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2023-01-03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是就业, 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几年的职业培训后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现目前, 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吸收生源, 盲目的开设了一些专业, 但学生进校后又没有完整的师资设备, 让学生的青春就这样浪费在校园里, 毕业时没有职业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优化专业设置

学校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来设置和调整专业的机制,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业设置, 并结合招生工作经常组织市场调研。招生就业办公室与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通过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学生假期实践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 各专业组织教师分赴企业、行业与各地区调研。利用网络收集行业、企业相关信息, 对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需求数量, 使专业设置与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加工为主, 符合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目前学校已形成以现代制造类、电工电子类、汽车工程类为主骨干专业, 以高星级饭店营运与管理、航空服务、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为辐射专业的办学格局。

2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我国建设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 及时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突出各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 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为主线设计教学计划, 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工学交替的规律, 确立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 并积极贯彻实施, 推动了教学计划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定位准确, 毕业生质量标准具体明确。

依托重庆的信产企业, 让学生在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从义务教育的环境中走出来, 提前去了解企业, 知道企业的在运营中的各个环节, 了解企业文化, 为学生将来成功就业打下基础。通过紧密结合电工电子生产活动的实践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

3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深入

学校始终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工作。学校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加大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 以着力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标准和综合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工作重点。建立了紧扣职业标准中职业功能、工作内容 (工作单元) 、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的课程体系, 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技能包为突破口重组课程体系, 在理论教学的相应课程中落实应知内容, 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落实相应的应会内容。

1)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 全面推动课程改革。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 其他专业课程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4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 力求做到顺应社会发展新需要, 争取理论于实践的最大结合。

2)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的普遍显现, 我们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注重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模式改革, 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都有收获的原则, 日积月累, 通过几年的学习, 学生会发现自己真的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

3)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 以实践为基础, 以就业为导向, 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学校各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应用为主旨和特征,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 同时开展师生座谈会, 探讨职业发展和课程设置的衔接问题, 了解掌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规格, 明确从业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职业能力体系, 并按照先能力体系、后理论体系的原则建立课程体系, 从而有效保证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引领下, 学校按照教育部及上级有关部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推进以职业素质为核心, 以学生的实践技能为重点, 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努力完善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素质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管道巡线工作的管理下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书目的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