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2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实,对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加严谨的要求,本文在找到现行创业教育体系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根源,并提出完善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相关建议。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1:

基于学生视角的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探析

[摘 要] 开展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客观要求,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河南省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实际调查中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诉求,探析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创业教育; 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68

1 创业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使其成为具有开创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课程、资助资金、提供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开办企业的能力,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通过以上定义可知,高校作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任重而道远。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客观要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新技术转化,引导大学生个人成长,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2.1 创业教育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但是在现实中我国科技的发展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6% ~ 8%,而发达国家则达到50%,硅谷竟高达60% ~ 80%,而在中关村这样人才密度远高于美国硅谷的地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只有20%,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缺乏。因此,通过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才能使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为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使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

2.2 开展创业教育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客观要求

当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优化都离不开人口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更是严重短缺,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而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5.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培养人才,教育为本。因此全面推进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优化,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2.3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受多年形成的传统培养模式所限,尤其在创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缺乏,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创业教育就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改变传统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3 学生视角下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调查样本选取河南省12所(含独立学院、二级学院)本专科院校,共计发放问卷2 000份,基本涵盖各个年级的学生。最后回收1 782份,问卷回收率为89.1%。问卷的设计基于学生的视角,从创业教育理念层面和创业教育体系层面等几个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总结起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创业教育贯彻程度不够

从统计的数据中来看,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如图中所示:54%的同学认为创业教育只是针对毕业以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而进行的一种“专门教育”,有8%的同学认为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商业学校里的学生,也有小部分同学认为创业教育针对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或者企业里的员工及管理人员,仅有23%的学生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针对某类群体的特殊教育,这说明创业教育程度的深入程度还远远不够。

3.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

从统计的数据中来看,首先,学生所上创业教育课程是必修课的占24%,是选修课的占76%,这就是说创业教育在高校针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选修课,只是一部分同学爱好或兴趣,一种知识的扩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的学科和教育模式,这就导致学校和学生对这门课程普遍重视程度不够,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其次,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它的模式、课程、形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课程体系为例,在创业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不同层次的学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达到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3.3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从统计的数据中来看,在创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师中,专业教师仅占27%,而创办过企业的教师的比重最大,占33%,认为创办过企业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也还是停留在培养创办企业的人上,说明学校层面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或者贯彻还不够彻底,党政领导和辅导员所占比例分别是25%和15%,说明创业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亟待提高。

总体来说,各个学校在创业教育中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虽然教师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来自高校的党政领导,有专业的教师,有来自创业一线的领导和专家,也有来自高校的辅导员等人员,但不论是从人数上来看,还是从学科专业、教师素质、教师能力等等方面来看,都还是说明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3.4 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不明确

创业教育是与传统专业教育一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但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许多学校惯常的做法是把创业教育的部门挂靠在某个行政机构下面或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有的学校连个正式的管理机构都没有,有的学校只是辅导员在做此方面的工作,因此,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管理都落实不到位。

3.5 社会支持力度欠缺

创业教育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就可以办好是不太现实的,还需要建立社会支持体统,需要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其他的社会支持,齐抓共管,共同开展创业教育的良好局面,但由于有关教育部门在实际推行创业政策时缺乏明确的和强有力的措施,因此有时即使是鼓励性的政策在实践中也很难落实下去,统计的数据显示很多学生也都不了解相关的政策,使得这些政策在实践中难以得到贯彻和执行。

4 学生视角下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4.1 学校方面的建议

4.1.1 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对其进行合理定位

相对于传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来说,创业教育是“第三本护照”。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不单单是针对就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对策,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只有在理解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创业教育的内涵、目标、对象及性质的明晰,对其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进行详细的制定,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的成立和创业教育政策解读等方面为高校的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只有进行了正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贯彻有关的政策和文件精神,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并从中获益。

4.1.2 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开展不同内容的创业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一般定位为: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应明确教育目标,一方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创业教育,设置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开设相应的创业学课程。比如: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主要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针对大三的学生,主要培养目标则是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里品质;针对于大四的学生,高校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等。另一方面,分专业开展不同内容的创业教育,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通常是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学生,创业教育要面向不同专业的全体学生来开展。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与定位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注重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

4.1.3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搞好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就是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由于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对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可采用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构建策略,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构建模式,高校的教师是从事创业教育的最基本最主要力量,理论专家、技术专家、政府人员、成功的企业家、孵化管理者、风险投资家、法律专家等是另一份力量,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学生传授创业方面的知识,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达到高水平师资要求,为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4.1.4 建立有效的反馈评价系统

为更好地完善创业教育,需要对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一个反馈和评价,基于此,学校应该从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个方面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评价系统,外部评价包括企业评价、其他教育机构评价、专家评价等等;内部评价包括学校领导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而后两者的评价是重点,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通过全方位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全面地动态了解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及时跟进和完善,把创业教育逐步推向成熟。

4.2 政府方面的建议

4.2.1 提供政策支持,创造良好创业教育环境

关于高校毕业生创业,河南省在推进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也大力贯彻和实施,出台了较多的相关的政策,如《共青团河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青[2005]54号)等一系列文件,2009年3月20日,河南省工商局出台的《关于支持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意见》中,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大学生开公司“零首付”等政策。

但从调查中的数据统计发现,学生对相关政策了解得还不够深入,致使政策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创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都有权参与讨论,制定出真正有利于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来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在政策出台后要组织专家或学者对相关的热点进行解读,既能使相关人员对政策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能引起更过的关注,贯彻起来就比较顺利,高校把这种关注和理解在向学生推进时就会顺畅得多。

4.2.2 加大经费投入,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创业的启动资金及后续资金的缺乏。各地对大学生创业阶段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需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努力,设立相应的创业启动资金,并发放小额贷款,建立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等。另外,致力于创业的大学生在企业创办的初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政府社会可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邀请知名的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者,以专题讲座,专题论坛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借助社会各界的关爱,让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4.3 社会方面的建议

4.3.1 以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在用人考核方面为学生做引导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社会方面也不例外。一方面,企业可以以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招聘和考核的标准,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实践情况以及对企业内部人员能力、岗位技能、心理品质等的分析,给学校提供建议,使实践和理论有机衔接,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4.3.2 利用自身条件为创业教育服务,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创业教育实践,这就需要企业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为学生提供这一个实践平台。高校和企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做出努力和协调,不断寻找和创新适合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实践模式,不断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形式,才能共同促进创业教育和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协调和配合,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剑.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07.

[2] 贾捷. 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0.

[3] 程翠. 基于学生视野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4] 粟芬.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5] 刘娅. 论高校创业教育的误区[J]. 云南电大学报,2009,11(4).

[6] 曹启娥. 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2).

作者:刘蕴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2: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实,对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加严谨的要求,本文在找到现行创业教育体系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根源,并提出完善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中,高校不仅只是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还要扮演“平台建设者”的角色。这个平台就是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创业意识教育阶段,部分高校正积极摸索着往创业实践教育阶段过渡。笔者认为,对于高校这两个阶段还远远不够,创业教育体系应包括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创业实践体系建设和创业支撑体系建设,只有将他们都建设好,并且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

一、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存在问题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1、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起步较晚

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也是从那时起,各大高校紧紧跟随国家的政策,在校园里落实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政策。创业教育严格意义上从这时起才真正的走向历史的前台,而后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论坛、培训接踵而至,但相对于其他教育体系发展是相对缓慢的。

2、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大部分只是在创业教学体系和创业实践体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对于创业支撑体系方面工作做得较少,或者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在创业教学体系方面,开设创业课程是做的比较多的,但对于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或者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涉及的较少;在创业实践体系方面,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构建创业孵化平台做的较多,对于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开放实践平台都是做的比较少。

3、普通高校教育体系不能相互支持

创业教学体系和创业实践体系是发展较好的,但是他们没有形成合力,创业教育体系着重于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各种类型的创业兴趣,比如女大学生创业、SIYB创业课程等第一课堂建设。创业实践体系着重于构建创业孵化平台、各种大学生创业竞赛等第二课堂建设。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間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契合点,能够将创业教学与创业实践无缝对接。同样,创业支撑体系大部分高校都没有,或者还未完全发育,能够为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实践体系做好黏合作用。

二、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存在问题根源分析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存在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其存在土壤的。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

1、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

中国五千年历史,官本位文化一直都有其独到的生存土壤,哪怕在今天的普通高校,官本位文化的影子依然能够清晰可见,各级领导都是带有行政级别的,高校“去行政化”在国内学术界讨论了好多年,至目前为止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未能真正的落实,或者说目前还不完全具备落地条件。这就造成了高校创业文化薄弱,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也就没有落实的大环境。

2、制度建设不够

众所周知,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是迫于现行经济压力提出的。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虚拟经济泡沫不断破灭,实体经济萧条。要求我们必须将创业作为未来经济的驱动力。而创业教育是未来创业的前提。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则是重中之重。创业教育体系是一整套的流程,必须有相关的制度保证其顺利运行。而目前高校创业体系大都停留在教育、引导上面,真正强有力的制度措施还没有出台并形成效果。

3、未形成利益共同体

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创业实践体系建设以及创业支撑体系建设,不管哪一个体系搞好,跟其他两个体系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创业教学体系只在课程等方面下功夫、花力气,取得成绩并不能对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创业竞赛有多么大的帮助,相反,在课程方面花了时间和经历,可能会影响平台建设和创业竞赛等出成绩。同理,创业支撑体系更是得不偿失,大部分工作都是为了保障前两个体系的建设。

三、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及其根源决定了,这些问题必须从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和创业支撑体系建设三方面来解决,具体如下:

1、加强教学体系建设,培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广大师生转变观念,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2)开设创业课程。把课程建设作为关键环节,建设选修必修、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纳入学分管理。(3)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和项目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2、加强实训体系建设,多元构建创业实践平台

搭建全面系统的第一、第二课堂互动,模拟演练与实战锻炼有机融合的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实训体系。(1)构建、完善创业实践平台。在现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就业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一批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企业示范基地。加强校内外实验室和基地建设,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构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坚持科研平台与创新平台相结合,推动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平台等科技创新资源向学生开放。(3)构建创业孵化平台。成立“创客孵化中心”,重点负责统筹、服务学生创业实践,深度扶持学生创业项目。(4)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开展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每年予以经费扶持。

3、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厚植创业人才培养环境

(1)创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建立以提升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需求紧密对接。(2)改进教学管理制度。设立合理的创业学分,完善创业学分认定与转换办法。(3)提升教师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明确教师的创业教育责任,制定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考核评价标准。(4)激励学生创业。安排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创客中心、创业基地建设,支持课程教材建设、学科竞赛、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创业项目孵化等工作。(5)加强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学院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各项创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引导大学生熟悉并用好政策。(6)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把深化创业教育纳入学院综合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有负责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

【参考文献】

[1] 吴远征, 李璐璐, 董玉婷.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述——研究、政策与发展[J]. 中国林业教育, 2015,11(33)1-7.

[2] 我有话说. 张 霜, 编辑.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DB/OL]. 南方网. [2015-11-19]. http://edu.southcn.com/jygd/content/2015-11/19/content_137237765.htm.

[3] 黃燕飞. 国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24:128-132.

[4] 桑大伟, 朱 健, 魏 祯. 基于创业生态链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 就业指导, 2011,12:69-72.

【作者简介】

李勇(1987—),男,江苏淮安人,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

作者:李勇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3:

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 要: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各高校积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重点高校相比,普通高校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在师资、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对策仍有待提高。在分析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创新创业资源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旨在为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普通高校;现状;对策

收稿日期:2013-07-16

作者简介:郭伟(1977—),男,黑龙江绥化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隐性知识的地方高校创新創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G

201201045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研究”(GBD1211046)

自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导性文件以后,全国高等教育系统积极展开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对大多数高等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双创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诸多方面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与教育资源丰富的重点院校相比,发展双创教育的途径是什么,一直是普通高校推广双创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比重点高校(211工程院校和省部共建高校)和普通高校(即除上述两类高校之外的其他高等教育院校)在双创教育师资、科研资金支持上的差异,探讨普通高校双创教育的途径。

一、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还是教师,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双创教育质量首要因素。我国现有108所重点高校,530所普通高校,尽管普通高校的师资总数是重点高校的5倍,但教师人数仅仅是重点高校的1.6倍(即教学与科研人员总人数,指高等学校在册职工在统计年度内,从事大专以上教学、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工作人员以及直接为上述工作服务的人员,包括统计年度内从事科研活动累计工作时间一个月以上的外籍和高教系统以外的专家和访问学者),普通高校的平均教师人数仅占重点高校教师人数的1/3;而平均研究与发展人员(研究与发展人员是指统计年度内,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时间占本人教学、科研总时间10%以上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数量不足重点高校的1/4;平均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数量不足重点高校的1/5。重点高校不但在双创教育师资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师资质量上也是普通高校无法企及的。平均每所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相比较,高级职称人员数量比例为1:0.27,中初级职称人员数量比例为1:0.36。

表1 2010年全国高校师资与科研经费简况

科研资金支持是高校从事双创教育的主要支撑,是培养高质量的双创型人才的根本保障。虽然重点高校的数量是普通高校的1/5左右,但其研究经费总额是普通高校的近2.4倍,平均研究经费额度是普通高校的11.6倍;政府专项资金的倾向性投入,是普通高校研究资金不足的重要原因。另外,重点高校也是企事业单位委托给高校进行科研的经费投入主体,普通高校的委托研究经费仅占重点高校的1/10。等米下锅、资金不足是很多普通高校双创教育面临的共同窘境。

二、改革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通过上述对普通高校和重点高校在师资队伍、研究经费支持上的对比分析发现,普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资源上处于劣势地位。但普通高校在双创教育的成果上未必一定逊色于重点高校,深入理解双创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已有的和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创新管理措施,突破瓶颈,科学地组织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率,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属于普通高校特色的双创教育道路,创新普通高校的双创教育模式。

(一)深化双创教育理念

双创教育是20世纪开始的创新教育新的发展阶段,是创新教育理念的全面化。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培育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全球观和开创性技能的社会人。因此,高校的双创教育是教育理念的升华,不但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创业教育训练课程,在教育形式上创新,同时,要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更新教育文化,而根本的就是要更新教育理念,将双创教育思想统一于高等教育的过程之中。

双创教育应该是在培养受教育者从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其敬业精神,进而升华为创业意识。双创教育的结果并非是通过大学教育后,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够创业,培养大批的独立经营的“个体户”。双创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和岗位意识,尤其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宏观意识,使学生在从业过程中能够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思考工作,以一个创业者的情怀去开拓事业。双创教育更多聚焦于隐性知识的传播,是教育思想的更新,是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科技、文化、社会的进步而产生的现代教育理念,是集成传统文化之精髓,综合中西方文明之产物,双创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理念的创新。而狭隘于一定的教育模式,局限于几种教育形式,单纯依靠增设几门课程,提供几个平台,出台几个扶持政策,是无法达到双创教育的目标的。

(二)创新双创教育形式

从对高校科研资金投入和师资资源现状的分析中不难发现,政府在资源分配上更加倾向于重点高校,对科技创新上对重点高校给予厚望。同时,普通高校自身在分配这有限的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师资培养和科研投入,或者在这两方面的建设力度不足。有限的投入限制了普通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但如果因此普通高校的双创教育就裹足不前,显然这种理由是没有根基的。在发展自身的双创教育过程中,如果单纯等靠国家的投入、政策的倾斜,或期盼通过几种现成的模式去学习模仿,期盼一蹴而就也是不可取的。双创教育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不是资金少、师资不足就不能发展双创教育。在发展双创教育过程中,重点院校虽然在教育资源上占有优势,但其双创教育形式未必是普通院校必须学习的,其双创教育形式是发展于其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定位。而普通高校有自己的发展地位,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也应有自己的双创教育形式,在新时期双创教育的征途中,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另外,对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普通高校的管理者可以创新投入方式,广开渠道吸纳教育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与重点高校的差距。例如,通过与重点高校加强合作,“借鸡生蛋”,短期内改善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聘请重点高校的师资、兄弟院校师资、社会师资到普通高校进行交流、短期工作;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培养学生。通过联合研发、分工合作、共享平台的方式弥补资金不足、平台较差的不利条件。通过自身准确定位,发扬普通高校的特色,重点高校可以成为科技创新者,普通高校可以成为技术创新者;重点高校可以成为理论创新者,普通高校可以成为实践创新者……否极泰来,各领风骚。

(三)创新双创教育内容

双创教育的激情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很多高校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作为两种教育方式,赋予了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是对双创教育的理解不深入和形而上学的方式所导致的结果。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能简单地将创新教育作为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补充,在这基础上又增添了创业教育的新佐料,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平添了些修饰的色彩,也就是说双创教育不是与专业教育平行发展,或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双创教育是传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是传统教育内容的新发展,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更注重隐性知识的传播,更关注于受教育者的创造意识和素质,其核心是岗位乐业、岗位立业、岗位创业,而创办新企业、开拓新岗位只是其外在形式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双创教育既依托于专业教育的外壳,又升华了专业教育的内涵,它不是独立于专业知识之外的另一种知识,而是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教育理念,是专业教育文化价值观的重塑,是专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可以暂称为双创性专业教育。双创性专业教育将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造能力为核心,以探索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学以致用的专业培训为载体,使双创教育更具体化、更明确性、更具有操作性。

作者:郭伟 孙海燕 韩姗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识字教学引导管理论文下一篇:音乐教学考查研究论文