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教学大学语文论文提纲

2022-09-27

论文题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培育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作为价值导向,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人才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培育文化自信亦是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文化积淀丰厚的学科特征在培育文化自信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如何将坚定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标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随着时代对课程思政、课程育人和文化自信的倡导,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自信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他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文化自信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从大学语文学科性质上看,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就蕴含有丰富的文化自信教育因素,而文化自信教育也能够为大学语文课程寻得课程育人的具体方向,二者是互融互通的,并没有人们所质疑的那样大学语文将沦丧为纯粹的政治课。因此,把握时代脉搏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结合起来,能够帮助文化自信教育更好地走入课程,形成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大学语文课程经验”。能够有效促进课程管理者、实施者和接受者形成对文化自信的认知、认同和践行,不断生成大学语文课程教与学的实践智慧。能够让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知识技能+文化素质”双提升。根据学者们对文化自信的研究,尤其是费孝通等人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论,不难发现文化自信的内涵十分丰富,但是它的形成需要几个阶段。经过反复研究,坚定文化自信的形成被认为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明确了三个阶段,将有利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培育与观测。在实施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研究后发现,现实中大学语文课程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令人堪忧,具体体现为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文化认知、认同和践行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不大,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二者的关联度并不高,大学语文课程的实施不能有效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在借助理论观测、分析与归纳后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实施不能有效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原因在于课程实施者、管理者以及课程本身在角色或行为的变革、教材的变革、组织方式的变革不足和在知识与理解层面未得到足够的改变。根据迈克尔·富兰(Fullan,M.)课程有效实施理论,这些要素是一门课程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要提升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就要从角色或行为、教材、组织方式、知识与理解等层面的变革去探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除此之外,还借助了文化决定论、泰勒课程编制基本原理等理论加以指导研究。文化决定论强调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决定作用,一个人接触什么样的文化,将决定其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为我们回应“课程育人”“为何育人”“培育怎样的人”寻得了依据。泰勒在课程编制中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大学语文课程应该达到何种目的,课程管理者和实施者要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目标?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在构建培育路径时得到启发,例如在路径构建中我们提出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出要注重结合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等要求建立起课程评价的基础性指标,能够更好地检测文化自信培育的效果。提出要能够有效进行教材等文本的处理,挖掘出文本自身所蕴含的教育因素,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在文本处理上体现课程在培育文化自信的独特优势。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理论指引,最终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四个路径。即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大学语文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在过程方法中为学生体验和感受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的培育与学科思政和学科德育结合起来作为大学语文评价的基础性指标,形成教师、教学与评价三者间的协调统一,构建行为层面的路径。通过挖掘大学语文课程蕴含的文化自信要素,如基于教材等现有课程文本,深度挖掘大学语文课程蕴含的文化自信要素和基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融入文化自信教育要素,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学语文课程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在教材变革层面的路径。通过坚持科学设置和注重开放性原则对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实现课程设置与文化自信教育的要求相契合,使课程组织方式发生变革形成大学语文课程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在组织层面的路径。通过加强学习培训,转化课程实施者和管理者的理解,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并充分认识到课程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清晰的文化自信培育思路,在课程理解层面产生变革,形成大学语文课程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文化自信;实施策略

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二)文化自信是学生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学语文在文化自信培育中具有其独特优势

(四)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局势较紧迫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教育

(三)大学语文课程

(四)高职院校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述评

五、研究内容及思路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调查法

七、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文化自信与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认识

一、文化自信的基本特征

(一)连续性

(二)现实性

(三)开放性

(四)基础性

二、大学语文教育的定位

(一)工具性定位

(二)人文性定位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定位

三、文化自信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阐述

一、文化决定论

二、泰勒课程编制基本原理

三、迈克尔·富兰(Fullan,M.)关于课程有效实施理论

第三章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信效度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

(二)教师调查问卷

四、调查实施与基础信息统计

五、大学语文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归纳

(一)对学生文化认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

(二)对学生文化认同的促进作用还不足

(三)对学生文化践行的促进作用还不高

第四章 基于迈克尔·富兰(Fullan,M.)课程有效实施理论的原因分析

一、角色或行为的变革不足: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和评价方式固化

二、教材的变革不足:教师对教材认可度不高和教材内容缺乏

三、组织方式的变革不足: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文化自信培育需求

四、知识与理解的变革不足:课程不被重视与培育目标不明确并存

第五章 基于迈克尔·富兰(Fullan,M.)课程有效实施理论的培育路径选择

一、行为层面的路径:教师、教学与评价三者间的协调统一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意识和能力

(二)探索大学语文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在过程方法中为学生体验和感受文化自信

(三)将文化自信的培育与学科思政和学科德育结合起来作为大学语文评价的基础性指标

二、教材层面的路径:文本的挖掘与编写协同构建自信教育

(一)基于课程文本挖掘的文化自信教育要素

(二)基于课程文本编写的文化自信教育要素

三、组织层面的路径:课程设置与文化自信教育的要求契合

(一)大学语文课程设置需要科学性

(二)大学语文课程设置需要开放性

四、理解层面的路径: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文化自信培育思路

(一)围绕“三大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帮助形成自身坚定的文化自信

(二)围绕大学语文教学与文化自信教育的联系,帮助察觉大学语程的重要地位

(三)围绕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与组织实施策略,帮助增强课程培育自信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调查问卷(学生卷)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阅读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后现代景观设计论文提纲

热门文章

原则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