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17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管理改革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电子政务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政府管理创新的真正实现。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整合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职能、组织结构、管理理念等,以达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是电子政务下的政府管理创新方向。

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篇1: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互动

【摘要】电子政务是引领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只有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塑,才能形成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管理 制度创新

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电子政务成为政府管理创新最重要的平台和手段。政府不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造一个合理的网络环境,不断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政府部门积极地创新管理、更新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挥更大的效能,最终构建出适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并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持续的源泉和动力。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互动关系

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首要步骤。要进行政府管理的创新,就要借助电子政务这样一个平台,为现代政府的科学管理和全优服务创造环境。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机制和管理方式,以达到政府管理创新的目的。

政府管理创新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有力保证。电子政务构筑的网络环境,实质上是政府管理職能在网上的运行和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流程进行再设计和再规范,从而以新的流程来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因此,政府管理创新,是电子政务顺利运行的有效保证。

然而,网络技术并不能代替政府管理,电子政务也不是把电子和政务简单叠加。电子政务的应用必须对传统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必须对政府管理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进行变革。同时,要改变管理者与普通公民的互动方式,全面提高公务员的行政管理能力和素质。因此,政府管理创新和电子政务二者是互动关系。政府管理创新是一个通过电子政务不断完善的过程。

电子政务的六大优势

目前,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应用迫使政府管理必须改革和创新。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改革的契机,因此,电子政务是改革政府的必然选择。

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具有以下六大优势:第一,电子政务不仅可以优化政府管理流程,还有助于更精简更合理地设置政府机构,同时解决各个部门的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等问题。第二,电子政务不仅能使政府部门更公开更透明的运作,还可以使黑箱操作、人治大于法治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参政议政,对政府的监督也会更有效。第三,电子政务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政府各类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共享,资源闲置、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统筹管理所有资源来解决。信息资源通过电子政务共享进行存储、检索和传播,更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也能更有效地支持政府的决策。第四,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监管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政府应用网络技术,吸取远程数据,快速和大规模地进行采集和分析,使有用的信息得以集中管理、合理使用,大大增强了监管者的管理能力和效率。第五,电子政务能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并推动传统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由管理控制转向宏观指导。第六,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网上管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又为政府节约了办公费用。政府通过网络及时收集社会各方的意见,并通过网络进行回复和处理,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办事速度,同时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一系列必要条件,其实施过程将是政府职能分割的过程。电子政务为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

重塑政府业务流程。首先,政府的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要适当分离。适当集中政府决策功能,增加社会中介等第三方的参与,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使政府做好引导与推动的角色。其次,以价值为取向,优化整合流程,去除原有流程中繁琐的环节。优化和简化非增值流程,并把优化后的单个流程进行整合,使整个流程合理快捷。简化中间管理层,扩大管理者授权,合并任务,减少工作人员。重塑后的业务流程,不仅能把每个人的工作潜能调动起来,还能加大事后监督的力度,强化管理责任,大大提高工作速度。

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必须对政府的所有业务活动进行梳理和整合,明确政府功能与业务流之间的关系,找准政府各个业务流之间的来龙去脉。不管哪一级政府,要实现信息流准确可靠,就必须使其与业务流重合。同时要避免强化和固化原有的政府结构,将政府职能中带有不变性的业务流逐步信息化。这是实现政府业务重塑的一种有效方法。

政府工作流程的规范和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政府业务流程达不到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情况。即使出现了这一情况,也不能放弃对政府信息化的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并不一定要等到政府业务流程调整完了才开始。而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个工具,政府业务的顺利进行和职能调整的实现才是电子政务的真正目的所在。当然,也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对政府管理及其流程的影响。

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政府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政府的组织形态也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蜘蛛网”式的网状结构转变。政府组织结构和组织形态的转变必须通过电子政务的逐步完善和建立来实现。

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是一个包含三个层级的金字塔结构。政府的决策机构处于金字塔的顶部即战略层,政府的管理机构是金字塔的中间层,政府的实施机构就是金字塔底部的操作层。现代信息技术简化了中间环节,使操作层与战略决策层直接沟通,打破了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从而达到了政府纵向结构的扁平化。

传统的政府组织机构大多数按职能部门划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电子政务的实施,特别是通过对政府业务流程的重塑,恰好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整合,横向组合的一体化组织形态取代了原来讲求分层负责、部门壁垒分明的传统组织结构。这就创造了一个跨部门、跨层级直接沟通的平台,实时动态地将管理部门置于网络的同一平台进行交流,使政务透明化。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正在大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将其运用于政府管理方式。许多政府组织都在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就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并根据需求随时调整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工作模式。通过改革,政府部门的管理将更加透明和公开化,所有公共事务都会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施。不久的将来,电子政务将塑造一个更符合环保精神的政府、一个更开放和透明的政府、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一个更廉洁勤政的政府。

电子政务可以改进政府的领导方式和决策方式,使政府管理方式由控制型向参与型和自主型转变。第一,新型的管理方式,其动力结构会更有活力,并根据对民众需求或管理实践的判断,来制定管理措施和决策。新时代的领导方式将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领导方式,改变传统的管人方式,打破原有的束缚,开发人的智能空间,充分发挥知识和人才的作用。政府的领导者必须敢于挑战,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战略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第二,新型的决策方式将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传统的决策是依靠积累的经验做出的,电子政务使现代化的决策体制、原则和方法得以发挥其效率,并贯穿于整个决策程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决策造成的种种缺陷。信息管理系统为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专家系统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监督反馈系统保证决策执行按预定的方向进行,最终实现决策目标。

公务员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公务员原来被繁杂的事务所牵制,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因此必须由事务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使其管理能力的好坏与知识能力的发挥成正比。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具有同样智力和体能的行政人员完成以前条件下所无法完成的工作。

第一,分工由职能分工型向综合多能型转变。应用科学统筹的方法打破分工过细的弊端:采用现代化的办公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以适应“集成化”、“模块化”、“无缝隙”、“一体化”的工作流程模式;通过网络学习,培养一批智能型的一专多能的管理人员。

第二,执行者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原有的管理者长期处于被动受命的地位,而新型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则不安于现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的决策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他们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活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执行主体向团队合作转变。在信息社会的政府中,组织的核心是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政府内部和政府之间建立多个功能交叉(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团队,才能全方位搞好管理。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是引领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原封不动地搬到电子政务这一平台上,而应该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塑,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变革。只有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才能形成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以此来创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新政府管理模式。(作者单位:江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作者:潘 红

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篇2:

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管理创新方向

摘 要: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管理改革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电子政务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政府管理创新的真正实现。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整合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职能、组织结构、管理理念等,以达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 是电子政务下的政府管理创新方向。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方向

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通讯技术与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实现对公众的便捷服务。尽管电子信息技术与信息基础设施在政府管理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最关键的并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创新理念的确立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组织的重构与政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

一、政府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从目前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看,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管理创新改革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政府管理创新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观念创新上的误区

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电子政务不是传统政务的电子化,而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是对传统政府职能与政务流程的优化,是政府管理的一场革命。

2.“电子”与“政务”分离

信息通讯技术的功能只是为政府管理信息化进程提供有效的渠道,为政府管理现代化提供更加方便的手段。但是,很多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只关注资金、软硬件的投入,而忽视“电子”和“政务”的整合,主要表现为: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另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也不重视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结果是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

3.立法滞后

从整体看,中国电子政务立法还处于一个“无纲领性立法,无明确的立法规划,无有效的立法评价及监督机制”的三无状态。在国际电子政务法制化进程中,中国电子政务还存在缺乏基本法、立法分散等问题,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规范基本上分布在计算机法、电信法、互联网法、信息法、电子签名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等法律规范之中。同时中国对信息安全法较为偏重,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明显不足。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来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于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创新的制约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立法的滞后严重限制了电子政务的发展,不利于政府管理创新[2]。

4.重建设轻整合

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为“三网一库”(办公业务网、信息资源网、社会公众网和信息资源数据库)体系。以往的信息建设不重关联,自成体系,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以致影响了电子通讯技术的整体应用。目前,在没有对已经建立的行业或部门网络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一些机构就开始急着上新的信息化项目,许多旧的矛盾还没有解决,又不得不面对一些新的问题。这将使未来的整合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如何克服体制弊端,整合现有资源,节约投入成本,防止多重建设,避免各自为战,成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5.信息安全管理不足

电子政务在安全方面面临着政府组织内外的多种威胁与挑战。外来威胁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非法使用资源,指系统入侵者对计算机资源、网络连接服务等资源的滥用和盗用,并查阅数据、访问机密文件等信息资源。二是恶意破坏,指非法进入者对系统或数据文件进行破坏,造成系统瘫痪,文件无效或消失,使电子政府中断对用户提供服务。三是盗窃数据,主要指黑客进入网络,盗取金融数据、机密文件以及其他敏感的数据信息等。机构内部的安全隐患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造成对政府安全的威胁。二是工作人员违法犯罪,发生故意窃密行为。内部的安全隐患,主要还不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层面的问题。

6.开放性和透明度不够

新时期政府管理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认真对待外界需求,办事流程、办事规则规范化、公开化,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促进民众的民主参与。但在传统的政府公务中,政府既掌握着大量的公共信息,又是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制定者,相对于公众,处于明显的信息强势地位。由于社会公众不能随时随地了解政府的办事程序和有关政策,常常“跑断腿”,更谈不上监督,而政府公务员为了应付公众不断重复提出的问题,常常“磨破嘴”,甚至由于政务不公开而产生腐败。此外,在政府运行的规范化方面,依法行政面临着许多体制性障碍,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也不够;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也还不够完善。

二、基于电子政务政府管理的创新方向

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创新关注的是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整合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职能、组织结构、管理理念等。为达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政府职能转变: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传统的政府职能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提供公共事务及公共服务的政府主体。二是注重科层制组织机构的层级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新时期的政府管理强调政府职能转变。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条件。它提高了政府领导和一般公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节省了公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把政府和公众联系起来,使公众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享受到了政府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它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助推器”,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子政务的特质就在于它是电子化的服务型政府,即透过电子通讯技术创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2.组织结构革新:从金字塔结构向扁型结构转变

传统的政府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式科层制结构,组织内部相对封闭,不自主,互动性不强,且它的信息交流结构易导致失真。电子政务下的政府组织最大的特点是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政府组织通过建立一个有弹性、有应变能力的政府运行新机制,推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结构向扁平化和网络化转变。它既是组织结构的调整,也是组织机构设置理念的调整,意味着政府动态网络型机构的设立与政府流程再造。政府组织和外界环境是互相开放的,没有明显的界限,政府组织各部分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变动、增加或撤销。权威的基础是信息与知识。决策是分散的、参与式的,组织管理是弹性的、变通的,改变传统的固定工作流程和死搬硬套的工作方式,通过把一个个政府流程作为最基本的单位来剖析政府组织的整体运作过程和管理模式,通过对管理流程的优化和重新设计,实现对政府运作模式的全面转变和绩效的提高[3]。

3.权力结构调整:由集中向分散转变

传统的组织权力结构实际上实行的是“行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高度集中的“三权合一”体制[4]。建立在传统政府管理上的组织都有追求机械效率的强烈动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通常采用集权的方式,决大多数人只是执行决策,同时要求组织必须有明晰的权力链,以及严格的操作规程。通讯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使得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已显过时,大部分公务人员都应该是决策者。瞬息万变的行政环境,也促使中低层管理者要拥有更多的权力来处理不断变化的特殊行政事务。此外,电子政务的实施使权力分散、自主管理由一种趋势发展成现实的可能。“所有的国家、集团和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只能构成部分,而不是整体。而且国家、集团和个人在这种空间里,也都是平等的。在国际互联网上,有时候个人的影响可能超过集团,乃至国家。”[5]电子政务的管理和行为方式体现着一种分权与民主的特质。

4.信息流动机制转变:由不对称向对称转变

信息是一个组织进行决策、运行和管理的基础,信息共享与公开能极大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传统的政府组织形态和权力结构决定了信息结构是纵向层式的,其信息流动呈倒树状结构。对外,政府组织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利用者,政府与公众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内,组织层级越高所拥有的信息量就越大。同时,这种纵向层式的信息交流通常是封闭的、不自主的,会导致信息失真[6]。各部门也极力维护自己对信息的独占权。电子政务将打破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构建一种新型的信息流动与分享模式,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如当代著名管理学家马克·利维所言:“如果把大众传播的传统媒介比做一只信息沙漏,那么新的传播信息技术结构就将是一种发散型的信息交流结构,可以把这种结构比做信息交流的一个矩阵,一张经纬交错的鱼网或四通八达的蛛网。”[7]这种网络化的信息流动机制将使政府内部、公众与政府在信息获得的范围、数量、时差上的区别不断缩小。

参考文献:

[1] 胡志军.加快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整合[N].新华日报,2007-04-09.

[2] 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知识网[EB/OL].http://www.egkc.org/,2008.

[3] 董新宇,苏竣.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兼谈新公共管理[J].公共管理学报,2004,(4):48.

[4] 许耀桐.大部制:再造政府权力结构的契机——中美政府体制的一个比较[J].改革内参,2008,(6):15.

[5] 航忆苇,孙晏新,杨茂东.电脑思想库[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7:658.

[6]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理论:体系、过程和方法[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89-190.

[7] [美]马克·利维.新闻与传播:走向网络空间时代[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1):12.

[责任编辑 王晓燕]

作者:陈槟城

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篇3: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摘 要:政府再造是电子政务实施的理论依据。电子政务是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的政府再造,是新时期政府管理变革的良好的契机。电子政务政府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上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上的影响,希望能够给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 服务型政府

在信息化的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信息资源的丰富和广泛利用,使政府的垄断地位,特别是对信息的垄断地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地挑战。由于政府与公众关系之间错位所导致的低效政府管理会让使政府陷入社会的怀疑和拷问下。特别是随着网络力量的兴起,已经大大扩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如果政府不能重视公共管理的内在价值,不能够及时服务好社会大众,政府实际上有非常失职了。实施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就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对政府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为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

电子政务的出现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运动,而且是一次涉及政府组织与行为模式深刻变革的行政改革,是一个政府再造过程。无疑,电子政务的建设对政府职能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电子政务丰富了政府职能的形式。电子政务为实现由传统政府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职能转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在政府职能上网上,它几乎成为政府上网的唯一重要的指标。例如,英国将政府职能全部上网作为实现电子政府的标准。但是网上的政府职能只能根据现实的政府职能来确定,绝不能任意增减。

其次,在组织环境上,政府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而承担着政府职能的行政组织则随着政府职能范围的改变而变化。政府职能变动直接的影响着行政组织设置的性质和规模,构成影响行政组织设置的根本性因素。而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府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政府组织的结构和运行;电子政务使政府的工作由事务性(体力)为主向以智力性(脑力)为主转变,促进管理人员向多能综合型的方向发展,更多的依靠责任心来自我约束,实现 从被动型执行向主动型执行转变,即提升了公务人员的技能;电子政务的发展使网上沟通成为最主要的沟通方式。

在组织结构上,电子政务打破了原有政府部门之间的物理界限,使行政组织的结构形态由高耸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变。在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输改变了过去单一化的传输渠道,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跨越时空的传输渠道,不仅高层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有关全局的信息,处在其他层级不同的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也能及时获得全局信息,管理上层与下层在获取信息的范围、数量、时间上的差别在不断缩小。这为组织成员参与信息交流提供了技术条件,也使组织在形式上更具多样性。扁平化网络化的政府结构组织注重资源共享、人机互动,重视横向联系与沟通,注重知识和人力资源开发。

最后,电子政务对于政府的运行结构有着深刻影响。对于政府管理主体来说,电子政务以民主理念推动权威式领导向自由开明的互动型领导转变,从而提高了政府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电子政务使得政府机构呈现整合化和弹性化的趋势;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利益结构,使得政府利益向公众倾斜,同时也对政府组织和个人利益进行了规范和保障,使政府利益结构趋于稳定。对于政府管理运行过程来说,电子政务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了政策执行的水平,并促进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完善;电子政务创造了公众参与行政监督的网络环境,优化了外部监督主体的监督方式,促进了社会监督网络体系的形成;电子政务使政府公共关系在极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增强了公众在政府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了政府公共关系的效率。对于政府管理客体来说,政府内部事务逐渐无纸化,智力性更加突出,电子政务使得社会公共事务的范围得以扩大,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得以改善。

从目前来看,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正朝着以用户为中心,优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应用重点,由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走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展等的趋势和方向发展。这些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

总之,发展电子政务的实质是对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提出挑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创新。推行电子政务旨在变革政府的管理模式,使之更加以服务公众为中心。在此过程中,技术仅仅是一种应用工具,要想取得电子政务的成功,必须改变政府的思想观念、政府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众多方面。政府首先应当努力改变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以更加开放和谦和的姿态去实施电子政务这一崭新的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史杨,徐美珠.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2) .

[2] 高斯明.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现状及原因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5) .

[3] 杨国鹏.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状况及其制度分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04) .

[4] 安亮. 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途径与对策——哈尔滨市城市供水危机的启示[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08) .

[5] 张世洲,谭琦. 我国公共需求的变化与政府公共服务战略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3) .

[6] 许悦. 强化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选择[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9,(01) .

[7] 张瑜. 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分析[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作者简介:钱晶(1989-),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社会保障。

作者:钱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道管渠空间处理污水论文下一篇:高中体育课堂语言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