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

2022-10-10

第一篇: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教师在音乐游戏中,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幼儿原有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导向内化,将浅层的兴趣和热情转化为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内驱力,并逐步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延展到对新的音乐活动需求和期待上,才会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下是笔者在自我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体悟到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策略的运用之浅见。 关键词:幼儿 音乐游戏 策略

音乐游戏是学龄前儿童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音乐游戏中,幼儿通过游戏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音乐节奏感,增进了唱歌的技能,提高了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了动作的协调发展,还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培养了积极愉快的情绪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音乐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有效组织音乐游戏呢?

一、选择合适幼儿游戏的材料很重要

音乐游戏形式多样,种类很多,有易有难。选材时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挑选或改编。选择音乐游戏教材时,应从以下方面挑选。 1.设置情境。

游戏的情境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这样,玩起来幼儿的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逼真。如小班幼儿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藏的时候只要自己看不见别人就以为藏好了,藏好后,不少幼儿还喜欢被别人找到。根据这一年龄班幼儿的特点,选用情节简单的“找小猫”游戏他们就非常喜欢。中大班幼儿对“穿斗篷的小孩”这一游戏很感兴趣。他们对树林中远远站着一个穿斗篷的孩子这一情景能想象得出,会有极大的好奇心想弄清她是谁。因此,如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基础,挑选适合各年龄层幼儿理解水平的游戏教材,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简单易学的动作。

音乐游戏多数是音乐与动作配合进行的。因此,在选材时还要考虑本班幼儿随音乐动作能力的发展水平。一般,为小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应比较简单,最好各自单独活动,相互间没有什么牵制。为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可适当提高难度,可有一些需要互相配合,协作的动作。

3.活泼鲜明的动作。

音乐在音乐游戏中是幼儿的指挥者,因此在为幼儿选配音乐时应注意选择有歌曲或便于哼唱的乐曲,因为幼儿非常喜欢边唱边活动,如果游戏中有好听有趣的歌曲能让他们边唱边玩,这是他们最高兴的。如果是乐曲,最好便于幼儿哼唱。这样即便没有成人为他们伴奏,他们也能自己边哼边玩。另外选择的音乐要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清楚,这样幼儿才容易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

4.富有趣味的音乐。

要使音乐游戏具有吸引力,必须具有趣味性。首先表现在游戏的情节要有高潮,能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其次表现在游戏的内容能调动全体幼儿参加游戏的积极性,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

二、变教师的“传授”为主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我屏弃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努力钻研柯达伊教育理论思想,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出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春雨沙沙》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随机教授的。首先我引导幼儿观察春雨落下的样子并倾听春雨的声音,随之将春雨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孩子们陶醉其中,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了歌曲。在教学中,我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甚至音乐剧。从此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可浓了,看到什么唱什么在老师的不断引导鼓励下孩子们的创编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有效指导是音乐游戏展开的关键 1.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感情。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老师培养幼儿主动参加音乐游戏提供了机会。如当幼儿大胆拍出第一个节奏,勇敢做出第一个动作时,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如“你真棒”、“我喜欢你这个节奏”、“你肯定能行”之类)等积极评价都令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2.因人而异提要求。

体验成功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帮助幼儿建立自信。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应有所不同,使他们经过努力后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音乐游戏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鼓励他们独立创编游戏情节、动作,要求游戏情节、动作尽量丰富;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我只要他们编出的游戏情节、动作简单完整;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只要他们编出游戏中的一个情节。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孩子们的创编热情很高,他们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有力促进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音乐游戏中,幼儿是主体,老师只是主导作用,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让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如老师可通过语言讲述故事、图片,直观教具,欣赏游戏音乐,充分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创编音乐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等,对勇于创编、积极投入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表扬、鼓励。

一个让幼儿获益颇丰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育策略,更需要教师将这种“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为幼儿今后迁移这种策略积累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结构和教学节奏,教师只有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中起承转合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教学活动富有艺术美感,让幼儿在一种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动静交替的动态艺术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从而让师幼共同获得音乐活动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大班剪纸教学

昆山市好孩子幼儿园

王晓红

摘要: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渊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独特的民俗文化风貌,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本文通过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探索怎样激发幼儿剪纸活动的兴趣,如何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幼儿剪纸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幼儿认识与体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习评价、判断美,逐渐形成初步的审美与表现的能力。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能使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使幼儿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都得到了发展。剪纸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头脑中感知过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表现实物或想象创造新的事物。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促进幼儿美感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耐心、认真细致和干净整洁的习惯。怎样教幼儿剪纸,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

一、收集剪纸,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想、去动脑、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剪纸教学前,首先要让幼儿对剪纸产生兴趣。我们知道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剪纸就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窗花”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而“喜”字有单喜、双喜,有的喜字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也有的是心形的,有的喜字中间还有漂亮的图形、花纹,对于这些喜字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发动幼儿收集了这些“喜”字和窗花,带来后相互交流分享,在看了这么多的精美的剪纸作品后,孩子们都纷纷要求我教他们剪这些“喜”字,于是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字剪法。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一刻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域游戏中剪各种各样的窗花,剪了一张又一张,而且每张窗花都不同。

二、创设环境,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触的很少,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例如:我们在幼儿天天经过的一楼楼道墙壁上,按顺序贴上了精美的十二生肖剪纸作品,既能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又让幼儿感受到剪纸的奇妙;在二楼楼道墙壁上,贴满了教师和幼儿做的脸谱、动物、植物、人物、剪贴等剪纸作品。还充分利用活动室外面走廊的墙壁,教师在墙上布置了一个个镜框,幼儿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张贴在镜框中;走廊空中的挂件也都是教师和幼儿的剪纸作品;在班级手工区,以及特色游戏手工区中放有丰富的剪纸操作材料以及幼儿的作品,幼儿可以自由操作和玩耍。以上创设供幼儿欣赏、观察、操作,使孩子们身临其境,让教师走进幼儿的世界,感受到有情趣的、欢乐的气氛,激发幼儿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的兴趣,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剪纸基本技能

幼儿园剪纸活动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去剪是不行的,学习一些基本剪纸技能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制定了剪纸活动教学目标,目标制定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提高幼儿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如在幼儿刚开始接触剪纸时,我先让幼儿认识剪纸的工具,然后再让幼儿练习剪最基本的线条:直线和曲线,等幼儿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开始增加一点难度,鼓励幼儿剪简单的图形,先从圆形开始,一开始,很多幼儿只会在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沿线剪下来,于是我在幼儿练习剪的过程中,慢慢地教授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如在剪圆形时,教幼儿可以先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把纸打开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再如通过多次折纸后,剪一刀,就能剪出一个五角星等。整个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幼儿始终很感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掌握了沿轮廓剪、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对角折剪等基本的剪纸方法。在剪纸活动中,教给幼儿基本方法的同时,也要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如在大班幼儿剪《各种各样的动物》作品时,我先让幼儿去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外形特征、生活环境后,接着就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剪,至于动物的造型、动态,也鼓励幼儿运用已掌握的技能去进行创造,最后孩子们创作出来的作品造型夸张奇特,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在剪纸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逐渐掌握了各种剪纸技能,学会许多剪纸方法。

四、剪纸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累,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内容进行创作剪纸,如进行装饰盘子的活动,平时幼儿己接触到各种图案花纹的盘子,具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在活动前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白色的、大大小小的蛋糕纸盘,让幼儿运用剪纸的方法迸行装饰,每位幼儿都积极动手剪出了各种图案、花纹,如:纸盘娃娃、小螃蟹、蝴蝶、花朵等。

幼儿园的每一个节日会给幼儿带来许多欢乐,每一次准备活动,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利用节日环境布置、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剪纸活动。如“圣诞节”时,老师在墙上用报纸做成一棵树干,然后请幼儿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叶贴在树干上,并剪出礼品盒、铃铛、棒棒糖、玩具等装饰圣诞树;在“三八”妇女节时,我们开展了《我的漂亮妈妈》的剪贴画活动,在活动前,我们先让幼儿回家观察自己的妈妈,了解妈妈的外形特征,并在集体前说一说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活动中,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画有不同形象的妈妈纸,让幼儿用剪贴的方法把自己的妈妈打扮漂亮,并在边上画出想送给妈妈的礼物;“六一”节,鼓励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服装进行服装表演;“国庆”节,让幼儿剪贴国旗;“元旦”剪窗花贴在活动室的窗户上……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幼儿对美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并且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剪纸》

中国幼儿教师网

2、《儿童折叠剪纸》 朱晨光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99年

3、《浅谈幼儿创造性剪纸活动的组织策略》

中国教育文摘

第三篇:浅谈幼儿舞蹈教学

云南艺术学院函授本科 二OO六届毕业论文

浅论幼儿舞蹈教学

摘 要: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部分。与其它教育形式相比较,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她的动静结合,音形协调,感官刺激,身体反应的等要求具有推动幼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这就使它成为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但与此同时,许多相关问题也伴随而生,给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诸多困难。本文立足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方面,根据学习舞蹈的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论述幼儿学习舞蹈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从兴趣、开发学生舞蹈潜能、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应如何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幼儿 舞蹈 教学

1.前言

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和教育观念的革新与发展,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与其它教育形式相比较,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她的动静结合,音形协调,感官刺激,身体反应的等要求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这就使她成为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不过,由于学龄前儿童(3-7岁)

1 和小学阶段(7岁以上)少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有所不同,所以在舞蹈教学方法上不能一视同仁,而应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启蒙式教育。

2.幼儿舞蹈教学面临的困难

在这里,我所指的幼儿是指学前期儿童,即:儿童从3到

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又叫幼儿期。这个时期,是儿童的动作和认知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是智力和舞蹈等才能迅速发展的时期。

对于幼儿舞蹈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必须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分析,这是教师和家长正确解决问题的客观前提和基础。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动作的渐趋完善和口头语言的出现,并且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流机会的增多,智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儿童4岁左右时,左右手开始分工,动作逐渐灵活,对于精细的动作也有了一定的协调力。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各方面都还处在初步阶段,注意力不稳定、兴奋强与抑制,身心两方面都极易发生疲劳和受到损害。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如下:

2.1儿童行为的随意性、不稳定性。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贫乏和言语的不够发展,因此还不能经常有意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一般心理过程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心理活动也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幼儿还是受外界印象支配的,他们很容易受外界新颖事物的吸引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有目的、有系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这就是为什么初学舞蹈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老走神的真正原因。当儿童上课时,老师的语言、教学方法及周围的环境都对儿童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儿童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便可以“专心听讲”;但是,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一个声音、别人的谈话,或是其他小朋友的玩耍„„都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时他们就跟不上节拍,甚至脱离队列。

2.2儿童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

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可知,幼儿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的。当然,他们也能形成一些低级的概念,并能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这些概念和逻辑思维都具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所谓直观形象性的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主要不是针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联系的理解,即凭借概

2 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因此,幼儿在实际舞蹈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幼儿在学习舞蹈《小蝴蝶》时,他们只是通过挥动手臂,应用走跑的形式来表现蝴蝶飞翔,而不能感受到舞蹈的基本动力是踮起半脚尖,轻盈的走碎步。

2.3幼儿个性倾向的发展。

在学前时期,早期教育的影响和自身言语系统的初步发展促使儿童的自觉性逐渐发展。从这个时期起,儿童就开始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倾向。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保留它的痕迹,因而在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父母们选择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培养儿童的全面素质,是非常明智的举措。通过学习音乐、舞蹈等来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发展儿童的个性,这将使儿童终身受益。

3.幼儿舞蹈教学新尝试

几年来,我一直在幼儿园从事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获得了一些经验,对如何解决上述学龄前儿童学习舞蹈面临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3.1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指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其基础是生活的需要。对于有兴趣的活动,人们会比较积极地参与,效果也比较好;反之,则不然。舞蹈,对于学前期的儿童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幼儿学好舞蹈的一个关键,是一种不断进取的动力,是取得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3.1.1兴趣的产生

我认为,兴趣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的,也就是幼儿自身对某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倾向性较强,这是一种客观行为。另一种是培养的只要创造出一种环境和氛围来,兴趣是可能培养出来的,但应该说这种兴趣不一定稳定。兴趣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程度。最初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属于“有趣”,这时的兴趣并不专一,也不稳定,可能是暂时性的。随着兴趣的不断发展,“有趣”会变成“乐趣”,这是的兴趣就是比较专一稳定,此时,便不会觉得学习很苦,却把其作为一种乐事。在家长确定孩子是否学舞蹈时,一定不能忽视孩子兴趣问题。由于学龄前儿童年龄较小,自己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较差,因此,开始时,也许

3 是儿童对舞蹈怀有一种好奇心,于是便“翩翩起舞”,这也许只是有趣;也许当她第二次再将腿搭上把杆时,就不再感兴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的原因。

3.1.2兴趣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我认为,兴趣应该在游戏、在玩中培养。在学前期,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游戏。游戏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形式。在游戏中,可以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从而提高舞蹈兴趣。

在幼儿初次接触舞蹈教学的启蒙阶段,任何一项课堂教学内容,都不该让孩子觉得困难,要使孩子们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不抛开任何一个来参加学习的孩子,让学生跟老师能愉快地进行合作。幼儿舞蹈课应从儿童生活天地取材进行教学,朗朗上口的儿歌结合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是初学儿童所喜爱并容易接受的练习。刚接触舞蹈的孩子,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动作的模仿上,一节课上完学会了动作却记不起音乐的基本旋律,儿歌朗诵顺口、好记、比记忆音乐难度小,练习中孩子们自己又念又做,信息反馈快,形式活泼生动,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并能为每一个来学习的儿童所掌握。如我们上课所跳的《小小指挥家》、《小白兔》等舞蹈就属这一类型范畴的。

在教材上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舞蹈动作和儿童所熟悉的歌(乐)曲进行编排。如《丢手绢》的儿童音乐结合东北秧歌的手巾花,《小鸭子》的音乐结合藏族踢踏,《摘葡萄》音乐结合维族绕腕,《挤奶员》结合蒙古的挤奶动作等,动作有趣、音乐好听、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舞蹈,增加了学习兴趣,学得快、也学得好。

软开度训练是舞蹈身体素质训练基础项目之一。我们过去上课提到的软开度训练,许多孩子就感到害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韧带都比较紧)。对此,我没有进行强制性练习,而是引领着孩子们一步步朝这方面发展,用儿歌结合舞蹈动作和舞蹈小组合的兴趣教学,为身体素质训练进行铺垫。孩子们对舞蹈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动力,他们就会乐意与老师合作,努力地克服训练中的困难并落实在行动上。在学校、家里的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很自觉地练习。“一切从兴趣出发”使教与学双边活动顺利开展。

3.2充分发挥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开发学生的舞蹈潜能。

4 奥尔夫认为,语言、舞蹈和音乐是一个不能分离的行为,三者同出一源,密切相联。在儿童舞蹈教学中,不仅是教会孩子们舞蹈动作,而且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寻找机会给他们讲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节拍、乐句、乐段、速度、力度等,但有别于音乐课堂教学。如:“节拍训练”通过呼唤儿童的姓名或花草、鸟虫以及动物名称,结合声势、舞蹈游戏与小品练习,使孩子们对音乐中不同节拍有一个明确概念。

告诉孩子们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会引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一个优美准确的舞蹈动作示范能激起儿童对舞蹈的极大兴趣,而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的表演更使他们兴奋不已。学习中使孩子们逐步懂得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系,养成听音乐的好习惯。在舞蹈教学中,当孩子们掌握了所学的动作时,不要忙于合音乐,让他们先安静地坐下来聆听整首舞曲,可以边听边略加分析,使孩子们对舞蹈音乐的基本旋律、速度、情绪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而重复听音乐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方式,通过重复,使孩子们熟悉了音乐并开始喜欢它们,每重复一次印象会更深。通过多次的聆听和动作的练习,音乐和舞蹈熟悉到好像成为儿童自己的“东西”,这将非常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音乐和舞蹈的互补,使孩子们艺术表演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2.1音乐的选择

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光儿的性情和品格。音乐的节奏要鲜明、强烈,能引起儿童的动感。节奏的强弱、动静、停顿等都应鲜明。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乐句最好是整齐的,这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形象、情感的表现和抒发。并且幼儿思维又要比较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爱憎直接表现在言行举止上。例如,幼儿舞蹈《一分钱》,通过儿童的口,叙述他拾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中这一件小事。曲调天真活泼,充满幼稚雅。歌调完整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音乐形象唤起了孩子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和美感都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所以选择形象鲜明、乐曲短小、简单易懂、节奏性强、旋律优美、有感染力、易被幼儿接受和激发其情绪的高尚音乐,是搞好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

5 3.2.2“乐感”的培养

节奏、旋律、和声是音乐表现人类内在情感的三要素,而舞蹈则依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用人的“外在”肢体、身段、面部肌肉的动作来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确,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舞蹈动作的连续、节奏的变化、情绪的表现都有赖于音乐。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对“乐感”的培养。

首先要把“节奏感”的认识教给学生,使他们懂得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该怎样配合。舞蹈和音乐一样,也被叫做“时间的艺术”。诚然,我们的舞蹈老师们都在大声数着拍子,特别是在设计动作时,在训练过程中都需要这样做。我们出于权宜之计,必须以它来说明舞蹈和音乐这两种相互合作的艺术语言的结构,在时间方面使它们互相协调,达到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但“拍子”是没有生命力的,是僵化的,而学生表现出来的舞蹈形象也只能成为一个“工匠”,失去了舞蹈的个性特点,缩小了舞蹈的表现范围。所以,学生在把杆动作和中间动作的基础训练时,我采用了钢琴伴奏。举个例子,如腰,以训练腰的软度、力量、灵活性和韧性为目的,因此动作过程要求呼吸均匀、自然,腰部柔软自如,但又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和灵活性。音乐可使用3/4和4/4拍子,慢下腰和慢涮腰要求音域宽阔,色彩丰富,音乐如能与动作十分均匀地合上节奏,对训练缓慢自如的控制能力将受益非浅。快涮腰的音乐则要有流动感,右手旋律优美,线条起伏,左手可采用和弦流动或琶音伴奏来加强音乐的动力,使音乐如动作一样,做到柔中有刚,刚柔并重。音乐伴奏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时,使舞蹈动作做得更完美、更准确。实践证明,这比原先的“一嗒嗒、二嗒嗒”的“吆喝”更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再如“控制”,这是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腿部和上身的控制,使腿静止在空中,形成各种舞姿并充分表现出美感,因此,我选编了艺术较高、和声织体较丰富的乐曲。另外,动作的特点是要加强腿部和上身的控制能力,因此伴奏音乐要有起伏、有动力,要连续不断地把乐曲一气呵成弹奏完。这样的控制音乐促使舞姿更优美、更抒情、更富有表现力,更可以延伸动作的控制力量和时间,以最佳的水平把动作圆满完成。

其次,我还经常播放一些舞蹈名作,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乐感”,如何掌握“乐感”去塑造舞蹈形象。例如欣赏课《顶碗舞》,在学生观看录相后,我提问:“刚

6 才的舞蹈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朝霞,有的说彩云,还有的说牧群、骏马„„接着我又播放了录相,边诵读画外音:“二十位身着橘黄色蒙族长袍、头顶瓷碗的姑娘,簇拥在舞台中央,在悠扬的长调女声乐曲中,姑娘们由半跪的舞姿徐徐立起,宛如草原天边升起的朝霞,随着音乐转换,姑娘舒缓的舞步,充溢着整个舞台,似金色的阳光撒满草原。在马头琴欢快急促的乐声中,演化出多组穿插流动延绵不断似行云流水、错落有致。时而似天边飘动的彩云,时而似草原上游弋的牧群,时而似奔腾疾驰的骏马„„”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配合音乐来塑造这些形象。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音乐氛围,给他们以情感、意境、想象等大量形象思维的启迪,换句话说,从头到尾培养的是“乐感”,使他们能更好地配合肢体上的表现能力,为创造完美的舞蹈形象打下基础。

3.3“开放式”教学,为幼儿舞蹈插上快乐的翅膀。

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激发和维持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引导幼儿进行自由的创编,是每个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根据何德维的“自然学习模式”——幼儿在学习环境中需要建立他们的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去尝试他们的新想法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传授者和辅佐者,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通过“开放式”教学,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

3.3.1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动作设计

在设计幼儿舞蹈表现的动作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幼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幼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幼儿处在生理上发展时期,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纤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这些特点决定了幼儿动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较差,所以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富有幼儿情趣和生活气息,具有形象性,能反映幼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动作。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有时会出现下意识的手势动作,所以幼儿舞蹈还应以模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动作为主,去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变化。比如小鸭一摇一摆、小兔子一蹦一跳,生活中拍拍手、跺跺脚、跳一跳是幼儿舞蹈动作的原型。这些动作来自幼儿本身的生活,幼儿做起来也亲切。又如幼儿舞蹈《我有一只小木枪》,此舞表现的是一群活泼的幼儿在愉快游戏中,模仿解放军的操练、打靶等军事活动,老师根据孩子们日常游戏中的形象动

7 作,及幼儿喜欢模仿解放军的操练、射击、打仗等心理要求,把动作加以提炼,变得活泼、夸张。设计幼儿舞蹈动作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的自然素质,克服其不足,力求舒展、开放、动作鲜明欢快,丰满又有朝气,充分把握幼儿思维形象具体性、好奇性、幻想性和模仿性。发挥其长而避免其短,使他们的表演动作更有感染力。

3.3.2幼儿舞蹈教学中队形与角色的安排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幼儿舞蹈常常是以整齐的队形统一动作来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所以幼儿舞蹈教学的队形变化简单明显。无论表演舞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都不宜太繁琐、复杂。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如一个顺时针大圆圈内再加一个逆时针小圈,或横线前进、竖线推进等都是幼儿可以接受的,尽量少用那些歪、斜等不规则的对形。在角色的安排与变化上应简单好记、角色单一,故事情节与人物不宜太多,使舞蹈队形既丰富明了又简单合理。另外,幼儿舞蹈具有丰富多彩的主题体裁和表现形式,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在得到艺术美陶冶的同时,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

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 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林泳海著.幼儿教育心理学:商务出版社,2006.4 【2】 朱良著.幼儿教育案例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 【3】 陈康荣著.幼儿舞蹈训练与幼儿舞蹈创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 【4】 幼儿舞蹈教学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9 【5】 现代幼儿舞蹈创编及范例使用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

第四篇:幼儿舞蹈教学浅谈

郑蕊

[内容摘要] 舞蹈能启迪智慧、陶冶幼儿性格和品德。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舞蹈,使他们得到美的感悟。

从师范毕业,踏上幼教这块神圣的土地,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把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当中,同样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的、挺拔的、气质高雅的身体形态,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必须把自己在学校的所学,充分利用到我的教学当中。通过舞蹈教育,培养幼儿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舞蹈,使他们得到美的感悟。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在这里浅谈一下我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选材,以曲动人。

由于幼儿年龄段不同,势必出现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别。因此把握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选取不同难易程度的不同题材,是幼儿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

小班幼儿的舞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队形变化不宜过多。

2、动作不要过于繁琐,要简单、自然为宜。

3、音乐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最好是有歌词,这样可以借助歌词帮助幼儿记住动作,幼

儿也可以边唱边表演。到了中班,教师就要注重指导幼儿的节奏训练了,让幼儿明确一个四拍或一个八拍是怎么回事。幼儿在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打节奏,在心里默默的数拍子,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通过念节奏,听音乐,孩子们对音乐产生特殊的反映。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用节奏稍复杂的音乐,如:│╳╳╳╳│或者┃╳╳╳╳┃让孩子们感受动作与节奏的融合。

大班舞蹈教师可以把音乐、节奏、动作等等进行完美的整合,创编出节奏鲜明、动作夸张、形象性强并充满童趣的舞蹈。为了增加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还要应该考虑舞台的效果,让布景与舞蹈、孩子的服装交融为一体,让舞台气氛感染孩子,激发孩子的表现欲。

二、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

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音乐,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幼儿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舞蹈的表现中去,才有可能有表情和动作的到位。如果幼儿不能够正确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那么舞蹈必然不会跳得成功,教师如果不能够重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这个环节,就会出现教师教得辛苦万分而幼儿学得无所适从的窘境。不是幼儿学不好,而是教师没教好,幼儿在不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下,缺少内心对音乐的体验,无法把握舞蹈的神韵,幼儿跳起舞来,自然会出现神情呆滞。只有让幼儿充分融入到音乐中,让幼儿的想象力与音乐对话,那样幼儿跳起舞来就会神采飞扬,因为幼儿知道自己的肢体语言所表述的意思。当幼儿在音乐中畅游时,音乐带给幼儿的是一种美的体验,幼儿也成为音乐中舞动的小精灵,音乐和幼儿发生了互动的作用。如《挺着

肚皮的小可爱》,幼儿很容易感受到音乐的风格是欢快,跳跃的,他们自然呈现出愉悦的表情,根本不用我提醒要“高兴点”之类的词语。蒙族小朋友喜欢骑马,又生活在草原,住在蒙古包里,这些是幼儿熟知的场景.。随着悠扬的音乐声,一幅美丽的画面就会展现在幼儿面前,他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宛如自己和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在大草原上追逐、嬉戏,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形象跃然眼前。通过舞蹈让幼儿体验了蒙族小朋友的生活,做了生活中不可能做的事情, 培养了幼儿关注我们生活环境的习惯,让生活环境直接参与对幼儿的教育。在舞蹈中间创设一些有趣的小情节,使幼儿的表演更加欢快而活泼。这样的舞蹈,幼儿自然表现出参与的热情。

三、让幼儿参与动作的创编,使幼儿成为主动发展的人。

舞蹈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是创编出与众不同的动作那就更难了。试想,如果某个小朋友千方百计地设计了一个新动作,被别人模仿去了,而他没有得到肯定和表扬,那么,久而久之,他是不是也就没有了动脑筋创新兴趣了呢?因此,教师要像尊重专利技术一样,重视幼儿的首创。在每次创编活动总结时,我都对幼儿的首创动作加以肯定、表扬。这样,不但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而且还能丰富其他幼儿的想象,让每个幼儿都产生创作出与众不同动作的欲望。

四、在舞蹈活动中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舞蹈活动离不开想象,在舞蹈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造就幼儿的创新思维,幼儿身上有着丰富

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幼儿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在了解了舞蹈的风格、情绪、节奏的基础上,我们就组织幼儿通过想象,对舞蹈进行创编,让幼儿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创造。如幼儿在掌握藏族舞《我的家在日喀则》的基础上,我们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来创编其它的动作。当幼儿做出动作后我们就及时的表扬、及时鼓励,来增强幼儿对舞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还增强了他们表演的愿望,还增强了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五、让幼儿自己感受舞蹈的乐趣。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幼儿感受舞蹈作品必须以感性知识为主,更多地依赖于主动、直观的形象。在活动中我们就利用多种形式、教育手段来让幼儿感受舞蹈作品,让幼儿能逐步投入舞蹈这种意境中去。如∶我们在让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时,民族舞蹈的音乐有的热情奔放、有的豪爽见长、有的韵律含蓄。因为幼儿对这些民族舞蹈的音乐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习跳民族舞之前,我们就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各民族舞蹈的不同风格。如:在学习藏族舞《小小康巴汉子》,我们就利用图片、录像等多种方法,来让幼儿感受藏族舞的豪放、动作的刚劲有利;蒙古舞是草原生活的艺术化,舞蹈表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因此,在学习蒙古舞《草原小骑兵》的时候,我们先让幼儿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俗、蒙古人的穿着打扮,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让幼儿来学习蒙古舞的一些基本动作。这样不仅仅让幼儿对动作的学习,从中还让幼儿了解了蒙古人粗狂、热情的性格特点。

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它的广泛传播,不仅对幼儿的教育事业,而且对舞蹈事业的未来,都将起着难以估价的积极作用。同时,它也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让孩子喜欢它,对它感兴趣,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探索出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每一位幼儿对舞蹈都感兴趣。

参考文献:《教育时报》 《河南教育》

第五篇:浅谈幼儿钢琴教学

董小攀

200802049

声乐表演

浅谈幼儿钢琴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已深入民心。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化观念不断普及,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钢琴艺术三百年的历程,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弹钢琴不仅可丰富孩子的生活,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加孩子的音乐修养,还可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所以,幼儿学习钢琴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

儿童学习钢琴 最佳年龄在3-4岁期间,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触及孩子的心灵,在这个年龄最易启发,身体发育,动作协调方面,弹钢琴能使孩子手指的小肌肉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促进了大脑的开发。钢琴音乐是通过特有的音乐语言,来塑造音 乐形象的。以声态、情态、动态等一系列的形象化特征来表现的。利用这些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孩子,使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练琴的过程中,即要严格完成乐谱上的标记的同时利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又要反复的体会,变化的过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严谨的思维能力。一首乐曲,有多少音符,多少种节奏型,指法,表情述语,完成一首乐曲,我们需要记忆,而且是出色的记住乐谱中每个音符、节奏、指法、表述语不是单纯的记忆,是结合着声态、情态、动态等一系列的记忆,是一种空间、时间的立体化记忆。长期的这样锻炼记忆,一定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记忆力。弹琴时是需要专心致志的,在把握乐曲整体节奏方面,心中就像一个“钟”在平衡的控制着一切,这样坚持不懈的要求自己,在曲目完整、统一方面必不可少,同时也提高了孩子内心的控制能力。

但在我近两年的钢琴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儿童其生理和心理的一些特点,他们共同存在着与青少年和成年不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1情绪较为紧张2学习积极性不稳定3精神集中能力较差。因此在我的教学中就此三方面做了较多的思考,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教师上课时应脸带笑容,主动地跟学生进行聊天,问问孩子的喜好、名字和他们一起唱歌,多表扬、更快地拉近幼儿的距离。其次,教师的教学的语言必须生动、通俗易懂,更多的贴近儿童话语,教学中表情丰富、多样化,才能更好地消除幼儿初学钢琴时的紧张情绪。二,首先,儿童初学时内容不宜太难,教师讲课的内容不必太多,根据不同的幼儿采用一些他们耳熟的乐曲(例如会唱的歌、会跳的舞),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动静相宜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的和学生一起唱谱,一起弹奏乐曲,结合丰富生动的语言和表演教学气氛不会沉闷,教与学两不误、其乐无穷。再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好奇心理,在课间休息时,讲一些跟钢琴有关的小故事,让他们猜一猜钢琴知识的小谜语,这样可以消除幼儿的疲劳又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三,首先,分时间段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把一节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时间进行教学,可以减轻学生大脑、身体的疲劳。其次,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转换不同的教材,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再次, 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外部因素干扰也是对幼儿集中精力的必备条件。

以上这些经验和观点是我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心得,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迪和帮助,为儿童钢琴教学的发展和壮大献出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下一篇:秋天的童话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