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生论文

2022-05-1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计算机毕业生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和其他专业学生有着共性问题,也有自己的特性问题。本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问题进行思考,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第一篇:计算机毕业生论文

浅析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职业教育也被国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的职业院校不断地进行扩招,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已经非常普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探讨研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努力创造条件来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已经成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当务之急的事情。本文就该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最终给出一些方法和策略,希望能为提高我国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发挥一点作用,为我国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做出一点儿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

20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不断扩招,相應高职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却未能与时俱进,得到同步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能快地对口就业,不能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会给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更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带来难以想象的阻力。

一、引起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的因素

1. 主观因素引起的问题

首先,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之下,计算机行业迅猛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已经非常普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与其他高等院校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相比,高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由于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欠缺,计算机动手实践技能又没达到该有的水平,很多高职毕业生根本无法满足相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无疑会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其次,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高职毕业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自身的能力不能满足高薪岗位的需要,又不想屈就低薪岗位,以至于在寻找工作时眼高手低。加之当前计算机行业本身竞争激烈,一旦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更为优秀的高学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非常容易导致就业机会错失。

2. 客观因素引起的问题

首先,计算机行业本身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更是瞬息万变,不断更新升级。然而当前阶段,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没有对计算机行业产生深刻的认识,很少有人去关注该行业某些技术的最新动态,很多人并不会去主动学习与计算机相关的科学知识。这种被动的状态使得很多毕业生无法全面地了解最近的专业知识,想与时俱进地提升专业技能也因此备受制约。其次,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无法达到能与时俱进。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课程教学更应与时俱进,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不管是在课程安排还是在教材编制等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问题,教学过程中很难向学生传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知识,这就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很难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再次,高职计算机专业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没有很好的结合。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想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足够的实践机会。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虽然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资源的配置还很难达到完美的水平,以至于学生很难掌握自身需要具备的技能,而这也无疑会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阻碍。

二、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1. 加强就业宣传,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受学生对本行业前沿知识信息掌握好坏的影响,学生只有准确把握了该行业的前沿信息,才能够做好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学校要在学生一入学就尽早注意向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理念要贯穿到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去,要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计算机行业的最新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汲取计算机行业的前言知识,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如果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就业理念,那么学生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会不再盲目,主动性和目的性就会很强,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就业理念正确,专业知识掌握扎实,这就为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前提条件。

2. 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病不断暴露,不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首先学校要进行深化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教育者们必须要对计算机教育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有意识地加强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入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探究式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方法等等都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并且这些年来已经被证实了其可行性。另外,学校的教学不能局限于只让自己的教师进行上课,要尽可能多的邀请计算机行业内一些接触了最新技术知识的人到校内进行讲座授课,也可以邀请本专业优秀的毕业生到母校做讲座,向该专业学生普及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开阔该专业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拉近学生与前言技术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3. 创造条件,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如果想要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通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虽然高职院校这些年来不断强化了实践教育,但好多名义上的实践活动质量不高,都是闭门造车,既落后于现实社会,又误导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理念。目前多数高职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只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缺乏最新专业技能的实战平台,同时也缺乏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实践机会,这显然无法满足学生以后的实际需求。因此,学校应加大开展各种活动比赛,加强专业社团的建设,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各种高水平实践实战的机会,这些实践,不但要有专业技能方面的,更要有综合素质提高方面的。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开展联合教学,订单培养,要善于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实战平台,也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总结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高现实意义很大,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相关院校,当然还有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起来。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高校要加大教学改革,教师和学生应转变传统的就业理念,与时俱进地学习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为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质量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金岑.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J].电脑迷,2017,10:144.

[2] 张海川,闫俊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探析[J].高教论坛,2015,04:119-122.

[3] 冯程伟,陈倩,王岳蕾,李伟娜.提高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之管见——以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1:66-67.

[4] 孙涛.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05:43-45.

[5] 马守东.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浅谈[J].科技资讯,2014,13:211+213.

作者简介:

魏金太(1981-2),河南南阳人,男,汉族,硕士,讲师,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王鑫(1988-6),河南开封人,女,汉族,硕士,助教,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食品生物。

作者:魏金太 王鑫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和其他专业学生有着共性问题,也有自己的特性问题。本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问题进行思考,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现状

截止到2006年初,全国共有505所学校开办有计算机本科专业,共有在校学生近40万人。计算机专业开办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均居全国第一。随着计算机行业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就业困难现象出现。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之产业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转型、金融危机后经济走势的持续低迷,使得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将面临长期的就业困难期。

虽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超过其它专业的学生,并且整个IT产业处于转型期,但与其它专业相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最大,并且这种需求量随着经济的复苏逐年增加,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非供大于求,而是供求基本平衡,高学历人才甚至供不应求。有调查结果表明,要找专业对口而未做第二选择的毕业生都占60%以上,不管是从事如计算机的销售与技术支持服务、数据录入、办公网络管理等计算机专业相对低端的工作,还是如从事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师、架构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计算机专业高端工作。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就业区域选择上,毕业生大多数倾向于留在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发展机遇较多的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虽然国家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和到基层锻炼,但是,据近几年相关部门的统计,北京、上海、深圳、广东等沿海开放城市,及各省省会城市仍是大学生首选就业之地。

2、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矛盾

现在基本情况是,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国各地大学生汇聚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而这些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人才济济,因此,刚刚离校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缺乏就业优势;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就业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依然一味追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高工资等,而不愿意通过降低薪酬和降低单位选择标准的方法来实现就业。

据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统计,珠海全年招聘企业有8778家,提供招聘职位约72487个次,按照全年招聘企业数量统计,平均每个招聘企业招聘的岗位占13.5%;从学历看,本科以上求职者数量仅为8.41%;从职位需求看,计算机类排在需求第4位,但计算机软件排在招聘困难职位的第3位。

3、计算机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一般指组织具备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的能力及取胜竞爭对手的能力的集合,是企业或个人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就业竞争力是选择和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属于自己的、表现明显的、在就业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独特能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特质和能力,而这种不同于他人的能力和素质就是就业核心竞争力。

有组织曾经就“就业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看,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次之。

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就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并且掌握一到两门核心技术。而我们也知道,信息时代一日千里,发展变化非常快,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不断创新,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目前社会需求量很大,但普遍存在同质化、无特色、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等问题。

1、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理念和标准不一致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IT行业对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用人单位大都希望应聘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参与课题或项目研发的经历,精通一到两种主流开发语言。但很多学校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的也是陈旧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强调“厚基础、宽口径”以及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其结果是学生理论知识没有学好,实践开发经验和经历也没有,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有调查发现,业界正在使用的平台、工具和专业技术,课堂上根本没有涉及到,很多学生听都没听过,更不要说应用了。

2、学生就业观亟待改变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不少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功利化趋势明显、期望值非常高,瞄准的是大单位、高工资,而且工作还不能太累,加班不能太多,而很少从自身的能力、价值、特长等方面考虑问题。很少有学生选择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单位做起。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着设想蓝图,计划一步到位。

3、部分学生不喜欢所选择的专业

有调查表明,每年入学的学生中,会有1/4很喜欢所选择的专业,并能积极主动学习;有1/2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能保持跟上即可;还有1/4的学生根本不喜欢所选择的专业,处于“被选择”状态,学习没有兴趣,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游戏或其他方面。因此,我国僵化的教育体制,不能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三、培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对策

1、要加强教学和课程改革

要加强教学和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第三课堂活动,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直接影响高校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还是几十年前的,并没有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而调整。而我们知道,时代变化了,社会的需求也变化了,生源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作为高校,必须加强教学和课程改革力度,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适应学生的成长要求,同时积极开拓第二和第三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提高大学生修养水平

大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综合素质是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统一。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重要,但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也很重要。专业基础知识和修养水平就好比一辆马车的两个轮子,同等重要,不可偏颇,离开了任何一方面,大学生都不能称之为人才。同时,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把人才培养成“∏”型而不是“T”型,借鉴上海交大夏中义教授“精神成人、专业成才”的理念,实现培养人与培养才并重,实现人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改革教育体制,让学生拥有选择权

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在“21世纪教育论坛”的演讲中说: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等于进入了科学之门,不要把他们领到“小胡同”,而要让他在“大观园”中摸索,让他们从中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基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即使部分学校允许换专业,也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能够实现。因此,一旦有学生在高考前报错了专业,或者被调剂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大部分学生必须要连续四年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没有办法做出更好的选择。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能学习好专业知识,最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4、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强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适应专业市场的需要。就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各个单位在给本单位招兵买马时,都希望招收有工作经验或项目开发经历的人员,直接给公司带来效益。但学生一般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并开展实训课程的讲授。学生运用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短期的实训,掌握一门开发的计算机语言或是技术。通过实训的学生积累了开发经验,会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准备。

5、加强职业指导,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专业培养是基础,职业指导是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比如如何设计简历、如何面试、如何寻找工作信息。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让大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必须一步一步来,任何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先找一份工作,先积累工作经验,了解行业发展情况,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最后再择业或创业。

参考文献

[1]永峰.2009年珠海市劳务市场供求信息调查分析报告[R].珠海:珠海人力资源,2010:17-37.

[2]高波涌,陆慧娟.“三本”高级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7):57-59.

[3]杨宜勇,周帅.我国社会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破解[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172-183.

作者:卫帝佐

第三篇: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的调研与思考

摘要:针对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的现象,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和“跳槽”原因,提出了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深入了解和分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的原因,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以便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笔者采用走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对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1~2005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的现象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涉及我院2001~2005级计算机类三个专业方向,拟调查11个班的毕业生448人,实际有效调查人数为440人,有效率为98.21%。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及原因

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薪酬情况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我院2001~2005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网络管理、软件技术开发、计算机服务与营销、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通信运营服务、电信技术维修与维护、办公自动化管理、计算机控制等工作,其中月薪在1500元以下的有133人,占30.23%;月薪在1500~3000元之间的有187人,占42.50%;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的有133人,占18.41%;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有39人,占8.86%。

毕业生“跳槽”情况统计根据对我院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三个专业)共11个班级、440名毕业生“跳槽”现象的调查统计,共有319人曾经“跳槽”,占被调查毕业生人数的72.5%,其中“跳槽”1次的占27.50%,“跳槽”2次的占23.41%,“跳槽”三次的占11.36%,“跳槽”四次的占6.14%,“跳槽”五次以上的占4.09%,没有过“跳槽”经历的占23.18%。这说明我院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的比例较高,从而反映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和职场中,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快速发展,出现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的现象,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

毕业生选择“跳槽”的原因统计与分析调查显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跳槽”主要有以下原因:出于个人职业发展考虑“跳槽”的占47.65%;因对原公司薪酬福利不满意而选择“跳槽”的占45.77%;因为原公司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太少而“跳槽”的占19.12%;因对公司发展前景不满意而“跳槽”的占16.30%;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跳槽”的占5.02%;认为个人才能得不到发挥,难以获得晋升机会而“跳槽”的占27.98%;不适应企业环境、无法融入企业和有更好的选择机会而“跳槽”的分别占6.58%和29.78%。另外,在“跳槽”的时机上,表示“跳槽”后再想办法找新工作的占40.91%;表示有了新目标再“跳槽”的占43.86%;选择新单位确认录用后再“跳槽”的仅占15.23%。然而,“跳槽”后的毕业生对新工作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其中满意的占36.36%,不满意的比例高达39.19%,选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毕业生占24.55%。毕业生“跳槽”后表示“后悔”和“不后悔”的比例分别为53.41%和46.59%,这意味着大部分毕业生在做出“跳槽”的决定时是不太理智、不太谨慎的。一方面,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如意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又有很多毕业生不断地离开现有岗位。

毕业生“跳槽”现象与

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工作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竞相聘用的实用型人才,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特有的作用。然而,令众多企业普遍深感不安和苦恼的就是高职毕业生来去匆匆的“跳槽”。因此,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细化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仔细分析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会发现专业定位不够明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这样的培养目标显得过于宽泛,学生的专业定位不是十分明确,加上招生规模迅速膨胀,几百名、几千名学生定位在一个培养目标上,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便组织专业教学,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我院的计算机专业应立足于广东省电子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院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培养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等方面进行了如下定位:(1)办学层次定位: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2)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3)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广东省电子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一线需要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门人才。(4)主要的就业岗位:信息平台管理维护(系统管理员)、信息系统开发(程序员)、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平面设计员)、网站设计(网页设计师)等。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根据行业、社会背景和人才需求调查预测,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应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整合、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打破过去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体现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体系性;应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以职业技能实践训练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把学生放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去,创设一种能够有效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职业能力在实践中增长。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稳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在实施“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院以2007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试点,实施了“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专业基础课程+半年专业课程见习+一年专业课程+半年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在院内学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培养职业意识、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顶岗实习阶段。本模式已于2008年9月~2008年12月在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了半年的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四个阶段(1+0.5+1+0.5)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习(在校学习)——实习(在企业学习)——再学习(在校学习)——再实习(在企业学习)”的双轮四阶段(简称DSP:Double-Study-Pratice)学习过程,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 “零距离”无缝对接,形成“学习——预就业——学习——预就业——就业顶岗”的良性教学链。

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应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树立“以德立技、以技促德、德技并举”的新型德育观;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途径、方法的创新,构建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高职德育创新体系;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推进德育实践创新,强化大学生敬业精神教育、勤业精神教育、精业精神教育、创业精神教育;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现状而言,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定期邀请企业的行家能手举办各类专业讲座、报告会,使学生尽早接触和了解职业、创业等知识,帮助学生尽早确立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创业意识,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教育氛围。要把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倡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要着力构建适合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为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创造优良环境。还应当充分扶持和运用社会人才中介部门的力量,加强大学生岗前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人才与企业之间有效、充分的信息沟通平台,补充高职院校这方面的不足,共同为促进学生成长付出努力。

改进和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就业跟踪反馈工作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与校企合作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和创业导师队伍,改进和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多途径加大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力度,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推荐和就业援助等服务,逐步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从群体指导向个体指导的转变。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优质就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全面深化创业教育,从创业知识传授转向创业实践锻炼,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创业勇气、创新锐气、创优志气的适需人才和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劳动者。

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就业基地,努力培育优质就业企业,建立就业基地网络,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择业开辟“绿色通道”。应不断加强就业跟踪和调查统计工作,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就业跟踪反馈工作体系,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找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覃事太,袁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变化趋势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88-89.

[2]罗杰红,李倩倩.基于“DSP”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实施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4):14-17.

[3]赵艳.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70-72.

[4]王伟,李怀刚.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现状的调查和分析[J].机械职业教育,2005(9):19-21.

作者简介:

毛可洪(1983—),男,广东英德人,硕士,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教学。

作者:毛可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共卫生服务论文下一篇:企业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