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2022-09-10

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生动鲜明的艺术意向为依托感染人, 以内容丰富多彩、感情真挚充盈的音乐主题教育人, 一部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 对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影响他们的德育发展, 能够产生寓理于情、由情入理的交互影响, 这种教育作用是学生所乐于接受的, 而且对于音乐作品学生会由衷地产生喜爱之情, 其教化意义既会作用于当下, 也终生受益, 所以音乐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 现今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音乐教育相关课程, 通过让学生们欣赏、演唱、演奏一些具有思想性、艺术性音乐作品, 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 陶冶了情操, 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自身的思想修养与道德品质。因此, 认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并让其最大化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一、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印记, 并能恰如其分的反映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发展阶段特征, 它往往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在这其中, 能够经受住历史的考验, 并被传承下来的音乐作品更是音乐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反映了当代的时代特点, 同样也是当代思想道德、情感理想的升华。通过学习、欣赏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 并在它的引导下, 一并接受着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洗礼, 有助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尤其是在抗战时期所涌现出来的一首首音乐艺术作品, 对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无不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正是那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抗战歌曲, 才能迅速唤醒广大百姓的爱国情怀, 激起各民族儿女的爱国热情, 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等。这些声乐作品就犹如一声声号角一样, 发出了向日本侵略者反击的冲锋号, 使人们听之振奋人心, 使敌人闻风丧胆。这些声乐作品是一个国家在民族危亡之际所发出的呐喊, 是人民大众的心声, 是时代的最强音!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如《春天的故事》它歌颂了我们国家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 很好地描绘了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全国上下齐唱《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由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的这首歌曲, 将优美动人的曲调与真挚质朴的歌词巧妙结合在一起, 并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诉说出了“我和我的祖国”息息相依、衷心依恋, 一刻也不能分离的真挚情感。

这些优秀的、经典的音乐艺术作品都很好地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们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祖国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而且通过对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与欣赏, 能给学生们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 引导与教育他们的思想与行为, 陶冶着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包括音乐欣赏与专业学习的课程, 还包括音乐艺术实践的相关活动, 这些活动在表演形式上有许多集体合作的项目类型, 如声乐合唱、器乐合奏、舞蹈群舞等, 这种合作性强的音乐实践活动, 单独依靠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有参演人员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好的全局观与大局意识, 相互之间进行有效配合、集体合作、协调同步才能完成。

大学生在排练组织节目的过程中, 使他们不仅得到了社会组织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在跳舞、演唱、演奏音乐的过程中, 切身体会到个人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均衡、协调的感受。从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们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共同创造的团队精神。而这种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精神是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 做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缺少的!

因此, 音乐教育有助于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而这种团队集体主义意识的养成, 也无形之中推动着高校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并起到了独特的积极作用!

三、净化、升华大学生的心灵, 促进健康心理

所谓健康心理, 一般是指个体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 具备较完善的个性特征;而且其个人的认知体验, 情绪反应, 意志行为均处于较积极状态, 并拥有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

当今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的质量。

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它是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调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辅助方法与手段。它让学生在鉴赏音乐美、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 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还可以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情感得到升华!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 往往能够唤醒学生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欲望, 这同样是道德品质升华的过程。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给学生内心强烈的震撼和触动, 让他们在学习音乐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着美好情感的体验与熏陶, 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和大爱无疆, 进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 除了自身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外, 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实践证明, 高校音乐教育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凸显学生创新价值等方面, 具有独特的意义, 现已成为了激发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一种关于声音的艺术, 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音符是用和谐美好、生动形象、富有节奏的声音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在音乐的审美活动过程中, 通常音乐会用它极具感染力和魅力的情感语言, 高度激发学生的情感状态, 使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 脑海里充满了幻想和激情, 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 进而引起创造灵感的迸发!

正因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启发而来的”。因此可见好的音乐作品既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 又能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

五、结语

总而言之, 高校音乐教育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 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净化、升华大学生的心灵, 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创新能力和价值。因此我们作为高校音乐教师要深层次体会并挖掘音乐教育中所蕴含的德育功能, 丰富我们课堂的音乐教学内容, 组织多样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 使得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能够充分的显现, 并有效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和价值!最终实现我们高校德育教育的目的,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的总体提升!

摘要:高校音乐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 现今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音乐教育相关课程, 通过让学生们欣赏、演唱、演奏一些具有思想性、艺术性音乐作品, 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 陶冶了情操, 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自身的思想修养与道德品质。因此, 认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并让其最大化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所蕴含的德育功能, 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内容, 使得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能够充分的显现, 最终实现我们高校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包小兵.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渗透[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8 (1) :88-90.

[2] 王玉.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刍议[J].才智, 2013 (1) :45.

[3] 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新课程高职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反思下一篇:浅谈物理探究教学中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