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2-09-10

随着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迅速发展, 方便且快捷的获取各种信息成为可能, 人的学习方式也不断的改变, 但在信息化社会中, 许多工作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往往需要人们以群体方式协作完成, 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好的合作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具备了开展协作学习的许多有利条件, 分析研究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1 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模式

1.1 协作学习及其模式

协作学习 (Collaborative Learning) 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和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协作学习模式是指采用协作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通常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 并由这些要素要构成了协作学习的七种基本模式, 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

2 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结合教材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中的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学习与探究”具体阐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程序。

2.1 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整个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核心和重点, 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任务。问题的设计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 问题解决所需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2) 问题必须从学习内容中提炼形成。

2.2 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是协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研究显示, 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 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因此, 学习小组建立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课堂内协作学习小组划分的形式灵活多样, 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活动形式和学习者特征来组成。而协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则通常以问题为依据。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中, 教师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不同的探究主题中组成小组, 即学生如果是选择相同的探究课题, 可以考虑将他们组成一个小组, 此外, 教师还可以允许学生自己确立主题进行探究并成立小组, 但教师要对学生探究的主题进行指导。在成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辅导的作用:要对学习者成立学习小组进行指导、分派, 人员的分派依据许多因素, 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方式等, 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 可有利于差生的转化, 并促进优生在辅导差生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 有利于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 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协作学习成员不限于学生, 也可能是由计算机扮演的学习伙伴。同时, 为了保证学习者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效果, 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般限制在2~4人。

2.3 明确活动任务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 选定身边一位打算外出旅游的家人, 老师或朋友然后调查了解他们的施行需求、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等情况, 并为他们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并将设计的成果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共享。

2.4 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在整个协作学习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间开展协作交流并开展专题讨论至最后成果展示和一个反复实施并不断修改的过程, 要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协作学习, 使每一个小组完成较好的旅行计划, 制作较好的成果, 并真正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团结合作, 协作交流的重要性。

在整个设计旅行计划过程中各个小组围绕不同的研究问题, 分配任务, 有的学生负责收集资料, 有的负责处理资料, 有的负责制作作品等, 然后相互之间协作交流, 共同学习资源, 达成共识。小组之间还共同分享学习资源, 交流经验。小组如果遇到问题, 在讨论中无法获得答案, 可以将问题发布到论坛中, 寻求其它小组的帮助。最后各小组根据需要以报告或作品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为了保证小组协作的有效性,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 而且还要对整个协作学习过程进行组织、管理、监控和协调。对各小组工作提供反馈,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帮助小组成员建立良好关系, 促进协作学习顺利开展。

3 学习成果的总结与评价

学生们通过参与协作学习过程, 最终将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并产生成果。这时, 教师应该适时地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归纳总结, 并对整个学习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 学习成果的评价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占用比较重要的作用, 也是发挥学生自我效能的很重要手段。归纳总结主要指每个小组或成员根据整个的学习情况, 总结汇报小组或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与体会, 并以电子文稿方式写出小组总结或个人总结。汇报后, 老师、同学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指出其优势与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以便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不断完善与提高。评价可以有多种方式, 主要有小组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小组与个人。评价的内容可以从交互氛围与效率、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参与性与协作性、学习方法与手段、学习效率与效果、完成任务的情况、最终完成的作品质量、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4 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新的尝试, 在开展协作学习的过程中, 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设计一个或多个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 构建一个基于任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学习环境, 在学生的探索协作过程中, 做好引导、帮助、咨询的工作,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 做好组织、控制、协调的工作。同时, 注意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完成后, 还要做好总结与评价工作。

但在开展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小组的划分怎样才能更科学、有效?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如何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协作学习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如何体现及学习成果如可评价等问题都是以后在教学过程需探索并研究解决的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协作学习的概念、模式阐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开展协作学习, 探讨开展协作学习的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协作学习,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谢幼如, 等.教学系统设计[Z].

[2] 李克东, 谢幼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Z].

[3] 尹睿, 谢幼如, 马秀芳.网络课堂教学中协作学习的探讨[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文章开头、结尾和过渡的探讨下一篇: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以内蒙古A公司污染事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