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性与德育论文提纲

2022-08-30

论文题目: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孔子仁学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在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和价值行为选择仍具有重要作用。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也即将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远景目标前进,但受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度变革、外来文化涌入的综合影响,社会存在享乐主义、社会责任感淡薄、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给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困境与挑战。因此,在深入分析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将其精华部分合理应用于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人生原则的确立、价值目标的选择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助于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本研究在广泛查阅现有著作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孔子仁学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时代内涵和局限性,深入概括出孔子仁学思想对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价值,继而探索新时代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认为:第一,孔子仁学思想在对传统的鬼神观、天命观,周公旦的“德”、“礼”思想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后经历了孟子仁学思想的养心论、董仲舒仁学思想的新实践、宋明理学家对仁学思想的拓展等历程得以传承。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孔子仁学思想仍具有仁者爱人的关爱情感、立己达人的和谐关系、为仁由己的主体意识、见利思义的责任意志的时代内涵。人性论理论基础的抽象性和对等级观念和秩序的执守是孔子仁学思想所存在的局限性。孔子仁学思想在应用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第二,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包括以和为贵的包容理念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以仁义为先的理性抉择为大学生主体道德认知提供理论依据,以仁爱共济的人文关怀促进构建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协调机制。第三,用现代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孔子的“仁学”,从网络环境、校园文化环境、课堂教学、实践德育等方面,探究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本研究对丰富孔子仁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时代内涵、继承和发展孔子仁学思想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实施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仁学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孔子仁学思想

1.2.2 道德教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和难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和重难点

第二章 孔子仁学思想与大学生道德教育基础理论概述

2.1 孔子仁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1 孔子仁学思想的形成

2.1.2 孔子仁学思想的发展

2.2 孔子仁学思想的时代内涵

2.2.1 仁者爱人的关爱情感

2.2.2 立己达人的和谐关系

2.2.3 为仁由己的主体意识

2.2.4 见利思义的责任意志

2.3 孔子仁学思想的局限性

2.3.1 人性论理论基础的抽象性

2.3.2 对等级观念和秩序的执守

2.4 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2.4.1 个人主义倾向

2.4.2 享乐主义

2.4.3 社会责任感淡薄

2.4.4 道德认知与实践相分离

2.5 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2.5.1 批判继承原则

2.5.2 创新发展原则

第三章 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3.1 以和为贵的包容理念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

3.1.1 从文化自信的高度着力推进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3.1.2 以兼收并蓄的理念推动大学生正确看待中华传统美德的国际化发展

3.2 仁义为先的理性抉择为大学生主体道德认知提供理论依据

3.2.1 “克己慎独”批判享乐主义

3.2.2 “见利思义”改善责任淡薄意识

3.2.3 “推己及人”克服个人主义倾向

3.3 仁爱共济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构建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协调机制

3.3.1 “为仁由己”提高自我道德教育的践行

3.3.2 “立己达人”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3.3.3 “仁者爱人”培育关爱他人的社会公德

第四章 孔子仁学思想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4.1 以“立己达人”的网络环境塑造优秀道德品格

4.1.1 依托网络媒体宣传培育以和为贵的时代认同

4.1.2 推动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以加强和合精神的价值导向

4.2 以“仁者爱人”的理念营造崇尚仁德的校园文化环境

4.2.1 构建以人文要素为主的物质文化环境

4.2.2 打造以三风建设为主的精神文化环境

4.2.3 营造以文化活动为主的行为文化环境

4.3 以“先义后利”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培育主体责任意识

4.3.1 培养大学生“义以为上”的个人价值观

4.3.2 注重教师义利观引导培养大学生仁德意识

4.4 以“为仁由己”的理念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成效

4.4.1 培育大学生“克己慎独”的自我教育意识

4.4.2 知行合一推动大学生德行与行为的统一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本科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教师与家长沟通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