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2022-04-1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当前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国际第一通用语言其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大学英语教育也面临一场重大的改革。在最新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于大学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了统一的量化要求,并且提出要加大对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重点培养,并且还提出了要加强对于学生英语学习中翻译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篇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与思考

[摘 要]对广东省内8所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及学生就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和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显示:翻译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教师对翻译课程展望明确;学生对翻译技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调查结果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为:1.更新教学理念,设置翻译课程以开展翻译教学;2.结合专业特色,形成“专业+外语”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3.改革教学方法,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翻译教学;4.加强教材资源整合与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学现状;学习需求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仅仅依靠外语专业“小范围的翻译教学根本满足不了这些需要”[1],需要有众多掌握了一定翻译能力的非外语专业人才走上相关的翻译工作岗位。“据科技翻译界的学者预测,21世纪的科技翻译人员将来自掌握了一定外语的专业人员,而不是外语院校的毕业生。”[2]可见,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非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是解决我国翻译人才短缺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面就学生对翻译材料熟悉度、翻译速度以及译文质量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指明了“翻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3]。蔡基刚教授在论证了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有翻译课程”、“翻译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4]。

然而,目前各高校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开展得如何?大学英语教师对翻译教学的开展有什么展望?大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学习需求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针对翻译教学现状与翻译学习需求的调查。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調查问卷的对象与形式

笔者选取了广东省8所全日制高等院校,其中既有本科院校也有高职院校,既有公立院校也有私立院校,取样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形式。笔者向8所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回收率为80.63%。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所学校开设了翻译课程。经过笔者的进一步访谈调查发现,其中3所是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的,面向全体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另外1所则是仅仅面向大学英语教改班的学生开设。可见,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置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首先,有一半的院校并没有按照《教学要求》开设翻译课程;其次,翻译课程以选修课或仅向教改班开课的形式也表明了这一课程不受重视。然而,调查数据显示,约有81.40%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讲授翻译,其中有6.98%的教师会进行单独的翻译教学,74.42%的教师则是将翻译讲授穿插在其他课堂教学中。同时,约有88.37%的教师在教学中布置过相关的翻译作业。可见,高校的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师的实际翻译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而翻译课程设置的缺失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翻译技能的教学,翻译教学也就谈不上系统性和科学性。

师资配置的数据显示,约有25.58%的教师所学专业或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此外,约有34.88%的教师参加过翻译研究与教学的会议或研修。这一教师比例应该能够成为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开展的坚实基础。另外,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3.57%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一线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最有切身体会的,同时对于应该开设何种课程也有一定的发言权。超过六成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设翻译课程,这充分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翻译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教师对开展翻译教学的期望。

就课程设置层面而言,有超过90%的教师认为翻译课程应该在大二或大三开设,其中有约50.39%的教师认为应在大二开设,有约41.09%的教师认为应在大三开设。经过笔者的进一步访谈,大部分教师认为一年级新生的知识准备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打基础;而毕业班学生受毕业和就业压力影响较大,这对课程学习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有约65.12%的教师认为最佳周学时应该是2学时,而有约33.33%的教师则认为是4学时。按照一个学期18周计算,也就是有超过98%的教师认为翻译课程每学期的学时应该在36学时到72学时为佳。同时,有超过66.67%的教师认为翻译课程的最佳班级人数应该控制在30人以内,有31.01%的教师认为人数应该控制在40人以内,即大多数教师认为翻译课程应该以小班形式上课。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独地指导和点评。

就教材选择方面而言,有约79.85%的教师认为翻译教材应该是自编教材结合现有教材,这体现了教师对教材选择的自主性需求。关于教学目标,有超过一半的教师(约55.04%)认为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方法从而提高翻译能力。然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有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52.71%)和教学方法、模式(65.12%)是翻译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需求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对象与设计、发放与回收

课题组随机选择了广州某医科大学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问卷一共设计了8道封闭式单项选择题,共发放360份问卷,回收问卷36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48份。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有80.1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翻译课程。可见,学习翻译技能已然是大学生的强烈学习需求。同时,有81.03%的学生希望通过翻译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翻译能力、加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10.34%的学生希望通过翻译课程的学习提高跨文化意识、开拓知识面,有6.90%的学生则想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取学分,还有两位学生是为了六级考试和专业发展做准备。可见,学生对于翻译技能的学习有清晰的目标。39.66%的学生希望通过翻译课程学习提升翻译过程中的译语表达问题,37.07%的学生则希望能通过翻译课程的学习解决词汇不足的短板,有13.79%和9.48%的学生则希望能够掌握应对文化负载(差异)和理解方面的翻译策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翻译课程应该在低年级开设,其中超过半数(52.59%)的学生认为应该在二年级开设,同时也有超过三分之一(39.66%)的学生认为应该在一年级开设。这与之前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两者相结合,翻译课程开设在二年级应该是较好的选择。对于翻译教学的侧重点与教学材料问题,68.97%的学生期望翻译课堂应该兼顾中英互译的教学。同时对于翻译教学材料,学生首先是倾向于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材料(39.66%),其次是文化科普类材料(37.93%),再次是文学类材料(12.93%),最后是政治新闻类材料(9.48%)。就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形式而言,69.83%的学生认为应该是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此外,还有3位学生认为翻译教学应该兼顾口译或电影配音/字幕翻译,这表明了学生对于翻译学习兴趣的多样性、广泛性。与此同时,有61.21%的学生认为翻译练习应该是教师评改与学生讨论互评相结合,这体现了学生对作业评改多维度的期待。
三、调查研究对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启示

首先,应更新教学理念,设置翻译课程,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各高校和一线教师应该大力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非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技能,从而实现《教学要求》中关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目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翻译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小班的形式开展,最佳开设时间应该是在大学二年级。同时,在开展翻译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差别。教学翻译是外语教学的一种手段、方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于某一个语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而翻译教学是教给学生翻译的知识、方法与技巧,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的,其开展是为了翻译本身而非其他的语言知识。因此,不可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简单当作教学翻译来开展,不可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在教学中进行了英汉/汉英的句子练习就完成了翻译教学。独立句子的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目的是看学生能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或词汇”。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将翻译教学当作一门系统的课程来讲授,兼顾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

其次,结合专业特色,形成“专业+外语”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注重提高学生专业领域应用文本的翻译技能,努力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外语人才”[5]。例如,面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医学领域内的文献资料的翻译技能培养,使其具备胜任医学翻译任务的能力。正如同《教学要求》中对于大学生翻译能力的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描述的那样,“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培养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专业文献资料的翻译能力应该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主要目标与特色。为了使翻译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教师应该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专业进行翻译资料和资源的整合,形成“专业+外语”的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要避免传统的讲评式、改错式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尽管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6],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真正提高。而David Nunan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则是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互动性[7]。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该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对翻译教学的辅助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的多情景翻译教学活动,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互联网之间的多维互动教学。只有这样,每一个学习者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互动式的翻译任务中学习、掌握、提高自身的翻译技能。

另外,应加强教材整合建设与师资培养,提高翻译教学效果。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翻译教材或内容的选择应该体现实用性、新颖性和时代性。同时,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建设应该赋予任课教师较大的灵活度与自由度,让其能根据具体的任课班级、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等进行资源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此外,还要加强师资培养,完善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任课教师除了需要不断加强翻译理论与教学的学习研究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在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教师对于任教学生的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四、结语

设置翻译课程以开展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以实现《教学要求》中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标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翻译技能需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大学英语翻译课程设置存在缺失,翻译教学的现状也不尽如人意,学生翻译能力培养仍有待加强。因此,各高校与英语教学界要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重视大学英语翻译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开展,结合专业特色,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师资培训。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实现《教学要求》中的教学目标,培养出一批批既懂专业又懂翻译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2] 陈洛清.大学英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42-44.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 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 (1):65-68.

[5] 王玉西.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6):29-33.

[6] 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2):56-59.

[7] Nunan, David. 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曾庆锋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篇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当前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国际第一通用语言其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大学英语教育也面临一场重大的改革。在最新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于大学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了统一的量化要求,并且提出要加大对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重点培养,并且还提出了要加强对于学生英语学习中翻译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 翻译 学习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语言归根结底是一种提供给人,用来交流的工具,而不同语言的相互学习则是提供给大家的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英语学习中,已经不单单要求英语专业的同学要熟练掌握英语翻译的能力,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熟练掌握英语翻译能够提供给自己更多学习的机会,提升毕业之后进入社会的就业竞争力。

“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是一项主要针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关于英语翻译的教学,通过这一定义来区分特别针对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设置的“专业英语翻译”这一课程。加拿大学者 J a e n D i e l s l e率先明确的提出对于翻译教学(translation teaching/pedagogy of translation)与学术/教学翻译(pedagogical/academic translation)之间的明确区别。翻译教学主要是一种相对于翻译职业,主要学习的是一种英语翻译的知识以及技能,它的主要目标在于教授大学生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的能力;而学术/教学翻译则是一种使用于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主要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英语的语言点,从而完善学生的英语风格,最终达到提升英语语言水平的目的。

对于大学英语教育来说,长期以来大家很容易进入一个教学误区,大家更加注重对于阅读理解的教学,认为只要学习到足够的语言知识,相对的翻译能力就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是实际上,大学英语翻译作为大学英语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着手于提升学生的翻译意识以及翻译能力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可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翻译普遍被忽视,大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以及英语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足表明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较多的不足。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1.英语教学教材以及测试的不足。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的众多教材普遍缺少对于英语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翻译方法、翻译技巧的讲解,即便在某些教材的课后练习中有简单的翻译练习,但是这些练习主要都是对于本单元学习到的单词、语法、句型等的复习,并没有对于翻译技巧的锻炼。因此这种练习严格意义上并不能成为翻译练习,而是英语词汇语法的综合复习。

对于英语测试,拿在大学英语测试中最广泛的CET-4、CET-6考试来说,由于在1996年之前的CET-4、CET-6考试中没有对于英语翻译进行考核,导致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翻译教学没有得到基本的重视。之后为了改变大学英语学习中对于基本能力的忽视,改变CET-4、CET-6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的状况,在1996年之后的考试中虽然增加了英译汉题型,但是目前该题型一般都是简单的句子翻译,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并且分值很小。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英语翻译教学并没有得到广大师生足够的重视。

2.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有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课堂讲解能力。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基本是没有翻译实践经验的毕业学生担任,这些教师普遍自身拥有较高的翻译能力,但是在翻译教授中缺乏对翻译基本技能的重视,更加重视的是对于单词、语法、句型的教授,教师中更注重的是语言基础能力的学习,对于翻译则更看重熟能生巧的学习策略。此外,由于目前大学教育的环境导致大学教师大多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因此大多数英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翻译的技巧容易忽视,并且缺乏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系统训练。

3.英语学习教学方式的陈旧。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来看,目前大多数教师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这种听说能力主要是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以及学生语言的词汇量。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对于句子的讲解基本局限于课文中的重难点句子,通过简单的帮助学生翻译,课堂学习主要是文章中的词汇和短语,对于翻译的技巧涉及较少。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重点

1.加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在编写英语教学大纲时,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英语教学中英语翻译的比例,强调在英语学习中翻译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教材改革中,增加教材中对于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以及翻译技巧的讲解,并且在课后习题中增加不同句型英语翻译的练习。在大学英语考试,尤其是CET-4、CET-6考试中加强对于英语翻译能力以及技巧的考核,通过考核加强广大师生对于英语翻译学习的重视。

2.加强师资水平,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对于大学教师应该组织大家多进行英语翻译实践,并且加强教师的英语翻译基础理论的学习,对于前沿的翻译理论多加了解,通过提升自身的素质来帮助提升教学能力。

3.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在实践中学习更多的翻译技巧。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英语翻译也变得更加重要,提升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的重视是相当迫切的。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翻译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作者:赵娟 李涛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篇3:

模块化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模块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方案和教学实践探索,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模块化 大学英语 后续课程设置

一、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研究现状

在新的世纪,大学英语不再是仅仅围绕四、六级考试的基础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时间跨度由原来的两年延伸到四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二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三四年级开设高级英语课程,帮助学生继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后,大学英语教学进入应用提高阶段。应用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即泛指各高校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通用英语)的教学后给学生开设的基于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蒋艳,马武林,2013)。一般高校依照教学大纲,在大学英语提高阶段开设有英语写作、科技英语翻译、专业英语、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英语课程学习提供语言基础。然而,虽然从观念认识上大家都对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后的应用英语教学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张玲,胡金环,2001),近年来,对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层出不穷,不少学者就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从教学模式(陈冬纯,2001) 和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但实际上高校对于此类课程的开设仍然认识不足,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定位不明确,对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认识模糊,对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模式乃至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认定尚未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因而更无法在课堂教学的实际中投入很大的注意力。调查数据显示,由于资金不足、设备简陋、师资缺乏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很多高校仍然未能把英语后续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后续教学课程,但教学管理不正规,没有统一规划、统一要求。多数学校对大学英语高年级阶段的教学教材的选用一般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过于强调自主性和随意性。事实证明,由于缺乏合适的英语后续教学课程设置,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第二学年末达到顶峰后,在三四年级期间逐渐下降。

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开展了“模块”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并逐渐成为了一种课程新形式。所谓模块(Modul),描述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模块是一种整体教学,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教学,当学生修完某一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它从以知识输入为导向(Input- Orientation )的教学理念:“哪些内容我要讲授” 转变为以知识输出为导向(Output-Orientation)的教学理念:“哪些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模块”式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更富有弹性。近年来我国也将“模块”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模式加以应用。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入阶段,它所包含的内容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需求密切相关,模块化教学明确的目的性和灵活自主的选择性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学习目标,较系统地习得相关知识,有效地提高某一方面的英语技能。而现阶段,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形成较为合理的模块分类和课程组合,内容零乱,随意,指导性和目的性不强,不利于学生选择,学习效果也难令人满意。因此在大学英语后续阶段开展模块式教学研究与探讨,设计适用于不同学生需求,内容丰富,多层次的教学模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模块化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研究

1.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模块研究。模块化教学模式旨在对现有课程进行合理组合,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实际需求。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系列课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需求并结合英语语言教学的知识构成和课程体系,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四大课程模块:

英语应用能力模块: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主要课程包括:《英语视听说》、《高级英语写作》、《英语演讲》、《英语报刊选读》、《英汉互译技巧》。

英语应试能力模块:针对目前学生所热衷的各种考级,考证和出国留学考试,开设相关培训课程,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主要课程包括:《雅思英语》、《托福英语》、《托业英语》、《剑桥商务英语》。

英语语言文化素质模块:通过对英语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力,鉴赏力,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课程包括:《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英语影视欣赏》、《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西方礼仪文化》。

学术英语能力模块: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强化专业英语词汇,专业英语翻译,专业英语写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用英语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大学学术英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科技英语翻译》、《英语论文摘要与文献综述写作》。

2.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基于模块化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课程板块,能更有效地发挥老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提高。而在课程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也应该建立有较大自由度和灵活度的制度,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首先,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各模块课程应以公选课的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在学生选课阶段,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引领学生的需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探究适应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在学术英语模块,教师可采用基于项目和任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协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术英语技能;而在英语语言文化素质模块,教师可采用思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思考和辩论中了解英美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大学英语后续课堂还可以采用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以及微课等新模式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最后,在课程考核方式上,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重视过程管理,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法,更好地实现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模块化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研究是现阶段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的有益探索,它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教育的个性化和专门化特点,对培养有较高英语运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在不同层次的大学和学生中,其实践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冬纯.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1(2).

[2]蒋艳,马武林.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二)——学生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4).

[3]陆秀英,王雅丽.基于需求分析的模块化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6).

[4]罗艳霞,李娜.河北省高校英语后续教育调查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5]张玲,胡金环.高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现状调查[J].外语界,2006(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模块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G058)。

作者:喻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成长期互联网企业知识管理论文下一篇:医疗管理核心医务人才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