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地方电力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16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省地方电力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近年来,四川省中小企业集群依靠地方资源禀赋、综合各类共享资源,利用低成本、集群开发、竞争力强等优势,逐步发展中小企业,这不仅为我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事业添砖添瓦。为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更好发展,我省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省地方电力发展研究论文 篇1:

金融危机下长株潭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发展战略

摘要: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作者以湖南长株潭地区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在危机下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长株潭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为该地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解决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长株潭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发展战略

2007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其主要金融市场相继出现流动性不足的现象,并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以侵入实体经济的方式传导到中国,国内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人们更加关注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但是,我国内陆城市的中小企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大量的企业出现市场萎缩、融资困难、信贷环境恶化等状况,甚至有些企业面临倒闭。笔者以湖南省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长株潭一体化区域经济化特点,探讨我国中小城市的中小企业如何度过危机以及今后的发展战略。

一、金融危机对长株潭中小企业的影响

1.长株潭中小企业特点

第一,数量大,比重大,已经成为推动湖南省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以长沙为例,目前在长沙市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以上。2008年,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8.6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15.87亿元,实现利润146.68亿元。2009年1月至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588亿元,同比增长19%,中小企业已成为长沙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湘潭市712家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已支撑起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其中湘潭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60家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0%,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2家。

第二,产业集聚度有所提高,科技型企业增加。初步改变了过去分散建厂状况,形成了新办企业入园区,促进了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如湘潭九华经济区、长沙高新区、株洲市兴隆工业园等。并且这些集中企业加大了科技含量,重视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三,中小企业总体素质偏低,固定资产较少,普遍面临贷款约束、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尤其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我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窄、融资难的问题。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省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累计贷款额度不升反降,民营经济的贷款不足贷款总额的20%,远低于全国40%的比重,更低于浙江80%的比率。

第四,企业经营领域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建筑业、交通运输等产业中,而较少涉及商贸、餐饮等服务领域。企业发展比较单一,我省企业百强列前十位的依次是:华菱钢铁、湖南中烟、湖南电力、中烟湖南分公司、中石油湖南分公司、中联重科、省建工集团、三一集团、中石油长岭分公司、湖南有色。

2.金融危机下长株潭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第一,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紧张。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并没有获得与大企业同等的融资待遇,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造成了湖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较大,难以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据有关部门调查,湖南省80%的中小企业资金紧张,90%的中小企业认为贷款难,特别是有50%的企业在未来两年中有技术改造项目或扩张的冲动,但资金缺口较大,发展遇到困难。其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市场体制的不完善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资本运营对资金的大量需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空间极为有限。二是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促使金融部门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严把信贷审核关,贷款难度增大。三是中小企业受到自身局限性,使企业信用丧失,再加上负债率偏高和民间借贷较多的企业,潜存资金链断裂风险,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将存在。

第二,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受挤压。一方面湖南省属于资源小省,受原材料价格攀升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国际相关商品价格走高带动运输成本增加等,企业生产成本价格明显上涨。另一方面,企业劳动力成本呈现大幅上扬趋势,企业从业人员劳动力报酬不断增长。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也对长株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五险一金”的普及,企业在这方面的支出大大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去年企业工人工资平均上涨幅度达到了10%-20%,企业在工资、“五险一金”方面的支出有很大幅度的增长。

第三,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企业订单明显减少。2009年外贸进出口下滑明显,除9月、11月、12月外,其余月份单月外贸额同比下滑幅度均在20%以上。尤其是机电产品、钢材及资源性产品出口大幅下滑。位居2009年我省出口前三名的机电产品、钢铁、农产品均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34.11%、56.11%、1.44%,此外,未锻造的银、锰等资源类产品出口也大幅下滑,降幅分别为44.93%、65.79%,上述五类商品占2009年出口总额的近70%(2009年1-12月湖南省商务情况通报)。

第四,开发园区利用外资发展极不平衡,日本、德国来湘投资下降较大。2009年,全省77个省级以上园区虽然利用外资增幅较大,但发展极不平衡,有半数省级园区全年实际到位外资数为零。我省园区利用外资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日本来湘投资在2006年、2007年均位居我省前十,2008年来湘投资从上年的6216万美元下降到1276万美元,2009年又下降到只有336万美元,但日本2009年在我国的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德国来湘投资在2006年居我省第九位,此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仅到845万美元,居来湘投资32个国家和地区的第十八位。(2009年1-12月湖南省商务情况通报)

二、金融危机下长株潭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1.金融危机下长株潭中小企业发展机遇

第一,此次金融危机造成了许多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但从这些企业来看,大多是一些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通过此次的危机,会促使企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新的商业模式将被创新,这些模式必将在以后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随着整个国际市场产品、资源、设备、技术等价格的下跌,一些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比如购买一些先进技术或者设备,这将有利于今后的长期发展。除了硬件设施外,人才也很重要。由于企业倒闭,许多海外金融、技术人才寻求国内发展,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抓住这批人才,发展我们的金融市场、高端制造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机遇。温家宝总理于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严峻挑战,湖南省金融业也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各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了专营机构,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市场门槛,积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2009年11月末,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425.9亿元,增长37.1%。前11个月,新增贷款2416.8亿元,同比多增1292.2亿元。预计全年新增贷款将突破2500亿元,增幅达35%左右。充裕的贷款,使优势产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得到有效保证,特别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钢铁、设备制造等行业的资金需求得到重点保障,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举措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2.金融危机下长株潭中小企业发展新途径

第一,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企业推行技术创新政策。2009年初,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湖南省,提出“弯道超车”的战略决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弯道超车虽是制胜之道,但必须要有高超的“技术”,否则可能要翻车。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湖南省大力支持企业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结构的重点,以知识安身、以技术立命。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仍然不足,尽管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尚未形成依靠技术创新加快企业发展,增加技术创新投入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因此,需要在观念上不断创新,提高认识,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的决定。依靠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支撑,使企业在危机中稳步前进。

第二,结合实际,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积极推广融资平台的运作经验,引导更多的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适当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成本。充分利用中期票据发行手续相对简便、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资金使用期限较长的特点,探索开展中小企业集合中期票据发行工作,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期限结构。此外,还可以允许开展公司股权出质登记业务,盘活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鼓励设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创业风险引导基金,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

第三,政府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更快发展,在国家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出台之前,以及中央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配套措施将陆续出台之际,针对我省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地方性中小企业法规(如中小企业保护条例、中小企业促进办法等)很有必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国家有关法律相适应的地方性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来保障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竞争环境中得到进一步健康发展。

第四,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各中小型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是树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从而使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灵魂。在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硬件的较量逐渐开始淡化,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此外,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树立稳定发展、保护企业的思想和理念,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调动企业的发展积极性,确保经济发展大局稳定。要积极鼓励企业正视困难,抓住机遇,健康发展。鼓励企业练好内功,做好准备,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和市场信息,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就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是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企业应及时调整战略,在保存现有外贸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国内外市场。根据对境外劳务市场的调研分析,深度开拓日本、东盟等我省传统劳务市场,稳步开拓非洲、中东等新兴劳务市场。同时,中小企业尤其是以外贸出口为主导的企业应该重视身边的巨大需求,抓住机遇,瞄准国内市场需求,拓宽产品目标客户群,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尤其要启动农村市场,这样培养国内市场的策略可以为外贸企业减轻很大的压力。

三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型企业家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适时地调整产业结构,使我们的企业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长株潭地区地处湖南省东部,一直是湖南省人口最密集,产业最集聚和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目前长株潭三市仍然是各自为政,导致产业结构,工业体系都较为接近,很多行业如钢铁、冶金等行业由于资金分流、缺乏规模效应,成本难以降低,导致竞争力低下。长株潭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在工业方面,对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支柱性行业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对其加以改造。对于三市较相似的行业如机电、化工、冶金、纺织等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整合,使其优势叠加,扩大规模,形成共同的支柱产业。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平台,提高企业的聚集度,充分发挥群体产业优势,引导中小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 常传领.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J].经济问题,2009,(11).

[2] 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二板市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 杨连登,张公武,田定湘.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与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02,(1):85-88.

[4] 吴群.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对苏州、无锡等地中小企业的调查[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1):24(6).

[5] 王玉芬.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及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2009,(11).

[6] 祝展红.现阶段世界金融危机压力下的宁波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9.

[7]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长株潭城市群蓝皮书》: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 [EB/OL]http://hn,rednet.cn/c/2008/02/25/1446084.htm,2008-2-25.

作者:徐品忠 海 源

我省地方电力发展研究论文 篇2:

四川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及政策

摘 要:近年来,四川省中小企业集群依靠地方资源禀赋、综合各类共享资源,利用低成本、集群开发、竞争力强等优势,逐步发展中小企业,这不仅为我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事业添砖添瓦。为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更好发展,我省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 特点 瓶颈 政策

一、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中小企业集群是中小企业的地理空间上的聚集或某个产业内形成的价值网络,中小企业集群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出现在不同的地区和产业内,其内部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复杂关系,从组织理论上理解,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四川省的中小企业集群已有自己的规模特点。

(一)行业类型众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多,这类行业主要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市场空间很大,进入壁垒低,无较大的资源限制。在我省主要以家具、皮鞋、纺织、服装为代表。此外一些陶瓷、盐化工、天然气化工、有色金属以及各种机械业也纷纷发展起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二)骨干企业地位突出。 四川省的中小企业集群进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骨干企业地位突出,作用至关重要。它是产业集群的主体,也是领头羊,这种企业所在的产业集群中,企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技术领先,行业知名度高,代表着集群的整体实力和形象。

(三)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企业的发展过程存在着生命周期,而产业集群也同样要经历一个发生、发育、发展、衰退的客观过程。因此,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阶段,它们与客观过程相对应,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和衰退阶段。在整个四川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程度来看,存在着不平衡,某些企业还不够成熟。

二、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普遍缺资金。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省形成的数量不断增多,一些中小企业在进入或发展时出现了融资难,中小企业信用度低,融资渠道不畅,银行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的资金使用等导致融资难题。这是我省当前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缺乏一批品牌响、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虽然某些品牌已逐渐建立,但只是在地方上得到发展,如新都家具、武侯皮鞋、夹江陶瓷等。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四川省仍缺乏在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

(三)生产要素紧缺,低成本战略受到挑战。我省的生产要素紧缺,而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一般对能源、钢材、矿产品的消耗比较高,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低成本、低价格形成了竞争优势。比较典型的有:夹江建陶产业,其生产所需的能源供应紧张,供需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原材料成本上升,生产所用资源中瓷土、氧化锌、电力、天然气等价格上涨,直接影响成本,进而影响产品竞争力。

三、政府政策

针对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四川省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一)抓住机遇,制定规划。顺应时代改变,我省已进入工业初期加速向中期推进的阶段,产业结构处于深刻地变革之中,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此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制定中小企业集群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仅要吸收国内先进地区企业集群的发展经验,还要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开拓创新,要抓住地方产业基础、优势,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二)充实三要素,找准切入点。产业集群的三要素为:产业规模、集聚空间、分工协作。根据这三要素,我省提升招商引资层次,克服招商行为的片面化,按照有利于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技术水平的要求,选商引资。促进产业适度集中,优化产业布局,把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联系起来考虑和布局,加快城市工业组团、工业园区和产业集中区建设,引导企业在地理空间相对集中,进而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

(三)培育知名品牌,增强竞争力。四川省的品牌已有较好的区域效应,但在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范围来看,仍缺乏品牌影响力。针对上述问题,我省以市场化方式积极推进优势资源的整合和重组,加速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在各个集群培育形成几家领头羊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强化其品牌效用,打造真正的好企业好产品。同时,我省也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合理投入、资产重组、成本控制,资本运作等多种途径,扩大规模,加强实力。将本土企业品牌像全中国以及全世界发展和推广。

(四)加强服务,优化环境。中小企业集群在我省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政府为此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公共服务平台,以扶持、社會资助、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进行,利用现有产业技术基础,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有效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突出服务平台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实现良好发展环境,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

(五)综合性政策。除上述政策外,我省政府还采取各种政策,如财政政策,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公有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政策。此外,还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保障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规范市场运行,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集群推动了我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要培养根植中小企业集群文化,则要增强企业集群区内企业的根植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瓶颈问题,政府为应中小企业集群的积聚成型和科学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积极制定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产业定位、产业分区、环境保护等因素,优化企业之间的协作流程,合理设置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吸引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扩大聚集区规模。

参考文献:

[1] 谯薇,四川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加陆,中小企业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

作者:曾婷婷

我省地方电力发展研究论文 篇3:

树立新的战略观,推进西部经济跨越发展

【摘 要】 在面临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和国际国内竞争日趋突出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只有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树立新的战略观,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的战略观 跨越发展

西部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西部经济发展,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后进国家和地区把握有利时机,发挥自身优势,以超常规、跨阶段的发展速度,在较短的时期内在科技、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先进国家的一种特殊发展形式。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上均得了巨大成绩,但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在经济总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经济发展速度更快,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虽有“不可抗拒”的区位、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历史基础等因素,但发展思路、战略举措上的差距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深层的原因就是思想理念、战略思维上的差距。“跨越发展”是后发地区追赶先进地区的有效途径,但如果我们不在观念上、战略思维有大的突破,就不会在发展上有大的作为。

四川省达州市地处川东北地区,位于西部开发重点区域和四省市结合部、邻近特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区位优势。达州市地处川渝陕鄂四省市结合部,北与陕西接界,南与重庆相依,东与三峡库区及鄂西地区相通,使达州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广阔的区域市场空间;同时,达州市位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四大都市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尤其是距重庆市相对较近,使达州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辐射源;以冶金建材、能源电力、食品纺织、机械电器等为特色的工业经济优势。达州市工业具有相对较好的基础。其中又以冶金建材、能源电力、机械电器等重工业较为突出,达州市钢材产量、发电量、水泥产量等均位居川东北地区首位。今后一段时期,达州市工业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到来,使钢材、水泥、煤炭、电力等的需求大幅上扬,但也导致相应的生产能力快速扩张。

在党中央的关怀重视和中央财政的不断支持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达州市经济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道路宽阔了,交通便利了,环境优美了。达州市处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成渝经济带,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达州市经济发展将受到国家和省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在全国统一市场逐步形成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更需要用更广阔的视野,既立足于地处西部内陆且相对落后的客观实际,又着眼于参与全国乃至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达州市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内对外开放的扩大,达州与重庆以及陕西、湖北的经济技术联系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达州市成为成渝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区域的地位加强,经济区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前, 西部地区有些地方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以本地资源、本地条件、本地优势、本地市场为基本依据而制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而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勢真正比较深入研究并能够较准确的把握还不够。战略观比较重视物质而轻视人本。在这种战略观指导下制定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以物质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造成了战略的制定、执行均是政府的事,老百姓的参与积极性很低,其结果没有很强的生命力。没有分清楚哪些应该是政府规划做的事,哪些只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可以很好完成的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比较模糊,造成政府“错位”和“越位”现象并存。这种战略观反映在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的确定时,就是政府在许多领域代替了市场“说话”,其结果是市场运行的规律并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

在面临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和国际国内竞争日趋突出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只有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树立新的战略观,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1. 树立新的资源观,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在新的资源观的指导下开发资源,就是不仅要把矿产、水电、天然气、石油、生物等作为资源,而且更要把科技、人才、智力、品牌、文化、企业家、生态等纳入资源的范畴,既重视物质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非物质资源的开发;既重视硬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软资源的开发:一是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注视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把“人力资本作为第一资本”,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使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加强科技资源的开发。我省科技资源丰富,但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比较弱。要选择对我省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战略产品,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工程,集聚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高校的科技开发潜力,实现技术链、技术群的突破;要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开发科技资源的突破口,切实解决科技力量分布不合理、军民结合程度差、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政府要提供有足够强度、足够吸引力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走依靠科技和创新发展壮大的路子。三是加强品牌资源的开发。通过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惩治力度,完善品牌保护的法律体系,为名牌的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品牌的运营把之做大、做强、做响。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跨越发展观,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树立新的跨越发展观是西部地区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树立跨越发展观,就是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文明发展的发展道路;就是要更加重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就是要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面临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挑战而对各地方提出的总体要求而决不是一般的“口号”,这种要求必然会具体反映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作用上,今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只会越来越压缩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空间,不能因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源能源丰富就“游离”于国家的政策之外而给予特殊照顾。在这种形势下,主动进行调整、推动结构优化升级,虽然有短时间的“阵痛”,但可以带来一 (下转第195页)

(上接第189页)

些新的机会,比将来被动作出调整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同时,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不能再容许资源开发中严重破坏生态的行为发生;我省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要考虑为子孙后代负责。虽然工业呈重型结构,但不应当成为走高消耗、高排放的理由而应当把之作为节能减排蕴藏的巨大潜力。进一步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评价地方政府的政绩即将全面实施,这使地方政府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的行为越来越得不到认可。因此,推动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西部必然的选择。应该如何走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呢?应该是以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为指向,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传统产业得到转型、优势资源产业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规模、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的工业化;应该是高效利用资源、环境友好、文明生产、经济效益高、科研人才和劳动力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化。

3. 树立新的竞争观,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新的竞争观的指导下,参与竞争,一是要突出软实力的培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二是把各级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各级组织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三是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差异化、特色化产品,改变同质化竞争,适度进行“错位竞争”。四是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不仅要加强西部各地区之间以及成渝经济区、西部地区的共同合作,更要加强与泛珠江三角洲、京津翼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部地区等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4. 树立新的优势观,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二是把握未来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变化的趋势,以动态比较优势的眼光来超前思考和谋划我省未来可能形成的新的产业增长点和区域增长极,做到“抢先一步”。例如,未来对生态产品、绿色食品的需求必然呈快速增长之势,我省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尽管目前因市场环境、消费需求、政策制约等因素转化为产业优势还面临一些困难,但一旦突破某一临界点,将会迎来大发展时期。三是要花大力气破解“后发劣势”来创造新优势。我们平常所说的“扬长避短”实际上带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做法,为什么就不可以“扬长破短”呢?这里的“短”就是我们的“后发劣势”,有些“短”是可以破除或者减弱的,例如,我省与东部沿海相比,在观念、体制、區位、信息、物流等方面处于劣势,但是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现代交通和信息服务业来减弱区位劣势;通过发展“轻小薄高”产品来克服物流成本的劣势;通过大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来化解体制劣势。四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培育高级生产要素、强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等方式创造新优势。

5. 树立新的市场观, 开拓市场发展空间。以新的市场观来拓展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一是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抓住国际产业分工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营造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大力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外部经济发展要素的流入。二是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在全国乃至全球寻求资金、技术、管理、市场渠道等资源,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三是要培育西部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西部地区对外拓展发展空间、寻求战略资源的主力。

参考文献:

[1]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赵燕云(1962-),女,四川巴中人,副教授,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单位:中共达州市委党校)

作者:赵燕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射线检测技术石油化工论文下一篇:当前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