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本科论文提纲

2022-09-08

论文题目:基于GIS的中国城市收缩的时空特征、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出现的城市增长终结和城市收缩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西欧、北美的一些地区,对城市收缩的研究机构众多。国内关于城市收缩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收缩城市存在城市人口减少和城市空间扩张并存的现象,这种收缩被经济、空间的增长所掩盖。然而,持续的城市空间扩张会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出,如果缺乏连续的人口流入,政府在后续的财政收入上会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因此,正确认识城市收缩的现象,合理规划城市增长边界,对指导未来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利用人口流失率和综合评价指标准确识别收缩城市的基础上,运用差异性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收缩城市的时空变化规律;再利用主成分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其影响因素;最后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收缩城市内部的县区差异,概括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应对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基于常住人口的收缩城市识别发现在2020年共计有152个城市在常住人口上表现出收缩态势,比2010年增长一倍。计算2010年和2019年两个年份的综合评价指标发现我国各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但城市间发展水平也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基于两个年份综合评价指标做差识别出116个收缩城市且分布较为集中,一是东北地区,二是以甘肃省为中心向南北扩张的收缩城市连线,三是沿海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2)研究收缩城市的时空变化规律,在人口发展特征上,我国收缩城市存在男女性别比不均衡,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老龄化现象明显,老年人口占比高等现象。从经济发展特征看,我国收缩城市GDP增速不高,存在第二产业GDP普遍走低,第三产业GDP普遍升高的态势。政府支出增长较大,且收入不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轻度收缩和重度收缩地区增速较快,在中度收缩地区增速平缓。收缩城市居民平均工资和可支配收入差异较大,但差异处于缩小态势。从空间变化特征看,我国收缩城市中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部分地区城市收缩较为严重。(3)收缩城市影响因素主成分回归发现地方财政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增长可以有效的吸引人口、资金的聚集,抵抗城市收缩。第二产业人口下降、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量与城市收缩正相关。医疗教育提高、公共服务提升和移动互联扩展与城市收缩程度正相关,是社会发展和人口减少共同作用的结果。(4)根据处于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收缩城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收缩的伊春市、欠发达地区收缩的周口市、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型收缩的揭阳市三个典型案例,详细分析县区级别的收缩城市现状。其中。伊春市城市常住人口持续减少,男性人口少于女性人口,且市区的人口流失率大于周边县域。经济方面与本地林业资源相关行业在2016年左右大幅减少,林业发展以保护为主。社会基础服务方面医疗行业小步提高,教育、科技则都有下降趋势。周口市整体常住人口明显少于户籍人口,男性多于女性,特别是在二胎政策放开后男性占比又有提高,周口市市辖区人口增长,周边县域人口流失严重。经济方面以多种制造业为主,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基础服务方面,教育、医疗、科技各方面都有增加,但人均较低。揭阳市常住人口明显少于户籍人口,市区和县域人口流失差异不明显且程度较轻。经济方面,占经济总量较大的行业有明显变化,主导产业从制造业变为零售业。社会基础服务方面,各类学校增多但年末本科毕业生数减少,科技和医疗各项投入均有增多。(5)不同类型收缩城市的形成机制:一是自然资源消耗致使资源枯竭型城市收缩;二是大城市虹吸致使欠发达城市收缩;三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型收缩。三种不同的收缩机制在城市市区、县区内有不同的人口流失差异;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收缩提出应对合理的应对措施:一是对资源型城市,要继续保护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找准特色产业,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方式和经营种类,发展旅游,打造生态、绿色的城市新名片。二是对欠发达城市,合理规划增长边界,找准城市定位积极融入新发展,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吸引人们返乡创业。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三是发达地区城市要实施城市复兴战略,引领传统产业升级,加大科技投入,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好技术突破,提高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幸福生活所需。

关键词:城市收缩;原因及机制;时空演变;典型案例;应对策略

学科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增长主义终结和城市收缩显现

1.1.2 我国面临的城市收缩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城市收缩理论基础

1.3.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人口变化率

2.3.2 城镇收缩的差异性指数

2.3.3 主成分回归

2.3.4 GIS相关分析方法

2.3.5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 城市收缩的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收缩城市的识别

3.1.1 基于常住人口变化收缩城市识别

3.1.2 基于综合评价指数的收缩城市识别

3.2 我国城市收缩城市的总体特征

3.2.1 收缩城市的人口发展特征

3.2.2 城市收缩的经济运行特征

3.2.3 城市收缩空间变化特征

3.3 收缩城市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影响因子提取

3.3.2 收缩城市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4 典型案例分析

4.1 资源型城市收缩现状分析

4.1.1 人口变化特征

4.1.2 经济变化特征

4.1.3 社会基础服务变化特征

4.2 欠发达城市收缩现状分析

4.2.1 人口变化特征

4.2.2 经济变化特征

4.2.3 社会基础服务变化特征

4.3 发达地区城市收缩现状分析

4.3.1 人口变化特征

4.3.2 经济变化特征

4.3.3 社会基础服务变化特征

5 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及应对策略

5.1 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

5.1.1 资源消耗型城市收缩

5.1.2 虹吸效应型城市收缩

5.1.3 产业转移型城市收缩

5.2 应对城市收缩的策略

5.2.1 应对资源消耗型城市收缩的策略

5.2.2 应对虹吸效应型城市收缩的策略

5.2.3 应对产业转移型城市收缩的策略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西部电影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安全管理中妇产科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