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之流淌性变化与艺术创作

2022-09-11

一、流淌性的概念

“宇宙为永恒的创造本体, 永不止息的变化是其精神, 而流动是生命之间前后相连, 无稍停息的展开过程, 是生命的绵延。”[1]宇宙万物是一种动态的流衍, 在中国哲学中强调的是生命的流动性。对于流淌性可根据对象分为两个层面来阐释, 其一是实实在在的对具体的物态来说:流淌性物态 (主要是液态) 的材料在重力和引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移动和传播。而这种流淌性在自然界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水, 水聚集在一起成河、成江, 在地球的表面柔顺的划过, 不与其进行任何争吵;其二是面对虚幻的无法用眼看到的, 但又确实存在于人的意识中, 它或是贴近道家的心处逍遥, 在流动中可以欢畅淋漓, 就犹如书法家在书写时的一种畅快;一种浩瀚宇宙中的独自遨游挥墨。艺术家在流动中创造, 更是流动中生生常新。

创作过程中“生生常新”的状态, 是时刻保持着对宇宙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流淌性的创作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方式, 他也不是一种审美认知的形式, 而是一种状态;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流淌性的创作更多的是一种非科学, 非功利和非逻辑的绘画创作思维和状态;是一种无目的的行云流水状态, 是一种以生命的愉悦为最高体验过程的一种无功无利的深沉的快感。[2]创作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或好或坏的意外与惊喜出现,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 思维应随着语境的变化而不停的流淌。

创作就像是旅行和探险, 在开始前有一个目标, 为了这一目标而向前奔跑, 在行进沿途过程中会有惊喜和意外, 沿途的风光不容错过。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 善于抓住创作过程中的每一道风光, 行经中的一砖一瓦, 一花一草都可能会触碰你新的想法, 使你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当然也许这种触动和灵感在你的这次作品中用不上, 日积月垒, 终会爆发你做下一件作品的意念。优秀的艺术家做创作时的各种新想法是永远用不完的, 那是他们在做创作过程中、在平日生活里大脑在不断思考, 每一个点和细节经碰撞而成为一个发散的点, 这些可能是生活中的细节:如一场电影、一次交谈、一片落叶、一场梦等等, 这些生活的场面爆发了新的想法。当然要善于面对创作过程的“失误”, “失误”也许是一种契机;一种动力;更是一种新思维诞生的前沿阵地。

二、流淌性的内涵

流淌性的实质内涵:首先是肯定变化的无常性;其次是面对变化应采取的相对应的举措, 即“无肯专为”

1、变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说的是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能重叠或者重复。又如“昨天的我不是我”一句, 具有哲学思辨的探讨宇宙变化的问题。直到目前时间是一维的呈现, 一去不复返, 而宇宙万物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我们在做创作作品的时候, 作品同样在岁月的流逝中流淌、变化。

2、无肯专为

变是永恒的、绝对的。对此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变是永恒的更是无常, 面对这一亘古常“变”的天理和“变”的无须性, 我们相对应的要“无肯专为”, 亦即超越单一、固定的行为模式。“与时俱化”即根据具体的情景特点,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在”世或行为方式。[3]

三、流淌性的材料

1、材料的概念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囊括了这个世界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物质。是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和载体, 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每一个艺术家的观念和情感都要通过对材料这个载体来“把玩”来展现。而此时的材料已不再是先前的材料, 它寄托了每一个艺术家的“用心良苦”, 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得以展现;如何寻找相对应适合的材料与展现形式;并通过材料寄托艺术家个人的情感、观念等问题。首先就要先了解材料, 材料如同一个“哑人”, 难以轻易获得其隐藏的多面语境, 它需要我们不断感受、不断交流, 才能不断的掌握的材料的特性。只有在全面了解材料的特性的基础上, 才能与材料融为一体, 使作品形成无限的生命力。

2、材料与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中, 基于材料和原料自然物质属性而产生出来的物理延伸现象屡见不鲜。无论是水墨浸润, 油画渲染, 还是水彩渗透, 漆料流动, 都可以归结为一种艺术材料的流淌性。如同绘画与书法的特质一样, 在挥毫的运笔之下, 达到潇洒自如的灵感释放, 让画面上的原料特质应运而生, 随性而起, 将艺术创作“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的领域”。[4]将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自由维度尽情解放, 达到一种随时调节的最佳状态, 达到一种生命本源的投入。

3、材料的流淌性呈现

原料的流淌天然性不仅体现在材料的汁液物质属性上, 同时还涵盖了原料的色彩流淌性、浓淡流淌性、干湿流淌性等方面。西方油画的视觉特点注重空间透视关系的协调性和光学色彩搭配的合理性, 如大师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便是这种油画光学流淌属性在艺术家的理智与情感的双重合理调配下所创作的经典之作。作者掌控了油画原料的色泽和光学流淌属性, 合理剖析原料的物质性, 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色彩体系世界, 在感性与理性中不断徘徊的色彩体系, 创作出了这幅不朽之作。在水墨国画的创作中, 材料与原料的流淌性则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丰富多彩。水墨作品或肆意酣畅、或精细灵动、或磅礴雄浑, 都是墨色与水分在丰富多样的材料质地上进行不同层次渲染后的结果。无论是泼墨笔法, 还是饱满淋漓的笔道, 还是工笔娟秀华贵的勾勒, 都能营造出画中物体虽静犹动的力量和意境。水墨国画丰富的表现效果, 体现出自然的意趣, 从浓淡变化的不同角度, 来体现出水、墨、色在纸上不同层次的变化, 构建出庞大的水墨体系, 对这份自然流淌的天然属性进行合理的把握, 是千年先祖留给后人的稀珍资源, 也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华丽瑰宝。

摘要:人在创作过程中“生生常新”的状态, 是时刻保持着对宇宙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他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方式, 他也不是一种审美认知的形式, 而是一种状态;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

关键词:流淌性,物性,存在方式

注释

1[1]朱良志著:《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70页.

2[2]朱良志著:《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334页.

3[3]杨国荣著:《庄子的思想世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第196页.

4[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牛顿环实验方法的改进下一篇:场景设计在动画创作中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