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2022-09-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指出:“在教学中,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此, 教师在使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材料, 应有所取舍和改进;应充分发掘和利用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本班学生的教育资源, 引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通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 生活体验, 感悟实践, 将其真正内化发展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 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1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科领域的知识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 也才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加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例如我在教七年级的《我和父母》一节时, 我设计了两个专题:第一, 了解亲人——我让同学们自己设计表格, 回家调查了解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亲人的生日、兴趣爱好、习惯、基本经历、工作内容等等情况, 并记录下来, 加深了对亲人的理解。第二, 亲情动感——讲述最令你感动的事, 用心体会亲人的爱。2008年5月11日 (母亲节) , 我布置了一个情感作业——给母亲写一封信, 作为母亲的礼物。 (附学生信件片段)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妈, 我真的比以前更坚强了, 不瞒你说, 前几个星期我都强忍着泪水, 努力不让眼泪流下, 因为我要坚强。可是, 我看见别人的父母都来看他们, 而且每次来都会带许多东西。于是我好羡慕, 所以我要求您每周来看我一次。不过这只是我随口说说的, 我知道, 开化离这里很远, 坐车就要一个多钟头, 让你们来, 几乎是个很过分的要求。但是, 您来了, 在如此寂静的晚上, 您一个人坐着巴士来看我, 我真的没有想到。我不认真的要求, 你们竟然那么用心的记在心上。妈妈, 对不起, 我前几次打电话回家, 不但没有说一些温磬的话安慰您, 反而说一些泄气的话……

您的女儿:x x x

2008年5月11日

通过这些活动, 加深了学生个体对亲人的了解和理解, 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亲情, 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宽容他人, 帮助他人。逐渐地, 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的现象如雨后春笋般地多了起来, 很多家长惊喜地告诉我, 他 (她) 的孩子突然长大了、懂事了。通过在实践中探究, 以某问题为中心运用所学知识, 反复感知, 提高认识, 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执行力。这样,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在学生自主的学习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得到了延伸、重组与提升, 并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品德习惯。

2 运用社会实践活动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 他就能想着它、念着它、探求它, 天长日久, 必然会积累起与这方面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熟能生巧, 掌握它的规律, 因而也就能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践活动中的素材往往是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的, 由于这些第一手素材来源于生活, 贴近生活, 所以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就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第一步。在上《社会调查》这一课时, 我结合衢州本地实际, 就创卫生城市这一契机,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卫生监督110”, 设立新闻报告、考察研究、汇报宣传三个小分队。新闻报告小分队为了获取信息,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等) , 善于发现问题, 及时拨打“卫生监督1 1 0”电话, 履行自己的职责;考察研究队队员善于观察、分析, 及时查阅资料, 写出研究报告;汇报宣传队队员根据研究结果确定宣传主题, 设计宣传画面和宣传用语, 把优秀作品递交给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及投递给新闻媒体发表。学生把课堂学习延伸到了课外学习, 改变了原来课堂单调枯燥、学生对所学内容漠不关心的局面。课后学生又确立了《金融危机对衢州的影响》、《衢州椪柑的销售》、《衢州旅游业的开发》等为主题进行调查研究, 把学生较了解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与相关的思想品德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使思想品德课变得“有用了”。这种结合实践的方法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3 通过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运用情境导行, 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

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 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直觉充当的是合作、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 为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 决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固定的知识, 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 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 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 也即“授之以渔”。因此, 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自主认知水平。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文明交往》一课中, 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文明交往方面的图片或照片, 同时播放歌曲:《找朋友》 (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 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文明交往有何意义?) 。然后, 通过小品《买书》的表演, 虽是一件很小的事, 却使学生知道文明交往就是要懂得尊重人, 学会礼貌待人, 还要掌握交往的艺术;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从而提高交往能力。这样通过创设活动情境, 运用情境导行, 让学生在看、做、玩、演中知情明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从而加强其良好品德的养成。

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滩上的脚印, 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 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 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因此, 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 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做到既利用教材设计好的活动方案, 又不局限于教材;教师既要认真组织、加强指导, 又不能越俎代庖, 包办代替或束缚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通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 生活体验, 感悟和实践, 将其真正内化发展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

关键词:社会生活,兴趣,重组与提升,创设情境

参考文献

[1] 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M].人民解放出版社, 2005, 5.

[2] 谢树平.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与实践范式[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7.

[3]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消费者权益的经济法保护功能分析下一篇: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239例临床疗效分析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