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资金管理论文

2022-04-28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证券公司资金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2003年流动性风险集中爆发后,证券公司资金管理部门逐步得到重视。基于此,文章围绕证券公司的资金管理,主要阐述了建立合理的杠杆水平、负债结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供相关证券公司参考,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证券公司资金管理论文 篇1:

证券公司资金管理探析

2012年5月,证券业协会联合“两所两司”组织召开了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一年来,在证监会放松管制、加强监管、鼓励支持行业创新发展的背景下,证券公司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资金作为证券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贯穿于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资金管理综合体现了证券公司的资源配置能力、经营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探讨在行业创新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集中管理,调整资金配置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和资金系统预测监控等手段加强证券公司资金管理,以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

一、创新业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证券公司传统业务主要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自营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除了以自有资金进行的自营投资业务,证券公司其他传统业务均不需要占有自有资金,证券公司一般情况下资金充裕。此外,传统经纪业务收入、承销收入、自营收入是券商的主要业务来源,收入来源单一且市场投资风险较大,通过债务融资放大规模的做法存在较高风险,且制度上存在一些障碍,这些因素都使证券行业普遍财务杠杆倍数(权益乘数)处于较低水平。

2012年5月,协会联合“两所两司”组织召开了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后,证监会下发了《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明确了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4项原则和11条阶段性措施。一年来,在证监会放松管制、加强监管、鼓励支持行业创新发展的背景下,证券公司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目前,融资融券业务(是指在证券交易所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已转为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2012年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实现收入70.96亿元,较2011年增加一倍以上,在营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也达到了5.48%,仅次于经纪、自营、投行三大传统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实质是为客户提供担保融资,融资融券可以拓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的应用渠道。

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等创新业务的大规模发展,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利用率极大提高,资金杠杆需求增大。合理配置和使用资金成为创新环境下证券公司发展变革的重要助力,对证券公司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自有资金使用效率

充分利用自有资金,提高自有资金使用效率是目前券商资金管理的重点之一。证券公司营业部为非独立的法人机构,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没有法律障碍,且三方存管后,营业部形成的收入均在公司总部归集,为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天然的平台。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规定,各分支机构各总部之间不能有横向资金往来,只能与总公司发生资金联系,这也为总公司实行资金集中控制提供了依据。

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将资金集中在公司总部,由总部统一管理和调度,是实现公司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证券公司业务条块较多,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对自有资金需求少,资金相对充裕,而投资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融资需求强烈。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控制,统筹配置,合理安排公司内部资金的调剂和使用,实现资金集中规模化优势。另外,证券营业部分散在全国各地,每个营业部均需要有自己的银行账户用于缴纳税款、支付费用,由于支付的需要一般要留存一定的存量资金,这部分资金使用效率低,难以取得高的资金收益,同时,这种状况也致使证券公司银行账户多且杂,资金存量情况和流动情况难以全面及时掌握。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形成统一的资金池,能够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通过对资金流转的统一调控,提高运营效率,防范财务风险。

三、调整内部资金配置模式,提高资源分配效率

创新的动力和持续性来源于人才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好的资源配置必须依托于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配置机制。证券公司传统资金配置主要是针对各部门自上而下的资金配置,即管理层把握各项业务的发展运行趋势,针对各部门传统业务的需求进行资金配置。这种资金配置模式一方面基于历史经验,所配置的资源可能未能直接用于推动业务创新的发展上,另一方面基于管理层对业务发展的趋势分析,而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很难预测,不确定性会使得一些资源配合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传统自上而下的资金配置模式在效率上一定会打折扣。

在证券公司大力发展创新业务的今天,除了自上而下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的大的统筹协调配置外,业务自下而上对资金的需求也是资金配置的主要考察因素。业务部门通过分析预期实现收益目标和收益周期,根据实际业务发展需要申请资金额度,管理层综合考量战略意义、风险与收益等情况来确定该项业务的资金分配额度。在运营过程中,结合业务的盈利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和调整,对低于收益预期的业务,及时调减资金规模甚至终止业务,而对于盈利状态较好,甚至超过预期收益目标的业务,可以考虑加大资金投入。运营周期结束后,根据资本实现的收益水平和收益的稳定性来增减对业务的资金配置。这种动态调整的资金配置方式能够及时控制风险,促进收益水平高且收益稳定业务的发展。

四、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财务杠杆

2012年券商板块的平均杠杆倍数仅为2.1倍,而银行的杠杆率达到了14~19倍,信托超过了20倍,证券行业相比国内其他金融行业,杠杆倍数存在很大差距。融资融券业务、约定购回式业务(是指符合条件的投资者以约定价格向指定交易的证券公司卖出特定证券,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另一约定价格购回的交易行为)等多项创新业务多属于低风险、收益稳定的资本中介业务,在获得稳定收益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债务融资方式来补充资本,提升财务杠杆,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3月,证监会公布了《证券公司债务融资工具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对现有证券公司债券、次级债有关规定进行细化的同时,允许证券公司按照规定发行收益凭证,这使得证券公司的债务融资工具进一步丰富。证券公司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通过同业拆借、国债回购、短期融资券、次级债、收益凭证等多种债务工具进行不同期限不同规模的融资,以提高财务杠杆的灵活性。此外,通过转融通业务(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从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资金和证券,再转借给客户赚取利差,也是证券未来提升财务杠杆的关键业务。

五、搭建资金管理系统,加强资金预测和控制

搭建资金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实现对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和应用,规范资金结算制度,加强资金预测,监控资金计划执行过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企业资金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搭建资金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规范账户体系,建立统一的基础资料,明确资金报表统计口径,梳理和规划证券公司总部及各营业部、分支机构间的资金收付流程,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嵌入软件控制流程,通过系统流程自动控制,一方面使资金筹措、资金调配、资金划拨、内部结息等在软件流程中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减少人为错误和业务不规范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将全部资金纳入资金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对资金的流入和使用过程进行完整记录,随时掌握资金头寸,及时监控资金流动,保证资金的规范运作。将资金管理系统与预算系统相关联,根据经营预算和资金配置,形成科学的现金流量预测。并将年度资金预测进一步细化到更短期的资金计划,做好资金融资和投资预算安排,实现证券公司资金的长期动态平衡。以系统强大的统计能力和分析能力,构建资金管理评价体系,提升资金管理效率,使资金运作和配置更加富有计划性、可控性和效率性。

六、小结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和证券行业监管,证券行业创新制度环境明显优化,证券行业创新发展加速,创新业务发展带来了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变化,也加大了资金管理难度。通过资金集中管理,调整内部资金配置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资金管理系统,加强资金预测和控制,能够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财务杠杆。与此同时,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资金风险管理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资金运作安全控制及时防范资金运作和操作风险依然是资金管理的基础。

(作者单位: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李雨

证券公司资金管理论文 篇2:

证券公司资金管理实践

摘要:2003年流动性风险集中爆发后,证券公司资金管理部门逐步得到重视。基于此,文章围绕证券公司的资金管理,主要阐述了建立合理的杠杆水平、负债结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供相关证券公司参考,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证券公司 资金管理 浮存资金

2006年《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建立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2014年《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引入了《巴塞尔协议III》针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管指标。2016年《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明确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纳入到风险控制核心监管指标中。2019年《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新业务计算标准,完善差异化监管指标。流动性风险频发,监管趋严,凸显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建立合理的杠杆水平

(一)资产负债率

国内银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约90%,上市证券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含客户保证金)为80%。非上市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窄,融资能力弱,可结合自身资产质量和能力适当调整,在保障公司流动性安全的基础上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杠杆管理的目的是为满足监管对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的要求。

(二)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考核证券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确保公司在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仍能保持充足且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资产。预警线120%,监管线100%。通过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做大分子),并将到期负债均匀分散配置(平滑以降低分母),满足监管要求。

(三)净稳定资金比率

净稳定资金率=可用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稳定资金,考核公司一年以上的长期稳定资金对业务的支持。预警线为120%,监管线为100%。期限错配是造成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净稳定资金率促进证券公司增加长期负债或权益(做大分子),调整投资结构(降低分母),将期限错配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应对市场极端情况。

二、负债结构管理

收益率曲线向上时,负债融资成本短低长高。监管指标要求公司增加权益或长期负债,股东增资不易,因此提高长期负债权重,合理匹配长期负债与长期资金占用,平衡公司整体融资成本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成为重点。

(一)短期负债

仅讨论从外部借入的有息短期负债。短期负债包括法透、同业拆借、回购、收益凭证、转融资、短融等。法透可以解决日内流动性,通常不隔夜;同业拆借最长7天,到期先还后借。法透和同业拆借只是应急手段。公司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开展回购业务,融入短期资金支撑其杠杆投资;多数银行接受收益凭证,以1年以内的品种为主;证金公司转融资一般不超过半年;短融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融资成本较低,通常采用滚动发行方式,使之成为公司长期稳定短期资金来源。法透、同业拆借和银行收益凭证业务以授信为基础,转融资由证金公司授权额度。收益凭证、转融资和短融是证券公司主要的短期负债方式。这些短期融资方式容易受到市场影响,市场风险加剧时容易收到冲击。

(二)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通常包括收益权转让、长期收益凭证、公司债、次级债等方式。两融资产是证券公司优质资产,两融收益权转让期限一般为1年及以上,可以盘活资产,但融资成本较高,操作复杂。1年以上的长期收益凭证市场接受程度较低,发行难度较大。公司债和次级债的发行期限较长,以3~5年居多,可以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改善净稳定资金率指标。长期次级债允许按一定比例计入净资本,到期期限在3、2、1年以上的,原则上分别按100%、70%、50%的比例计入净资本,因此同一机构同等期限的长期次级债发行利率普遍高于公司债。

三、资产流动性管理

只有货币代表完全的流动性,其他资产只具有部分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指对证券公司非货币类资产按照其价值转变为现金的难易程度进行管理[1]。证券行业轻资产,证券公司实际可控的资产大体可分为自有的现金及等价物、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债券投资。自有现金及自有备付金,以及部分交易性金融资产由资金管理部门负责,融出资金和买入返售证券反映的公司信用业务的资金占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债券投资主要反映自营权益、固定收益等各类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属于表外业务,通常不占用公司自有资金,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证券公司中重要性较低,且变现能力较弱。

信用交易业务包括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受市场行情影响而变化,通常不做主动控制;股票质押业务以一年以内的业务为主,优质的股票质押项目往往被银行和大型券商所瓜分,中小证券公司承接的项目质地通常较差。虽然有较高的安全垫,但流动性较低,出现风险后处置难度较大。征求意见稿下调融资业务的稳定资金比例,鼓励引导短期融资业务,同时大幅提高长期股权质押的比例,明显趋严。

自营权益部门的股票、衍生品投资流动性高,自营固定收益部门的债券投资通常采用杠杆方式交易,受发行主体、评级、活跃度等因素影響而呈现不同的流动性。征求意见稿中对AA以下、BBB(含)以上信用债的风险资本金比例由原先的30%上调至50%,BBB以下信用债由原先的50%上调至80%,大幅压缩债券投资的信用下沉空间,体现出挤压证券公司净稳定资金率,降低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思路。

浮存资金的管理上,公司浮存资金规模与其业务规模相关,资金部门按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的先后顺序管理浮存资金。浮存资金通常表现为银行存款、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信托产品等,有些公司浮存资金按照自营投资的模式开展债券投资业务,一般限定在利率债及特定种类的高评级信用债。

信用业务和自营投资业务是证券公司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重点,提高股票质押项目质量,提高固定收益投资标的的信用评级,可以改善资产流动性,但不可避免地影响业务规模和收益能力,需要紧跟监管的导向,平衡两者的关系。

四、资金计划、资金调拨、资金成本考核、账户管理等管理职能

资金调拨和账户管理属于纯后台职能。资金计划和资金成本核定的管理要求更高,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有较深入的理解,以便合理支持业务发展,反馈潜在风险,避免被动。

(一)资金计划与预算紧密结合

证券行业波动大,预算的时间跨度需进一步细化到季度、月度甚至周度计划。资金计划要求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利用信息系统工具进行指标预警,避免人为差错。高效的资金计划既保证满足日常经营需要,也防止大量浮存资金造成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的局面。

(二)资金成本考核

公司自有资金是有成本的。资金成本体现了公司业务导向,资金成本考核客观反映业务运作效益。

货币政策的变化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进而影响长短期资金价格。公司资金成本应当体现市场变化,同时也具备适当的稳定性,以便为业务部门项目评估提供稳定的预期。资金成本考核需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占用规模的核定,按照资金计划核定考验业务部门预算能力,增加资金成本负担,进而压制积极性,但降低公司资金管理难度和流动性风险;按照实际使用规模核定则反之。二是如何制定和调整资金成本以体现市场长短期资金价格变化,资金成本调整频率过高不利于稳定预期,增加资金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但更贴近市场实际运行。三是如何通过差异化的资金成本考核以体现管理层对不通的风险业务的取向。差异化的资金成本考核更符合公司对不同业务的管理要求,但对各类业务风险进行量化测评很难客观准确。三个因素的考量并没有对错,只是反映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战略方向。

少数证券公司采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FTP),即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部门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FTP价格体系是由银行引入的,证券公司网点布局、网点功能、业务类型和银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证券行业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理念引领资金成本考核的方向。

五、结束语

2003年流动性风险集中爆发后,资金管理部門逐步得到重视,与风险管理部门共同应对公司流动性风险。证券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加强资金管理,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我国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商论,2018(28):79-80.

作者单位: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作者:李勇强

证券公司资金管理论文 篇3:

吴晓求:中国应构建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金融体系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建立这样一个金融体系的问题。在这里,资本市场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就谈不上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2005年之后,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建立中国现代金融体系非常重要,并且是建立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没有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也难以有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资本市场的巨大价值,所以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来发展这个市场。

近五年,中国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这两件事情资本市场也不会走到今天。

一个是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从制度层面上的确阻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它使得这个市场没有方向、动力、激励和约束。2006年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从制度层面解决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也确立了它的发展方向。经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完成。

另一个就是证券公司资金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前,如果大盘从6000多点跌到1600多点,如此跌幅下一定会有80%的证券公司破产,但是这次从6000多点下跌到1700点,没有一家证券公司破产,只有几个证券公司因为规模太大,引起了一些损失,但是没有到破产的程度。按照第三方托管的资金管理模式使证券公司走入了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如果没有证券公司规范的制度,资本市场一时也难以发展。

这两件事是最近五年来最大的改革。中国资本市场从改革初期的2、3万亿市值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万亿市值,这两个因素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已堪称大国经济

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以前说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人家说我们的规模太小,2、3万亿的市值折合美元就是几千亿,根本构不成影响,对国民经济也没有任何作用,而现在20多万亿市值正在慢慢对全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到今天,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而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了,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影响力之大证明其已经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大国。

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前,中国地位还不是非常全面。在政治意义上,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一个政治大国,在经济上虽然也是大国,但是这个大国更多是指区域位置的。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因为全球形势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因素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全球经济格局变成了G2,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正在提高。

如果不出意外,2009年中国GDP大约4900亿美元,如果把物价因素考虑进去,大约在4800亿美元左右。该水平和日本接近,2010年可能超过日本,日本目前还在负增长,2010年它是零增长就不错了,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的确是经济大国,而且无论是经济的规模还是贸易的规模,都堪称经济大国。一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贸易规模很重要。中国贸易当前在全球位居第二,再加上产业竞争,中国不再是一个低端产业加工的国家,高科技企业也在逐渐兴起,这一点通过出口产品的结构可以看得很清楚。再加上中国金融体系这次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中国经济能够在全球率先复苏,这和中国有一个有效率、安全、强有力的金融体系有关系。

如果没有一个这样的金融体系,世界的金融危机也会变成中国的经济危机,但是之所以没有变成中国的经济危机,就是因为有一个很好的金融体系,它阻碍了信贷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可以发挥强有力的稳定经济的作用。这主要得益于中国这些年的改革,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金融体系所获得的重大发展。

大国经济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体系

现在,中国为了经济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增长,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人口的规模、具有安全保证的战略性资源、强有力的科技创新能力等等,而最为重要的是,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结构合理、能够分散风险同时能够在全球配置资源的金融体系。中国不想走日本的道路,日本只维持了15~20年的增长,1990年以后就开始停滞了,这里面有一些内在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它的金融结构有问题,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美国能够成就今天的地位,是因为它维持一个世纪的增长。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美国就开始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二次世界大战它获得了很多好处,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这才维持了它一个世纪的增长。

中国如何构建这样一个金融体系?我认为,在经济增长、发展模式上要更多地借鉴美国。虽然这次金融危机令人怀疑美国的金融体系出了问题,但是从根本意义上讲它没有出现问题,它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出了问题,比如说它追求过高的金融杠杆,以较小的资本追求极大的风险利润。美国的资本架构始终是最好的,面对这样的金融危机,哪个国家都会遇到问题,但是美国的问题不是特别大。

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建立这样一个金融体系的问题。在这里,资本市场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就谈不上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比如,中国的几大银行都在上市,它们上市以后就有了很好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有很好的风险化解机制,所以才有很好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来自于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构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人们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些思考。

(吴晓求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生产建筑管理论文下一篇: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