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煤层气低碳经济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矿区煤层气低碳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煤炭开采企业有效利用创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进行煤炭资源清洁高效的开发,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认为,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重新构建煤炭开采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煤炭开采企业应围绕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煤炭资源安全清洁高效生产的实现方式,增加衡量其安全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程度的指标。

矿区煤层气低碳经济论文 篇1: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推进传统工业升级,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把产业组织结构高度集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产业向高效节能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改善能源产业结构,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的支柱产业,在低碳经济时代,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扩大内需、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因此,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现阶段及后天发展的重大战略。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一个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9.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74.7%、11.3%、5.0%、1.0%、7.5%和0.5%。“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增长5.3%,原油消费量增长12.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8.2%,电力消费量增长13.1%。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3个百分点,超过55%,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

但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口多,底子薄,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世界的2.4%,天然气占1.2%;而煤炭却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左右。“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

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问题

能源生产总量以及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能源消费从而带动能源生产;另一方面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加必将推动经济加速发展。但就在这种看似和谐的相互关系下,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显现。

(一)市场经济由政府主导,调整有名无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解放了久为落后制度所束缚的生产力,促使中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然而,由于这个概念在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南巡时才确立,至今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对市场干预大于市场自身调节,因此也为社会留下了诟病。

一方面,这种政府强势控制的体制造成了我国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能源利用率低下,制约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资源配置权利的日益强化和对经济活动的不断干预,导致腐败滋生蔓延,贫富差距扩大。尤其是政府在能源行业的垄断经营,使得能源结构调整进程缓慢,甚至是有名无实。

(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比例过大

发达国家的能源结构一般以石油为主,大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0%;煤炭居第二位,约占26%;天然气的比重已由10%上升至24%,居第三;核能、水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约占10%。而我国能源总体上是富煤少气缺油,这导致了我国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是极其不利的。

(三)单位GDP能耗较高,能源浪费严重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在我国石化、电力等8个行业中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每100千米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有关研究表明,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目前我国已经浪费了约为3亿吨标准煤。

(四)能源开采技术落后,潜力尚未挖掘

目前,中国三次采油技术中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中国的石油开采普遍采用注水技术,平均原油采收率只有约32%,在已开发的油藏中还有大量原油滞留地下。尽管中国石油开采技术经过50多年发展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但是同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总体上应该还有5—10年的差距。而且从具体的技术上看,完全属于中国原始创新的技术比较少,一部分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技术,如聚合物驱、化学复合驱技术等,最早也是在模仿学习国外理论和方法上发展起来的。

以煤层气为例,中国是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的第三大煤层气储量国,总量约为36.8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4.87万亿立方米,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截至2009年底,累计查明煤层气资源储量1852亿立方米,产能17.5亿立方米,年产量10亿立方米,大大低于同期美国的700亿立方米的产量。由此可见,我国的能源生产潜力还很巨大。

(五)能耗强度差距大,制约平衡发展

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水平以及科技水平差距大,导致西部能源丰富地区走上了粗放式生产道路,能源消耗居高不下,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还恶化了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995年以来能耗强度最高的5个省区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分别是宁夏、贵州、山西、青海、甘肃,单位GDP能耗均超过5吨标准煤。能耗强度最低的5个省区都分布在东部地区,分别是广东、福建、海南、浙江、江苏,单位GDP能耗在2吨标准煤以下。

(六)新能源开发不够,影响结构优化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据统计,太阳能年辐照总量大于502 万千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值。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32.26亿千瓦, 而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地热资源的储存条件也较好, 其远景储量相当于 2000亿吨标准煤以上。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每年约7亿吨,可用作能源的资源量约为2.8亿—3.5亿吨。但是,我国对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能源转化还有很大的空间。

三、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建议

从上文论述可知,虽然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源消费总量也高居世界第二,压力之下,能源结构问题也层出不穷。下文将就上述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大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能源结构的调整,最关键就在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虽然解放了生产力,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但其“政府主导”的中国特色又将会使其事倍功半。所以,调整能源结构,应首先解决体制问题,使其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向更加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变,让诸如“价格双轨制”的诟病彻底消失。

(二)控制国内煤炭生产的增长速度,降低煤炭所占百分比

为了实现一次能源结构的优化,必须降低煤炭在三大能源中所占百分比。

首先对煤炭生产总量设定上限。年生产总量不得突破上限,对大型煤炭企业实施煤炭生产配额管理,控制其增长幅度。

其次控制煤矿数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坚持一个矿区原则上一个开发主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

(三)增加能源方面的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上文已经论述我国能源消费中存在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适度增加在能源消费方面的科技投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首先,鼓励高耗能企业自主创新,奖励年度节能先进企业。创新一直是经济增长的转折点,企业只有不断研发新的节能设备,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才能减少能耗,增加收益。

其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尤其是西部能耗强度较高的企业,推进企业向集约型转型。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能力有限,对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大多为粗放型生产,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帮扶政策,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缩小企业与企业、西部与中部的差距。

最后,加大节约降耗的宣传力度,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和生态文明理念。从各级政府机构带头,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倡导“适度的物质消费、丰富的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把建设“两型社会”落到实处。

(四)加快开采技术的革新,积极发展新能源

中国地大物博,能源蕴藏量也相当丰富,但由于技术的限制,至今未探明的资源还大量存在。要调整能源结构,就必须加快开采技术的革新,并积极发展新能源。

第一,虽然近几年我国在能源勘探技术方面进步明显,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还有10年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在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提高开采效率。

第二,继续坚持对核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以核电为例,相对于其他清洁能源,核电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核电电力供应稳定,年运行时间长,约为7000小时以上,不受气候影响,适合承担基础用电的供应。核电的主要原料为铀,用量少,运输成本较煤低很多,将大大地节省公路铁路资源。对于煤炭资源缺乏的东部地区来说,发展核电的益处更加明显。在发电成本上,核电将越来越占优势。

责任编辑:张桂林

作者:高晓玲

矿区煤层气低碳经济论文 篇2:

对煤炭开采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思考

【摘要】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煤炭开采企业有效利用创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进行煤炭资源清洁高效的开发,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认为,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重新构建煤炭开采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煤炭开采企业应围绕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煤炭资源安全清洁高效生产的实现方式,增加衡量其安全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程度的指标。

【关键词】 低碳经济;煤炭开采;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在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大量能源使用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的共识。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并准备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将该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这一减排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未来十年将进入到一个发展低碳经济,强制减排的十年。但是发展低碳经济,并非意味着未来完全不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而是利用创新的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将其进行清洁开发和高效利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模式下要求煤炭开采企业重新认识其战略经营业绩目标,并根据其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方式,重新构建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本文试图对煤炭开采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作如下思考。

一、如何设计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目标

以戰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企业的一切工作和管理活动均应根据战略管理的要求进行调整,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应围绕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展开。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①,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的69.3%,煤炭剩余可采储量占常规能源的70%左右。可以预见,到2020年,在没有重大能源技术变革和新的主体能源出现的前提下,煤炭资源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然而,煤炭开采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大量原煤的同时,也产生了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煤气②、洗矸、煤泥、废水等废弃物和土地塌陷、共伴生矿浪费等现象。如果不充分重视对这些现象的治理,将会导致水质污染、土地塌陷、空气污染、噪声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是否能得到重视和有效治理,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

现阶段,我国不少煤炭企业为盲目追求煤炭产量和节约成本,不注重安全生产和资源的清洁高效开采,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大量煤系共伴生矿物浪费③,大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随意排放的行为,造成了煤炭开采企业安全事故居高不下、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大气、水、土壤、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环境质量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显尖锐,也与低碳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煤炭开采企业利用创新技术进行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开采。为实现煤炭资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开采,煤炭开采企业应摒弃传统的单纯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将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其战略目标。

二、如何实现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目标

煤炭开采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煤炭资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开采为基础。安全问题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煤层结构条件复杂、单位领导过分追求煤炭产量、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工人超负荷生产现象严重等。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应增加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另外,在煤炭开采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设计中应将安全性指标作为评价经营者业绩和企业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增加管理层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激励管理层对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视。

煤炭的清洁高效开采可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对在煤炭采掘和洗选环节④ 产生的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煤气、共伴生矿、工业废水、煤泥和洗矸等污染物和浪费现象,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利用低碳技术,通过物质的闭路循环流动,实现物料投入的减量化、中间产物和副产物的再利用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回收率,挖掘煤炭资源中的“附加值”,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统一。

“减量化”是从煤炭开采的源头贯彻低碳经济的要求。“减量化”要求企业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消费目的和减少污染。煤炭开采企业减量化投入包括电力、燃油、设备设施等投入的减量化和煤矸石、工业废水、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化。煤炭开采企业应进一步推行以节约资源为中心的技术创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研究新技术并创新管理方法,减少矿用物资、设施、设备的占用量及使用量,减少闲置时间、提高利用率,延长矿用物资、设备、设施的生命周期,建立矿用物资、设施、设备等复用及循环利用机制,提高循环利用率,研究物资替代,尽可能用副产品、废弃物、废旧物资等替代其他“正常”的物资,以减少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设备的资金花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再利用”是通过生产过程的控制实现低碳经济的要求。“再利用”原则要求煤炭开采企业对于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层气、地热、共伴生矿、矿井水、塌陷的土地等进行有效处理,以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延长物料的使用周期,防止物料过早地成为垃圾。煤层气可进行煤化和气化;地热和共伴生矿产应综合开采和利用;矿井水可用于洗煤,经深度处理后,可用于煤化工用水甚至饮用水,以减少整个企业新鲜水的消耗量;塌陷的土地,可进行复垦和绿化,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还可以形成新的土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

“资源化”是通过对最终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方式实现低碳经济的要求。煤炭开采企业产生的最终废弃物包括:煤矸石、煤泥、洗矸、污染的尾矿水、粉尘废气等。煤矸石可用于制砖、发电;煤泥和洗矸可替代水泥、黄沙,用于井下注浆、喷浆,制砖、筑路、回填塌陷,这样既能解决煤泥占地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替代粘土砖;污染的尾矿水可通过消毒净化处理,实现水资源的闭路循环,减少水资源消耗,杜绝污水排放;粉尘煤气可通过定期洒水、煤气收集分离的方式进行气化处理。资源化要求煤炭开采企业应以煤炭矿区为依托,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优化煤炭企业内部的产品结构,扩大煤气综合利用途径,力求使整个煤炭资源生产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杜绝对环境产生的严重污染。

三、如何设计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卡普兰和诺顿教授于1992年提出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利用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将结果考核与过程控制相结合,使企业战略目标具体化,促进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均衡,对有效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引导企业有效实现战略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重新设计应围绕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煤炭资源安全清洁高效生产的实现方式,在关注股东价值的同时,应增加衡量其安全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程度的指标,以有效引导和激励企业管理层对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采的重视。根据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目标及其实现方式,以平衡积分卡为基础,以重要性、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具体评价指标设计如下。

(一)财务层面评价指标

財务层面指标是衡量企业对股东贡献的指标,是所有其他层面指标的目标,其最终结果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加强资产运用和减少风险是重要的财务主题,煤炭开采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的财务层面指标应包括: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收入增值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经济增加值(EVA)、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二)顾客层面评价指标

顾客层面指标是衡量企业对顾客贡献的指标。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煤炭开采企业不仅应关注顾客的满意度,也应关注政府和社会满意度。因此,将顾客层面指标设计为:客户保持率、合同履行率、周边居民对矿区的满意度。

(三)内部业务流程评价指标

内部业务流程指标是衡量满足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过程的指标。为保障煤炭开采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煤炭开采企业应以安全清洁高效为原则安排内部业务流程。而煤炭资源的安全清洁开采是通过安全生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的。因此,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有效性的评价应从安全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四个层面进行。 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必须以领导重视、经费投入、科技创新为保障。因此,可以用吨煤设备改造费、吨煤科技创新推广费、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人均安全经费投资、生产事故发生率等指标衡量企业安全性程度。减量化包括物料投入的减量化和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化,可以将企业减量化指标设计为:万元产值新鲜水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万元产值废气排放量、万元产值固废排放量。再利用的目的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再利用程度的评价指标应包括: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煤层气利用率、原煤入洗率、土地复垦率、煤炭回采率、共伴生矿开采率。资源化目的是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资源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应包括:固废综合利用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废气综合利用率。

(四)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

学习与成长指标是衡量企业现有和潜在能力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的指标。该指标将为其他三个层面指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框架,是其他三个层面指标获得卓越成果的驱动因素。学习与成长层面可分为:员工能力、信息系统建设。因此,可以将学习与成长层面评价指标设计为:人均产值、员工满意度、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吨煤教育培训费、信息系统覆盖率。●

【参考文献】

[1] 张蕊.循环经济下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经有色金属铜为例[J].当代财经,2009(12).

[2] 刘传庚,王发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西山公司为例[J].生态学报,2009(12).

[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深入持久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行〔2009〕117号)[S]. 2009-06-12.

[4]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S]. 2009-12-26.

[5] 于增彪.管理会计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6] 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作者:荣 莉

矿区煤层气低碳经济论文 篇3:

阳城县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探讨

摘要:阳城县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煤层气综合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煤层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煤层气;开发;CDM;发电;供气

一、前言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交汇处,全县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11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2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全国314位,居于山西省十强县行列。县内拥有矿产资源20多种,煤炭、白云石、铝矾土、陶瓷粘土储量尤其丰富。

阳城作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境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优质无烟煤含煤面积745平方公里,占县国土面积的37.86%,煤炭储量达66.6亿吨,区域上属沁水煤田,主要分布于境内中北部的城关、八甲口、润城、北留、町店、芹池、寺头、西河、演礼、固隆等乡镇。

阳城县现有煤矿占有储量约13亿吨,煤层气作为煤炭的伴生资源,在阳城行政辖区内极为丰富,是山西省最具开发前景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之一。

煤层气作为优质洁净能源和基本化工原料,开发利用对于改善、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培育新型产业,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层气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能源结构的演变趋势分析,山西煤层气产业正面临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在国家及省政策的强力推动下,阳城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即将掀开新的一页。

(一)政府大力推动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2006年,我国首次将煤层气开发列入“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

2006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

(二)宏观经济发展与能源供求形势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油气供需缺口将急剧扩大,洁净气体能源的比重将不断增加。据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分别上升至1000亿m3与2000亿m3,而同期国内产量只有700亿m3与1000亿m3,给煤层气的利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煤层气是我国常规天然气最现实、最可靠的补充能源,开发和利用煤层气可以有效地弥补我国常规天然气在地域分布和供给量上的不足,同时对减少进口、稳定石油天然气价格,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节约资源与改善环境状况

山西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层气约60亿m3,接近“西气东输”量的一半。资料表明,我国因采煤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甲烷气体达70亿m3-90亿m3,居世界第一。如果把矿井煤层气加以利用,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资源。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的低效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煤层气排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能源资源,而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煤层气(甲烷)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对臭氧层的破坏是CO2的7倍。开发利用煤层气必将有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状况,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四)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煤矿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抽采利用煤层气可以使煤矿瓦斯涌出量降低50%-70%,有利于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保证煤炭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显著

煤层气开发利用有利于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

首先,抽采利用煤层气,降低煤矿瓦斯涌出量,能减少矿井建设费用;其次,煤层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能源和化工原料,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再次,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电力、建筑、钢铁与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六)清洁发展机制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

有效的利用节能减排的纲领性文件《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机制),可在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批准的CDM项目共1443个,其中已有254个CDM项目成功注册。在我国政府已批准项目、已注册项目、已获得签发项目中,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特别是瓦斯发电项目)都占有很大比例。

三、阳城县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阳城县行政辖区内主力煤层为山西组3号、太原组9、15号,煤种主要为无烟煤,埋藏深度约150m-500m;三层煤层总厚6.4m-10m,平均8m左右;含气量8.0m3/t-17.5m3/t,平均13m3/t;煤层气资源丰度1.7亿m3/km2-2.0亿m3/km2,渗透率一般在1md以上,预计煤层气资源总量为78.38亿立方米。

阳城县煤层气资源有利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从其分布、开采条件和资源品质来看,有着分布集中,埋藏浅,可采性好,甲烷含量高(大于95%)等特点,具备大规模开发的资源优势,开发前景广阔。

阳城县现有74座煤矿中,吨煤瓦斯相对涌出量在10立方米以上的高瓦斯矿井共有30座,占矿井总数的44%,其中瓦斯突出矿井3座,突出危险矿井5座。

30座高瓦斯矿井煤层气资源总量达45.7亿m3,有抽采系统的矿井十八座,抽采系统正常运行的十六座。这十六座矿井瓦斯资源量高达37.48亿m3,十六座矿井达产后每年抽采瓦斯纯量8223.44万m3,平均每矿每年抽采纯量达到513.97万m3,平均浓度波动幅度为6%-68%。

阳城煤层气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煤矿瓦斯发电和生活用气

目前,全县抽采矿井瓦斯气年利用总量约3376.79万m3,利用率为49.5%。

利用瓦斯发电的有五座煤矿,分别为大宁、芹池、国营屯城、国营义城、白沟,其中属县调度的瓦斯发电厂4座(芹池、屯城、义城、白沟),装机总容量为4.3兆瓦。

16座高瓦斯矿井中部分瓦斯用于矿区生活用气,作为锅炉、暖风、灶房燃气使用。

(二)城乡供气

目前,阳城县城区已建成CNG供气装置,2万方储气柜正在建设中,完成庭院调压器48台,现有2544户居民安装了供气设施并开始供气,供气规模逐步扩大。

润城镇从2007年开始,拟在17个村发展村镇供气工程,目前已经有屯城438户和望川400户投入使用,标志着乡镇居民利用清洁燃料的时代已经来临。

(三)输气管网建设

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阳城县城镇输气管网从无到有。目前,在建城镇输气管道两条:国家级天然气干线管网和省级煤层气干线管网。

四、煤层气开发及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阳城县煤层气开发利用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煤层气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煤层气利用进程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煤层气开发利用的认识上始终停留在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的附属地位,对煤层气开发利用在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而深刻的认识,未能真正将其作为新能源、新产业对待,在产业政策、招商引资等方面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影响到煤层气产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一)缺乏统一的规划

由于有关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滞后,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已进入煤层气开发领域的各部门和企业相互封锁,多头规划,开发布局不尽合理,开发利用不能有效衔接,随意布点、无序建设和抢占地盘现象十分突出。

规模小、布点散给产业化开发利用带来系列矛盾和问题。如县内重点煤层气资源矿区存在着抽采瓦斯主要是为了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瓦斯利用考虑的不够充分,抽采出来的煤层气资源大部分排向大气,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的白白浪费,存在着矿区抽采和利用相脱节等问题,影响了阳城县煤层气产业的有序、规范、规模发展。

(二)资源管理体制不顺

我国对煤层气资源开发实行国家一级统一管理。这一制度有利于国家对煤层气资源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同一煤田内煤层气资源与煤炭资源登记重叠,煤层气开发与煤炭开采相脱节,即矿权与气权分置问题。也造成了山西乃至阳城县在煤层气开发方面缺乏应有的主导权,致使省级、县级与国家煤层气开发利用部署无法有效衔接和推进。这直接影响到山西乃至阳城县煤炭工业发展和煤层气开发利用企业的积极性。

(三)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资源利用未充分体现其价值

由于许多煤炭开采企业将井下瓦斯大量向大气排放,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据测算,阳城县所辖矿井因采煤07年抽采煤层气约6822.44万立方米(折合纯甲烷),而利用不足3376.79万m3,约为抽采量的49.5%,剩余量均排到大气中,若按每立方米1.0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为3000多万元。若将6822.44万立方米纯甲烷完全利用,则每年减少碳排量115.98万吨;若在CDM机制下成功注册,按每吨碳10美元的较低价格计算,则每年可创收1159.8万美元。

五、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丰富的煤层气资源、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为阳城今后实现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阳城县煤层气的发展思路应该是:以矿井煤层气抽采为前提,加强矿区地面煤层气开发;以煤层气产出基地为源头,以瓦斯发电为先导,以城镇民用和工业利用为重点,以城镇输气管网为纽带,逐步向沿途和周边城镇扩散。

发展目标应该为:到2015年,初步形成抽采、开发、利用相配套,瓦斯发电、民用燃气、工业燃气相结合,产业布局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突出的产业格局。

为实现以上目标,煤层气产业发展方向应该为:

第一,井下抽采煤层气。按照一方面要保证煤矿安全;另一方面要积极提高资源抽采率和提高抽采瓦斯浓度,逐步扩大抽采规模。

第二,地面煤层气开发。从现在到2015年期间,阳城煤层气开发要以井田面积大、瓦斯含量高、资源条件好的矿区为重点,积极推进高瓦斯矿井采煤采气一体化项目,以有效降低矿井瓦斯含量,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煤层气资源。

第三,煤层气利用。瓦斯气按照就近利用原则,主要用于瓦斯发电、矿区生活、民用等。

地面煤层气主要作为气代油高品位的利用,积极推进压缩、液化项目,大力发展城镇燃气和工业燃料,力争煤层气化工转化有所突破。

六、结论

阳城县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但目前煤层气综合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缺乏统一规划、资源管理机制不顺、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问题,需要加大煤层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度,使煤层气产业成为21世纪阳城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黄艳,郑文君.产业结构调整与县域经济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469).

2、吉建兵.谈发展阳城县循环经济与新能源建设[J].当代农机,2008(12).

3、徐敏.技术创新与资源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

4、唐文丽.试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J].商业经济,2005(7).

(作者单位:阳城县经信局;阳城县职工教育中心)

作者:李学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贸易与环境发展研究论文下一篇:金融改革重要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