中潜在的资源,具备较强的直觉感知能力。

3.3意志果断坚毅

面对复杂的、激烈的、突发的教育冲突事件或场景,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首先静观其变,克制自己,耐心等待,倾听学生或当事人的倾诉。真正了解真情后作出果断的有效决策和行动,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要做到干净利落。

3.4理解学生的体验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经历保持一种开放的观点,努力避免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和传统的、习惯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或冲突。

3.5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一个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总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需要,时刻认识到学生的“未成熟性”。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总是把问题的最终解决权给学生,而不是由教师独断地解决问题,引导优先,建议辅助,教师是一个帮助者,而不是一个决策者。

3.6拥有“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教育机智并不总是表现在激烈的、突发的教育情境之中,也表现在对学生影响的潜移默化之中。用细心去影响学生,用细腻的方式去感化学生。教育机智是能够打动心灵,感化情感的。默默的关怀、悉心的关爱、殷殷期望、耐心的等待就是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3.7对情境充满自信

教育机智总是与特定的教育情境相关。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善于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和环境中学会自信和信心,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将这种自信和信心传递给学生。

3.8发挥临场的天赋

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时刻注意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方式,更重要的是,时刻判断怎样做在教育方式上才是正确的。教师的临场发挥能力,就表现在使得每一个教育行动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

4教育机智的培养

教育机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可捉摸、无规律可循的,而是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培养获得的。采取适当的培养方式,可以使教师迅速成长,获得非凡的教育机智。

4.1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研究表明,教师积极性同教师的心理成熟度和成功期待成很高的线性正相关。要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引导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师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尽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创设较好的教育教学情境,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真正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学生,这才能充分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4.2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工作不同于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作,它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的活生生的学生,因此,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机智水平,拥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以提高心理素质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对教师进行心理训练可以从认知能力、心理品质、心理技术和专业技巧等方面进行。

4.3改变认知模式

从当前大环境来看,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严峻的现实要求教师具有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高的教育水平,现在的教师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而要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专家。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认知模式,这是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4.4增强反思能力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在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其中反思是最关键的一环。反思就是一种总结,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经历“实践——反思——实践”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教育机智水平就会得以不断提高。

4.5增强问题空间重建能力

面对同样的教育教学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反应并进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所获取的信息在头脑中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对问题的性质、结构、严重程度等方面在头脑中的反映与其自身所具有的问题空间重建能力有密切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专家讲解、模拟实验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4.6增强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把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监控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遇事不慌、泰然处之、游刃有余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一卷(李子卓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7

2 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 周建达,林崇德.教师素质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

4 林崇德、申继亮、辛 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5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5、11、182、55

6 李 雪、张国平.教育机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中介[J].辽宁教育研究,2006(3)

It is Quick-witted to Educate

Lu Lin

Key words: it is quick-witted to educate; meaning; subjective factor; full play; cultivation

作者:路 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音乐教育方向研讨论文下一篇:新课标理念下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