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022-08-22

第一篇: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其一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桂林四中

邹海莲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感情的把我方法。

2.解读诗歌常见意象,熟悉常见意象的寓意。

教学重点:领悟意象寓意,把握诗歌内容,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意象的解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直接甴考试大纲导入

二、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意象,看典故,抓关键字句。

三、具体讲解

1、 如何准确抓住意象?

(1)了解常见意象内涵【特殊意象举例 ( 见复习资料 )

植物类

动物类】 (2)找准意象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全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通过雁、落叶、寒灯、空园、白露、孤壁等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秋意,流露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凄清的心情。

小结:如何准确抓住意象? (1)、准确抓住意象。 (2)、品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意象所形成的画面。 (3)、悟诗情——透过意象所形成的意境特点,进而领悟诗情。

2、抓关键字句。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抓关键字。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独”字奠定全诗基调,一种孤独羁旅之情怀跃然纸上。

4、抓细节。《春

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打黄莺的细节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5、看典故。古诗词中常用典故举例:梨园——戏曲班社,戏曲艺人称“梨园子弟”,琴瑟——夫妻感情和谐、兄弟朋友的情谊,青梅竹马——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

1 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逐鹿——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四、总结

把握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抓意象、品意境、悟诗情 抓关键字 抓抒情议论句 抓细节

五、练一练

1、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是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感情?(细节描写。诗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全诗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04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

苏:复苏。此有康复意。 存:收养。 老马:作者自比,用《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古来”二句,通过说对于老马应该取其善于识途的长处,而不必要它效奔驰之力, 长途:代指驱驰之力。)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答案一:同意前者。诗中提到“心犹壮” “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作者不怕病、 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答案二:同意后者。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 “片云”“落日”等,尤其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和报国无门的怨 愤之情。

3、【2011年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现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寒声、深云、雁影、孤灯、酒等意象,从白日萧瑟清寒到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均浸透了主人公的孤独凄清之感。

4、(04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 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使主题更加鲜明。

2

第二篇: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过程中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是对感知的材料进行综合、归纳的活动,是学生阅读实践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情节,也就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们阅读文章大都是先从了解文章的内容入手,即写人叙事的文章要了解谁做了什么事,写景状物的文章要了解描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然后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为把握文章的中心奠定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灵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即段意综合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怀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和回到了祖国。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概括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多数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点出来,二是通过具体记叙的人和事去理解,去体会概括出来的。例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己家庭贫困,毅然收养已故邻居西蒙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从中可以作者的写作目的为:反应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第三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抓住联系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1)抓课题 (如:《徐悲鸿立志学画》《虎门硝烟》《普罗米修斯盗火》《公仪休拒收礼物》等)

(2)抓关键词、句

①抓中心句(如《九寨沟》《田园诗情》等)

②抓中心词 (如《开天辟地》《第一次抱母亲》等) (3)抓课后问题(如《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珍珠鸟》等)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整体略读归纳法: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重点归纳法:抓文章中关键词语或重点句、重点段的段意,略加补充

③审题归纳法:从题目入手,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化

④提问归纳法:根据文章后的提示问题

⑤要素归纳法:按照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归纳

⑥摘句归纳法:从文章中提取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来归纳

2、抓住动情点,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抓住生发点,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生发自己独特体验与感受。 体会思想感情,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分析题目:

②分析中心句、中心句,

③分析主要情节

④分析主要人物

⑤分析文章中的议论与抒情

此外,体会思想感情,还可根据文章的体裁,抓规律进行,如:写人的文章可以从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方面体会;叙事的文章可以从事情的意义,事情中蕴涵的道理方面体会;写景的文章可以从抒发的感情,从景致中悟出哲理等方面体会;说明性文章可以从说明的道理,揭示规律,给人以启示等方面来体会。

第四篇: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Microsoft Word 文档

如何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谓感情,是人们对与之发生关系的容观事物(包括自身状况)的态度和体验。中国古人把这些态度和体验分成喜、怒、哀、惧、爱、恶、欲,称之为“七情”。

感情不仅与人的生理机能有关,更受人的社会性的制约。因此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既体现了作者个体独特的体验,又带有时代社会的色彩。

如果说主旨是作品的灵魂,那么感情就是作品的生命。没有感情的文章是缺乏生命活力的。同时,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只有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才能与作者产生真正的共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近年来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内容。从具体的题型看,中考试题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1.指明某一词语所包含的感情;

2.指出某一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3.列举作者对某一对象的情怀;

4.整体把握一篇文章的感情;

5.比较两种感情的异同;

6.分析文中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7.理解某一句富有感情的话语的含义与作用

8.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段的感情;

9.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的心理;

10.感受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

以上种种题型,从一个词语到句子到全文,从作者的情感态度到读者的感悟体验,虽然形式多样,但考查的都是我们品味语言,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要知道作者怎样抒发思想感情。一般来说,作品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所谓直接抒情,就是人们所说的直抒胸臆,即作者直接运用判断、呼告等手段表达出的自己的态度和体验。其特点是直接袒露、气势奔放、感情炽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间接抒情,就是通过叙述、议论或描写的方式来抒情,这种抒情显得含蓄、委婉,往往依附于事、依附于理或是依附于景。

对于直接抒情的把握,主要是从字面上把握;对于间接抒情,则要注意从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上去分析。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辨析词语感情色彩

有时作者在文中运用褒贬词语直接把对人或事物的好恶爱憎表露出来,这是直接扦情的一种形式。分析这类情况,只须明了词语的感情色彩即可。如“崇高”、“伟大”、“光荣”、“奉献”、“正直”、“坚强”、“平易近人”、“当机立断”等表歌颂、赞扬、喜爱的感情,儿化音节也表一种亲切喜爱之情;而“卑鄙”、“渺小”、“耻辱”、“自私”、“下贱”、“软弱”、“见风使舵”、“优柔寡断”等则表批判、鞭挞、贬斥的感情,这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褒义贬用、贬义褒用的情况。如《背影》中“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藤野先生》中“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真是标致极了”,这两句中“聪明”和“标致”为典型的褒义贬用;而《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春》中“宛转卖弄着清脆喉咙”,这两句中的“狡猾”和“卖弄”为典型的贬义褒用。分析这类词语的感情色彩,一定要注意全文的感情基调,看作者在全文中对这一对象的感情态度如何,以此来判定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

二、分析特殊句式的效果

有—些句子,如排比、反问,还有感叹句,这那是明显的抒情特征。排比句能营造一种强烈的气势,对抒情有很大的帮助。反问句本身包含了作者的一种倾向,一种态度:肯定反问句表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肯定的意思。用反问句比用陈述句语气更强,更利于抒发作者的感情。感叹句更是直接用来抒情,句尾一般用“啊”作结,句中常用“多么”、“那么”之类词语来修饰,句末用感叹号。

如排比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个排比、直抒胸臆,高度评价、赞颂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再如:反问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土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同上)以否定形式发问,表达肯定的意思,既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感叹句“他们的确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同上)直抒胸臆,篇末点题。

三、描写分析法

有的作品,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态度寓于描写之中,以美好的形象或丑恶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好恶爱憎。在分析的时候,首先应明确对象在全文处于一种什么地位,再结合全文主旨,看作者的倾向与态度,还要看作者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最后结合形象具体分析这一段或几段描写所传达出的情感信息。

如《驿路梨花》中对梨花的描写:“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还有对花和人的描写:“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着花衫的哈尼族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走在前边的约摸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这些描写没有直接表明作者的情感,但美好的形象和画面让人能从中品味出作者心中的喜悦与赞赏。相反的,《变色龙》中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描写、《范进中举》中对范进、胡屠夫的描写,暗含了作者的讽刺与批判,作者没有明说一句话,但读者读到此处,就会油然而生憎恶之情。

体会描写之中的感情,要学会在把文中所描之形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图像,还要想像自己就是作者,或者是文中的人物,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欣赏或是揭露,就能准确地把握作者暗含的情感态度。

四、记叙分析法

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外现,无论作者想怎样客观地叙述,总免不了带上其情感态度的倾向。因此,我们还能从叙述之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的时候,可以抓住作者叙述之时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所用的句式的特点,从字里行间挖掘作者的爱憎好恶。如《中国石拱桥》第8自然段谈卢沟桥的抗战历史,第10自然段叙述中国石拱桥的飞跃发展,从“英勇抗战”、“彻底打败”、“世界最长”、“新创造”、“仅有”、“无比优越”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赞颂、自豪之情。再看《徐霞容和〈徐霞客游记〉》中对徐霞客游历过程的一段叙述:“从崇帧九年起,霞客按着预定的计划作万里远游,于九月离家入浙江,十月入江西,转年正月到湖南,三月过湖南入广西。第三年三月,由广西入贵州。五月内贵州入云南,又往返于云贵边界间,最后于第四年四月横赏云南直到腾越(腾冲),这是霞客西游最远的地点。„„他这次行程是生平最远的一次,也是最后的—次,时间长达四年。实际上他在归途中已经染病,到家后半年,竟于崇帧十四年正月死去,年仅56岁。”这一段是十分客观的叙述,但从作者—系列紧凑的时间地点的变换中可见钦佩之情,特别是最后的“竟”、“仅’二字又流露出了无限的惋惜。这样的情况,在《鲁迅自传》中也有表现,无论是写他弃医从文还是回国后与反动派斗争,受反动派的迫害,笔调十分冷峻,但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能从字里行间窥见他热切的爱国救国之情和如火的斗争激情。

五、议论分析法

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各种文体中均有运用。在记叙文中揭示事件意义、人物品质,开头总领下文,结尾总结全文;在说明文中强调说明对象的意义,引发人们的思考;在议沦文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态度;在散文中抒写人生感悟,揭示人生哲理。有很多议论均饱含作者的激情、显示其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在分析时,首先要明确议论所针对的人、事、物,其次要从全文主旨的高度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最后还要注意议论时所用的词句本身包含的情感态度。如《哥白尼》、《邓稼先》中的议论要言不烦,对哥白尼《天体运行》一书的意义、价值,对哥白尼坚持真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进行了充分肯定;对邓稼先在中国两弹研究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对邓稼代崇高的人格给予了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洋溢着赞颂之情。更不用说《谁是最可爱的人》、《白杨礼赞》中饱含激情的议论了。就是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中的议论也暗合作者的赞美感情。议论文如《谈骨气》中无论是事例的概述,还是对事例的分析,—些洋溢着赞颂、敬佩之情的词句,就很好地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而另一篇文章《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面对日本右派分子石原慎太郎歪曲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别有用心的谎言,作者义愤填膺,有悲愤、有斥责、有质问、有揭露、有警告,种种情感,通过一些词语、句式一一表露出来,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词语如“暴行”、“耻辱”、“歪曲”、“粉饰”、“煽动”、“信口雌黄”、“别有用心”等;句子如:“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造—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遇难者30万!”“其良知何在?”“难道他不感到有愧吗?”等。这些词句所表达出的感情态度又符合文章主旨的情感倾向,更能促进我们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以上几种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因为在一篇文章当中,直抒胸臆与间接接抒情有时会相并而行,多种表达方式会综合运用,那么,我们在分析时也应多角度、多层面的考虑问题,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扣得更实,更准。

第五篇: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范文模版]

辨题材 看提示 明意象 品语句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王林晓

诗词鉴赏是中考试题的难点,其中体会情感是中考的必考点。怎样读诗词、品诗体、悟感情呢?下面谈几种常见方法,供考生借鉴。

一、辨题材,明感情

诗词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因此,体会诗词感情可从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及情感有: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人的思念;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示时弊,同情人民;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

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诗,是一首田园诗,此诗通过结庐人境、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和恬淡闲适的心情。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写景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二、看提示,析感情。

诗词的标题、作者、注释、背景、诗派等,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我们要细读、细品,把它们作为打开诗词感情之门的钥匙。

有些诗词题目本身就有提示性: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个“送”字,抓住这个关键词,就知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题目知,这首诗将咏雪与送别巧妙结合,表达诗人应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游山西村》中一个“游”字,就能看到山西村风土人情景色幽美。

抓作者,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风格,能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思想感情,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经历,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杜甫,晚唐诗人,生活在**年代,其诗多为忧国思家,如《春望》;陆游,爱国诗人,其诗多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收复失地,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明意象,挖感情。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常见的意象有: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月——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风、霜、烟——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落花——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杜鹃、大雁——传达凄凉、悲伤、孤独、思念;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就能把握诗词的情感内涵。如,

【2007年河南中考(实验区)卷】(王湾《次北固山下》阅读,原材料略)的第23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解答此题,抓住“归雁”这一特定意象知: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品语句,悟感情。

古诗词中,情感是诗人词人的归宿。分析不同句子,感悟诗词感情: 一是要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如,

【2011年广东湛江中考卷】(杜甫《望岳》阅读,原材料略)的第(2)题: 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语往往体现诗句要抒发的感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理解其表达意思,“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上;“绝顶”,山的最高处;“览”,观看。结合这些词语意思,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情壮志

二是要注意典故和历史人物的关联比照。如,

【2009年河南中考卷】(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原材料略)的第21题: 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表达会更生动、更含蓄。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常常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这首词的下阕,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射天狼——天狼星,这里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综合这两个典故意思知词人: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又如,【2011年河南中考卷】(李白《行路难(其一)》阅读,原材料略)的第21题: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暗用两个典故,表现诗人内心的追求。自己虽遭压抑冷落仍然心存希冀。从这点来看,诗人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2015年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作者向往超凡脱俗,但又说“何似在人间!” 这是否矛盾呢?为什么?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的“弄”一字传神,请问妙在何处?

3、你的同桌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情绪低落,你可以引用词中的哪一句来安慰他?请说明你引用的理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根据诗歌的第一句说说诗人“难”的含义?

6、“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呢?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们经常引用的千古名句,试从修辞、情感、哲理等角度任选一个方面予以赏析。

8、“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引用了两个典故,试分析其作用。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字字珠玑,其中“钩”和“锁”最为传神,试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10、“剪不断,理还乱”一句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何新意呢?

11、“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请联系作者的身世和处境领悟作者心头那不同寻常的“一般滋味”。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诗歌叙述了一场力量悬殊的保卫战,“压”和“开”用的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简要分析两个字好在何处?

1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

14、“半卷红旗临易水”一句,引用了什么典故?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

15、诗歌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试予以分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塞下秋来风景异”。这一句有何作用?边塞的秋景“异”在哪里呢?

17、同样是边塞秋景,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这首词描绘的秋景有何异同呢?

18、试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画面。

19、词的下阕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不矛盾。作者政治失意,丧妻别子,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而萌生了超脱尘世的幻想;但又马上意识到天上高寒,人间温暖。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的圆缺,在于各自珍重,词人最终还是热爱赞美人间。

2、“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采用拟人写法,显得具体、生动、形象 使人想像到舞姿的美妙。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这句话蕴含了这样的哲理:世上没有绝对的、永恒的幸福,悲欢离合是人生无法避免的常态,痛苦和快乐的东西都是相辅相成,在转化中才能够看到人生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符合同学此时的处境。

4、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5、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6、“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诗人借此烘托难分难舍的痛苦心情。

7、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丝”和“思”谐音,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忠贞不渝。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8、蓬山,用此来突出追求道路的艰难。青鸟,就是希望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以此表达了内心强烈的相思和痛苦。

9、,钩,“如钩” 的残月从形状上看是缺憾的,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冷落凄清的感情同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气氛。锁,凄惨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 “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10、以丝缕喻愁思,将千丝万缕、纷繁难解的离愁以及那说不清、道不明、挥不去的滋味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样贴切的比喻,将作者复杂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现引申为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处理。

11、“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李煜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

12、一个“压”字,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开”字,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13、这两句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1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暗示驰援的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15、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借此写出将士们以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参考答案:

16、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

17、同是边塞秋景,都不失雄阔。 "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千嶂里,长烟落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雄阔的塞外风光,而“孤城闭”又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18、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门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19、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下一篇:包身工导学案教师版

热门文章

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