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援救收治震灾伤员的实践和体会——汶川地震三周年纪

2022-09-13

5.12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 我院被指定为救治定点医院。接受任务后院领导高度重视, 紧急动员, 迅速行动。遵循“思想上高度重视, 安排上严谨细致, 救治上竭尽全力, 护理上无微不至”,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从2008年5月28日始到7月28日, 21名伤员全部康复出院。医院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 赢得了各界广泛好评。

1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5月16日决定我院为接收震区伤员定点医院后, 总院党委高度重视, 立即成立“太原市中心医院接收四川地震伤员组织机构”, 由总院院长为组长制定了接收救治方案,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按职能下设爱心接待组、医疗专家组、医院感染控制组、安全保障后勤组等。为规范救治工作, 还制定了转运伤员流程、诊疗流程、护理规范、接待工作制度等, 对医疗服务、设备、药品、安全都进行了安排布置。要求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做好救治伤员的各项工作。

2 专设病区精心布置

总院党委决定在中心北院专设“爱心病区”, 位于住院部3层, 备有中心监护、中心供氧。北院远离市区, 空气清新、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对病区进行清洁、消毒外, 还对环境进行了精心布置。“阳光会灿烂, 明天会更美好”, “我们在一起”, “回家了”等温馨话语随处可见, 走廊里布置了“爱心鲜花”。针对伤员特点, 从各临床科室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爱心医护队伍, 由总院院长担任科主任, 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 要求一切工作详细备案。同时, 还组建了一支高标准的志愿者服务队, 加强病区管理。

3 安全转运全面评估

5月27日凌晨, 25个转运救护车组准备到位 (每车组备一位医师、一位护士、一套装备齐全急救装备) 。上午8:20, 火车载着四川震区伤员驶入太原站, 医护人员迅速将21名伤员接上各自救护车, 同时即刻对每位伤员展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并详细记录在院前病历中。等侯在院人员根据传回的信息立即行动, 各司其职, 志愿者在住院门前, 等待车队到来。上午9:20, 车队入院, 伤员即刻被运至病房。同时开始有序诊疗, 对所有伤员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迅速对伤情进行科学全面评估。

4 妥善安置科学治疗

医疗专家组对伤员进行会诊, 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护理组为他们洗漱、换衣、护理, 领导组负责监督落实医、护、志愿者责任制。配餐员将可口的饭菜送到伤员及家属面前, 住宿管理员安排家属休息, 后勤安全员迅速上岗到位。21名伤员中年龄最大的83岁, 最小的6岁, 93%为外伤性骨折, 其中3人为多发性骨折。从入院到全部康复出院, 院内会诊、科内会诊40余次, 手术16台次, 无一例院内感染、截肢、死亡。圆满完成医疗任务, 充分体现利用集团化管理模式, 发挥团队协作、资源互补的强大优势。

5 温馨服务热诚周到

总院领导亲自带领一支责任心强、技术服务全面的爱心服务队, 亲情服务、一对一护理。爱心服务队承担了伤员诊治的转运护送、心理访谈、生活服务、理发等多项服务, 真正体会到家的亲切感。同来的21名陪侍人员同样受到了地震造成的心灵创伤, 也给予了同样的关爱和扶慰。配餐员每天为伤病员制定菜谱, 让他们吃的可口。为确保饮食的口味和质量, 院党委要求爱心接待组对每一种饭菜进行品尝, 并提出合理建议, 保证饮食卫生和饭菜质量。在救治过程中, 全院工作人员都倾心投入、忘我工作。

6 心理安抚全程干预

灾区伤员因地震的惊吓和失去亲人的悲伤, 抚平心灵创伤和身体康复同等重要。在关心身体创伤的同时, 十分关注心理健康, 一入院就组织精神卫生科专家组, 进行全面心理测评, 确定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安排心理医师全程参与救治工作。还专门抽调四川籍医生和驻地高校四川籍学生志愿者陪他们聊天, 给予心理疏导, 为配合治疗、早日康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康复理疗专家也为伤员制定个体化的康复理疗方案, 待伤情稳定后, 逐一开展康复治疗, 加强功能锻炼, 促进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7 成功实践关键要素

6月18日, 9名伤员经过20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均达到了卫生部下发的《四川汶川地震伤员出院指导原则》规定, 康复出院;接下来分别在7月1日7名伤员康复出院、7月28日最后一批5名伤员康复出院。回顾整个过程, 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明确特点, 针对实施:地震创伤的伤情可归纳为“六多”, 即骨折多、骨盆伤及胸部伤多、脊柱骨折及截瘫多、肢神经伤多、挤压伤及挤压综合症多、多发伤多[1]。特点是应急性强、工作强度高、协调管理难度大。组织实施要把握两个针对性: (1) 主要伤类的针对性, 如骨伤为主, 则应当带足有关专业人员和器械; (2) 危重伤员的针对性, 应当配备急救和重症监护专业的医生和必要的药械[2]。

(2) 科学组织, 合理分工:依据和参照战时批量伤员救治的卫勤原则进行科学组织[3], 根据转运伤员的数量、伤类构成和一般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明确任务后并积极做好救援准备。

(3) 院前演练, 决定细节:为确保伤员救治、安置工作万无一失, 多次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伤员转运演练, 并制定接收伤员的各个工作细节:包括去火车站接收伤员的流程、进入医院的路线、伤员的转运人员及推车准备、医师护士的接诊工作、医疗专家组对伤员逐一会诊、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治护理方案、全院各医技检查科室对伤员全部开放“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出具检查报告等。

(4) 军事要素, 成功关键:在灾害救援的筹划与实施过程中, 无论是政治要求还是专业难度都和军事行动非常类似, 都有必要吸收、借鉴和发挥适当的军事要素和军队行为特征, 根据国家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指导思想、现阶段卫生资源实力以及我国应急救援任务特征, 使之形成科学完整的运用系统、指导规范和训练标准, 特别是要引入一些信息化沟通预案,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救援成效[4]。

(5) 落实责任, 治疗科学:在配备各专科人员时一定要注意点面结合, 做到专科专治。即病人按照专科原则, 分成各专业组, 实施科主任负责下的分专科主诊医师负责制, 主诊医师具有该专业伤员的最终处置权。对多发伤及部分危重病人及时组织相关专业进行会诊、讨论, 以发挥专家集中的优势。同时, 对伤员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 心理治疗是伤员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对伤员心理治疗的效果, 直接决定于伤员救治的成败[5]。

(6) 医院特色, 常抓不懈:医疗应急救援收治的效果取决于指导思想、能力储备、组织指挥、实施与改进等多方面[6]。由于医院领导团队核心成员, 不仅具有医学专业知识, 而且具有7年从军经历。全院医护人员长年不定期到驻地某军队及武警部队参观学习、交流培训, 在日常医疗处置过程中, 培养呈现出良好的军事素养, 成为行之有效的医院特色应急医疗救援经验。在此次救援收疗实施过程中, 使军事要素思想得到很好地贯穿执行。

(7) 万众一心, 以人为本:在收治灾区伤员过程中, 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援助。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一道圆满地完成了灾区伤员的救治任务, 用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出了一份力。我们将继续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应有贡献[7]。

摘要:汶川地震即刻造成大量人员受伤, 因四川医疗救治储备限制, 其中部分伤员转运到太原市中心医院进行救治, 介绍了医院首次批量应急救援和收治地震伤员的组织实施过程, 并对有关经验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可为今后应急救援、转运、治疗等工作提供参考, 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地震伤员,应急救援,转运治疗,医院管理

参考文献

[1] 俞冠东.协同型灾害医学救助模式的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 (10) :592~593.

[2] 梁华平, 王正国.战伤分级救治体系对灾害医疗救援的启示[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 3 (1) :34~36.

[3] 王振耀, 田晓红.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管理的基本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6, 5:28~34.

[4] 郭继卫.军事要素在重大灾害医疗救援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9, 25 (1) :7~10.

[5] 董惠娟, 李小军, 杜满庆, 等.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 2007, 16 (1) :153~158.

[6] 张宏燕, 李景波, 吴昊, 等.地震伤员跨省区批量转运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9, 25 (1) :11~13.

[7] 商广喜.太原市某区二级医院改制后患者满意度分析[J].中外医疗, 2009, 28 (24) :111~1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及地位下一篇:浅谈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安全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