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问题学范文

2022-06-23

第一篇:如何面对问题学范文

谈班主任如何面对问题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最让班主任感到头疼棘手的就是那些问题学生问题,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习障碍,部分学科不知如何学好,成绩难以提高;心理障碍,不能很好的自我调整不良心理和情绪;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差。品行问题,受社会和家庭的歪风邪气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以上问题,班主任必须要区别对待。对于前两个问题,班主任可以与相关学科老师合作,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疏导,后两个问题,由于形成时间长,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如何面对并转化这两类问题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发展和良好班风的形成。首先,班主任应调好心态,从旁观者角度把问题学生作为案例加以研究。只有这样,才不会产生冲动,才不会在处理问题时犯错误,留下遗憾。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尤其是问题学生,自尊心强,任性,自制力差,思想行为带有明显的情绪性、逆反心理很重,班主任的严厉训斥,可能暂时制服学生,但学生在心理上仍有抵触情绪,也可能引起师生进一步的冲突。这些都不利于问题解决。面对问题学生,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具有忍耐力和自制力。从旁观者角度把问题作为案例加以研究。使自己能够冷静地面对问题,冷静的头脑、冷静的心情、冷静的态度可以给人带来正确的判断分析和稳妥的处理方法。

其次,班级管理要刚柔并济。有人说;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人不可无刚。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人也不可无柔。作为班主任,管理好一个班级,一定要做到刚柔并济,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面对问题学生时可以先以柔示人。以微笑面对学生,以去掉学生的戒备心理,和蔼可亲的态度也有利于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全面真实的掌握情况后,再显示出刚的本色,一旦发现学生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严肃对待,指出问题严重性及后果。对于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循循善诱地与学生谈话,要注意方式,讲求技巧,可以运用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引用名言寓言巧妙委婉地说出来,给学生以深刻印象和巨大的感染力,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应尽量用“柔”的方式解决,因为学生的很多错误是成长中的错误,是阶段性必然,我们应以宽容之心对待,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再次,善待尊重问题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如果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嫌弃或不耐烦的话,那么在进行教育时必然是简单粗暴,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责怪多、关心体贴少。这样就会是问题学生产生一种戒心,加速他们向坏的方向发展。问题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倔强叛离,其实内心也很脆弱空虚。他们缺少老师的关注和爱。因此转化问题学生,一切要从关爱出发,只要关爱才能融化坚冰,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对问题学生给予关怀和帮助。主动接近、平等相待、真诚友好,一旦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火苗。逐步消除对老师的戒备、抗拒心理。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接受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不算以前的旧账,也不把他们与班上其他同学进行对比,而要求他们自己与以前比。这样就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改正缺点,发扬优点的信心。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难问题

摘要:自我国1990年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大。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有好几年了。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本文由浅入深,从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多方面,如就业率和毕业生反映的情况。通过对本校文、理科就业调查,小角度分析了类似地方。师范性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试着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高校、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岗位设置,以及加强大学生自身能力建设。大学生就业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一个方面,更多的社会安定及社会的保障系统有无对人才的保障起到保护作用。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和一个稳定的政策。 关键词:就业现状解决办法

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出现了新的失业群体,大学生失业群体,失业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失业人数从2000年的30万猛增到2008年的150万。2009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11万人,累计前年100多万未就业的大学生,共有700万以上大学生要求就业。受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南方很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大批工人失业。在总体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也深受影响。截至12年5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45%,较去年同期下降三个百分点,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一) 职业供需不平衡

与急剧增加的就业人数相比,就业职位的岗位需求在不断下降。经过09年的金融危机,虽然经济回暖,但形势依然严峻。许多企业精简机构,国有企业的成员增效,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需求的下降,以致于造成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以师范性院校来说,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保障、工作稳定的教师职业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2010年全国师范院校毕业生总数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30万,而多余的30万人又由于专业不对口,突出的专业差别造成师范毕业生直接处于就业竞争的劣势。而对于前来招聘的单位来说,提供的岗位大多数以“市场销售”及“销售代理”类灵活性较大的岗位为主。

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论文的选题方法毕业论文开题报...毕业论文开题报...毕业论文格式毕业论文注意事...(二)毕业生期望的薪水与企业提供的薪水不符

所谓“十年磨一剑”,大学毕业生更是如此。对于大多数毕业生而言,都希望自己毕业后可以为自己改变命运,其中这改变命运一大部分是决定于以后的薪酬待遇。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就业状况报告显示,毕业生薪水期望值过高于雇主标准。调查显示,月薪期望值在5000-6000元的本科毕业生有20%左右,而2000-4000元薪资有50%的人。而对于企业而言,除少部分薪资可以与外企相提并论的民企可以出到较高的工资,大部分企业只能出2000-3000元工资。而可以出较高工资的企业也集中在沿海城市如上海。选择1000-2000元的学生占25%左右。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降低身价。

(三)学历与薪酬不对等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更加开放化,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读研,但是读研的出路在哪里呢?近段时间的一项调查显示,研究生要求的薪酬普遍在4000元以上。而企业对比做出的回应却与此不大一样,可能对于像工科类专业薪酬较稳定,其它类似文史类的毕业生并不十分抢手。与前四五年的硕士8000元,博士1万元,严峻的市场同样也让研究生趋于理性化。而一些企业也确实将研究生的价位定得不高,这样极大打击了研究生们的科研兴趣。相反一些在学历上比研究生寒酸很多的专科高职学校毕业生却频繁受到企业的青睐,并且薪酬也较为理想。但也有少部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又对薪酬要求较高的毕业生仍然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由于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个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面向对象是我院06级毕业生,文理科其中文科主要是政法学院40人,理科主要是化学化工学院40人,调查面较广。

(一) 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因素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将它放在首位。在大学生个人因素中的眼高手低占50%,而家庭背景、毕业生个人能力也分别占到了20%与15%。另外也有不少毕业生表示近年来就业歧视也比较严重,比如外表问题,性别歧视。

由于此次调查面向我院学生属于地方性师范院校,不免有些片面,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对于现在就业形势的确要加强大学生的文明修养,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上海的议价调查机构对116家企业做过调查,有86.3%最不喜欢“不诚实”的就业,其次是搬弄是非占58.6%。

从调查中可以表现,其实个人因素还是占难就业的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在校的学习能力同样也很被看重,除了毕业生一般有的三大证

(学位证、毕业证、英语等级证),另外有无实践经验也是一项重要因素。据有关数据显示:有57.8%的用人单位最先看重应聘者的经历和在社会的实践经验。当然还有一项也比较重要的是有无团队合作能力,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校是否做过学生干部,组织或策划过某项活动。所以,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就业的一个好方法。当然,这也就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学校因素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反映学校的教学方式与企业的期望及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占了60%,对于非重点院校即非名校,而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的看法占30%左右。对于毕业生而言,显然,当今的高校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当今的市场经济,而确实是企业对于毕业生不满意的很关键的一点。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毕业生表示: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少,造成就业途径窄,信息渠道不多,使得毕业生没有很好的就业机会,而学校的客观因素表现在本身名气与硬件设施。在调查中,我们采取的是文理科调查的方式,我们发现在文科较多毕业生选择了这一项,对于文科类的专业和市场较难接轨,所以导致专业的冷热程度也成了

阻碍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门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于强调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造成大学毕业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是高校在大学生难就业中的责任以及原因。

三、 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对于这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的是多方共同的努力,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多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使大学生就业循着良性发展趋势迈上新的台阶。

(一)、从高校方面来考虑

1.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教育改革任重道远,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对市场进行有效引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毕业生求职技能培训,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还要建立全员及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并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3.积极鼓励并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目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大力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理念已在越来越多高校受到重视。形势表明自主创业是今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趋势、新动向。当代大学生多数有着强烈的创业冲动和渴望,在国内一些著名高校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一种时尚,只是苦于缺乏引导和扶持。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闯出了大学生创业之路,学校建有鼓励学生创业基金和相关机构,并有专人进行创业指导。四川2006年有533位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并均已获得稳定发展。希望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简化相关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积极给予扶持。各高校也要加强对创业学生的关怀、支持与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能成功地走上创业之路,茁壮成长。

(二)加强自身素质提高

对于大四毕业生而言,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切实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分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如果认为自己对“从政“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考公务员,如果想再进一步深造,可以考虑考研究生,这样可以减轻就业压力,当然对于考研的人,未来的就业形势也未尝可知啊!不过的确可以暂时缓和一下就业压力。其次,将自己正确看待,不要“高不成低不就”,更不要做着等机会,应该自己多主动去联系一些就业单位,多尝试一些面试,也可以多一些就业机会。最后,毕业生也不要一味的盲目的去大城市或者沿海城市去打拼。可以尝试去一些二三线城市发展,假使大部分大学生都集中于沿海地区或比较发达的城市,会导致竞争加大。

而如果对于非毕业班的学生而言,可以试着做一些准备,比如做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在外面做一些兼职,增加自己的经验,以应对当前严峻的形势,这些都是为自己以后可以更平稳的迈向工作岗位,当然在学校作为一名学生,自己的专业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哦,毕竟在大学花了四年时间学一门课,必然有它的重要性。

(三)社会方面

在用人上,用人单位要改变过多的歧视,应该更多的看重学生的能力,应该给学生适当的机会锻炼自己,来验证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要以其缺少什么而拒之门外。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人员,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据江苏省的一份调查表明,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历,这就使得在就业中女性处于弱势群体之列,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所以在消除就业歧视对于企业用工以及解决就业难都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对于政府而言,要增加岗位设置,当然,这需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做支持。由于我国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样很不利于大学生这一高知识分子的就业,所以切实增加岗位和颁布一些如“特岗计划“ 西部大开发“等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也将更为突出,但是只要党和国家重视,

政府调配得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社会、学校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还是会得到很好地解决的。

参考文献

张颖: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报,2009年6月.徐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月.张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宋智勇,段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3期李锐利: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杨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第三篇:女性如何面对尴尬提问,回答敏感问题有诀窍

女性在求职面试时,常会碰到一些敏感的问题,总觉得如何回答都不妥,很难让自己和别人都满意。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些让人感到尴尬的问题呢?问题

一、你认为家庭与事业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吗?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招聘单位自然非常希望你以事业为重,但也希望你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后院不失火”,才会使人无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干工作,才能发挥出你的聪明才干。显然,直接回答事业与家庭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或根本不存在矛盾,都是不合适的。建议你这样回答:“我以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中,女性的最大目标都是要使自己活得有价值。虽然我是一个很想通过工作来证实自己的能力、体现活着的意义的人,但谁能说那些相夫教子培养出大学生、博士生的农家妇女就活得没有价值呢?”这样回答,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女性特有的刚柔相济的特征。问题

二、你如何看待晚婚、晚育别以为这个问题与工作没有多大关联。你对此的回答是否得体,可能会直接关系到你的应聘能否通过。招聘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想知道你在工作与生育的关系问题上持一种什么态度。女性求职为什么普遍比较难?这就是症结之一。为了工作晚结婚、晚生育,当然是用人单位所希望的,但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恐怕也会令人产生疑惑:一个连孩子都可以不要的人,如果再有其它利益驱动,会不会抛弃一切,包括她曾经为之自豪的工作呢?“谁都希望鱼和熊掌能够兼得,当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我会选择工作,因为拥有一份好的工作,将来培养孩子就会有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我想总会有合适的时候让我二者兼得”。这样回答,或许真的能提醒上司在你生孩子休息时仍把原来的位置给你留着,而不让别人取而代之。问题

三、面对上司的非分之想,你会怎么办?招聘女秘书,往往会问及这类话题。回答此类问题,最好委婉一些:“你们提出这个问题,我非常感激,这说明贵单位的高层领导都是光明磊落的人。不瞒诸位说,我曾在一家公司干过一段时间,就是因为老板起了非分之念,我才愤而辞职的,而在当初他们招聘时恰恰没问到这个问题。两相比较,假若我能应聘进贵单位,就没有理由不去为事业殚精竭虑。”这位女士的应答就堪称精妙,妙就妙在没有直接回答“该怎么办”,因为那是建立在上司“有”非分之想的基础之上的。而是通过一个事例来表明自己态度的坚决,又没让问话者难堪。即使新老板确有投石问路之意,日后也不会轻举妄动了。问题

四、你喜欢出差吗?考官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喜不喜欢出差,工作需要时,你不喜欢出差也得出,考官的目的是想通过此问了解你的家人或者你的恋人对你的工作持何种态度。不少刚工作的年轻女性面对这一问题可能会马上回答:“我现在年轻,在家里坐不住,特喜欢出差,一方面为公司办事,另一方面又可以领略到美妙的自然风光。”而有一位女士是这样回答的:“只要公司需要出差,我会义无反顾。这两年因忙于求学和谋职,几乎没出过远门,尽管家人不反对,男友也想陪我出去转转,但终未成行。出差很可能会成为我今后工作的一部分,这一点在我来应聘前,家人早就告诉我了。”两种回答都体现了不错的口才,但第一种回答在表达效果上要差一些,出差顺便逛逛风景名胜本在情理之中,可这样一表白,难免会让人对你产生将出差与游览主次颠倒的感觉;第二种回答妙在那位女士深知考官提问的目的,回答切中了要害。

第四篇:面对社会现象的道德问题

面对社会现象的道德问题,我们渐渐地已经麻木了。常说:没有一个新闻是好新闻。然而我们却时时在新闻中遇到“碰瓷”事件。这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难道我们的道德已经缺失了吗?难道我们的社会就那么容易遇到“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事情吗?

为此,我们小组特地地进行了实践考察,制作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在校园中,食堂门口、宿舍区发放了问卷调查,希望看看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我们的道德心理又是如何,是否也像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一样呢。

我们从小在家被教导,不要多管闲事;在学校被教导着,要见义勇为。可是,当我们真正地做到了“拔刀相助”的时候,总有些事件,让我们本已坚定的信念动摇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最近一次,一位孩子为一名怀抱小孩者在公车上让座,而没有选择为一旁的老人让座,结果被老者当场指骂,而其母亲也被认为是不懂得尊重老人。我记得当时这起事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当时的新闻晚报也为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更提出了“公德”与“私德”的概念。

而我们记得的第一起引起“碰瓷”事件,是一位老太太,被车撞倒,但是肇事司机却慌张的开车逃离,一位学生见老人倒地不起,周围人又不出手相助,便怀着忙腔热血上前扶起老人,谁知当时老者竟让一口咬定是这位学生撞倒她的,学生当然否认,于是两人闹到了法庭,最终判决却是令人大跌眼镜的,那学生并没有因为扶起老人被赞扬,相反的是,他被法庭宣判有罪。

记得从此事开始以后。国内就兴起了对道德的讨论,也引起了是否该在突发事件中“出手相助”。为此,后来国家发动了见义勇为有奖,最高可奖励30万元,以此希望能够有更多人来出手相助。生活在上海,我记得前两年有一市北中学的学生在中兴路的花鸟市场门口,遇见歹徒盗车,于是一边大声喊叫,一边独自骑车追了上去,最终由于歹徒的慌张,而导致丧失平衡,逃离失败,却也发起狠来将这名见义勇为的学生刺伤,但也被及时赶到的民警抓住了。这名学生后来得到了见义勇为奖。

可是这一见义勇为奖却并不好拿,不少人因为见义勇为丧失生命。而不少家庭也因为这见义勇为失去了亲人。而我们却发现,那些见义勇为者还往往是那些“一贫如洗”之人,在见义勇为之后他们所在的家庭却更加的贫穷了„„

而最近,一则通告却让我们不敢相信,那就这赫赫有名的“扶起摔到老人指导手册”。让我们扶起摔到老人之前要带好手套,防护服,等一些在电影中才能见到的设备,并且还要带好摄像机,在有人在旁协助证明下扶起摔倒的老人。这一指导出台后,让我们陷入了思考中,这分明就是让我们不要去扶起摔倒老人,这和我们所接受的和谐理念相违背啊。

带着种种的坎坷,一份份的调查问卷发下去,又收了上来。

我们的问卷共有两个案例,一为南京“彭宇”案;一为“小悦悦”事件,我们的问卷调查旨在探索现在大学生面对这些事件会如何做,并且希望了解到现在大学生眼中的社会道德,还希望他们能够提出一些建议,防止如“小悦悦”事件的情况发生。

我们得到的情况是:

在南京“彭宇”案中,大学生们绝大多数认为:

1.

2.

3.

4. 现在好人难做 面对这类事要先确定旁边有人作证后,才进行帮扶 在当了回“雷锋”后,却被冤枉甚至被栽赃后,会诉诸法律渠道 路上遇到老太太摔倒以后,并不能够确定自己一定会去搀扶

在“小悦悦”事件中,较多大学生认为:

1.

2.

3.

么了

1.

悦悦事件

2.

如何施救

3. 而大学生们认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行善的人提供保障能够有效地防止此类在路上遇到需要救助的人,大学生们较多的想到的是自己没有救护常识,不知大多大学生认为是社会保证机制不够健全,救人者未必得到好的回报导致了小如果当时在场,会号召群众一起救人 对于小悦悦获得社会各界捐赠27万多这件事,人们只是事后补救而已 对于那18个路人见死不救的行为,感到了灰心,甚至不知道这个社会到底怎事件再次发生。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其实是感到担忧的,面对扶起摔倒老人反遭遇索赔之事感到了无奈和无力,只能承认了现在好人难做,并且也明白了好事并不是如此好做的,一名要有人证、物证等,否则就会犹豫,感到迷茫,既想上前搀扶,但又有点后怕。

而从调查之后,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大学生对现在的法律、制度的现状感到了担心,正是由于这些机制的不完备,导致了许多碰瓷事件。因此,加紧建设我国的法律成为了紧迫之事,以争取以后少一些南京“彭宇”案,让更多的见义勇为者不再有后顾之忧。

一想起法院的判处就让人心寒,难道这是允许社会上这种现象的发生?相信这是不符合人们的普遍观念的,但是这件事却真真实实地发生了。由于这种误判,相信并不是一起,“疑

罪从有”的原则引起了很多冤假错案,无辜的人在牢狱中替真正的罪犯受苦受累,并且还不知道真正的罪犯是谁。这样知道“佘祥林”事件之后才引起了重视,从此才有了“疑罪从无”。避免了很多错案,但是优利就有其弊,这也同时让很多罪犯逃离了法律的制裁,因为证据不足,只能释放了。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查找了很多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并且还进行了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我们不希望小悦悦的悲剧再一次上演。一位官兵违反指令,再一次进行搜索,终于在那温州动车事件的废墟中寻找到了最后一名生还者——小炜伊。不知道这位官兵最后是被表扬还是因为违反指令而受到了处罚,但在我们心中,我们都有一份感动,他救了小炜伊。同样也希望他的上级能够赞扬他的行为,就算处罚也希望能够从轻处罚。

我们由衷地希望,人大能够在大会中提出更多的一些将法律制度健全的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地安全、舒适,不用为做好事反被索赔之事而担心,能够让更多的人进入到做好事的行列,加入到见义勇为的光荣行列中,而那份令人讽刺的“扶起摔倒老人的指导手册”能够被淹没在这些好事之中,成为人们的饭后谈资笑料。

虽然,我们的社会之中还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但是我们的社会还处于进步之中,相信随着发展,我们能够渐渐地抹去这些糟粕,而向马克思眼中的社会主义现象靠近,我们的榜样正是那些欧洲的一些福利国家,人们不必为明日的生活而愁眉苦脸,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繁荣现象。相信一旦我们的生活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之后,我们的社会道德认识也达到了一个巅峰。

社会实践是一种形式,它让我们从平时的课本中的理念运用到了现实的生活中,并且在实践中,更能清晰地了解到周围人的所思所想,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社会中的一些问题,然后想办法将之改正。

第五篇:面对“问题学生“如何处理

首先我觉得用“问题”来形容一个学生并不恰当,用“坏学生“或“差生”也不合适,这样给学生贴上标签无异于给学生判了死刑,让其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暂且称这类学生为“特殊学生”吧。

有的学者认为: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即是“特殊学生”。“特殊学生“有着以下的共同点:

(1)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迟到、早退、起哄、恶作剧、欺侮同学、顶撞教师、无礼貌、骂人、讲话、睡觉,严重到影响老师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听课;

(2)作业基本不完成,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考试作弊; (3)晚上在宿舍不能按时休息,聊天到深夜,白天精神不好; (4)夜不归宿,经常通宵上网或打游戏;

(5)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交往,拉帮结派,成立团伙,逞强称霸,敲诈勒索,经常吸烟喝酒打架闹事,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6)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教导,他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行为习惯差等。

那么,“特殊学生”形成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引起:

1、学校原因:

(1)重“优”弃“差”: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2)班级管理不到位:当学生出现一些违纪行为时,盲目作出处理,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受到粗暴待遇后,就故意捣乱。

(3)老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平时不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厌倦心理。

2、社会原因:

(1)拜金主义:学生认为“金钱至上”,与其在学校苦读不如趁早出去打工、做生意挣钱更实惠。

(2)读书无用论:学生只看到社会上很多小学没毕业的人成了大老板、企业有很多职工下岗,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等情况,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

(3)不良文化的影响:不健康的图书、光盘遍地都是,学生不加选择地阅读、观看,加上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等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致使犯罪。

3、家庭原因:

(1)家长太溺爱孩子; (2)过于看重学习成绩造成学生压力;

(3)家庭暴力,让孩子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

(4)家长劣迹让孩子仿效等都是让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诱因。

针对以上“特殊学生”的表现及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4、多表扬少批评,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奋发向上的意识;

5、改善班级管理,提高自我约束,创建温馨学习环境;

6、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增强自信心。

7、指导家庭教育;

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摒弃一些不良心理:

1、厌弃心理:

有些老师就会把这些学生当成包袱,反正也就这样了,就轻易放弃学生。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要善于发现“特殊学生”的优点,用积极的思想引导他们上进,在表扬他们优点的同时提出改正一些缺点的要求,使他们树立“我也很优秀”的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相信只要是坐在讲桌下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所以也不能轻易放弃一个学生。

2、急噪心理:

对于“优等生”,很多事情,只要老师一指点,就会立即起色,进步较明显;但对于“特殊学生”则不然,对于某个问题,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但他们仍我行我素,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这时老师更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否则,老师会失去耐心,揭老底全盘否定他们的进步,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和老师完全处于对立的状态,以致前功尽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特殊学生”的转换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工作。

3、偏见心理:

当老师发现班级里一些不良现象时,首先想到的是那几个“特殊学生”所为。一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找不出比喻的或联想的,就拿这他们来说事,当反方面的“典范”,对他们出现认识上的片面性,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得老师和他们的距离更远,更不容易接受教育。希望老师和外界不要再用一种眼光看待他们,应该一视同仁。另外,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批评。“特殊学生”犯错误是常事,但尽量不要在大家面前数落。这样循环下去,我们也就真的不在乎了,越是这样说尤其是众人面前,他们的脸也不由得变大变厚了。。。

总的来说,对于教育者而言,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当官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让作文回归生活范文下一篇:如何教孩子识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